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机制与重金属固定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洵 赖潘民旺 +2 位作者 张敏 张超 郭军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92,共16页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是地表中最基本的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着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生态效应.重金属胁迫下,微生物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机制,改变着矿物的表面反应活性,而矿物反过来刺激着微生物的分泌活动.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对重金属...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是地表中最基本的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着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生态效应.重金属胁迫下,微生物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机制,改变着矿物的表面反应活性,而矿物反过来刺激着微生物的分泌活动.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对重金属的钝化.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机制,并重点总结了微生物-硅酸盐矿物、微生物-铁矿物体系中微生物和矿物的协同作用对重金属的固定机制.微生物与矿物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一些真菌、放线菌能利用菌丝沿着矿物晶面、解理、裂缝和晶界,在纳米尺度上对矿物进行穿插、挤压、剥蚀等生物力学作用,甚至形成矿物隧道化.而大多数微生物主要通过分泌铁载体、有机酸以及氧化还原作用改造矿物.两者相互作用改变着矿物表面及微生物活性,影响着重金属的形态.微生物-硅酸盐矿物体系主要通过提高固有活性位点利用率,增加额外吸附位点,改变与重金属的作用方式,影响矿物或微生物内部分散性,破坏矿物的结构,改变微生物的分泌活动等方式实现重金属的钝化.而微生物-铁矿物体系则主要通过加速电子转移的方式促进变价金属向低毒或无毒形态转变.期望本综述能为微生物-矿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矿物 重金属 环境修复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黄铁矿对嗜酸微生物-辉锑矿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艺蓉 陈璐 +5 位作者 刘红昌 周雨行 聂珍媛 陈宇新 陈豪 夏金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3,共13页
针对辉锑矿(Sb_2S_3)的嗜酸微生物溶解过程,研究不同比例黄铁矿(FeS_2)对嗜酸微生物-辉锑矿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丰度最高的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的锑耐受菌;属水平丰度最高的为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 针对辉锑矿(Sb_2S_3)的嗜酸微生物溶解过程,研究不同比例黄铁矿(FeS_2)对嗜酸微生物-辉锑矿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丰度最高的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的锑耐受菌;属水平丰度最高的为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是酸性矿山环境的代表性优势属。SEM-EDS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体系中,Sb_2S_3∶FeS_2为1∶1和1∶2时,矿物残渣表面发现较多腐蚀坑及细微颗粒,且Sb_2S_3∶FeS_2为1∶1时矿物界面反应更强。XRD和XPS结果表明,FeS_2促进了嗜酸微生物对Sb_2S_3的氧化分解及硫的氧化。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Sb_2S_3∶FeS_2为1∶1时微生物作用体系腐蚀电流密度最大,电荷转移阻抗最小。结果对理解锑矿区锑的迁移转化和环境归趋,进一步促进锑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锑矿 黄铁矿 嗜酸微生物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调节CO_(2)封存研究进展
3
作者 宋文涛 李术艺 +8 位作者 何宇 王鑫航 郭天赐 胡娜 胡译丹 蒋永光 姜舟 石良 董依然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336,共14页
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大气浓度的持续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系统介绍了CO_(2)封存的多种形式,如地质封存和生物封存,并重点探讨了不同CO_(2)封存环境系统中的微生物作用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大气浓度的持续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系统介绍了CO_(2)封存的多种形式,如地质封存和生物封存,并重点探讨了不同CO_(2)封存环境系统中的微生物作用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结果发现:目前研究较多的CO_(2)封存环境系统包括深地和土壤碳封存环境系统,其中微生物活动对CO_(2)封存产生积极影响;海洋碳封存环境系统中也存在微生物碳泵的复杂作用;微生物和矿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长期稳定的碳封存至关重要。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微生物与矿物在不同封存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提高CO_(2)封存的效率和稳定性。深入理解这些过程,将有利于更好地设计和优化CO_(2)封存策略和碳通量管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封存 环境系统 微生物碳泵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元素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庆银 刘龙成 牛玉清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3-488,共6页
铀元素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放射性重金属元素之一,其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受到多种微生物的调控。重点综述了微生物在铀元素形态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包括还原固定、非还原固定、氧化迁移及非氧化迁移。通过自然环境中铀元素-微生物之间相... 铀元素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放射性重金属元素之一,其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受到多种微生物的调控。重点综述了微生物在铀元素形态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包括还原固定、非还原固定、氧化迁移及非氧化迁移。通过自然环境中铀元素-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探讨,分析了铀元素的迁移、转化和富集机制,从而为铀矿资源勘探开发、放射性含铀废料安全处置及重金属铀污染防治修复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元素 微生物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微生物风化作用在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谌书 廖广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559-561,共3页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在地球岩石圈的塑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分析了土壤形成、植物生长、污染环境修复、文物古迹生物侵蚀的研究进展,认为利用生物修护技术开发矿物风化微生物,是一种经济的、环保的、具有竞争力的方法。未来,研究和...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在地球岩石圈的塑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分析了土壤形成、植物生长、污染环境修复、文物古迹生物侵蚀的研究进展,认为利用生物修护技术开发矿物风化微生物,是一种经济的、环保的、具有竞争力的方法。未来,研究和应用对矿物有风化作用的微生物将会促进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风化 土壤 生物修复 矿物-微生物 环境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组时空演变特征及微生物-矿物互作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冯乙晴 郝立凯 +2 位作者 郭圆 徐绯 徐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2-1046,共15页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是AMD形成过程的主要驱动者,主导了该系统中Fe-S地球化学循环,并与矿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其群落结构、功能和代谢特征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揭...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是AMD形成过程的主要驱动者,主导了该系统中Fe-S地球化学循环,并与矿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其群落结构、功能和代谢特征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极端酸性环境中优势物种和稀有物种的生态意义,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AMD污染防控和修复措施。采用微生物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和表型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明确极端环境胁迫下微生物适应性反应的分子机制。AMD微生物组在尾矿酸化过程、生物膜发育过程、生物处理过程和水热驱动的季节演替等不同时间序列及局部和精细空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系统聚类趋势,体现了其适应极端酸性和有毒金属环境的生态策略。AMD系统Fe-S生物地球化学梯度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的影响,铁硫代谢相关微生物对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又驱动了Fe-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导了AMD矿物的演变过程、相变平衡及金属元素的形态转化。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成矿作用是生物和非生物反应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表面反应控制是矿物微生物氧化反应机理的关键,接触机制是其主导机制。此外,AMD矿物的微生物还原遵循电化学过程,含铁矿物是AMD系统微生物胞外呼吸最重要的电子受体之一,铁呼吸过程驱动了AMD系统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驱动其微生物群落和功能、代谢等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AMD) 微生物 微生物成矿 微生物-矿物作用(MMI) Fe-S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微生物界面电子传递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娟 李晓旭 +1 位作者 刘枫 张逸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7,159,共9页
在地表环境中,铁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微生物胞外呼吸的终端电子受体/供体、电子储存介质或种间电子传递介质促进环境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本文介绍了矿物-微生物直接界面电子转移方式中,铁氧化物矿物与组成微生物跨膜电子传输链的细胞色素... 在地表环境中,铁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微生物胞外呼吸的终端电子受体/供体、电子储存介质或种间电子传递介质促进环境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本文介绍了矿物-微生物直接界面电子转移方式中,铁氧化物矿物与组成微生物跨膜电子传输链的细胞色素蛋白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从分子水平刻画了微生物利用矿物进行胞外呼吸的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驱动的矿物转化和元素地球化学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铁氧化物矿物 胞外电子传递 细胞色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所协同的天然金红石日光催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 鲁安怀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揭示了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一种新的矿物和微生物交互作用形式,即微生物通过生物电化学作用参与到半导体矿物的日光催化作用过程中。模拟日光光源下"产电"微生物与天然半导体矿物金红石交互实验结果显示,金红石的光催化作... 本文揭示了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一种新的矿物和微生物交互作用形式,即微生物通过生物电化学作用参与到半导体矿物的日光催化作用过程中。模拟日光光源下"产电"微生物与天然半导体矿物金红石交互实验结果显示,金红石的光催化作用促进了矿物端元的反应速率,提高了电子在微生物和矿物之间的转移效率,使微生物电子传递链末端电子能量得到提升。二者协同作用可提高微生物或半导体矿物单独作用时对污染物如Cr(Ⅵ)的还原处理效果。该研究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矿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矿物 太阳能 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黏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离子型稀土矿相互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梦园 黄诗云 +5 位作者 刘红昌 刘洋 李京娜 聂珍媛 夏金兰 王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45,共11页
以稀土矿区环境中常见的黄色黏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比较研究这两种细菌及其发酵液与离子型稀土矿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溶液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作用前后细胞和矿物相的形... 以稀土矿区环境中常见的黄色黏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比较研究这两种细菌及其发酵液与离子型稀土矿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溶液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作用前后细胞和矿物相的形态、结构、稀土元素分布和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黄色黏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稀土矿物作用过程具有一定差异性,在溶浸稀土矿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直接作用体系相比发酵液间接作用体系溶浸稀土离子效果更好,而黄色黏球菌直接作用体系弱于发酵液间接作用体系。此外,稀土矿物的存在可以促进黄色黏球菌脂质和蛋白组分的分泌,抑制其多糖组分的分泌,而对铜绿假单胞菌,稀土矿物的存在对脂质和蛋白组分分泌影响较小,但促进了多糖组分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黄色黏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矿物表征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对硫酸盐还原菌分解硫酸盐矿物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金鑫 王进 +2 位作者 陈天虎 岳正波 金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8,共6页
以牛肉膏为碳源,用活性污泥混合菌接种,探讨在缺氧条件下添加不同的铁氧化物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分解硫酸盐矿物的影响。通过溶液pH、铁离子、硫酸根浓度以及固体产物的SEM和EDS图谱分析,揭示硫酸盐矿物分解过程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以牛肉膏为碳源,用活性污泥混合菌接种,探讨在缺氧条件下添加不同的铁氧化物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分解硫酸盐矿物的影响。通过溶液pH、铁离子、硫酸根浓度以及固体产物的SEM和EDS图谱分析,揭示硫酸盐矿物分解过程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铁氧化物对SRB分解硫酸盐矿物起着明显的协同作用:①被铁还原菌还原的Fe2+与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氢反应形成铁硫化物,消除硫化氢对SRB分解硫酸盐的抑制作用;②铁氧化物还原溶解,提高体系的pH和碱度,增加生化产物CO2的溶解,诱导溶解的钙离子形成方解石沉淀,促进SRB分解硫酸盐矿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微生物作用 硫酸盐还原菌 铁氧化物 硫酸盐矿物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蒙脱石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玉连 代群威 +3 位作者 董发勤 许凤琴 邬琴琴 王岩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944,共6页
主要探讨短小芽孢杆菌与钙基蒙脱石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现象及机理。SEM结果显示,大量土壤菌黏附、包裹于蒙脱石表面。加入蒙脱石后,短小芽孢杆菌-钙基蒙脱体系中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XRD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作用后蒙脱石层间距增大,001... 主要探讨短小芽孢杆菌与钙基蒙脱石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现象及机理。SEM结果显示,大量土壤菌黏附、包裹于蒙脱石表面。加入蒙脱石后,短小芽孢杆菌-钙基蒙脱体系中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XRD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作用后蒙脱石层间距增大,001面衍射峰钝化。FTIR显示作用后蒙脱石出现了来自于土壤菌的新峰,其他基团峰出现蓝移或红移现象。经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分析验证,蒙脱石中确实出现了来自于土壤菌的其他基团振动,揭示土壤菌代谢产物进入蒙脱石层间域内的初步可能性,这将为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间的机理研究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FTIR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短小芽孢杆菌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芽孢杆菌-蒙脱石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云 曹维政 +4 位作者 鲁安怀 王清华 李艳 张虓雷 王长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利用硅酸盐细菌研究了微生物对硅酸盐矿物的分解作用。选取层状硅酸盐矿物蒙脱石在30℃与一株编号为3025的硅酸盐细菌B.mucilaginosus进行交互作用,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溶液中Si、Al、Mg离子的出溶量,利用X... 利用硅酸盐细菌研究了微生物对硅酸盐矿物的分解作用。选取层状硅酸盐矿物蒙脱石在30℃与一株编号为3025的硅酸盐细菌B.mucilaginosus进行交互作用,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溶液中Si、Al、Mg离子的出溶量,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微生物作用后矿物物相和微结构变化。发现经硅酸盐细菌作用后,蒙脱石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发生了细微变化,为微生物活动促进粘土矿物分解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物交互作用 硅酸盐细菌 胶质芽孢杆菌 蒙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lcopyrite bioleaching by an enriche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acidic artificial seawater
13
作者 GU Chen-yun ZHANG Rui-yong +7 位作者 XIA Jin-lan LIU Hong-chang SAND Wolfgang WANG Yi-rong CHEN Lu NIE Zhen-yuan ZHANG Yan-sheng WANG 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802-1821,共20页
The enhancement of chalcopyrite bioleaching with an enriched microbial community by acidified seawater was studied,and the enhancing mechanism was analyzed.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enriched at the Dabaoshan mine si... The enhancement of chalcopyrite bioleaching with an enriched microbial community by acidified seawater was studied,and the enhancing mechanism was analyzed.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enriched at the Dabaoshan mine site,and the treated ore sample ha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halcopyrite and galena.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pper extraction from chalcopyrite with an enriche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seawater was promoted from 13.1%to 62.1%by acidific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without acidification.Further analyses of the solutions,solid residues and microbial composition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Raman spectroscop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16 S rDNA sequencing revealed 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acidified seawater.This acidification can increase the biodissolution of chalcopyrite to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iron ions and maintain the redox potential in the range of 360−410 mV.The latter produces an optimal redox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chalcopyrite dissolution via Cu_(2)S.The adaptabil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to a high-salt environment is improved.Chloride ions at 580 mmol/L improve 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chalcopyrite by increasing the porosity and noncrystallinity of the intermediate elemental sulfur.This study provides a promising way to bioleaching copper minerals using seawater for areas with freshwater shor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EACHING CHALCOPYRITE ACIDIFICATION seawater microbial commun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复杂异相体系中羟基自由基定量检测的探针分子--香豆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瑞霞 吕继涛 张淑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58-2664,共7页
系统比较了3种定量检测羟基自由基(·OH)的探针分子对苯二甲酸二钠(TPA)、苯甲酸钠(BA)和香豆素(COU),相应的转化产物分别为2-羟基对苯二甲酸(h TPA)、2-羟基苯甲酸(SA)和7-羟基香豆素(7-hCOU).结果表明,最常用的TPA和BA的转化产物... 系统比较了3种定量检测羟基自由基(·OH)的探针分子对苯二甲酸二钠(TPA)、苯甲酸钠(BA)和香豆素(COU),相应的转化产物分别为2-羟基对苯二甲酸(h TPA)、2-羟基苯甲酸(SA)和7-羟基香豆素(7-hCOU).结果表明,最常用的TPA和BA的转化产物在水铁矿表面存在明显的吸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 49和2. 09 mg/g,因而不适合作为复杂矿物体系的探针分子.就探针分子对·OH的响应灵敏度、响应线性及线性范围而言,COU的表现明显优于TPA和BA,并且7-hCOU的检测限与h TPA和SA相仿(分别为0. 005,0. 046和0. 072μmol/L).通过COU在微生物-矿物体系还原-氧化循环过程及土壤/沉积物还原-氧化过程中对·OH测定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该探针分子用于·OH定量检测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因此,COU可作为复杂异相体系中·OH定量检测的探针分子.值得注意的是,pH对·OH的产生影响极大,因此在比较不同体系间·OH产量时应注意使其处于相同的pH缓冲液中以排除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自由基荧光探针 香豆素 微生物-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lfide mineral bioleaching:Understanding of microbe-chemistry assisted hydrometallurgy technology and acid mine drainag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被引量:6
15
作者 LIAO Rui YU Shi-chao +10 位作者 WU Bai-qiang ZHAO Chun-xiao LIN Hao HONG Mao-xin WU Hai-yan YANG Cong-ren ZHANG Yan-sheng XIE Jian-ping QIN Wen-qing WANG Jun QIU Guan-zh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367-1372,共6页
Bioleaching is regarded as an essential technology to treat low grade minerals,with the distinctive superiorities of lower-cos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yrometallurgy method.However,the biol... Bioleaching is regarded as an essential technology to treat low grade minerals,with the distinctive superiorities of lower-cos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yrometallurgy method.However,the bioleaching efficiency is unsatisfactory owing to the passivation film formed on the minerals surface.It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know the dissolution and passivation mechanism of sulfide minerals in the presence of microorganism.Although bioleaching can be useful in extracting metals,it is a double-edged sword.Metallurgical activities have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acid mine drainage(AMD).The understanding of some common sulfide minerals bioleaching processes and protection of AMD environment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EACHING sulfide minerals MICROORGANISM acid mine drain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heap biooxidation of arsenic-bearing gold ore 被引量:7
16
作者 LI Jia-feng ZHONG Shui-ping +3 位作者 TONG Lin-lin ZHANG Deng-chao BAO Dong-bin YANG Hong-y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24-1431,共8页
To design heap biooxidation process,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internal rules.The heap biooxidation of gold ore from Anhui province was research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microorganisms i... To design heap biooxidation process,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internal rules.The heap biooxidation of gold ore from Anhui province was research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microorganisms in the heap were A.ferrooxidans,F.acidiphilum and L.ferrodiazotrophum.Under their combined action,gold leaching extent rose from 35.62%to 78.08%in 80 d.Boltzmann model matches the actual oxidation effect better and the model equations were obtained.The model predicted that the oxidation extents of arsenic and sulfur are 58.577%and 42.122%after one year,and the gold leaching extent was 80.40%.The arsenic and sulfur oxidation extents,and gold leaching extent were all linearly correlated.It is more reliable to predict gold leaching extent by sulfur oxidation extent.These results provided good guidanc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p biooxidation gold ore microbial community fitting CORRELA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玉连 代群威 +3 位作者 董发勤 蒋沁芮 唐俊 陈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7-773,共7页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两株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过程.选取了土壤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各1株,分别与钙蒙脱石相互作用.在实验中,对葡萄糖消耗率、pH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蒙脱...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两株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过程.选取了土壤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各1株,分别与钙蒙脱石相互作用.在实验中,对葡萄糖消耗率、pH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蒙脱石对两株土壤菌的生长有一定的缓冲促进作用.XRD分析结果表明,蒙脱石在与土壤菌作用后,矿物晶体结构发现变化,层间距增大,C轴方向堆垛有序程序降低;FTIR分析结果表明,蒙脱石与土壤菌作用后,不仅出现了来自土壤菌的新峰,而且粘土矿物结构基团分子环境也发生改变,说明土壤菌在生长代谢产物进入蒙脱石矿物层间域内,使得蒙脱石底面间距增大.对比两株土壤菌对蒙脱石的作用效果可知,革兰氏阳性菌起着主导作用.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各项机理研究探讨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蒙脱石 土壤菌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玉连 代群威 +3 位作者 董发勤 周世平 杨杰 陈文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401,共5页
为了探讨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体系的特性,本文选取了11株吸附Sr2+效果较好的土壤菌株与提纯好的蒙脱石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对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1d后培养液的pH值、葡萄糖(GLU)、Ca2+、Mg2+、Na+等的变化测试,比较了土壤菌株与蒙... 为了探讨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体系的特性,本文选取了11株吸附Sr2+效果较好的土壤菌株与提纯好的蒙脱石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对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1d后培养液的pH值、葡萄糖(GLU)、Ca2+、Mg2+、Na+等的变化测试,比较了土壤菌株与蒙脱石作用后的特性变化;利用XRD分析,对土壤菌作用后的蒙脱石层间距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吸附Sr2+效果较好的菌株大多数消耗GLU,阴性菌占大多数;与蒙脱石作用1 d后,GLU消耗率提高。与蒙脱石作用后,溶液pH有所上升。离子溶出比例趋势:Ca2+>Mg2+>Na+。蒙脱石与土壤菌相互作用1d后,层间距都有所增大,层间距的扩增与GLU消耗呈现一定的关系。与革兰氏阴性菌相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1d后,蒙脱石层间距的扩增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层间距 土壤菌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intracellular cobalt ferrite nanocrystals by extreme acidophilic archaea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被引量:1
19
作者 WU Bai-qiang HE Wan-li +6 位作者 YANG Bao-jun LIAO Rui ZHOU Yi LIU Yu-ling LIN Mo QIU Guan-zhou WANG 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43-1452,共10页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a sort of extreme acidophilic archaea,which can synthesize intracellular cobalt ferrite nanocrystals,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he nanocrystals were analyzed with ultrathin sections and tr...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a sort of extreme acidophilic archaea,which can synthesize intracellular cobalt ferrite nanocrystals,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he nanocrystals were analyzed with ultrathin section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with the size of 20−60 nm,the number of more than 30 in each cell at average,which indicated that F.thermophilum can synthesize intracellular nanocrystals and also belongs to high-yield nanocrystals-producing strain.Intriguingly,the nanocrystals contain ferrite and cobalt characterized by EDS X-ray analysis,suggesting that both cobalt and ferrite are potentially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nanocrystals.Moreover,under the different energy source culture conditions of FeSO4 and CuFeS2,the size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nanocrystals are different.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higher initial Fe availability leads to an induced synthesis of larger nanocrystals and the lower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leads to an induced effect on the synthesis of nanocrystals with abnormal unhomogeneous size,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higher initial Fe availability and the lower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lead to a higher uptake efficiency of iron ions of F.thermophilum by iron and ORP gradient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cobalt ferrite nanocrystals BIOMINERALIZATION bioleaching extreme acidophilic microorg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