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7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南八道湾组扇三角洲岩相特征及分流河道砂体对比的约束条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彬滔 王天奇 +3 位作者 于兴河 李顺利 杨丽莎 谭程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6,5,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露头主要发育9种岩相,4种典型的岩相组合,为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是主要储集砂体类型.露头剖面精细解释表明,基准面上升与下降半旋回转换面附近,单砂体孤立状分布.随着基准面不断下降,砂体呈...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露头主要发育9种岩相,4种典型的岩相组合,为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是主要储集砂体类型.露头剖面精细解释表明,基准面上升与下降半旋回转换面附近,单砂体孤立状分布.随着基准面不断下降,砂体呈多边-多层式叠置.剖面实测结果显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宽厚比为15~22.不同资料约束下的单砂体室内对比结果表明:约束条件较少时,厚层砂体的对比结果也相对准确,薄层砂体的对比准确性随室内研究人员掌握资料程度增加而提高.基准面旋回约束砂体的垂向叠置形式,宽厚比控制单砂体的侧向延伸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八道湾组 扇三角洲 砂体对比 定量地质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型演变模式的单一成因砂体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束青林 肖斐 丛国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8,112,共3页
通常对河流相河型和单一成因砂体的研究,主要依据粒度分布、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等特征要素,但通过研究观测现代河流沉积,发现在河流层序演化的过渡阶段,不仅河道形式会呈现不同变化,而且也影响不同成因砂体交互出现。为此,在孤岛油田中... 通常对河流相河型和单一成因砂体的研究,主要依据粒度分布、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等特征要素,但通过研究观测现代河流沉积,发现在河流层序演化的过渡阶段,不仅河道形式会呈现不同变化,而且也影响不同成因砂体交互出现。为此,在孤岛油田中一区油井井间距和水井井间距为75 m、注采井距为150 m的密井网条件下,开展了利用河型演变模式指导曲流河、辫状河单一成因砂体对比和拼接的研究。通过建立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辫状河、辫状河—网状河、网状河—辫状河、网状河—曲流河和曲流河—网状河6种河型纵向叠置演变模式,确认Ng1+2砂层组为网状河沉积;通过建立标志层附近等高程对比、河道叠置砂体细分对比、河道砂体下切对比和侧向相变对比4种地层对比模式,开展单一成因砂体识别;结合矿场注采对应关系,建立了单一河道内部、河道—河道、河道—废弃河道—河道和河道—溢岸—河道4种成因砂体拼接类型,注采连通性因成因砂体拼接关系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连通性差异主要控制特高含水期层内剩余油差异富集,据此通过指导井网调整流场转向,从而进一步提高水驱、化学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型演变 单一成因 河流层序演化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滩油田曲流河薄层砂体对比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崔卫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8,186-187,共6页
垦东18+32块Ng5、Ng6为曲流河沉积,单砂体对比困难。针对垦东18+32块曲流河沉积特点,论述了曲流河的沉积模式和沉积特点。采取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划分层位,以沉积旋回和等厚切片法划分时间单元,以等高程对比法结合区域分析确定时间单元... 垦东18+32块Ng5、Ng6为曲流河沉积,单砂体对比困难。针对垦东18+32块曲流河沉积特点,论述了曲流河的沉积模式和沉积特点。采取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划分层位,以沉积旋回和等厚切片法划分时间单元,以等高程对比法结合区域分析确定时间单元,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砂体对比划分方案。在砂体的划分对比中,充分考虑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对差异压实给剖面造成的影响、河道充填沉积与正常砂岩沉积的对比,厚砂岩叠加或下切的划分对比,薄层砂岩的对比划分等均从曲流河沉积特点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最终建立了曲流河砂体的对比划分方法。精细的砂体对比与划分为进一步研究地质模型、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析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相 薄层 对比与划分 沉积旋回 等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义东断裂带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体有利储层发育特征
4
作者 魏新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断陷湖盆砂砾岩体成因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预测难度大。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对沾化凹陷义东断裂带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体的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有利储层控制因素,提出了适合研究区砂... 断陷湖盆砂砾岩体成因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预测难度大。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对沾化凹陷义东断裂带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体的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有利储层控制因素,提出了适合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的“三元控储”模式。研究表明:义东断裂带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体有利储层的形成与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碳酸盐胶结和有机酸溶蚀作用三者联合控制,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宏观分布,成岩胶结加剧储层非均质性,晚期酸性流体溶蚀改善储层质量。构造活动和湖平面的升降控制沉积环境的转变,自下而上由低角度退积样式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向高角度进积样式的扇三角洲转变,扇三角洲储层粒度适中,分选好,泥质含量低,中厚层水下分流河道原始物性较好;成岩早期方解石差异性胶结增强了储层内幕的非均质性,造成部分河道砂体底部储层致密化;晚期油气充注对早期弱胶结储层的溶蚀改造作用强,造成单期河道砂体储层中部物性好。综上认为,油气运移路径上多期分流河道叠置发育区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类型 有利储层 砾岩 沙三段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在赛汉塔拉凹陷赛汉组砂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俊伟 孟锐 +5 位作者 张伟 焦智伟 杨晓柳 朱圣伟 赵威 高方鸿 《矿产勘查》 2025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二连盆地腾格尔坳陷西部具有良好找矿远景,已发现的铀矿化赋存在下白垩统赛汉组砂体中,因此在赛汉塔拉凹陷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本文通过模型的正反演计算,选择初始模型为二维原始数据滑动平均模型、第一层厚度为40 m... 二连盆地腾格尔坳陷西部具有良好找矿远景,已发现的铀矿化赋存在下白垩统赛汉组砂体中,因此在赛汉塔拉凹陷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本文通过模型的正反演计算,选择初始模型为二维原始数据滑动平均模型、第一层厚度为40 m、圆滑系数为0.50来对原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认为研究区下白垩统赛汉组共发育3片大规模砂体,砂体埋深及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其最小埋深约20 m,最大埋深320 m,最大厚度为380 m,最小厚度为20 m。上述砂体整体上呈条状分布,整体较连续、稳定且规模较大,砂体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温都尔庙隆起。通过钻孔对比及后期验证,可以看出CSAMT在该地区地层分层、砂体探测方面应用效果良好,为下一步铀矿勘查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铀矿勘查 模型正反演 空间展布特征 赛汉塔拉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源-汇格局与砂体分布
6
作者 方旭蕾 王琳霖 +4 位作者 齐荣 高辉 杨飞 刘璐 苏娟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沉积充填交汇关系、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对该地区天然气的高效勘探与规模增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结合岩石薄片、重矿物以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开展了富县地区盒1段沉积物源分析,并总结了砂体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及其分布与演化规律。富县地区盒1段沉积期主要发育南部陆源碎屑充填区及南北陆源碎屑混源充填区。在盒1段共识别出9种岩相类型和3类岩相组合,其中主要砂体成因类型为辫状河相辫状河道充填和心滩砂坝两类。沿物源方向,岩相组合由指示南物源区下切、加积、侧积沉积充填作用逐渐演化为南北物源混源区侧积充填作用。盒1段经历了从沉积初始阶段洪水期富陆源粗碎屑供给到沉积晚期枯水期泥质沉积为主的沉积演化过程。其中,盒1-1、盒1-3小层沉积期是辫状复合河道砂体发育的有利阶段,尤其是盒1-1小层沉积期,优势砂体主要发育于富县地区中东部南物源沉积充填区及北部的物源混合充填的主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岩相类型 成因 源汇格局 盒1段 二叠系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及预测
7
作者 徐庚 严雪 +3 位作者 吴楠 胡琮 雷宇 张文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I0004,I0005,共18页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于8.0%~12.0%,渗透率主要分布于(0.10~0.30)×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有利砂体发育受古地貌、沉积相及岩相因素控制,缓坡带和坳陷带为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地貌单元,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深水重力流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是有利砂体形成的主要沉积相带,块状层理细砂岩相是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岩相类型。研究区有利砂体可分为Ⅰ—Ⅲ类,Ⅰ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Ⅱ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及坳陷带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Ⅲ类砂体主要分布于斜坡带和坳陷带远端的河道侧缘及浊流沉积微相。该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有利 储层特征 三叠系 延长组中上段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东段明下段砂体差异发育特征及勘探意义
8
作者 周晓光 曾萱 +2 位作者 郑江峰 王粤川 赵志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针对渤南低凸起东段明下段主力勘探层系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运用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渤南低凸起东段明下段发育1个中期旋回(对应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和5个短... 针对渤南低凸起东段明下段主力勘探层系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运用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渤南低凸起东段明下段发育1个中期旋回(对应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和5个短期旋回(对应划分了5个油层组),富砂储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中的Ⅴ油层组和高位体系域中的Ⅱ油层组。Ⅴ油层组砂体展布受东部物源体系的影响,主要发育河道型砂体和席状型砂体;Ⅱ油层组砂体分布受西部物源体系影响,主要发育河道型砂体、河口坝型砂体和席状型砂体。明下段Ⅴ油层组勘探重点区带在东北部,明下段Ⅱ油层组勘探重点区带在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低凸起 短期旋回 发育差异性 河道型 河口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雷涛 莫松宇 +5 位作者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发育六级复合辫流带和五级单一辫流带,其中单一辫流带包括河床(分流河道)和河漫共2个四级构型单元,河道内单个心滩沉积包含有三级增生体和落淤层;(2)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五级单一辫流带中的四级泛滥平原沉积较辫状河河漫沉积更加发育,辫状河心滩沉积中落淤层欠发育;(3)山西组上部山2-2亚段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内砂体呈“河道-心滩”连续沉积,泥质不发育,砂体叠置程度高(多呈复合式叠置)、连通性好,优质储层多;(4)山西组中下部山1段和山2-1亚段三角洲平原沉积中,西部河道连片性好,砂体以复合式和侧拼式叠置样式为主,连通性和生产效果均较好,东部砂体多为孤立式和侧接式,砂体钻遇率低,单井产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 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 辫流带 山西组 二叠系 大12井区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地震联合技术精细雕刻隐蔽河道砂体——以四川盆地西北部ZT地区沙溪庙组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冉崎 魏玮 +6 位作者 陈康 杨广广 戴隽成 闫媛媛 吕龑 马华灵 朱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ZT地区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多期河道砂体及储层刻画不清晰、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三分量转换横波(PS波)资料,结合PP波叠前数据和常规叠后地震资料,在正演模拟基础上,形成了多波地震联合雕刻河道砂体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河道砂体多波地震响应特征随砂体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砂体顶界PP波地震响应随孔隙度增大由强波峰转变为强波谷,而PS波地震响应不随物性变化发生极性反转,基于横波对岩性的刻画可有效识别多期隐蔽河道砂体;(2)相较反映横波阻抗变化率的叠前P-G属性,PS波振幅能量更聚焦,雕刻的河道砂体横向展布特征更清晰,边界更清楚;(3)叠前P-G属性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有利于区分叠置砂体,并落实砂体的发育期次。结论认为,多波地震技术联合充分发挥P-G的高分辨率优势确定纵向砂体发育期次,发挥PS波横向连续性优势刻画横向边界,实现了ZT地区沙一段河道砂体的完整精细雕刻,生产应用效果显著,并为该区井位部署和储量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为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力推进了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沙溪庙组 致密 转换横波 多波地震勘探 河道刻画 叠前P-G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资料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研究——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以德 刘常妮 +2 位作者 李浩男 许允杰 吴胜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河口坝、滩坝等微相。浅水三角洲砂体划分为4个构型级次(5~8级),本次研究的单砂体属于8级构型单元。综合利用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识别了单砂体的6种侧向接触样式: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河道-河道切叠式、滩坝-滩坝拼接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和泥岩分隔式。井间示踪剂资料显示,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侧向接触样式砂体连通性最好,其次为河道-河道切叠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和滩坝-滩坝拼接式,最差为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模式,其中浅水三角洲平原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和溢岸,单一分流河道砂体间接触样式主要有侧向切叠、侧向与溢岸砂体相连、垂向叠加和斜列叠加4类;浅水三角洲前缘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滩坝,单一河口坝砂体间接触样式有垂向叠加、侧向拼接、斜列叠加和泥岩分隔4类,单一滩坝砂体间有侧向拼接和垂向叠加2类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构型 密井网 示踪剂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狼城地区长2辫状河砂体叠置样式与沉积特征
12
作者 宁涛 白惠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0-737,共8页
为研究白狼城地区延长组长2砂体叠置样式及沉积特征,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相分析辫状河沉积相、砂体连通模式、砂体叠置和沉积模式等。结果表明:白狼城地区长2辫状河主要为河道、泛滥平原亚相,河道亚相可细分为心滩、水道2种沉积微... 为研究白狼城地区延长组长2砂体叠置样式及沉积特征,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相分析辫状河沉积相、砂体连通模式、砂体叠置和沉积模式等。结果表明:白狼城地区长2辫状河主要为河道、泛滥平原亚相,河道亚相可细分为心滩、水道2种沉积微相,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等;辫状河砂体为叠覆泛砂体,分布范围广、厚度大、连续性强、物性好、非均质性强,心滩与水道相间分布,具有“滩道相间、宽滩窄道”的特征;辫状河河道亚相是辫状河沉积砂体主要区域,水道砂体与心滩砂体相互叠置,两侧泛滥平原亚相为良好的隔夹层,为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盖层。研究结果对白狼城地区辫状河沉积特征及砂体构型具有指导意义,对不同盆地的辫状河沉积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沉积 河道亚相 叠置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曲流河河型转换前后砂体差异性研究——以东营凹陷东辛地区东二段为例
13
作者 王跃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69,共9页
不同河流相砂体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河型的转换主控了不同时期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几何参数及纵向叠置关系,进而决定了不同河流相类型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策略。基于东营凹陷东辛地区东二段岩心、测井曲线、三维地震等资料,借... 不同河流相砂体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河型的转换主控了不同时期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几何参数及纵向叠置关系,进而决定了不同河流相类型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策略。基于东营凹陷东辛地区东二段岩心、测井曲线、三维地震等资料,借助定量岩心沉积构造、定量地震地貌等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东二段4,3,2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1砂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2)东二段4,3,2砂组辫状河平均河道深度分别为17~52,20~59,19~52 m,平均河道宽度分别为1589~11602,2154~14597,1862~11923 m,定量地震地貌分析指示河道带宽度介于1000~7000 m;1砂组曲流河平均河道深度为11~30 m,平均河道宽度为665~4221 m,定量地震地貌分析指示河道带宽度介于700~3000 m。3)东二段4,3,2砂组辫状河砂体垂向以接触叠置式、下切叠置式为主,横向以独立接触式、侧切接触式、对接接触式为主;1砂组曲流河砂体垂向以分隔叠置式为主,横向以独立接触式为主。明确砂体几何形态及时空切叠方式,为东辛地区东二段河流相砂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实际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曲流河 定量沉积构造 接触关系 东二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测井评价
14
作者 贺东旭 陈志湘 +1 位作者 张城浩 朱孟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矿物组分复杂,物性参数解释精度低,油、干层界限难以界定。基于测井、录井、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交会图版识别和雷达图形模式识别岩性方法,较好地区分了砂砾岩体岩性。在岩性识别、含油产状分析、试...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矿物组分复杂,物性参数解释精度低,油、干层界限难以界定。基于测井、录井、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交会图版识别和雷达图形模式识别岩性方法,较好地区分了砂砾岩体岩性。在岩性识别、含油产状分析、试采资料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砾岩类和碳酸盐岩类有效储层的物性和电性下限。结合试采资料,建立了利津北带砂砾岩体有效储层分级解释图版与评价标准。分别建立了砾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模型,为利津北带复杂砂砾岩体储层提供定量评价方法。该研究成果在利津北带砂砾岩体投产井中得到了应用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 交会图 雷达图 有效储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凹陷砂砾岩体甜点区预测及效果
15
作者 张永华 郑凯文 +4 位作者 张悦 李连生 肖湘 贺莨 李黎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4-17,22,共5页
南阳凹陷黑龙庙地区砂砾岩体规模小,多期砂体叠置,沉积期次划分难,非均质性强、甜点区难以预测。为此,利用可视化技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析与古构造恢复,研究砂砾岩体成因。在对5口井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依据砂组-砂体的沉积... 南阳凹陷黑龙庙地区砂砾岩体规模小,多期砂体叠置,沉积期次划分难,非均质性强、甜点区难以预测。为此,利用可视化技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析与古构造恢复,研究砂砾岩体成因。在对5口井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依据砂组-砂体的沉积旋回性与地震反射结构,划分砂砾岩体沉积期次;通过岩石物理分析与正演模拟明确砂砾岩体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通过井点处扇根、扇中、扇端地震反射特征与相同层位其他点处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确定扇根、扇中、扇端的平面分布;实测砂砾岩体岩性、物性参数与波阻抗属性,交汇分析确定有效区分砂砾岩与泥岩的波阻抗属性的值域。依据高精度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在砂砾岩体储层波阻抗值域及顶底反射层位控制下,求出有效储层厚度与分布,圈定砂砾岩体储层甜点区的范围。以此为依据在其甜点区上部署的HL1井日产油5.46 m 3,预测结果与实钻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凹陷 砾岩 成因机制 正演模拟 沉积期次 甜点预测 甜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前哨地区有利砂体展布规律及演化模式——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一砂组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恩波 仇鹏 +4 位作者 石磊 郭巧珍 雍建兴 闫利恒 兰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I0005,I0006,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前吵地区三工河组有利砂体展布规律不明,砂体类型不清,制约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根据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利用90°相位转换技术及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明确有利砂体... 准噶尔盆地前吵地区三工河组有利砂体展布规律不明,砂体类型不清,制约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根据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利用90°相位转换技术及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明确有利砂体类型、砂体展布规律和砂体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有利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浅水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砂质碎屑流成因的湖底扇砂体为主;顺物源方向,2级坡折带控制的三角洲前缘砂体逐渐向3级坡折带之下的湖底扇砂体过渡;有利砂体为湖侵阶段产物,由3个退积旋回演化形成;受控于多级坡折带,初次退积旋回与二次退积旋回形成砂质碎屑流成因的湖底扇砂体,三次退积旋回形成浅水三角洲外前缘砂体和浅水三角洲内前缘砂体。该结果对前哨地区三工河组岩性油气藏的下一步勘探开发目标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前哨地区 三工河组 展布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致密储层砂体刻画及有利储层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玉超 许强 +5 位作者 李一博 邓伟 郑超 赵正望 金值民 谭秀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和有利目标区的认识。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钻井资料与地震相映射关系,在自然伽马曲线约束下,寻找最佳反演频率参数,提高井间砂体预测精度。采用波形指示模拟的方法精细刻画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须四段砂岩具有西厚(55.0~100.0 m)、东薄(15.0~50.0 m)的特征;与须三段相比,砂体厚薄变化转换带(坡折带)向克拉通内部迁移。统计地震工区内22口井数据,坡折带以西砂岩平均孔隙度高(8.0%)、储层厚度大(45.4 m)。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相带展布、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变化,认为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具有构造控坡折带、坡折带控储层的规律。坡折带以西的储层物性好、厚度大,为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对须四段勘探深入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 刻画 波形指示模拟 井震结合 储层预测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立民 孙魁 +6 位作者 马万超 胡俭 马雄德 王建文 吴立群 苗彦平 荣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928,共12页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空间分布及其对地下水赋存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尺度、井田尺度和工作面尺度,分析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矿井涌水的关系,提出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下矿井涌水模式。结果表明: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冲刷带沿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发育,冲刷带内延安组第5段几乎被冲刷剥蚀殆尽,在局部地区延安组第4段也遭受了冲刷。根据砂分散体系分析和隔水岩组发育特征,将冲刷带内充填沉积的古河道砂体分为3级。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富水性的强弱主要受控于砂体规模、物性特征和风化作用,一级砂体(主河道)区域富水性强于二级砂体(分支河道)及三级砂体(三角洲间湾、分流间湾)区域,当砂体遭受风化后,其富水性将进一步增强。基于不同尺度下砂体分级、风化砂体厚度与矿井涌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区东部现阶段古河道砂体下生产矿井的3种涌水模式。强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分布区,风化砂体厚度一般≥30 m。中等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的边缘或二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30 m。弱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三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含水层 古河道 矿井涌水模式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形特征全局寻优的非线性地震反演砂体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张善义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针对窄小河道含油砂体预测难、垂向分辨率和平面分辨率不能兼得的问题,形成了基于地震波形特征的全局寻优的非线性地震反演砂体预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充分利用非线性地震反演提高了纵向分辨率高,同时基于地震基于波形特征反演技术又提高... 针对窄小河道含油砂体预测难、垂向分辨率和平面分辨率不能兼得的问题,形成了基于地震波形特征的全局寻优的非线性地震反演砂体预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充分利用非线性地震反演提高了纵向分辨率高,同时基于地震基于波形特征反演技术又提高了横向分辨率;利用该地震反演技术河道砂体预测精度由过去的76.3%提高到8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术对窄小河道砂体的精细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地震反演 波形特征反演 河道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覆朵体模式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精细刻画——以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卓奕 尹太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了厘清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为剩余油开发提供地质支撑,文中针对按照水下分流河道模式无法精细刻画目标砂体的问题,引入叠覆朵体模式,提出六步剖析法,依据密井网资料,对目标砂体的内部结构进... 为了厘清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为剩余油开发提供地质支撑,文中针对按照水下分流河道模式无法精细刻画目标砂体的问题,引入叠覆朵体模式,提出六步剖析法,依据密井网资料,对目标砂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1)按照叠覆朵体模式,能够较清楚地刻画目标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2)运用六步剖析法(即确定标志层,划分等时地层单元;进行底拉平处理,认识等时地层单元内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识别较大的沉积界面,区分并追踪复合朵体;在复合朵体内识别单朵体,刻画其分布;分析朵体间接触关系,确定朵体间连通性;结合生产动态资料,验证剖析结果的正确性),对目标砂体的刻画结果打破了三角洲前缘砂体呈层状结构的传统认识。3)目标砂体内部可以以进积、退积特征划分为一系列的沉积复合朵体和单朵体。按照叠覆朵体模式,运用六步剖析法对砂体内部结构的刻画结果,避免了传统的基于相带的砂体结构剖析法中跨沉积时间单元所造成的对砂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偏差,为剩余油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覆朵 内部结构 连通性 三角洲前缘 密井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