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伯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文坡 祁元明 汤克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将阿拉伯树胶引入该体系中,以Ca(NO_3)_2·4H_2O、(NH_4)_2HPO_4、酸溶胶原、阿拉伯树胶为原料,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伯树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将阿拉伯树胶引入该体系中,以Ca(NO_3)_2·4H_2O、(NH_4)_2HPO_4、酸溶胶原、阿拉伯树胶为原料,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伯树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了阿拉伯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伯树胶改变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态与结构;随阿拉伯树胶含量的增加,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晶粒变小,结晶度降低;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体外酶降解能力都显著下降(P<0.01),其机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提高.阿拉伯树胶与胶原或胶原-羟基磷灰石之间可能形成了蛋白-多糖复合物,从而起到了交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阿拉伯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胶原复合材料用于软骨再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文达 张弛 +2 位作者 陈国平 姚振均 董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设计和制备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collagen)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体外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支架材料。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胶原多孔海绵复合于PLGA编织网膜;... 目的设计和制备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collagen)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体外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支架材料。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胶原多孔海绵复合于PLGA编织网膜;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利用图像软件统计孔径大小;分离与培养牛膝关节软骨细胞(bovine articular chondrocyte,BAC),接种于PLGA/胶原材料,检测细胞接种效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内部生长情况;体外培养1周后检测DNA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real-time PCR检测I型胶原、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强度。牛膝关节软骨组织和体外单层培养的BACs做对照。结果成功构建新型PLGA/胶原复合材料,表面孔径为(136.4±11.8)μm;细胞接种效率为87.8%±1.6%;BACs在材料表面和中心生长活跃,培养1周后的DNA、GAG含量,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设计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材料能促进体外软骨再生,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复合材料 软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相复合材料β-磷酸三钙/胶原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官丙刚 杨迪生 +2 位作者 严伟琪 邹超 翁文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索和研究新型纳米相β-磷酸三钙/胶原纤维复合材料(nano-sized β-TCP/CF)的细胞相容性,为纳米活性复合材料在临床和组织工程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用湿化学处理的方法制备新型纳米相β-磷酸三钙/胶原纤维复合材料,并... 目的探索和研究新型纳米相β-磷酸三钙/胶原纤维复合材料(nano-sized β-TCP/CF)的细胞相容性,为纳米活性复合材料在临床和组织工程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用湿化学处理的方法制备新型纳米相β-磷酸三钙/胶原纤维复合材料,并通过X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以建立的成骨样细胞MG63细胞株,与纳米复合材料在体外培养体系复合培养,并以单纯的非纳米结构β-磷酸三钙和不加材料的空白作为阳、阴性对照,采用MTT法、扫描电镜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观察细胞的黏附、增殖以及在材料表面的形态和对细胞的代谢作用。结果纳米β-磷酸三钙/胶原纤维复合材料上的细胞黏附数、增殖的数量,在材料表面的分布均优于非纳米β-磷酸三钙(P<0.05);和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1d、3d、5d虽无明显差异,从第7d始,却明显优于非纳米相β-磷酸三钙。结论本研究显示,纳米相β-磷酸三钙/胶原纤维复合材料与单纯非纳米β-磷酸三钙相比,更能促进成骨样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其功能代谢,表明其对成骨样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应用前途的骨修复或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β-磷酸三钙/纤维复合材料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细胞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阳爱民 陈江 +4 位作者 闫福华 刘习红 梅雪霜 孙晓宝 葛凤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3-785,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对体...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对体外培养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MSC)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有剂量依赖性,和细胞浓度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 复合材料 细胞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阳爱民 陈江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对体...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对体外培养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MSC)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平-折-平胶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
6
作者 许昶 肖勇 邓鹏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8-524,共7页
以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CFRP)平-折-平(FJF)胶接接头为对象,通过试验拟合单向板的正则化疲劳寿命模型、剩余刚度模型及胶层的内聚力模型参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ABAQUS软件预测了胶接接头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在特定最大载荷条件下,预... 以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CFRP)平-折-平(FJF)胶接接头为对象,通过试验拟合单向板的正则化疲劳寿命模型、剩余刚度模型及胶层的内聚力模型参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ABAQUS软件预测了胶接接头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在特定最大载荷条件下,预测得出的搭接区端部胶层开裂寿命与最终疲劳寿命相较于试验结果的误差值均不大于6%,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胶接接头的搭接区端部胶层开裂寿命近似等于胶接接头最终疲劳寿命,说明搭接区端部胶层开裂寿命占胶接接头全寿命的主要部分,胶层裂纹扩展寿命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 --接接头 剩余刚度模型 内聚力模型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胶原基人工皮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7
作者 曹成波 宋国栋 +3 位作者 刘宗林 吴克安 王振芳 邹玉萍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6,共3页
根据皮肤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研制了复合天然三维网络结构胶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以此为支架材料建立了3层结构的人工皮肤模型:上层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可以屏蔽细菌并保持人工皮肤良好的透水气性;中间是复合... 根据皮肤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研制了复合天然三维网络结构胶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以此为支架材料建立了3层结构的人工皮肤模型:上层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可以屏蔽细菌并保持人工皮肤良好的透水气性;中间是复合型天然三维网络结构胶原纤维支架材料层,为细胞的增殖提供三维空间和良好的生长环境,起到真皮基质的作用;下层是药物层,具有营养、抗菌消炎、刺激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皮肤 三维网络结构纤维 复合材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抗体联合LPS建立C57BL/6小鼠关节炎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大飞 方亦龙 +4 位作者 檀学文 蒋海峰 许振 涂佳杰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24-1327,共4页
胶原抗体诱导性关节炎(CAIA)是一种新颖的关节炎小鼠模型,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相比,CAIA不需要7周以上才出现关节炎表型,对于CIA模型不敏感的品系也有较好的诱导效果。然而,使用的高剂量诱导剂,一方面给小鼠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胶原抗体诱导性关节炎(CAIA)是一种新颖的关节炎小鼠模型,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相比,CAIA不需要7周以上才出现关节炎表型,对于CIA模型不敏感的品系也有较好的诱导效果。然而,使用的高剂量诱导剂,一方面给小鼠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另一方面也导致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的不必要浪费。降低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和脂多糖(LPS)的使用剂量,在避免模型小鼠死亡,节约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的同时,成功高效诱发C57BL/6小鼠关节炎模型,为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诱导性关节炎 5-克隆抗体混合物 脂多糖 C57BL/6小鼠 关节炎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熏小鼠气道重建模型的建立及TGF-β_1的表达
9
作者 樊卫文 孙滨 +1 位作者 孙秉中 倪殿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18-921,共4页
目的 建立烟熏小鼠气道重建模型和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该模型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以烟熏8周建立气道重建动物模型,并检测胶原蛋白、病理形态学等重建指标的改变;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TGF-β1在肺脏表... 目的 建立烟熏小鼠气道重建模型和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该模型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以烟熏8周建立气道重建动物模型,并检测胶原蛋白、病理形态学等重建指标的改变;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TGF-β1在肺脏表达变化。结果①小鼠模型组肺脏中发生明显的气道重建改变;②小鼠模型组肺脏中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主要存在于气道上皮、粘膜下层和平滑肌细胞中;③TGF-β1的表达与肺脏胶原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长期(8周)烟熏可建立气道重建模型;TGF-β1在慢性气道重建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重建 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动物模型 慢性阻塞性肺病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亚氨基在胶原异源三聚体中倾向性的测定
10
作者 刘晗 郑虹宁 +1 位作者 张瑞雪 许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为解析不同类型氨基酸残基对天然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更贴近天然胶原序列中低亚氨基的异源三聚体abc为研究主体,设计不同的突变胶原序列,以圆二色谱法测定不同氨基酸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即倾向性。同时统计了天然胶原序列中各氨基... 为解析不同类型氨基酸残基对天然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更贴近天然胶原序列中低亚氨基的异源三聚体abc为研究主体,设计不同的突变胶原序列,以圆二色谱法测定不同氨基酸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即倾向性。同时统计了天然胶原序列中各氨基酸的出现频率,并基于氨基酸倾向性计算预测了天然Ⅰ型胶原蛋白的局部热稳定性值。结果显示:X位的Ala、Leu和Glu、以及Y位的Gln、Thr、Ala和Arg既具有较高的倾向性,又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天然Ⅰ型胶原蛋白序列可分为2种类型的区域:一种是可促进二级结构形成的高稳定性区域:另一种是对某些生命过程起到关键作用的低稳定性区域;同时具备高热稳定性和高出现频率的氨基酸,对天然胶原蛋白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氨基酸倾向性 异源三聚体 -客体模型 稳定性预测 圆二色谱 低亚氨基序列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概率损伤模型研究骨组织中微损伤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青 荣起国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2-2055,共4页
骨中微损伤的形成是能量耗散的一种主要机制,并起到韧化骨组织的作用。该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矿物质–胶原复合材料的随机损伤模型,结合随机场理论与有限元算法,证明了骨成分超微结构和材料特性对微损伤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骨组织中,... 骨中微损伤的形成是能量耗散的一种主要机制,并起到韧化骨组织的作用。该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矿物质–胶原复合材料的随机损伤模型,结合随机场理论与有限元算法,证明了骨成分超微结构和材料特性对微损伤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骨组织中,矿物质–胶原纤维界面间的脱离,使得应力集中区域扩散,因此微损伤倾向于发展成为扩散损伤;而当矿物质与胶原纤维结合良好时,微损伤更容易发展成为线性微裂纹。此外,骨组织的矿化程度越高,微损伤形成的区域越大,从而有形成扩散损伤的趋势。该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骨成分超微结构和材料特性对损伤发展的影响,从而提供一个平台来探索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折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损伤 概率损伤分析 有限元 矿物质-胶原复合材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疏血通脉胶囊对小鼠凝血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泰 周军 +8 位作者 林秋红 胡玉英 曹斌 高微 吴玉强 王丽 刘瑛 张青萍 何乾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工艺疏血通脉胶囊对小鼠凝血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工艺疏血通脉胶囊对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的影响和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小鼠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与Ⅱ号、Ⅲ号工艺的疏血通脉各剂量组比较,Ⅰ号... 目的:观察不同工艺疏血通脉胶囊对小鼠凝血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工艺疏血通脉胶囊对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的影响和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小鼠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与Ⅱ号、Ⅲ号工艺的疏血通脉各剂量组比较,Ⅰ号工艺疏血通脉等剂量组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显著提高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血栓模型小鼠的存活恢复率(P<0.05);Ⅰ号工艺疏血通脉等剂量组对小鼠出血时间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疏血通脉胶囊具有抑制凝血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中以Ⅰ号工艺疏血通脉胶囊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脉 凝血时间 出血时间 蛋白-肾上腺素小鼠血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