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体组合的划分及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满郎 李熙喆 +1 位作者 谷江锐 谢武仁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12-18,共7页
当砂岩为单层砂体或多层砂体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进行砂体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砂体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 当砂岩为单层砂体或多层砂体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进行砂体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砂体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建立了砂体组合的测井、地震响应模式,并对各种砂体组合类型的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厚度较大的单砂体物性及含气性一般优于复合砂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的物性及含气性较好。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心滩砂体物性中等—较差,向下到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物性变好,且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分流河道叠置砂体物性最好。榆林地区山2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物性最好,分流河道单砂体及其叠置砂体物性较好。横穿沉积体系,由河道中心至河道侧翼物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砂体组合 类型划分 预测 评价 山2段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昭佑 王光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2-639,共8页
根据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及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进行了仔细研究,认为山西组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和席状砂砂体;山西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根据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及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进行了仔细研究,认为山西组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和席状砂砂体;山西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组合,发育4种砂体组合类型,分别是叠覆冲刷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组合、叠置河口砂坝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砂体组合、远砂坝-席状砂砂体组合。同时认为,沉积物的供给方式、供给量及可容纳空间升降是控制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时期不同成因砂体组合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研究区进积式——可容纳空间降低模式和退积式——可容纳空间上升模式两种砂体成因模式。结合油田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砂体仍为山西组下一步勘探最具潜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砂体组合类型 成因模式 山西组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西南地区南屯组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同文 王芳 +4 位作者 王有功 李军辉 胡明 欧阳杰婷 李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9,共10页
贝西南地区南屯组断层-砂体组合对油气富集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为了查明不同构造单元的断层-砂体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差异机理,综合考虑地层倾向、断层走向和砂体走向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利用断层和砂体平面、剖面组合分... 贝西南地区南屯组断层-砂体组合对油气富集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为了查明不同构造单元的断层-砂体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差异机理,综合考虑地层倾向、断层走向和砂体走向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利用断层和砂体平面、剖面组合分析及走向玫瑰花图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了研究区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油藏解剖,分析了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斜坡区断层-砂体组合类型一般有6种,研究区主要有3种,分别是d型(地层倾向∥砂体走向⊥同向断层走向)、e型(地层倾向⊥砂体走向∥反向断层走向)和f型(地层倾向∥砂体走向⊥反向断层走向);e型和f型是富油类型,且f型优于e型,d型多出现失利井;油气富集机理的差异是由断裂带内部结构的不对称性造成的,d型最有利于油气向高部位“阶梯状”调整,e型多沿断层走向形成油气富集条带,f型最有利于侧向遮挡,多在下盘一侧聚集成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断层-砂体组合控藏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砂体组合 油气富集 南屯组 斜坡区 贝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成因组合形式和分布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49
4
作者 田景春 陈高武 +9 位作者 窦伟坦 夏青松 倪新锋 张翔 聂永生 杨华 付锁堂 付金华 喻健 宋江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640,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系统讨论了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成因类型及组合形式。从成因类型上看,三角洲前缘砂体包括:(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河口坝砂体;(3)远砂坝砂体;(4)席状砂砂体。从组合类型上看主要包括:(1)...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系统讨论了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成因类型及组合形式。从成因类型上看,三角洲前缘砂体包括:(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河口坝砂体;(3)远砂坝砂体;(4)席状砂砂体。从组合类型上看主要包括:(1)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叠置的河口坝砂体;(3)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砂体;(4)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组合砂体等。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三角洲前缘砂体组合形式的时空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三角洲前缘 砂体组合形式 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 三叠系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成因组合及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武仁 李熙喆 +3 位作者 杨威 张满郎 谢增业 金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4-1092,共9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为近物源区的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关系的变化,导致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三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为近物源区的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关系的变化,导致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三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河道式砂组为物性最好的成因砂体。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削截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组成,河道式砂组主要包括冲蚀下切式河道和高能削截式河道,水进式砂组主要包括低能河道、低能削截式河道、完整式河口坝和下缺式河口坝。由于不同的砂体组合,不同成因砂体间形成了不同的成岩相和储集相,河道式砂组以绿泥石衬边和溶蚀成岩相为主,物性好,为好的储集体;水进式砂组由压实和胶结相为主,物性较差;水退式砂组中溶蚀相和胶结相发育,物性较好,为中等的储集体。由于河道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呈沉积不整合相接触,呈现镶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同时河道式砂组在平面上分布范围大,其中的高能削截式河道沉积稳定,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发生储层致密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河道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成因 河道 砂体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储层宏观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家豪 姚光庆 +2 位作者 袁彩萍 刘斌 黄郑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31-437,共7页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储层为下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在观察岩心的基础上 ,应用测井曲线将厚砂体精细地划分为单个分流河道砂体。在分流河道的砂体内 ,心滩沉积的储集性能最好 ,以其发育由弱到强的程度将分流河道砂体划分为 ...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储层为下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在观察岩心的基础上 ,应用测井曲线将厚砂体精细地划分为单个分流河道砂体。在分流河道的砂体内 ,心滩沉积的储集性能最好 ,以其发育由弱到强的程度将分流河道砂体划分为 3种类型 ,分别呈不对称的透镜状、宽薄碟状、宽厚槽状的横剖面形态。并进一步将小层砂体划分为宏观非均质性不同的3类储层 ,分别表现为孤立分流河道砂体、侧向叠置分流河道砂体、垂向叠置分流河道砂体 ,呈长条状、宽带状、面状等不同平面形态特征 ,具局部连通、弱连通、强连通的连通性。单个河道砂体和小层砂体的发育受控于湖平面的变化、基底沉降和分流河道水流能量的强弱。其中 ,强水流和基底稳定快速沉降有利于宽厚砂体的形成 ,而湖平面上升导致连续夹层发育和小层砂体的连通性降低 ,并依此建立了单个河道砂体和砂体组合的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辨状分流河道 储层 宏观非均质性 砂体组合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成因及对油气运移影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武仁 杨威 +4 位作者 李熙喆 谢增业 金蕙 朱秋影 沈珏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7-396,共10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沉积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化,导致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须四段厚层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加积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沉积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化,导致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须四段厚层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加积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削截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组成,加积式砂组主要包括冲蚀下切式河道和高能削截式河道,水进式砂组主要包括低能河道、低能削截式河道、完整式河口坝和下缺式河口坝。不同砂组中砂体类型不同,颗粒大小分异不同,水动力强弱的差异,不同成因砂体间形成了不同的成岩相和储集相,加积式砂组以绿泥石衬边和溶蚀成岩相为主,物性好,为好的储集体;水进式砂组由压实和胶结相为主,物性较差;水退式砂组中溶蚀相和胶结相发育,物性较好,为中等的储集体。须四段三种成因砂组中,加积式砂组中发育高能削截式河道,形成了在平面上广泛分布的高能水道,砂体厚度大,延伸长,发育有利的成岩相,物性较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加积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呈沉积不整合相接触,呈现相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加积砂组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容易发生储层致密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加积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成因 河道 砂体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复合单砂体精细识别与划分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晔 师永民 +2 位作者 刘新菊 万琳 冯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长6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中心迁移频率较快,导致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由于对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注采不对应、宏观剩余油分布具强分散等问题。在野外露头的指导下,依据测井数据,以三大类单一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长6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中心迁移频率较快,导致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由于对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注采不对应、宏观剩余油分布具强分散等问题。在野外露头的指导下,依据测井数据,以三大类单一成因砂体的7种12类接触组合关系,对研究区复合单砂体进行表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骨架砂体发育最广,强分流改道与汇流区域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型;席状砂沟通其他类型砂体时油层连片分布,但侧向切叠的席状砂不具备挖潜条件;分离型砂体在下游区最为发育,砂体直接接触泥岩,却不为井网所控制。该项研究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操作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前缘相 复合单构型 单一成因砂体组合 测井曲线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骨架砂体构型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江骏 杨友运 +3 位作者 陈朝兵 卜广平 王茜 杨一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5-1116,I0001,I0002,共14页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成因、单砂体在空间上的叠置关系,将长6段骨架砂体组合类型划分为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侧向尖灭型、砂泥互层型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表征了长6段四类复合砂体的结构特征,确定了优势砂体组合类型,探讨了优势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连续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8.20 m,以砂体内夹层为主,砂体连通性好,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间隔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浊流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4.10 m,隔夹层均有发育,砂体连通性由隔夹层厚度决定,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中扇;侧向尖灭型砂体以浊流为主,滑塌岩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1.10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或连而不通,多发育在湖底扇中扇、外扇;砂泥互层型砂体以浊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0.38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多发育在湖底扇外扇。2)从连续叠加型到砂泥互层型,砂体发育规模减小,非均质性增强,物性变差,含油性降低。最终,确定了研究区连续叠加型与间隔叠加型为优势砂体的组合类型。在平面上,大规模优势砂体以片状、条带状在研究区东北部沿东北—西南向展布,而在西南部基本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长6油层组 砂体组合类型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