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光电振荡器实现10Gbit/s NRZ码时钟的直接提取和码型转换 被引量:5
1
作者 霍力 董毅 +1 位作者 娄采云 高以智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05-1307,共3页
本文所研究的光电振荡器(OEO)是一种高速光电混合环路,其振荡频率可以被锁定于外界信号的数据率.本文利用OEO首次实现10Git/s的非归零码(NRZ)时钟提取,获得了时间抖动小于0.4ps的时钟信号,测得OEO的注人锁定频率范围可达800kHz.实... 本文所研究的光电振荡器(OEO)是一种高速光电混合环路,其振荡频率可以被锁定于外界信号的数据率.本文利用OEO首次实现10Git/s的非归零码(NRZ)时钟提取,获得了时间抖动小于0.4ps的时钟信号,测得OEO的注人锁定频率范围可达800kHz.实验中发现OEO中凋制器的偏置电压对OEO的注入锁定范围有很大影响.合理控制OEO的工作条件,在进行时钟提取的同时,还可以实现NRZ码到RZ(归零)码的码型转化.将转换后的RZ码进行了160km传输,结果证明这种码型适合传输,该实验说明OEO可以用作不同码型光网络中间的码型转化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型转换 光电振荡器 非归零码 时钟提取 光通信 OEO NRZ RZ 归零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归零(RZ)到非归零(NRZ)码型转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惠战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2-500,共9页
随着多媒体网络服务业务类型的不断出现,人们对因特网带宽需求日益增长,未来的超高速大容量光子网络很可能是波分复用与时分复用相结合的智能网络。全光归零(RZ)到非归零(NRZ)的码型转换技术,是构建这种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避免电... 随着多媒体网络服务业务类型的不断出现,人们对因特网带宽需求日益增长,未来的超高速大容量光子网络很可能是波分复用与时分复用相结合的智能网络。全光归零(RZ)到非归零(NRZ)的码型转换技术,是构建这种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避免电子学器件的速率瓶颈,将时分复用(OTDM)与波分复用(WDM)有机结合,在光域内实现不同调制格式的数据在网络的不同部分之间自由传输,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兴趣。介绍了当前全光归零到非归零码型转换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优缺点及性能参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全光信号处理 码型转换归零码 非归零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延时干涉仪型CSRZ-Duobinary全光码型转换器
3
作者 张晓媛 于晋龙 +1 位作者 王文睿 杨恩泽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1,共4页
提出了利用偏振延时干涉仪(PDI)实现CSRZ到Duobi nary转换的全光码型转换器。根据偏振延时干涉仪的结构设计,分析了实现CSRZ到Duobi nary码型的转换原理,并仿真模拟了码型转换过程,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改变双折射介质的差分群时延... 提出了利用偏振延时干涉仪(PDI)实现CSRZ到Duobi nary转换的全光码型转换器。根据偏振延时干涉仪的结构设计,分析了实现CSRZ到Duobi nary码型的转换原理,并仿真模拟了码型转换过程,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改变双折射介质的差分群时延,讨论了它对干涉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精确的差分群时延会导致输出Duobi nary码消光比下降和接收灵敏度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码型转换 偏振延时干涉仪 差分群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Gbit/s高速OOK到OFSK全光码型转换器的研究
4
作者 李培丽 施伟华 +1 位作者 黄德修 张新亮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32,共4页
全光码型转换器可以提高光网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是未来光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瞬时交叉相位调制(T-XPM)效应和光带通滤波器的开关键控(OOK)到光频移键控(OFSK)的高速全光码型转换方案。该... 全光码型转换器可以提高光网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是未来光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瞬时交叉相位调制(T-XPM)效应和光带通滤波器的开关键控(OOK)到光频移键控(OFSK)的高速全光码型转换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实验上实现了40 Gbit/s的OOK到OFSK的全光码型转换,并对其转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码型转换 瞬时交叉相位调制 光频移键控 开关键控 半导体光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马赫-泽德干涉仪型NRZ到PRZ全光码型转换器 被引量:2
5
作者 丁超 张新亮 +1 位作者 余宇 齐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75-1479,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光纤型马赫-泽德干涉仪的全光码型转换器.通过对工作温度的控制,实现了NRZ码到PRZ码的转换.分析了实现NRZ到PRZ码型的转换原理,讨论了干涉仪的结构设计.在10 Gb/s和20 Gb/s的码型转换实验中,得到较好的PRZ信号眼图.光谱... 研制了一种基于光纤型马赫-泽德干涉仪的全光码型转换器.通过对工作温度的控制,实现了NRZ码到PRZ码的转换.分析了实现NRZ到PRZ码型的转换原理,讨论了干涉仪的结构设计.在10 Gb/s和20 Gb/s的码型转换实验中,得到较好的PRZ信号眼图.光谱分析表明,转换后的PRZ码包含了丰富的时钟分量,达到了理想的转换结果.结果表明,这种简单的光纤型非对称马赫-泽德干涉仪可以实现NRZ到PRZ的转换,并可以保持输出结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赫-泽德干涉仪( MZI) 码型转换 温度控制 时钟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TDM网与WDM网接口间的码型转换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功权 周雪芳 +1 位作者 王天枢 李齐良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和光带通滤波器(OBPF)构成了一个全光码型转换器。理论分析了码型转换的原理,得出了码型转换取决于光带通滤波器的3dB带宽以及探测光中心波长相对于光带通滤波器中心波长失谐量的结论,实验测得3dB带宽为0.17nm,... 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和光带通滤波器(OBPF)构成了一个全光码型转换器。理论分析了码型转换的原理,得出了码型转换取决于光带通滤波器的3dB带宽以及探测光中心波长相对于光带通滤波器中心波长失谐量的结论,实验测得3dB带宽为0.17nm,失谐量Δλ=0.62nm。最后通过仿真实现了10Gb/s数据信号全光归零(RZ)码到非归零(NRZ)码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DM网 WDM网 码型转换 半导体光放大器 光带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NLF的RZ到NRZ的全光码型转换
7
作者 孟小俊 闫连山 +1 位作者 易安林 李立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数值仿真分析了利用高非线性光纤(HNLF)的交叉相位调制(XPM)效应实现归零(RZ)码到非归零(NRZ)码的转换,并讨论了RZ信号占空比、光纤色散对转换后NRZ信号Q因子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转换后NRZ码的Q值受输入RZ信号占空比的影响;而且RZ信... 数值仿真分析了利用高非线性光纤(HNLF)的交叉相位调制(XPM)效应实现归零(RZ)码到非归零(NRZ)码的转换,并讨论了RZ信号占空比、光纤色散对转换后NRZ信号Q因子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转换后NRZ码的Q值受输入RZ信号占空比的影响;而且RZ信号与连续的探测光之间的色散差也严重影响转换后NRZ信号的Q因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非线性光纤 码型转换 交叉相位调制 归零码 非归零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Z-DI装置的40Gb/s RZ到NRZ全光码型变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英杰 杜浩 王勇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6,共3页
利用马赫-曾德尔延时干涉(MZ-DI)装置对40Gb/s的归零(RZ)码到非归零(NRZ)码的全光码型转换方案进行研究。利用通信软件模拟了40Gb/s的码型转换过程,实现稳定的不同占空比的RZ码到NRZ码的码型转换。当占空比约为0.3时,转换效果最佳。
关键词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码型转换 归零码 不归零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偏振延时干涉装置的NRZ到RZ全光码型变换
9
作者 张晓媛 康文惠 +1 位作者 黄小航 张世彩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3,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偏振延时干涉仪(PDI)的非归零(NRZ)码到归零(RZ)码的全光码型转换方案。理论推导光信号经过PDI时光场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码型转换的原理。数值仿真实现了10Gb/s速率下NRZ到RZ码的转换,通过比较得出转换后的RZ码具有更高的接... 提出一种基于偏振延时干涉仪(PDI)的非归零(NRZ)码到归零(RZ)码的全光码型转换方案。理论推导光信号经过PDI时光场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码型转换的原理。数值仿真实现了10Gb/s速率下NRZ到RZ码的转换,通过比较得出转换后的RZ码具有更高的接收灵敏度。改变双折射介质的差分群时延可以得到不同占空比的RZ信号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延时干涉仪 NRZ RZ 码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发射接收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尤栋 王喆 +1 位作者 张敏 王晋安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了提高某激光发射接收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整个设计从系统兼容性的角度出发,采用PC/104总线工控机与控制电路相结合,实现对激光器、环境保护盖的控制;为了与数显模块匹配,将采集到的距离信息进行了双阶... 为了提高某激光发射接收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整个设计从系统兼容性的角度出发,采用PC/104总线工控机与控制电路相结合,实现对激光器、环境保护盖的控制;为了与数显模块匹配,将采集到的距离信息进行了双阶双极性不归零码的转换;设计了OCL互补功率放大电路,有效解决了信号的远距离传输问题。此外,该控制系统具有开盖自保护功能、激光激发自保护功能等。通过试验验证,该控制系统兼容性好,工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 PC/104 码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