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UMT修正法的差分码偏差和电离层TEC估计
1
作者 廖思明 尚俊娜 苏明坤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6,共13页
基于球谐函数,实现区域电离层建模,并对区域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与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进行解算。对于格网处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出现的异常值,提出一种序列... 基于球谐函数,实现区域电离层建模,并对区域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与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进行解算。对于格网处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出现的异常值,提出一种序列无约束最小化技术(sequential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technique,SUMT)修正法进行修正,利用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网络的6个测站双频观测数据,建立了电离层VTEC区域模型,并估算了31天的卫星频间DCB,将估算值与电离层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发布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卫星差值都在0.42 ns以内,其中87.5%的卫星差值在0.4 ns以内,78.1%的卫星差值在0.2 ns以内,频间DCB的平均偏差基本小于0.4 ns。此外,估算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卫星DCB序列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TD)值小于0.1 ns。建立了经纬度范围为5°E~25°E、40°N~60°N的电离层区域模型,将VTEC建模结果与CAS发布的全球电离层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GIM)产品做差比较,结果显示整体时间点的差值均处于4 TECU以内,且超过90%的区域差值在2 TECU以内,表明估算的结果与CAS产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TEC估计 电离层建模 SUMT修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差分码偏差对北斗三号双频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杜彦君 贾小林 +1 位作者 姚顽强 许瑾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探讨北斗三号系统不同频点组合卫星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对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影响,推导北斗三号系统不同频点无电离层组合卫星端DCB改正模型,并基于MGEX跟踪站连续7天4站的观测数据按... 为探讨北斗三号系统不同频点组合卫星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对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影响,推导北斗三号系统不同频点无电离层组合卫星端DCB改正模型,并基于MGEX跟踪站连续7天4站的观测数据按7种不同双频组合进行DCB改正实验。结果表明,DCB改正对PPP精度在最初的历元有明显提升,有助于滤波的收敛及提高单天解的均方根,但对于最终定位精度无明显提升。B2a/B3I及B2b/B3I组合定位精度及收敛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合,DCB改正后有所提升。其他5种组合改正后定位精度及收敛时间相当:静态PPP单天解均方根在E、N和U方向约为5.50 cm、2.50 cm和6.25 cm,较未改正前提升20%~65%;平均收敛时间为38 min,提升约6%;动态PPP平均收敛听语音聊科研与作者互动时间为59 min,提升约20%;最终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5 cm,高程方向优于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系统 差分码偏差 精密单点定位 精度 收敛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GNSS多频率码偏差估计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溢 张启元 聂桂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7-803,共7页
介绍多系统多频码偏差估计的方法和步骤,并验证基于多系统组合电离层建模估计频间码偏差的效果。利用2019-01~2023-07的MGEX网观测数据逐日解算各类码偏差,并统计和分析各类码偏差精度。结果表明,解算的多系统多频OSB平均周稳定性可达0.... 介绍多系统多频码偏差估计的方法和步骤,并验证基于多系统组合电离层建模估计频间码偏差的效果。利用2019-01~2023-07的MGEX网观测数据逐日解算各类码偏差,并统计和分析各类码偏差精度。结果表明,解算的多系统多频OSB平均周稳定性可达0.07~0.26 ns,其中BDS-2和BDS-3的多频OSB平均周稳定性分别为0.17~0.26 ns和0.13~0.21 ns,各类型DCB与DLR、CAS产品的一致性在0.3 ns以内。本文方法不依赖于外部事后产品,能以较快的时效性和较高的精度解算码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电离层建模 码偏差 MGEX G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北斗单星三频载波数据估算码偏差的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戴连君 唐涛 杨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卫星导航系统码间硬件延迟偏差是电离层解算的主要误差来源,在高精度定位时,码偏差需要加以计算和消除.本文提出了通过北斗单星三频无电离层组合、线性回归假设及载波硬件延迟模型进行估算北斗接收机载波相位码偏差的方法,直接计算接收... 卫星导航系统码间硬件延迟偏差是电离层解算的主要误差来源,在高精度定位时,码偏差需要加以计算和消除.本文提出了通过北斗单星三频无电离层组合、线性回归假设及载波硬件延迟模型进行估算北斗接收机载波相位码偏差的方法,直接计算接收机的码偏差.通过采用实测的北斗单星三频载波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对于码偏差大于1μs时是有效性的.此方法提高了北斗二代测试期间数据质量分析水平,增强了北斗接收机软硬件的开发测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二代 三频载波 码偏差 接收机钟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MIC低轨卫星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估计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小红 唐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3,共7页
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是利用COSMIC低轨卫星观测值反演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一项重要误差源.本文将COSMIC卫星轨道高度以上的电离层作为一个单层,采用球谐函数来参数化电离层TEC值,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同时估... 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是利用COSMIC低轨卫星观测值反演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一项重要误差源.本文将COSMIC卫星轨道高度以上的电离层作为一个单层,采用球谐函数来参数化电离层TEC值,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同时估算电离层球谐系数和DCB参数.运用这种方法对2012年12月份的所有COSMIC卫星GPS接收机DCB进行了解算,并与COSMIC数据分析与档案中心CDAAC提供的产品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2012年12月期间,估计的接收机DCB与CDAAC结果符合的较好,二者DCB变化趋势相近,DCB差值的RMS值在2TECU以内,且最大绝对差值小于3TECU;此外,本文计算的接收机DCB估计误差主要分布在0.2~0.4TECU之间,具有较高的内符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卫星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接收机差分码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地基GNS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估算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中华 万祥 +3 位作者 程艳 刘志忠 汪文君 张雪丽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0-178,共9页
GNSS不同频点间的码伪距作差会引入信号的差分码偏差(DCB),包括GNSS卫星及地面接收机的DCB。本文提出一种地基GNS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参数估算方法,首先由电离层文件参数作线性插值,计算出电离层延迟误差。之后对IGS站观测文件进行加权最... GNSS不同频点间的码伪距作差会引入信号的差分码偏差(DCB),包括GNSS卫星及地面接收机的DCB。本文提出一种地基GNS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参数估算方法,首先由电离层文件参数作线性插值,计算出电离层延迟误差。之后对IGS站观测文件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GPS卫星和地面GNSS接收机的L1C频点和L2P频点间码偏差。该方法能同时获取卫星DCBs与地面GNSS接收机的DCBr,有效解决地面GNSS接收机DCBr获取的问题。通过对估计的卫星DCBs与CODE公布的值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卫星DCBs(C1P2)之差的RMS均值误差<0.3541 ns,地基GNSS接收机DCBr(C1P2)估算精度优于1.6105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卫星DCBs 接收机的DCBr 参数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BDS/GPS/GLONASS解算卫星差分码偏差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健 党亚民 +2 位作者 王虎 刘洋洋 任政兆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21,共5页
卫星差分码偏差是影响用户导航定位和授时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融合BDS/GPS/GLONASS三系统数据,采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i GMAS分析中心自主研发的软件解算卫星差分码偏差。结果表明:GPS卫星P1P2差分码偏差与CODE产品非常吻合,精度... 卫星差分码偏差是影响用户导航定位和授时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融合BDS/GPS/GLONASS三系统数据,采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i GMAS分析中心自主研发的软件解算卫星差分码偏差。结果表明:GPS卫星P1P2差分码偏差与CODE产品非常吻合,精度非常高,且非常稳定; BDS卫星B1B3差分码偏差与CODE产品基本吻合,且基本稳定; GLONASS卫星P1P2差分码偏差与CODE产品相对吻合,精度较高,且比较稳定。对比三系统,GPS系统P1P2差分码偏差精度最高,且最稳定; GLONASS系统P1P2差分码偏差精度和稳定性比GPS略低; BDS系统B1B3差分码偏差精度和稳定性最低,可能是星座不完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融合 BDS/GPS/GLON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卫星端差分码偏差对定位的影响及改正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添 隋立芬 +4 位作者 鲍亚东 肖国锐 戴卿 田源 张清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分析GPS时空参考点下卫星钟差参数改正原理,结合伪距观测方程推导BDS单频及双频消电离层组合在标准单点定位、精密单点定位下的差分码偏差(DCB)改正公式。采用MGEX发布的DCB文件,分别进行多个测站的定位解算。结果表明,BDS伪距B1B2及B1B... 分析GPS时空参考点下卫星钟差参数改正原理,结合伪距观测方程推导BDS单频及双频消电离层组合在标准单点定位、精密单点定位下的差分码偏差(DCB)改正公式。采用MGEX发布的DCB文件,分别进行多个测站的定位解算。结果表明,BDS伪距B1B2及B1B3双频定位DCB改正前E、N方向精度较单频差,严重影响定位精度,改正后E方向精度提高在dm级,N、U方向提高在m级;精密定位下B1B3组合DCB改正后与B1B2组合定位结果非常吻合,静态及仿动态下精度都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北斗 伪距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EX北斗差分码偏差产品质量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乾坤 隋立芬 +3 位作者 肖国锐 陈泉余 王凌轩 曾添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3-967,1002,共6页
对MGEX发布的北斗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es,DCB)产品的精度与稳定性进行质量分析,比较其日解产品与周解产品,并利用交叠式Allan方差初步计算分析北斗差分码偏差的随机误差特性。结果表明,北斗系统IGSO卫星DCB产品精度与稳... 对MGEX发布的北斗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es,DCB)产品的精度与稳定性进行质量分析,比较其日解产品与周解产品,并利用交叠式Allan方差初步计算分析北斗差分码偏差的随机误差特性。结果表明,北斗系统IGSO卫星DCB产品精度与稳定性最优,MEO次之,GEO最差。3种产品中,DCBB2B3的精度与稳定性最优,DCBB1B2次之,DCBB1B3最差。实验分析得出,北斗系统DCB随机误差组合主要为WN+GM,DCBB1B2、DCBB1B3与DCBB2B3的高斯白噪声分别为0.16ns、0.15ns、0.09ns;一阶马尔可夫过程噪声分别为0.093ns/d、0.049ns/d、0.058ns/d,相关时间分别为42.63d、85.79d、42.6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EX 差分码偏差 交叠式Allan方差 质量分析 B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路径修正的BDS-3差分码偏差估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金 王潜心 +2 位作者 胡超 吴志远 武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8-1014,共7页
首先基于多路径延迟对BDS-3伪距观测数据进行逐历元修正,然后利用连续1个月已修正好的观测数据对BDS-3新频点11类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作估计与分析,最后比较估计的DCB产品和CAS提供的DCB产品对PPP的影响。结果表明:1... 首先基于多路径延迟对BDS-3伪距观测数据进行逐历元修正,然后利用连续1个月已修正好的观测数据对BDS-3新频点11类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作估计与分析,最后比较估计的DCB产品和CAS提供的DCB产品对PPP的影响。结果表明:1)BDS-3多路径延迟中几乎不存在和高度角相关的多路径偏差,多路径延迟为0~1 ns;2)估计的DCB与CAS的DCB偏差为0.1 ns,3类DCB闭合差在0.2 ns以内,估计值的STD值与CAS的相当,比DLR的更稳定;3)估计的DCB与CAS的DCB在不同测站的PPP精度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3 多路径延迟 差分码偏差 P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北斗卫星差分码偏差估计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东旭 遆鹏 +1 位作者 谭诗腾 唐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7,共4页
卫星码偏差会降低卫星测量精度,因此本文就北斗卫星差分码偏差估计进行了研究和验证。首先将电离层作为一个单层,采用球谐函数来参数化电离层TEC值,然后利用最小二乘估算了北斗卫星的码偏差,根据北斗系统2014年4月1—29日间的实测数据... 卫星码偏差会降低卫星测量精度,因此本文就北斗卫星差分码偏差估计进行了研究和验证。首先将电离层作为一个单层,采用球谐函数来参数化电离层TEC值,然后利用最小二乘估算了北斗卫星的码偏差,根据北斗系统2014年4月1—29日间的实测数据计算了14颗北斗卫星的码偏差,最后将计算结果与IGS发布的码偏差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误差值在0~2 ns之间,符合度极高,从而验证了该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M_DCB 码偏差 估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卫星短时差分码偏差估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冰雨 王中元 +1 位作者 胡超 周圣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59-966,共8页
现有的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产品和常用的DCB估计方法均是将DCB视为1 d中的常量参数,忽略了DCB在1 d中的短时变化。为了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卫星DCB短时变化特性,文章首先... 现有的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产品和常用的DCB估计方法均是将DCB视为1 d中的常量参数,忽略了DCB在1 d中的短时变化。为了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卫星DCB短时变化特性,文章首先采用最小二乘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同步估算各个历元时刻下的电离层参数和DCB参数,然后分析卫星DCB短时序列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利用谱分析方法对短时DCB的周期性进行分析,建立模型来拟合短时DCB变化,最后通过实验探讨短时DCB序列改正对标准单点定位(standard point positioning,SP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SPP中,施加DCB改正可以提高定位精度,施加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产品改正或短时DCB改正,定位精度提升都在40%以上;在不同测站上施加短时DCB改正和CAS产品改正,SPP定位精度各有优劣,两者差异在cm级,改正效果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DC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TIKHONOV正则化 周期性 标准单点定位(S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卫星差分码偏差稳定性分析及其短期预报 被引量:8
13
作者 梅登奎 闻德保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6-750,共5页
利用MGEX(multi-GNSS experiment)发布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产品,比较分析不同太阳活动水平下BDS卫星DCB产品的稳定性变化特性,并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 利用MGEX(multi-GNSS experiment)发布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产品,比较分析不同太阳活动水平下BDS卫星DCB产品的稳定性变化特性,并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实现不同太阳活动水平下BDS卫星DCB的短期预报。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高年,BDS卫星DCB日解值稳定度、月稳定性均明显低于太阳活动低年,且不同卫星星座类型的BDS卫星DCB稳定性也存在差异;ARIMA时间序列预报结果与MGEX发布值符合程度较好,优于多项式拟合法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太阳活动 稳定性 ARIMA 全球电离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EX北斗差分码偏差两种精确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梅登奎 闻德保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2-669,共8页
差分码偏差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高精度定位和电离层建模中需精确处理的系统误差之一.利用MGEX发布的2017年全年和2018年6月的BDS卫星的差分码偏差数据,比较分析了DLR和CAS分别解算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的日解值、月平均值和稳定性... 差分码偏差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高精度定位和电离层建模中需精确处理的系统误差之一.利用MGEX发布的2017年全年和2018年6月的BDS卫星的差分码偏差数据,比较分析了DLR和CAS分别解算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的日解值、月平均值和稳定性的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DLR与CAS估算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值差异不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17年CAS估算的BDS卫星C2I-C6I差分码偏差稳定性略优于DLR,C2I-C7I差分码偏差稳定性与DLR相当,且均具有较高稳定性;2018年6月DLR C2I-C6I差分码偏差月平均值稳定性优于CAS;C2I-C7I差分码偏差的稳定性明显优于C2I-C6I差分码偏差,卫星差分码偏差月平均值稳定性优于日解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稳定性 电离层模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MG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差分码偏差估计的简化模型及其评估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奇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0-845,共6页
提出一种差分码偏差估计的简化模型,将测站方向上各穿刺点的VTEC简化为一个参数,分时段进行直接估计。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球谐函数建模和基于GIM的估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选用2016-01近200个IGS测站的GPS+GLONASS数据进行实验,... 提出一种差分码偏差估计的简化模型,将测站方向上各穿刺点的VTEC简化为一个参数,分时段进行直接估计。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球谐函数建模和基于GIM的估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选用2016-01近200个IGS测站的GPS+GLONASS数据进行实验,并采用CODE提供的产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GPS(GLONASS)卫星DCB,该方法与其他2种方法估计的结果比较接近,与CODE产品相比平均偏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3~0.5 ns(GPS)、1.3~0.7 ns(GLONASS)和0.05~0.20 ns(GPS)、0.14~1.10 ns(GLONASS);对于接收机DCB,3种方法与CODE产品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0.7 ns(GPS)和-1.5~1.5 ns(GLONASS)。实验结果验证了差分码偏差估计简化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GPS GLONASS 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件信号模拟器的电离层TEC监测仪差分码偏差长期变化
16
作者 刘裔文 章振中 欧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9-504,共6页
利用硬件信号模拟器可以标定电离层TEC监测仪的差分码偏差.通过对相同接收机时隔近41.5月进行的两次差分码偏差标定实验,以GPS系统为例分析了硬件标定法得到的差分码偏差随时间的长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收机差分码偏差均值从第一次实... 利用硬件信号模拟器可以标定电离层TEC监测仪的差分码偏差.通过对相同接收机时隔近41.5月进行的两次差分码偏差标定实验,以GPS系统为例分析了硬件标定法得到的差分码偏差随时间的长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收机差分码偏差均值从第一次实验的16.122 ns增加至第二次实验的16.749 ns,在约41.5月的时间内增加约0.627 ns,月增量为0.0151 ns,增加比较缓慢;第二次实验的差分码偏差标准差也有所增加,但增量也不大(均值分别为0.05 ns和0.07ns).此外,两次标定实验的TEC测量精度(均方根误差)均达到约0.3TECU,对应的差分码偏差误差约0.1 ns,这说明该接收机差分码偏差变化的一致性较好.若不加以再次标定,第二次实验时TEC测量误差将增加至约1.8 TECU,月增量约为0.0434 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差分码偏差 信号模拟器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北斗导航卫星伪距码偏差建模方法
17
作者 韦维 郭承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91-95,共5页
基于多路径组合观测值分析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存在的伪距码偏差特性。针对现有的伪距码偏差修正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建模方法。利用历元间单差MP组合观测值对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中轨卫星(MEO)中每颗卫星的伪距码偏差分... 基于多路径组合观测值分析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存在的伪距码偏差特性。针对现有的伪距码偏差修正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建模方法。利用历元间单差MP组合观测值对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中轨卫星(MEO)中每颗卫星的伪距码偏差分别进行建模。最后通过HMW组合观测值对各修正模型进行评估,比较和分析了不同修正模型的表现。结果表明:对于北斗IGSO和MEO卫星,改进后的修正模型相比于已有的模型在修正码偏差上平均提升约20%;在部分卫星和高度角上提升程度平均可以达到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 伪距码偏差 多路径组合 最小二乘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R-KF-LSTM模型的差分码偏差预测分析
18
作者 廖思明 尚俊娜 苏明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年第9期915-921,共7页
差分码偏差(DCB)的存在会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计算的精度和伪距观测精度,从而影响导航定位授时和气象研究的结果。为了准确估算DCB,分析了2021—2022年中国科学院给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频间DCB数据的时序变化,提出一种LR-KF-LST... 差分码偏差(DCB)的存在会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计算的精度和伪距观测精度,从而影响导航定位授时和气象研究的结果。为了准确估算DCB,分析了2021—2022年中国科学院给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频间DCB数据的时序变化,提出一种LR-KF-LSTM组合模型对DCB进行准确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1.9%,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03 ns,均方根误差小于0.04 ns。与LSTM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中国科学院(CAS)产品DCB值的对比显示,在不同太阳活动状态和不同磁场状态下,该组合模型预测性能均较优。该组合网络模型可以对卫星DCB进行有效预测,还能为解决CAS产品DCB数据存在的单日或多日缺失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卡尔曼滤波 线性回归 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卫星P1C1码间偏差对动态PPP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磊 张守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由于接收机类型不同,双频精密单点定位模型之间存在系统的P1C1码间偏差。研究表明,P1C1码间偏差对静态PPP影响很小,但是对动态PPP影响仍需进一步评估。利用自主研制的软件,详细分析P1C1偏差对模拟的动态PPP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P1C1码... 由于接收机类型不同,双频精密单点定位模型之间存在系统的P1C1码间偏差。研究表明,P1C1码间偏差对静态PPP影响很小,但是对动态PPP影响仍需进一步评估。利用自主研制的软件,详细分析P1C1偏差对模拟的动态PPP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P1C1码间偏差改正后,C1P2类型接收机模拟的动态PPP效果得到改善,但仍然比P1P2类型接收机的定位结果差,表明实验所采用的IGS发布的P1C1偏差产品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动态PPP P1C1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GPS接收机码间偏差的一种新算法
20
作者 田林亚 熊欢欢 +1 位作者 石超 祖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针对目前求解GPS接收机码间偏差(B)的主要方法(球谐函数模型法、曲面拟合模型法等)存在计算繁琐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数据以及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地图和卫星B值,通过旋转地图... 针对目前求解GPS接收机码间偏差(B)的主要方法(球谐函数模型法、曲面拟合模型法等)存在计算繁琐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数据以及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地图和卫星B值,通过旋转地图内插VTEC以及伪距差分进行单站GPS接收机B值的解算。采用此方法和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解算GPS接收机的B值,并与CODE提供的跟踪站的B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能够以优于0.4ns的精度确定GPS接收机的B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接收机 偏差 CODE 天顶方向总电子含量 相位平滑伪距 旋转地图 电离层格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