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在铜矿浮选尾矿银赋存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温利刚
贾木欣
+2 位作者
赵建军
王清
付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31,共15页
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决定其选矿工艺及回收指标的关键因素,对指导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回收利用有重要意义。由于银矿物种类繁多且含量低、粒度细小不易识别,传统人为鉴别目标矿物并统计工艺矿物学参数的方法在银的赋存特征研究...
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决定其选矿工艺及回收指标的关键因素,对指导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回收利用有重要意义。由于银矿物种类繁多且含量低、粒度细小不易识别,传统人为鉴别目标矿物并统计工艺矿物学参数的方法在银的赋存特征研究方面存在局限性,制约了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本文利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BPMA)对某铜矿浮选尾矿样品(Ag 41.96μg/g,Cu 0.44%)进行矿物学分析,展示其在尾矿样品中铜和银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样品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斑铜矿;铜硫化物及其集合体的嵌布粒度细微且解离程度低,是影响铜回收的主要矿物学因素。样品中银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含)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螺状硫银矿、硒银矿、硒铜银矿、硫铜银矿和含银辉铜矿,银在各(含)银矿物中的分布率分别为95.62%、2.07%、1.33%、0.15%、0.80%和0.03%;银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粗粒(>74μm)、中粒(74~37μm)、细粒(37~10μm)、微粒(<10μm)银矿物的占有率分别为32.25%、30.35%、21.44%和15.95%;银矿物的解离程度较高,单体含量高达88.28%,可采用浮选法与铜硫化物一起回收。该研究为提高资源的选矿回收率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同时采用的BPMA&SEM-EDS分析方法为矿物种类复杂、含量低、粒度细小的稀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
赋存状态
工艺
矿物
学
矿物
粒度
矿物
解离度
工艺
矿物
学
参数
自动
分析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某铅锌尾矿浓密机溢流的工艺矿物学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成岚
李茂林
黄光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53-1960,共8页
运用矿物参数自动分析和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某铅锌尾矿浓密机溢流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了该溢流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金属硫化物的产出形式及解离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占溢流...
运用矿物参数自动分析和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某铅锌尾矿浓密机溢流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了该溢流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金属硫化物的产出形式及解离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占溢流样品质量的46.30%),其次为方铅矿和闪锌矿,3种主要矿物的粒度大多小于0.03mm。MLA的统计结果表明:3种主要矿物呈单体产出的比例分别为黄铁矿94.93%、方铅矿85.48%和闪锌矿89.34%。黄铁矿含量高,解离程度好,预计通过分选可获得较高品位的硫精矿。基于上述工艺矿物学分析,推荐将浓密机溢流通过高压水力旋流器分级脱泥,旋流器沉砂与原回收高硫精矿的给矿混合进入原回收高硫精矿的生产流程,可实现在较低的工业改造投资条件下,获得较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浓密机溢流
工艺
矿物
学
矿物参数自动分析
水力旋流器
硫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秘鲁铜硫矿石选矿工艺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
9
3
作者
曾广圣
欧乐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8,共9页
秘鲁铜硫矿石的主要回收对象是铜和硫矿物,由于铜矿物嵌布复杂、粒度过细以及与各种脉石矿物或金属矿物交生关系紧密,利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如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等较难准确定量其工艺矿物学参数。本文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
秘鲁铜硫矿石的主要回收对象是铜和硫矿物,由于铜矿物嵌布复杂、粒度过细以及与各种脉石矿物或金属矿物交生关系紧密,利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如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等较难准确定量其工艺矿物学参数。本文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及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LA)等技术手段,研究秘鲁铜硫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单体解离特性等,并对影响选矿指标的主要矿物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元素为Cu(0.65%)和S(9.53%)。矿石中黄铁矿(16.57%)含量较高,形态较为规则,与其他矿物之间的交生关系相对简单,粒度普遍偏粗,其中粒径大于0.30mm的黄铁矿占95.06%。铜矿物主要以不规则粒状、皮壳状、网脉状、纤维状、尘粒状、斑点状分布于脉石中或与黄铁矿、闪锌矿、磁铁矿等金属矿物交生紧密,粒度极不均匀,使得铜矿物解离难度加大,且矿石中云母(12.51%)、绿泥石(3.74%)、滑石(3.34%)、高岭石、蒙脱石(3.59%)等黏土质矿物含量较高,在磨矿过程中易发生泥化从而恶化分选环境。根据该类型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本文建议采用"粗磨-部分优先浮铜-铜硫混浮-混合精矿再磨再选分离"的工艺流程,可得到质量高的铜、硫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参数自动分析
系统
铜硫矿石
工艺
矿物
学
黏土
矿物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在铜矿浮选尾矿银赋存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温利刚
贾木欣
赵建军
王清
付强
机构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31,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903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34005)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基金项目(JTKY02-2217)。
文摘
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决定其选矿工艺及回收指标的关键因素,对指导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回收利用有重要意义。由于银矿物种类繁多且含量低、粒度细小不易识别,传统人为鉴别目标矿物并统计工艺矿物学参数的方法在银的赋存特征研究方面存在局限性,制约了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本文利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BPMA)对某铜矿浮选尾矿样品(Ag 41.96μg/g,Cu 0.44%)进行矿物学分析,展示其在尾矿样品中铜和银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样品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斑铜矿;铜硫化物及其集合体的嵌布粒度细微且解离程度低,是影响铜回收的主要矿物学因素。样品中银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含)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螺状硫银矿、硒银矿、硒铜银矿、硫铜银矿和含银辉铜矿,银在各(含)银矿物中的分布率分别为95.62%、2.07%、1.33%、0.15%、0.80%和0.03%;银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粗粒(>74μm)、中粒(74~37μm)、细粒(37~10μm)、微粒(<10μm)银矿物的占有率分别为32.25%、30.35%、21.44%和15.95%;银矿物的解离程度较高,单体含量高达88.28%,可采用浮选法与铜硫化物一起回收。该研究为提高资源的选矿回收率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同时采用的BPMA&SEM-EDS分析方法为矿物种类复杂、含量低、粒度细小的稀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借鉴。
关键词
银
赋存状态
工艺
矿物
学
矿物
粒度
矿物
解离度
工艺
矿物
学
参数
自动
分析
系统
Keywords
silver
occurrence state
process mineralogy
mineral particle size
mineral liberation
automated process mineralogy analyzing system
分类号
TD912 [矿业工程—选矿]
P575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铅锌尾矿浓密机溢流的工艺矿物学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成岚
李茂林
黄光耀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造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53-1960,共8页
文摘
运用矿物参数自动分析和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某铅锌尾矿浓密机溢流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了该溢流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金属硫化物的产出形式及解离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占溢流样品质量的46.30%),其次为方铅矿和闪锌矿,3种主要矿物的粒度大多小于0.03mm。MLA的统计结果表明:3种主要矿物呈单体产出的比例分别为黄铁矿94.93%、方铅矿85.48%和闪锌矿89.34%。黄铁矿含量高,解离程度好,预计通过分选可获得较高品位的硫精矿。基于上述工艺矿物学分析,推荐将浓密机溢流通过高压水力旋流器分级脱泥,旋流器沉砂与原回收高硫精矿的给矿混合进入原回收高硫精矿的生产流程,可实现在较低的工业改造投资条件下,获得较大的收益。
关键词
铅锌尾矿
浓密机溢流
工艺
矿物
学
矿物参数自动分析
水力旋流器
硫精矿
Keywords
lead-zinc tailing
thickener overflow
process mineralogy
mineral automated quantitative mineralogy
hydrocyclone
sulfur concentrate
分类号
TD952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秘鲁铜硫矿石选矿工艺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
9
3
作者
曾广圣
欧乐明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643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4291)
文摘
秘鲁铜硫矿石的主要回收对象是铜和硫矿物,由于铜矿物嵌布复杂、粒度过细以及与各种脉石矿物或金属矿物交生关系紧密,利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如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等较难准确定量其工艺矿物学参数。本文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及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LA)等技术手段,研究秘鲁铜硫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单体解离特性等,并对影响选矿指标的主要矿物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元素为Cu(0.65%)和S(9.53%)。矿石中黄铁矿(16.57%)含量较高,形态较为规则,与其他矿物之间的交生关系相对简单,粒度普遍偏粗,其中粒径大于0.30mm的黄铁矿占95.06%。铜矿物主要以不规则粒状、皮壳状、网脉状、纤维状、尘粒状、斑点状分布于脉石中或与黄铁矿、闪锌矿、磁铁矿等金属矿物交生紧密,粒度极不均匀,使得铜矿物解离难度加大,且矿石中云母(12.51%)、绿泥石(3.74%)、滑石(3.34%)、高岭石、蒙脱石(3.59%)等黏土质矿物含量较高,在磨矿过程中易发生泥化从而恶化分选环境。根据该类型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本文建议采用"粗磨-部分优先浮铜-铜硫混浮-混合精矿再磨再选分离"的工艺流程,可得到质量高的铜、硫精矿。
关键词
矿物参数自动分析
系统
铜硫矿石
工艺
矿物
学
黏土
矿物
扫描电镜
Keywords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copper-sulfur ore
process mineralogy
clay mineral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分类号
P575.2 [天文地球—矿物学]
P575.5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在铜矿浮选尾矿银赋存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温利刚
贾木欣
赵建军
王清
付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某铅锌尾矿浓密机溢流的工艺矿物学分析
成岚
李茂林
黄光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秘鲁铜硫矿石选矿工艺矿物学特征
曾广圣
欧乐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