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及砂体成因类型
1
作者 许鹏 连豪杰 +4 位作者 毕力格 胡贺伟 郜政辉 姜福杰 邵龙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4-845,共12页
埕北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内部的次级构造,其勘探潜力一直受制于对区内砂体成因类型及储集层分布规律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该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砂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区古近系... 埕北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内部的次级构造,其勘探潜力一直受制于对区内砂体成因类型及储集层分布规律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该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砂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区古近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东北侧的陡坡带,岩性以具块状构造的含砾粗砂岩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楔状的前积退积和杂乱反射,测井相主要表现为低幅齿型、齿状箱型和钟型;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西南侧的缓坡带,岩性以具交错层理的砂岩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S形前积和叠瓦状前积,测井相主要表现为箱型、钟型和漏斗型;湖底扇受重力流控制,主要发育在凹陷中心的半深湖-深湖区,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蠕虫状前积反射;滩坝主要发育在湖泊边缘或中央局部隆起区,因受波浪作用控制,沉积特征表现为席状砂质沉积被泥岩包围,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透镜状反射,测井相主要表现为指状和漏斗型。纵向上,沙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为主,沙一二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东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东二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扇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小。埕北凹陷古近系砂体的生成和发育主要受构造活动、源区物源供给、微古地貌形态和湖平面变化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湖底扇砂体和滩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埕北凹陷 古近系 沉积相 砂体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建华 刘辰生 朱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地质综合研究,以及地面露头观察与实验分析,研究区内三叠纪反映湖平面变化的地层旋回性非常清楚。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三叠纪地层中可识别出7个Ⅰ型层序边界,相应地划分出6个Ⅰ型层序。总体来说,在层序内... 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地质综合研究,以及地面露头观察与实验分析,研究区内三叠纪反映湖平面变化的地层旋回性非常清楚。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三叠纪地层中可识别出7个Ⅰ型层序边界,相应地划分出6个Ⅰ型层序。总体来说,在层序内部,低位体系域发育,它们构成了区内储集砂体的主体;而高位及湖侵体系域往往被上覆层序侵蚀,甚至剥缺。储集砂体的分布受层序格架的严格控制,主要储集砂体的成因类型包括低位早期的湖底扇沉积、低位晚期侵蚀沟谷的河流充填与滨湖沉积,以及高位期三角洲及滨湖滩、坝沉积。区域盆地格架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纪时期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系统的前隆及前隆后缘盆地的边缘,因此,湖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导致了区内十分明显的地层旋回,这种旋回性直接控制了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砂体成因类型 湖底扇 三叠系 阿克库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砂体成因类型、孔隙结构与渗透率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永兴 刘玉洁 +1 位作者 卢宏 杨景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由于孔隙类型多样化、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给渗透率的预测带来较大的困难。从沉积学入手,利用砂体成因分析和储层各种微观测试手段(铸体薄片、压汞分析和显微图象分析等),结合数理统计方... 在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由于孔隙类型多样化、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给渗透率的预测带来较大的困难。从沉积学入手,利用砂体成因分析和储层各种微观测试手段(铸体薄片、压汞分析和显微图象分析等),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找出砂体成因类型、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砂体沉积时,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控制了砂岩中孔喉等效半径分布规律。其中,粗喉(10~60μm)体积分数是决定高孔隙度砂岩储层渗透率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隙度 岩储层 砂体成因类型 孔隙度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层序格架下的砂体成因类型、构型及分布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玥 郭彦如 +2 位作者 张延玲 刘俊榜 田鸣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91,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山西组四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特征、构型及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砂体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割的特征;砂体构型有垂向叠置型、垂向切叠型和独立型3种类型;四级层序PSQ3~1(相当于山2~3段和山2~2段下部)、PSQ3~2(相当于山2~2段上部)和PSQ4~1(相当于山1~2段)均是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大保当、余兴庄、龙镇地区均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其类似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级层序 砂体成因类型 构型 分布规律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改造背景的浪控滨岸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地区“东河砂岩”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维禄 徐怀民 +5 位作者 高思宇 江同文 韩如冰 黄素 郭文飞 余义常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95,共10页
塔里木盆地的东河砂岩体并不是简单的滨岸沉积产物,在不同地区具备独特的沉积背景,发育不同模式控制的砂体。根据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实例研究,揭示了该地区浪控滨岸砂体的沉积机制和分布样式。结果表明,东... 塔里木盆地的东河砂岩体并不是简单的滨岸沉积产物,在不同地区具备独特的沉积背景,发育不同模式控制的砂体。根据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实例研究,揭示了该地区浪控滨岸砂体的沉积机制和分布样式。结果表明,东河塘地区东河砂岩沉积发育具有三角洲改造背景的浪控滨岸沉积体系,其形成源于区域上的浪控三角洲背景,海侵期遭受波浪及沿岸流的强烈改造,形成现今的滨岸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改造作用最明显的临滨带砂体按成因类型进一步分级,提出了临滨坝的三类砂体组成单元:正常滨岸沉积型、水下分流河道改造型以及河口坝改造型。同时,对其分布及演化进行了探讨,认为正常滨岸沉积的滩坝砂体整体呈相对席状平行于古海岸线分布,在局部构造较低部位形成不规则窄条带状的临滨槽沉积;三角洲前缘改造型滨岸砂体兼具原始三角洲和现代滨岸沉积的形态特征,原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自北东方向呈树枝状向海延伸;河口砂坝在原始水下河道河口处呈舌状分布;席状砂发生明显侧向迁移、以片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东河 三角洲改造背景 浪控滨岸沉积 砂体成因类型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模式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之 田景春 +3 位作者 张翔 罗洋 林小兵 李中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9-476,共8页
四川盆地南部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为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研究区内砂体十分发育,但砂体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本文以3条野外剖面、12口钻井岩心观察、83张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 四川盆地南部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为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研究区内砂体十分发育,但砂体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本文以3条野外剖面、12口钻井岩心观察、83张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认识,通过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和储集砂体的剖面结构解剖,探讨川南须家河组储集矿体的成因及模式。砂体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滨湖砂坝砂体、浅湖砂坝砂体、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型河口坝砂体、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类型(包括"坝上河"和"河上坝")。系统研究了形成于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岩性结构特征的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储集性能。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研究区砂体进积式和砂体退积式2种砂体成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位置为河道的中下部,河口坝砂体的中上部;最为有利的储集砂体为砂体进积式下形成的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和"坝上河",也是研究区今后主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储集 砂体成因类型 孔隙度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桠颖 徐怀民 李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岩心观察与实验分析等综合研究分析,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侏罗系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相应划分出7个层序18个体系域,其中JSQ7在研究区被剥蚀,识别出层序界面SB7。储集砂体受层序格架控制,有利储集砂体多...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岩心观察与实验分析等综合研究分析,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侏罗系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相应划分出7个层序18个体系域,其中JSQ7在研究区被剥蚀,识别出层序界面SB7。储集砂体受层序格架控制,有利储集砂体多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下降的低位期。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包括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冲积扇辫状水道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其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低孔隙度、中-特低渗透率。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成因砂体较其他类型砂体储集物性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 砂体成因类型 储集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县探区低孔低渗砂体的成因类型与层内非均质模式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景山 周彦 +3 位作者 彭军 谭秀成 王明献 苟迎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8,共6页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岩芯、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的沉积相精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三种沉积相,在其中识别出的砂体成因类型主要有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重力流水道、远...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岩芯、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的沉积相精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三种沉积相,在其中识别出的砂体成因类型主要有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重力流水道、远源浊积等10种不同微相类型的砂体,它们的孔隙度分布于2.20%-14.90%,渗透率为0.01“10^-3~6.50×10^-3μm^2,多数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导致这些砂体最终演变成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期后的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求得压实损孔率为18%-19%,胶结充填损孔率平均约为9%,最终使这些砂体的现今平均孔隙度仅在10%左右。根据单砂体内粒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参数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在垂向上的变化型式,区分出孔渗向上变差型、孔渗向上变好型、复合型、复杂型等四种基本类型的层内非均质模式,分析并指出了前三种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砂体微相类型、沉积水动力、沉积物粒度、沉积序列等因素,而复杂型层内非均质性则主要与砂体内差异胶结作用、差异埋藏溶蚀作用等成岩改造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成因类型 层内非均质性 模式 控制因素 低孔低渗 富县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浅水三角洲砂体特征及厚层砂体成因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翰林 邱振 +5 位作者 徐黎明 王凤琴 童强 蔺嘉昊 尹帅 王文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基于47口井取心资料及130口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2亚段浅水三角洲主要砂体类型,明确累计厚度大于20 m的厚层砂体分布特征,并划分厚层砂体成因类型。根据研究区厚层砂体的形态和发育位置可将其分为两... 基于47口井取心资料及130口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2亚段浅水三角洲主要砂体类型,明确累计厚度大于20 m的厚层砂体分布特征,并划分厚层砂体成因类型。根据研究区厚层砂体的形态和发育位置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厚层砂体呈“宽条带状”分布于平均高水位线及平均低水位线之间;第二类厚层砂体沿平均低水位线两侧分布,呈不规则“坨状”。基于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和可容空间变化规律,陇东地区长82亚段厚层砂体成因类型可分为高可容空间叠置分流河道砂体型和低可容空间叠加复合砂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浅水三角洲 分布规律 砂体成因类型 三叠系延长组 长82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前带中侏罗统近源冲积体系砂体展布与叠置模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海跃 刘君龙 +2 位作者 郝运轻 孙炜 刘玲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400,共12页
川西坳陷龙门山前带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时期,发育一套以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为主的近源冲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阐明发育在山前带的近源冲积体系的砂... 川西坳陷龙门山前带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时期,发育一套以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为主的近源冲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阐明发育在山前带的近源冲积体系的砂体成因类型,总结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和平面分布规律,建立近源冲积体系砂体叠置模式。结果表明,河道和席化滩坝是研究区内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其中河道较为发育;物源和湖平面升降是影响砂体展布的重要因素,物源控制河道砂体的展布,湖平面升降控制滩坝砂体的展布和河道砂体的质量;砂体叠置模式可以分为4种,分别是超低可容空间叠置河道砂砾岩体、低可容空间叠置河道砂体、高可容空间叠置河道砂体和高可容空间河道叠置席化滩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冲积 砂体成因类型 分布规律 龙门山前带 沙溪庙组 侏罗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晓辉 冯顺彦 +4 位作者 梁晓伟 冯胜斌 毛振华 任继胜 陈韶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7-967,共11页
利用大量的岩芯、露头剖面观察和测井资料,在总结分析重力流沉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认为陇东长7段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和浊流沉积,局部发育滑动、滑塌岩;受多物源、... 利用大量的岩芯、露头剖面观察和测井资料,在总结分析重力流沉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认为陇东长7段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和浊流沉积,局部发育滑动、滑塌岩;受多物源、湖盆底形、湖岸线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沉积砂体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扇形,受西南陡窄斜坡控制的泾川-华池一带砂体呈条带状分布,发育水道型重力流沉积,沉积微相可分为限制型水道、非限制型水道、侧翼溢漫、水道间、前缘朵体和深湖泥6种,在湖盆底庆城-华池一带多期水道交汇叠置,形成了大面积的连片砂体;受南部物源控制的宁县-合水地区,由于斜坡坡度相对较缓、物源供给充足,形成了以滑塌为主的斜坡沉积模式,根据滑动的距离可分为近源沉积和远源沉积2个亚相,沉积微相可分不规则滑塌体、砂质碎屑流舌状体、朵叶状浊流岩和深湖泥4种,研究区南部主要以砂质碎屑流舌状体为主,在斜坡处多期舌状体纵横叠置,形成了多期薄、厚砂体互层的连片砂体。通过对陇东长7段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划分,为研究区砂体展布的精细刻画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该区致密油水平井规模建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7段 致密油 重力流沉积 砂体成因类型 重力流水道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