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形态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陶忠 陈晓龙 +1 位作者 于福家 郝晓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147,164,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矿物填料复合材料,考察了云母与硅灰石粒径及其组合填充对复合材料力学及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强度、模量均随着硅灰石粒径的增大而下降,而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矿物填料复合材料,考察了云母与硅灰石粒径及其组合填充对复合材料力学及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强度、模量均随着硅灰石粒径的增大而下降,而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着硅灰石粒径增大而增大,缺口冲击强度随着粒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硅灰石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90%时的粒径(D_(90))为8.72μm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及弯曲弹性模量与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较纯PP提高了7.77%,119.0%,100.4%与17.46%。PP/云母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强度随着云母粒径的增大先下降后上升,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与熔体流动速率随着云母粒径增大而下降,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弹性模量随云母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云母的D;为60.09μm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及弯曲弹性模量与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较纯PP提高了10.43%,177.6%,172.8%与17.46%。硅灰石与云母组合填充PP的力学及加工性能基本介于单独填充硅灰石与云母所得到的复合材料性能之间,两者组合填充不能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矿物形态 组合填充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煤矸石中铝元素矿物赋存形态及酸浸溶出规律
2
作者 赵龙毅 翟慧兵 +4 位作者 张建伟 燕可洲 杨凤玲 郭彦霞 程芳琴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4,共11页
山西作为全国煤炭大省,在煤炭开采和分选过程中产生大量工业固废煤矸石,回收铝元素是其资源化高值利用的重要方式。研究主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对山西主要煤田所产煤矸石中铝含量及其矿物赋存形态... 山西作为全国煤炭大省,在煤炭开采和分选过程中产生大量工业固废煤矸石,回收铝元素是其资源化高值利用的重要方式。研究主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对山西主要煤田所产煤矸石中铝含量及其矿物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化学组成煤矸石经焙烧−酸浸处理后Al_(2)O_(3)溶出情况,以期阐明成分波动对煤矸石中铝溶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煤矸石中Al_(2)O_(3)质量分数为13.9%~42.5%,主要以高岭石、伊利石和白云母等铝硅酸盐矿物的形式赋存;其中,晋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古地质成因,导致局地产出高铝煤矸石,Al_(2)O_(3)质量分数超过30%。煤矸石在焙烧−酸浸过程中,焙烧温度显著影响其活化效率,活化最佳温度为700~850℃;酸浸后Al_(2)O_(3)溶出量主要与煤矸石中Al_(2)O_(3)含量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7以上,即煤矸石中Al_(2)O_(3)含量越高,酸浸Al_(2)O_(3)溶出量越高。除此之外,煤矸石中Al_(2)O_(3)溶出量还与其SiO_(2)、K_(2)O和C含量呈现一定相关性,其中Al_(2)O_(3)溶出量与SiO_(2)含量的负相关性较强,与K_(2)O含量的负相关性较弱,随着C含量的增加,Al_(2)O_(3)溶出量和C含量的由负相关转向正相关。这可能是煤矸石本身元素含量特性、不同矿物活化温度差异、浸出过程固液接触面积变化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矿物赋存形态 空间分布 酸浸溶出 铝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晶体形态数据管理模型的研究
3
作者 周芬娜 陈立平 王文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5-230,共6页
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在矿物晶体形态计算机绘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合于矿物晶体形态数据特征并具有一般数据库功能的数据输入与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地管理矿物晶体形态数据(存储、查询、索引、编辑、分类等),并且可根... 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在矿物晶体形态计算机绘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合于矿物晶体形态数据特征并具有一般数据库功能的数据输入与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地管理矿物晶体形态数据(存储、查询、索引、编辑、分类等),并且可根据其有关信息计算晶体结晶要素、面角、绘晶体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晶体 矿物形态 数据处理 数据库 管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老化对Mg改性生物炭矿物结构及Pb^(2+)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琳希 吴宇茜 +3 位作者 钱敏 李珂欣 段文焱 陈芳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2-1523,共12页
为了探究老化时间对金属改性生物炭的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固定效果的影响,采用60℃及90℃恒温恒湿(湿度维持在40%)的非生物老化培养方法,对MgCl_(2)浸渍改性生物炭进行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FT-IR结果表明,老化易在生物炭表面引入—COOH、... 为了探究老化时间对金属改性生物炭的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固定效果的影响,采用60℃及90℃恒温恒湿(湿度维持在40%)的非生物老化培养方法,对MgCl_(2)浸渍改性生物炭进行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FT-IR结果表明,老化易在生物炭表面引入—COOH、C O等含氧官能团,提高生物炭对Pb^(2+)的螯合能力;Zeta电位结果说明老化会因为—OH等官能团发生氧化而形成大量的—COOH,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炭的电负性。吸附等温曲线拟合结果表明,Mg改性及老化后的生物炭均符合Langmuir模型。Mg改性生物炭经60℃老化后,其比表面积是改性生物炭的22倍左右,这是因为老化过程中,矿物形态发生改变,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镁氧化物。因此,500℃及700℃制备的Mg改性生物炭经60℃老化后,其对Pb^(2+)的吸附量分别提高了54.4%、67.4%,分别为73.83 mg·g^(-1)和92.59 mg·g^(-1),但经90℃老化后,Mg改性生物炭产生较多的甲基自由基,破坏了生物炭的碳结构,使得生物炭表面孔隙结构被破坏,比表面积下降,导致90℃老化后的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48.26 mg·g^(-1))低于对应的60℃老化生物炭的吸附能力(62.85 mg·g^(-1))。由此可见,虽然Mg改性生物炭在短时间(60℃培养)内会提高对重金属的固定能力,但随着老化的持续进行(90℃培养),具有微孔结构的镁氧矿物最终被转化为无定型矿物,从而显著降低对Pb^(2+)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老化 孔隙结构 Mg改性柳木生物炭 重金属固定 矿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矿物──铊明矾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代演 王冠鑫 +1 位作者 邹振西 陈郁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7,共7页
铊明矾 (lanmuchangite ,TlAl[SO4]2 ·12H2 O)是在贵州滥木厂铊 (汞 )矿床富铊矿体氧化带中发现的一种铊的硫酸盐新矿物。该矿物为产于氧化带的次生矿物 ,其共生矿物为水绿矾、镁铝矾、钾明矾、黄钾铁矾、石膏、自然硫、砷华及某... 铊明矾 (lanmuchangite ,TlAl[SO4]2 ·12H2 O)是在贵州滥木厂铊 (汞 )矿床富铊矿体氧化带中发现的一种铊的硫酸盐新矿物。该矿物为产于氧化带的次生矿物 ,其共生矿物为水绿矾、镁铝矾、钾明矾、黄钾铁矾、石膏、自然硫、砷华及某些未知矿物。其矿物集合体大小一般为 2~ 10mm ,集合体多为致密块状 ,单晶呈他形粒状 ,4 0~ 90 μm ,偶见平行柱状集合体 ,半自形至自形柱状晶体 ,直径 15~ 65 μm。白色至淡黄色 ,玻璃光泽 ,透明 ,易溶于水。偏光显微镜下无色 ,均质体 ,实测折光率为 1.4 95。维氏硬度为 94~ 12 4kg/mm2 ,摩氏硬度为 3 .1~ 3 .4 ,实测密度 2 .2 2 g/cm3。平均化学成分 :Tl2 O =3 3 .2 5 % ,Al2 O3=8.0 7% ,SO3=2 5 .19% ,SiO2=0 .10 % ,K2 O =0 .3 5 % ,CaO =0 .0 8% ,MgO =0 .0 6% ,FeO =0 .0 4 % ,H2 O =3 3 .4 6% ,总和 10 0 .60 % ,除结晶水由热重分析 (TG)求得 ( 3件样品平均 )外 ,其余成分均由电子探针分析 ( 6点平均 )求得。化学式为(Tl1.0 0 K0 .0 5) 1.0 5(Al1.0 1Si0 .0 2 Ca0 .0 1Mg0 .0 1Fe0 .0 1) 1.0 6 [SO4]2 .0 2 ·11.86H2 O ,理论式为TlAl[SO4]2 ·12H2 O。X射线粉末衍射主要强线 [d(I,hkl) ]为 :0 .4 3 14 ( 10 0 ,2 2 0 ) ,0 .2 80 1( 70 ,3 3 1) ,0 .70 3 ( 5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明矾 富铊矿体氧化带 铊矿床 贵州 矿物形态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红绿柱石的晶体结构及其对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尚宜 李国武 彭明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108-,共1页
  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是一种含高锂-铯新发现的属三方晶系的新矿物种,理想化学式为Cs(Be2 Li1)3Al2Si6O18.结构与绿柱石相似,属于复杂的环状硅酸盐矿物.空间群为R 3c[1-2].……
关键词 草莓红绿柱石 晶体结构 矿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C油田馆陶组Ⅲ段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制
7
作者 郭敬民 陈建波 +2 位作者 张章 谭捷 曲炳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1-730,共10页
渤海湾C油田馆陶组Ⅲ段油层部分区域电阻率异常,呈低阻油层特征。为实现高效开发,本文分析了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因素。通过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铸体薄片观察、阳离子交换实验(CEC)等方法,对黏土矿物成分及形态、骨架颗粒接... 渤海湾C油田馆陶组Ⅲ段油层部分区域电阻率异常,呈低阻油层特征。为实现高效开发,本文分析了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因素。通过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铸体薄片观察、阳离子交换实验(CEC)等方法,对黏土矿物成分及形态、骨架颗粒接触关系、储层导电能力等微观特征开展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正常油层的蒙脱石在黏土矿物中的体积分数为23%~44%,低阻油层的蒙脱石在黏土矿物中的体积分数为39%~64%,根据研究区不同区域储层的阳离子交换实验,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与阳离子交换能力呈正相关性。研究区蒙脱石主要以伊/蒙混层的形式存在,伊/蒙混层的分布形态呈两类,第一类为膜状,包裹骨架颗粒,致使骨架颗粒表面形成了一层导电膜,膜状伊/蒙混层体积分数为80%左右;第二类为絮状、分散状存于粒间,粒间伊/蒙混层体积分数为20%左右,絮状伊/蒙混层比较分散,未能构成连续导电结构。根据铸体薄片,馆陶组骨架颗粒呈点接触-线接触,促进了骨架颗粒表面伊/蒙混层导电层相接触,形成了连续的导电结构。当伊/蒙混层呈膜状,且骨架颗粒相互接触,伊/蒙混层易形成连续的导电结构,储层导电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油田 馆陶组 黏土矿物导电性 黏土矿物形态 低电阻率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蚀变碳酸盐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静 熊永强 +1 位作者 梁前勇 李芸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74-582,共9页
土壤蚀变碳酸盐(ΔC)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油气化探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对ΔC的碳源及其具体矿物形态相知较少,导致该法在业内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表土壤样品、海底沉积物以及钻井... 土壤蚀变碳酸盐(ΔC)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油气化探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对ΔC的碳源及其具体矿物形态相知较少,导致该法在业内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表土壤样品、海底沉积物以及钻井岩屑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碳源、分布特征及矿物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化探样品中ΔC的含量与所处的地质环境有关,陆地地表土壤样品中ΔC的含量普遍较高,其次为海底沉积物样品,钻井岩屑样品中的最低;而钻井岩屑样品(还原环境)中ΔC的δ13C值比地表土壤样品及海底沉积物样品(近地表氧化环境)都要偏轻;由此推测形成ΔC的碳源有无机、有机以及混合源三种,各种来源的C对ΔC的贡献因化探样品所处的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形成ΔC的CO2除了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分解产生外,还有少量的由未知矿物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蚀变碳酸盐(ΔC) 碳同位素 碳源 分布特征 矿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熔渣气化炉排渣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江明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84-89,共6页
为保证固定床熔渣气化炉液态熔渣的顺利排出,分析了渣熔融温度、黏度、矿物形态及渣池温度分布等因素对气化炉排渣的影响,以及煤中各灰组分(Si O2、Al2O3、Fe2O3、Ca O)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提出液态熔渣排渣控制方法,并分析其效果。结... 为保证固定床熔渣气化炉液态熔渣的顺利排出,分析了渣熔融温度、黏度、矿物形态及渣池温度分布等因素对气化炉排渣的影响,以及煤中各灰组分(Si O2、Al2O3、Fe2O3、Ca O)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提出液态熔渣排渣控制方法,并分析其效果。结果表明,煤灰中Si O2/Al2O3比率小于3.0,Ca O含量在30%~35%时,灰熔融温度最低;Si O2含量大于50%,同时Si O2/Al2O3比率在3.0以上的煤灰,Ca O含量在20%~25%时灰熔融温度最低。排渣控制方法为通过调整石灰石配比将液渣黏度控制在<10 Pa·s,烧嘴火焰温度在1 700~1 800℃,控制渣温在1 450~1 550℃,喷嘴蒸氧比控制在0.90~0.95 kg/Nm3,渣池压差在47~49 k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渣 灰熔融温度 固定床 气化炉 黏度 矿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强度跑台运动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 被引量:4
10
作者 卜淑敏 陈永杰 +1 位作者 郝利科 王颖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4-18,87,共6页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0只3月龄未经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运动三个组。去卵巢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min、坡度5°的跑台训练。实验结束时,检...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0只3月龄未经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运动三个组。去卵巢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min、坡度5°的跑台训练。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清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钙素(BGP)水平以及右侧游离股骨和胫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同时观察左侧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静止组大鼠血清ALP活性和BG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RAP活性和E2含量显著下降,股骨近段和远端以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下降,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小梁断裂增加、数目减少;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血清E2和BGP含量显著上升,股骨三个部位以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增加,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小梁断裂减少、数目增加。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增加去卵巢大鼠血清E2和BGP含量,改善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大鼠 运动 骨密度 矿物含量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 ratio on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mine tailings by bioleaching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仲兵 廖婷 +3 位作者 刘云国 肖玉 李婷婷 王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40-3545,共6页
The effect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SA/SC)ratio on heavy metals(e.g.copper,zinc and lead)obtained from mine tailings by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as studied,and the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forms o... The effect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SA/SC)ratio on heavy metals(e.g.copper,zinc and lead)obtained from mine tailings by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as studied,and the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forms of heavy metals after bioleaching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bilization of metals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A/SC ratio,and SA/SC ratio of 2.50 is found to be the best for 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tal solubilization among six SA/SC ratios tested(such as 1.00,1.33,1.50,1.67,2.00 and 2.50)under the chose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pH decreases fast and the maximum solubilizations of copper and zinc are respectively 81.76% and 84.35% while that of lead only reaches 40.36%.After bioleaching,the chemical forms of heavy metals have changed.The metals remained in mine tailings are mainly found in residual fractions,which is harmless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EACHING mine tailings sulfur addition solid content heavy met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