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冶式铁矿的矿床模型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桂青 朱乔乔 +5 位作者 高宝龙 吴昌雄 吴晓林 李伟 毛景文 梅燕雄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4,共18页
富铁矿是中国大宗紧缺的战略性矿产,鄂东南矿集区“大冶式”铁矿是中国富铁矿的主要类型之一,前人对其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技术做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大冶式”铁矿为广义矽卡岩型矿床,但成岩成矿事件格架、矽卡岩铜矿与... 富铁矿是中国大宗紧缺的战略性矿产,鄂东南矿集区“大冶式”铁矿是中国富铁矿的主要类型之一,前人对其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技术做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大冶式”铁矿为广义矽卡岩型矿床,但成岩成矿事件格架、矽卡岩铜矿与铁矿成矿差异、矿床组合模型和隐伏矿找矿有效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全面整理分析20余年的地质和物探等资料,确定大冶式铁矿存在两期成岩成矿事件:早期矽卡岩铜铁矿床和成铜岩体,晚期矽卡岩铁矿和成铁岩体。早期成铜岩体和晚期成铁岩体在岩石组合、源区性质、地幔贡献比例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矽卡岩铜铁矿床含矿岩浆的地幔物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矽卡岩铁矿床。大型矽卡岩铁矿所需的硫主要来源于膏盐层,膏盐矿物中的硫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参与成矿作用,膏盐层参与矽卡岩铁矿床成矿作用的比例大于矽卡岩铜铁矿床。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了“大冶式”铁矿的矿床组合模型,提出幔源组分和膏盐层参与成矿比例的不同,是造成矽卡岩铜铁矿与铁矿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创建两套隐伏“大冶式”铁矿的有效找矿技术组合,分别为1∶5万~1∶1万高精度航磁+1∶2000地面高磁+井中磁测+可控音频大地电磁、可控音频大地电磁+广域电磁法+微动探测+多元素原生晕,建立了找矿模型,拓宽了鄂东南地区“大冶式”铁矿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式”铁矿 铜铁共生分离机制 膏盐成矿 矿床模型 找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矿床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桂青 纪云昊 +3 位作者 吴晓林 李伟 朱乔乔 张志远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9,共19页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矽卡岩矿床的资料,结合笔者长达20余年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矽卡岩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叙述全球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类型,总结矽卡岩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综述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成矽卡岩矿床和交代火成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中地区矽卡岩矿床为对象,从成矿系统角度,构建氧化性矽卡岩铜铁金矿床组合模型和还原性矽卡岩钨金锑矿床组合模型。【结论】两组成矿系统矿床模型拓宽了找矿方向,展望了矽卡岩矿床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矿物组合 分带模式 矿床模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矿床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克炎 李楠 +2 位作者 孙莉 邹伟 李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29-930,共2页
矿床模型是找矿实践和资源评价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矿床模型被认为是矿床发现和资源评价钥匙和基石,一直受到矿床学家和资源预测评价专家重视。考克斯等(1986)为了未资源资源评价需要编著了86个全球矿床模式,包括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 矿床模型是找矿实践和资源评价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矿床模型被认为是矿床发现和资源评价钥匙和基石,一直受到矿床学家和资源预测评价专家重视。考克斯等(1986)为了未资源资源评价需要编著了86个全球矿床模式,包括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等描述性模型及品位吨位模型。上世纪九十年代陈毓川、朱裕生(1993)、裴荣富(1995)等也编著中国成矿模式等著作。近年来,毛景文等(2012)也根据最新矿床学研究进展编著了中国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矿床模型 找矿标志 成矿地质环境 品位吨位模型 描述性模型 数字矿床模型 矿床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 被引量:214
4
作者 唐菊兴 王登红 +10 位作者 汪雄武 钟康惠 应立娟 郑文宝 黎枫佶 郭娜 秦志鹏 姚晓峰 李磊 王友 唐晓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506,共12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 探明夕卡岩型矿体铜钼铅锌金银均达大型以上规模, 初步探明角岩型矿体铜钼金属资源量也达大型以上规模。通过详细的矿体地质特征、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年代...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 探明夕卡岩型矿体铜钼铅锌金银均达大型以上规模, 初步探明角岩型矿体铜钼金属资源量也达大型以上规模。通过详细的矿体地质特征、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矿床类型属于典型的与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夕卡岩型矿体分布于晚侏罗世多底沟组与早白垩世林布宗组的层间扩容空间中, 角岩型矿体赋存在角岩中。矿床规模宏大, 具斑岩成矿系统的围岩蚀变和矿石特征, 识别出6种矿石类型、29种金属矿物和四期围岩蚀变。成矿元素的平面分带由浅部向深部由Pb+Zn(Au+Ag)→Pb+Zn(Cu+Au+Ag)向Cu(Mo+Au+Ag)→Cu+Mo(+Au+Ag)→Mo演化,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元素分带、矿石矿物分带。含矿岩浆岩SiO2变化于59.58%~73.16%, 表现为富K2O, 过铝质, 低Mg, 并富F(平均0.08%)、Cl(平均0.02%)的特点, 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岩, 稀土元素总量变化在70.35×10-6~175.01×10-6之间, 平均为116.47×10-6, 高Sr、低Y和Yb, 具明显的正Sr异常和明显的Nb、Ta、Ti负异常, 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富集, 在Y-Sr/Y图解中投点于冈底斯含矿斑岩区, 具有高钾似埃达克质岩特点, 具C型埃达克岩特征。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显示钙碱性岩系-高钾钙碱性岩系的演化趋势, 表现为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的岩石系列, 并显示一定的岩浆混合特征, 基性岩浆的混合有利于铜多金属矿成矿, 特别是伴生金、银的高含量与此有关。无矿斑岩脉或外围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在16.27±0.31 Ma(MSWD=1.9)-15.99±0.34 Ma(MSWD=2.5), 具有成矿前侵位的特征; 含矿斑岩脉的锆石SHRIMP年龄在14.2±0.2 Ma和14.1±0.3 Ma之间, 稍晚于主成矿期; 斑岩型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78±0.33 Ma, 角岩型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67±0.19 Ma, 夕卡岩型矿石成矿时代也在15 Ma左右(14.5-15 Ma), 主成矿期在中新世Langhian期。与辉钼矿的成矿年龄相比, 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稍早, 而闪长玢岩相对较晚。由此, 建立了基于推覆滑覆构造控制矿体分布, 岩浆侵位后提供物质来源的矿床模型, 为区域找矿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角岩型 斑岩型 地质特征 矿床模型 甲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锡矿田:矿床模型及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134
5
作者 毛景文 程彦博 +2 位作者 郭春丽 杨宗喜 冯佳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55-1467,共13页
云南个旧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田,近20年来关于其成矿作用有多种认识,除了传统上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外,还有海底喷流成矿和玄武岩成矿的新认识。通过野外调查和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指出尽管在个旧地区存在与海底喷流和玄武... 云南个旧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田,近20年来关于其成矿作用有多种认识,除了传统上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外,还有海底喷流成矿和玄武岩成矿的新认识。通过野外调查和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指出尽管在个旧地区存在与海底喷流和玄武岩成矿可对比的一些现象,但缺少充要证据,进而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个旧锡矿田的矿床模型:即以白垩纪花岗岩(包括等粒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的隆起部位为核心,出现云英岩型、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和脉状-网脉状石英电气石型矿化;成矿元素分带有:Sn—W—Mo—Bi,Sn-Cu,Sn—Pb—Zn;当围岩是三叠纪玄武岩时,沿玄武岩层内裂隙或与三叠纪法郎组碳酸盐岩的接触界面发育铜矿化,从白垩纪岩体向外元素分带为:Sn—Cu-W—Mo,Cu-Sn,Cu,Cu—Pb—Zn,铜主要来自玄武岩,而铅锌来自碳酸盐岩。此外,还进一步指出包括个旧锡矿田在内的滇东南和桂西80~90Ma锡钨多金属成矿可能是华南白垩纪岩石圈大规模伸展与成矿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 矿床模型 岩石圈伸展 个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及其找矿评价 被引量:133
6
作者 毛景文 叶会寿 +5 位作者 王瑞廷 代军治 简伟 向君锋 周珂 孟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9,共8页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矿指示。以南泥湖和东沟为代表的斑岩钼矿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6~137Ma)和白垩纪中期(125~114Ma),其成矿有关岩体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壳幔同熔和壳源。尽管有物质来源的差别,但是在2个不同时代斑岩钼矿的外围都有一系列脉状铅锌矿的发育,而且通常在断裂膨大或拐弯处和2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大矿和富矿,也见出现在地层不整合界面的部位。这种钼与铅锌矿的密切时空分布关系构成一个很好的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钼矿与铅锌银矿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矿床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此类矿床组合的找矿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模型 斑岩钼矿 脉状铅锌银矿 中生代 东秦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资源量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64
7
作者 肖克炎 叶天竺 +3 位作者 李景朝 杨毅恒 丁建华 娄德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04-1412,共9页
未发现矿产资源潜力的资源定量估算一直是资源评价的重要工作,关于资源量估算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从新一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技术体系所倡导的成矿分析方法入手,探索了资源量估算的成矿地质体体积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 未发现矿产资源潜力的资源定量估算一直是资源评价的重要工作,关于资源量估算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从新一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技术体系所倡导的成矿分析方法入手,探索了资源量估算的成矿地质体体积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可能实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量 矿床模型 成矿地质体 含矿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模型 被引量:184
8
作者 毛景文 邵拥军 +2 位作者 谢桂青 张建东 陈毓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系统考察和对前人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聚焦铜陵矿集区,初步提出了一个可以涵盖不同类型矿床的矿床模型。该模型表达为:在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侵位过程中,通过岩浆的分馏演化,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内外接触带...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系统考察和对前人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聚焦铜陵矿集区,初步提出了一个可以涵盖不同类型矿床的矿床模型。该模型表达为:在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侵位过程中,通过岩浆的分馏演化,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由于广泛发育石炭纪至三叠纪碳酸盐岩,钙质和镁质矽卡岩型矿床是最主要的矿床类型。作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系统的一部分,在斑岩-矽卡岩铜金钼矿床外围分布有矽卡岩铜金矿床、脉状金矿床以及脉状铅锌银矿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三叠纪曾作为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在后碰撞时期出现了大量滑覆构造和扩容空间,它们在不整合界面处十分发育。因此,在成矿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像新桥那样的厚大矿体,而且在位于不整合界面附近的矽卡岩往往退化蚀变成为具有典型层纹状和曲卷状构造的退化蚀变岩和矿石,甚至沿一些层位交代形成了层控矽卡岩型或Manto型矿体。此外,还提出了运用该模型开展勘查评价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矿床 铜陵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模型 被引量:130
9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1 位作者 程彦博 陈毓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4,共8页
本文在总结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出现的三个阶段,即晚三叠世(230~210Ma)、晚侏罗世(170~150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Ma,集中在110~80Ma)的基础上,通过成矿环境和成矿年龄的分析研究,基于前人的工作基础,对不同阶段典型的矿... 本文在总结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出现的三个阶段,即晚三叠世(230~210Ma)、晚侏罗世(170~150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Ma,集中在110~80Ma)的基础上,通过成矿环境和成矿年龄的分析研究,基于前人的工作基础,对不同阶段典型的矿床组合建立或补充完善了4个矿床模型。包括170~160Ma中侏罗世斑岩—矽卡岩型铜矿模型,160~150Ma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模型,白垩纪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模型及白垩纪锡钨多金属矿床模型。上述矿床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在华南地区和类似的地质环境中开展找矿评价和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模型 斑岩铜矿 钨锡矿床 矿床组合 中生代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三维定位定量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陈建平 陈勇 +6 位作者 曾敏 胡忠德 赵洁 胡青 尚北川 唐宇 段毅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2-559,共8页
以数字矿床为手段,进行资源三维定位、定量研究是危机矿山隐伏矿体找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的地质模型、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以Mincromine软件为平台建立了3号脉9个共生结构带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 以数字矿床为手段,进行资源三维定位、定量研究是危机矿山隐伏矿体找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的地质模型、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以Mincromine软件为平台建立了3号脉9个共生结构带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钻孔数据开展隐伏矿体的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可可托海3号脉仍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矿体中大于工业品位的BeO保有资源量60t,预测资源量63t,可为矿山的复采提供4 ̄5年的资源保证。在矿脉的外围及深部,大于边界品位的BeO远景资源量1118t,Li2O大于边界品位的资源量241t,显示3号脉具有良好的深入勘探开发的前景。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床模型 新疆可可托海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矿床模型及其应用——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稀有金属隐伏矿预测为例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建平 陈勇 +3 位作者 朱鹏飞 王丽梅 尚北川 赵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0-641,共12页
通过构建数字矿床模型,实现了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稀有金属矿开发现状及潜在经济价值的评估。数字矿床模型分为2个部分:地质体三维模型和钻孔三维品位模型,前者以地质剖面、地表模型、开采线等数据为基础,以Micromine软件为平台,利用... 通过构建数字矿床模型,实现了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稀有金属矿开发现状及潜在经济价值的评估。数字矿床模型分为2个部分:地质体三维模型和钻孔三维品位模型,前者以地质剖面、地表模型、开采线等数据为基础,以Micromine软件为平台,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再现了矿床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后者以钻孔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区范围内的成矿元素品位进行了三维插值,展示了成矿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2种模型相互结合,对矿山开采现状进行了评估,对剩余矿体的位置进行了限定。最后,结合数字矿床模型,利用一种"等腰三角形"方法对矿床潜在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矿床"钟形体"部位已开采殆尽,但在钟形体南侧缓倾斜部位还存在较大规模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体,氧化铍潜在资源量在822.69~1992.41t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 三维 数字矿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床大数据及智能矿床模型研究背景与进展 被引量:82
12
作者 周永章 黎培兴 +3 位作者 王树功 肖凡 李景哲 高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7-331,344,共6页
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Nature和Science相继出版专刊来探讨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大数据的特征是数据规模大,并经常呈异构多模态、复杂关联、动态涌现等特点,需要高效计算模型和方法。大数据-智能矿床研究刚刚起步,需对... 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Nature和Science相继出版专刊来探讨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大数据的特征是数据规模大,并经常呈异构多模态、复杂关联、动态涌现等特点,需要高效计算模型和方法。大数据-智能矿床研究刚刚起步,需对多维、异构、隐性大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集成、融合与深度挖掘,需人工智能方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可视分析的应用。贝叶斯网络是成因建模的一个革命性工具,可以用来揭示矿床的成因机制及它们背后的规律。来自地质调查、监测数据获得的与"矿"有关的大数据,通过迭代计算,可以不断完善所建立的矿床模型,并且通过云计算技术,使得世界各地的矿床研究团队共同参与,引发矿床模型研究方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智能矿床模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矿床模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59
13
作者 唐菊兴 张志 +6 位作者 李志军 孙燕 姚晓峰 胡正华 王红星 宋俊龙 何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前人研究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了矿石特征,发现了大量自然金、金属互化物,总结了成矿规律,认为成矿主要与晚燕山期侵位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成岩与成矿之间演化时间在1Ma左右,区内矿化具有上铜金下钼的垂向分带特征,矿床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在准铝质-微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岩的侵位、分馏演化过程中,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与白垩纪碳酸盐的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体,在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F1断层)内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矿体,由此建立了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的斑岩-矽卡岩-铁氧化物铜金建造"三位一体"矿床模型。结合以上研究,提出矿集区应予以重视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成矿规律 矿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型矿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模型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富全 吴玉峰 +1 位作者 杨俊杰 郑佳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1-715,共15页
阿舍勒是新疆十分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矿化均赋存于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火山岩系中。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Cu、Cu-Zn、Cu-Zn-Au、Cu-Pb-Zn-Au、Cu-Pb-Zn-Ag)。阿舍勒组火山活动时间是402~375 Ma,矿化时间为394~379 Ma,持续... 阿舍勒是新疆十分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矿化均赋存于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火山岩系中。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Cu、Cu-Zn、Cu-Zn-Au、Cu-Pb-Zn-Au、Cu-Pb-Zn-Ag)。阿舍勒组火山活动时间是402~375 Ma,矿化时间为394~379 Ma,持续了15 Ma。本文通过对阿舍勒铜锌矿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的系统研究,提出阿舍勒矿集区矿床模型,认为尽管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但成矿均与火山作用有关,属同一VMS成矿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存在矿化差异。在火山斜坡和洼地喷流沉积形成层状铜锌矿体和重晶石矿体,补给通道中形成脉状铜(锌)矿体和铜铅锌银矿体,潜流纹岩中形成脉状金铜铅锌矿体,潜英安岩中形成铜矿体,潜火山岩接触带形成铜矿体,在断裂或裂隙中形成铜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模型 VMS型矿床 阿舍勒盆地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被引量:152
15
作者 韩润生 胡煜昭 +9 位作者 王学琨 HOU Baohong 黄智龙 陈进 王峰 吴鹏 李波 王洪江 董英 雷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0-294,共15页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模型 矿床典型特征 构造-流体“贯入”成矿 富锗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勇毅 肖克炎 +3 位作者 朱裕生 张寿庭 陈郑辉 薛群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4,共5页
从传统描述性矿床模型入手 ,通过对比论述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定义、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关系 ,最后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的主要特点、设计思路及基本结构。
关键词 中国 矿床 数字矿床模型 矿产资源评价方法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矿床模型研究与系统实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凯涛 王勇毅 +1 位作者 丁建华 赵汀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数字矿床模型(DDM)是传统矿床模型的数字化。本文论述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提出了其主要组成结构和建模关键技术。在吸收国内外地质领域专家系统建立的经验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WebGIS)相结合,通过构建矿床模型知识库... 数字矿床模型(DDM)是传统矿床模型的数字化。本文论述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提出了其主要组成结构和建模关键技术。在吸收国内外地质领域专家系统建立的经验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WebGIS)相结合,通过构建矿床模型知识库,建立数字矿床模型推理网络结构,并以斑岩型铜矿为例论述了建立数字矿床模型的系统过程。本文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的阶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数字矿床模型 专家系统 矿产资源评价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床模型与开采辅助设计软件系统研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李管 邓顺华 陈建宏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矿床模型与开采辅助设计软件系统(DM&MCAD)是一种在微机上运行的,用于矿床地质及开采辅助设计的大型综合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地质资料的输入、输出、维护、统计分析及预处理等,矿床数学模型、矿石储量统计、浮锥法露... 矿床模型与开采辅助设计软件系统(DM&MCAD)是一种在微机上运行的,用于矿床地质及开采辅助设计的大型综合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地质资料的输入、输出、维护、统计分析及预处理等,矿床数学模型、矿石储量统计、浮锥法露天矿境界圈定、线路布置及二次境界生成、露天矿计算机模拟开采及采剥计划编制、辅助开采设计及图形绘制等.本文主要介绍DM&MCAD的逻辑结构及各子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主要功能。最后简要介绍了该软件的实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模型 CAD 矿山开采 程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江金矿矿床模型及矿产经济 被引量:8
19
作者 秦德先 刘春学 +1 位作者 燕永锋 李麦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9-612,共4页
随着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 ,过去圈定氧化矿的工业指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过高 ,已将大量矿石划为废石 ,既浪费了资源 ,又污染了环境。通过建立矿床模型 ,优化工业指标 ,重新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 ,增加金储量1 0t,为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 随着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 ,过去圈定氧化矿的工业指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过高 ,已将大量矿石划为废石 ,既浪费了资源 ,又污染了环境。通过建立矿床模型 ,优化工业指标 ,重新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 ,增加金储量1 0t,为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 ,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模型 矿床工业指标优化 矿体圈定 储量计算 矿产经济评价 矿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可视化矿床模型的断层整体插值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志宏 陈应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基于煤层顶、底板的整体插值,实现了对三维可视化矿床模型的断层处理.该方法用断层上、下盘闭合多边形对整体插值网格进行裁剪,形成上、下盘裁剪断片,根据断层的影响范围和落差对上、下盘断片进行调值,从而达到对断层的处理,恢复断层两... 基于煤层顶、底板的整体插值,实现了对三维可视化矿床模型的断层处理.该方法用断层上、下盘闭合多边形对整体插值网格进行裁剪,形成上、下盘裁剪断片,根据断层的影响范围和落差对上、下盘断片进行调值,从而达到对断层的处理,恢复断层两边煤层的实际状况.通过论证及实践表明,该方法大大简化了建模过程而又不失准确性,使矿床三维模型的建立、操作和维护变得非常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矿床模型 断层处理 裁剪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