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非加丹加铜钴成矿带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探讨——以刚果(金)卡莫亚矿床为例
1
作者 李传班 毛付龙 +3 位作者 张岩 张学书 庞绪勇 占昌帆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5-666,共12页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铜钴成矿带,刚果(金)卡莫亚矿床是其中一处典型的大型铜钴矿床。关于中非铜钴成矿带的矿床成因,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同生沉积加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但多将铜钴相提并论,并未注意到Cu、Co两种元素地...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铜钴成矿带,刚果(金)卡莫亚矿床是其中一处典型的大型铜钴矿床。关于中非铜钴成矿带的矿床成因,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同生沉积加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但多将铜钴相提并论,并未注意到Cu、Co两种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的差异性。文章以刚果(金)卡莫亚矿床为例,结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以Cu、Co元素在地层和矿体中的分布为依据,探讨铜钴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笔者总结了Cu、Co元素在赋矿地层中的分布具有不协同性、无相关性的特点,认为Cu、Co元素富集于不同成矿阶段,具有同一矿床铜钴分别成矿的特点。提出铜钴成矿具有“三不同”的特点,认为卡莫亚铜钴矿床属于一种内涵全新的“沉积层状-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是一种同生沉积铜矿床加铜-钴热液叠加改造的复成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丹加成矿带 成矿作用 矿床成因 卡莫亚矿床 中非成矿带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如瓦西铜-钴矿床表生成矿过程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陶玻 王涛 +5 位作者 李昶 贾宗明 白发青 薛明 田毓龙 邱正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1-642,共12页
中非成矿带刚果(金)如瓦西(Ruashi)铜-钴矿床经历了表生成矿作用,但其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矿物学观察和矿山生产勘探的基础上,对如瓦西铜-钴矿床的表生分带组构与次生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原生矿体由黄铜矿、... 中非成矿带刚果(金)如瓦西(Ruashi)铜-钴矿床经历了表生成矿作用,但其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矿物学观察和矿山生产勘探的基础上,对如瓦西铜-钴矿床的表生分带组构与次生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原生矿体由黄铜矿、斑铜矿、硫铜钴矿等含铜硫化物矿物组成,矿石品位铜在1%~2%、钴在0.1%~0.3%范围内。矿床在近地表发生表生氧化作用后,上部形成了氧化带,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带:(1)完全氧化亚带;(2)淋滤亚带;(3)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上部完全氧化亚带发育富钴氧化物堆积体“矿帽”(钴品位在1%~3%,部分可达12%),淋滤亚带几乎不含铜、钴金属矿物,次生富集氧化物亚带由孔雀石、硅孔雀石、蓝铜矿、胆矾、水胆矾等氧化物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组成,矿石品位铜在5%~10%、钴在0.8%~1.0%范围内,相对原生矿石富集了3~5倍。下部为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出现蓝铜矿、辉铜矿等次生硫化物矿物,矿石品位铜在3%~5%、钴在0.3%~0.8%范围内,相对原生硫化矿富集了1~3倍。综合分析认为,如瓦西铜-钴矿床表生成矿作用受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因素的控制,次生富集作用明显提高了矿石品位和矿床开发价值,形成了氧化物富铜-钴矿、硫化物富铜-钴矿和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氧化物富铜矿及黑色富钴矿等类型的高-特高品位矿体。经勘探验证,在矿区深边部新揭露高品位矿石资源量256万吨,平均品位铜为3.68%、钴为0.44%,可采储量143万吨,平均品位铜为3.53%、钴为0.32%。该研究可为矿区及区域同类型矿山硫化矿演化成氧化矿的表生富集过程及深边部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氧化 次生富集 找矿预测 高品位矿石 如瓦西-矿床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加丹加省堪苏祁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詹华明 宋小军 +4 位作者 王志刚 娄德波 张宝华 肖飞 刘禧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09-212,共4页
堪苏祁铜钴矿区位于刚果(金)加丹加省南部的沙巴型铜钴矿亚带北西延部分的转折端。该矿床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极低,铜钴矿体受罗安群地层、韧脆性剪切及断裂构造控制,特别是钴明显受韧脆性剪切强变形带控制。罗安群上岩性段以富钴为主,... 堪苏祁铜钴矿区位于刚果(金)加丹加省南部的沙巴型铜钴矿亚带北西延部分的转折端。该矿床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极低,铜钴矿体受罗安群地层、韧脆性剪切及断裂构造控制,特别是钴明显受韧脆性剪切强变形带控制。罗安群上岩性段以富钴为主,同时也富铜,钴、铜兼有,下岩性段则富铜贫钴,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后期多期热液构造叠加富集-晚期次生氧化改造多个阶段,为复合成因的层控改造矿床,矿区内铜矿早期是受沉积型砂页岩地层的控制,然而,钴矿的形成主要是受后期构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丹加省 -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迪兹瓦东矿床低品位铜钴矿工艺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海 刘耀辉 +1 位作者 刘伟 张志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8-442,共5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刚果(金)迪兹瓦东矿床铜钴低品位矿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化学分析、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结合显微镜分析等综合手段对该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指出影响铜钴浸出的矿物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u、Co品位分别为0.98%、0.0... 为合理开发利用刚果(金)迪兹瓦东矿床铜钴低品位矿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化学分析、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结合显微镜分析等综合手段对该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指出影响铜钴浸出的矿物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u、Co品位分别为0.98%、0.07%,铜的氧化率为92.35%,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磷铜矿和绿松石,钴矿物主要为铜钴硬锰矿、水钴矿和硫铜钴矿。孔雀石和磷铜矿的嵌布粒度较粗,大于0.02 mm占约93.38%,水钴矿-铜钴硬锰矿嵌布主要粒度范围为0.02~1.28 mm。矿石中的大部分铜较易浸出,耗酸矿物少,利于湿法冶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矿 工艺矿物学 迪兹瓦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堪苏祁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向前 姜玉平 +4 位作者 赵锡岩 徐宪立 周亚涛 闫艳玲 刘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82,共8页
文章在系统总结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分析了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堪苏祁铜钴矿床严格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罗安群为初始矿源层,形成于距今880Ma~750Ma年间,成矿温度在153.2℃~324.2℃之间。同生成... 文章在系统总结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分析了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堪苏祁铜钴矿床严格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罗安群为初始矿源层,形成于距今880Ma~750Ma年间,成矿温度在153.2℃~324.2℃之间。同生成岩成矿期后构造变质作用对矿床进行了热液改造,造成钴矿化叠加与局部富集。韧(脆)性剪切带良好的透水性、充沛的降水量、适宜的温度以及巨大的时间跨度,使矿床次生氧化作用极为充分,矿床铜氧化物含量为87.74%,钴氧化物含量为93.56%。矿床成因类型属与韧(脆)性剪切带关系密切的同生沉积-热液改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堪苏祁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加丹加鲁苏西铜钴矿床S、C、O、Sr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武名 盛涛 +1 位作者 王丽娟 董少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8-330,共13页
鲁苏西铜钴矿床位于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是该区域典型层控铜钴矿床。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依据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野外地质观察和区域资料分析表明,硫化矿的成矿期可分为成岩早期和造山期,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硫铜... 鲁苏西铜钴矿床位于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是该区域典型层控铜钴矿床。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依据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野外地质观察和区域资料分析表明,硫化矿的成矿期可分为成岩早期和造山期,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硫铜钴矿和辉铜矿。氧化矿主要为铜钴硫化物在富水表生环境下淋滤而成。矿床的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该矿床成岩期的硫化物为以生物还原作用为主,硫源来自元古宙海水,碳源以海相无机碳为主,放射性锶同位素与基底物质有关;造山期硫化物生成以热化学还原作用为主,成矿流体来自蒸发盐的溶解,硫源来自早期硫化物再活化和蒸发盐溶解,碳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缓冲反应。综合分析表明,蒸发相的海水为鲁苏西铜钴矿富集和成岩早期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造山期改造和表生期氧化对矿床品位的富集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矿床成因 加丹加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KOLWEZI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洪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6-866,共11页
KOLWEZI铜钴矿位于刚果(金)-赞比亚铜钴矿带,卢菲利弧外部褶皱推覆构造带西北缘,KOLWEZI复式推覆体上。该矿床主要受Mines亚群及卢菲利造山运动D1阶段褶皱、逆冲推覆、断层及层间断裂控制。矿体呈层状,矿石主要为它形粒状结构,层状、浸... KOLWEZI铜钴矿位于刚果(金)-赞比亚铜钴矿带,卢菲利弧外部褶皱推覆构造带西北缘,KOLWEZI复式推覆体上。该矿床主要受Mines亚群及卢菲利造山运动D1阶段褶皱、逆冲推覆、断层及层间断裂控制。矿体呈层状,矿石主要为它形粒状结构,层状、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按生成序次可以分为四个组合。结合毗邻KOLWEZI的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研究及中非铜矿带的研究成果,认为KOLWEZI铜钴矿床的成矿过程经历了三个成矿期次,其中同成岩期成矿是形成KOLWEZI铜钴层状矿体的主要期次,同造山期矿化使先成层状矿体中的硫化物矿物发生活化、再沉淀,同造山构造活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KOLWEZI铜钴矿床如今的产出状态。分析认为,KOLWEZI铜钴矿应属同成岩层状沉积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LWEZI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3
8
作者 段焕春 刘运纪 +1 位作者 张有军 李小永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6,共2页
刚果(金)新科(SICOMINES)矿床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加丹加省南部科卢韦齐(Kolwezi)市的南西约7 km。天津华北地勘于2010年底提交了该矿最终勘探报告,为世界级近千万吨铜矿。2013年4月,矿山建设奠基开工,分2期建设,一期建成... 刚果(金)新科(SICOMINES)矿床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加丹加省南部科卢韦齐(Kolwezi)市的南西约7 km。天津华北地勘于2010年底提交了该矿最终勘探报告,为世界级近千万吨铜矿。2013年4月,矿山建设奠基开工,分2期建设,一期建成后年处理矿石量455万吨,年产铜12.5万吨,预计2015年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 找矿标志 矿床 SICOMINES 加丹加矿带 矿床地质特征 白云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54
9
作者 杜菊民 赵学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刚果(金)的铜矿带以赋存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的铜-钴多金属矿床为特征。根据矿体赋存地层的不同,矿带内自下向上共发育6层矿体。最主要的两个层状铜-钴矿体主要赋存于下Roan群Mines亚群(R2)之中,其一位于Kamoto组底部(R2.1),构成下部矿体... 刚果(金)的铜矿带以赋存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的铜-钴多金属矿床为特征。根据矿体赋存地层的不同,矿带内自下向上共发育6层矿体。最主要的两个层状铜-钴矿体主要赋存于下Roan群Mines亚群(R2)之中,其一位于Kamoto组底部(R2.1),构成下部矿体;另一位于Shales dolomitic组(R2.2)底部,构成上部矿体。第三层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Roan群Mines亚群Kambove组(R2.3)中底部。第四层矿体赋存于Roan群Dipeta亚群Kansuki组(R3.3)内,为局部层状矿化。第五层矿体位于Nguba群Likasi亚群顶部(Ng1.3),为局部的铜多金属矿化。第六层矿体位于Kundelungu群Plateaux亚群中,为次生富集的铜多金属矿化。这些矿床(体)根据矿化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层状、次生富集和脉状三个类型,其分布严格受地层控制,并与卢菲莲造山期挤压构造密切相关。层状铜-钴矿床主要分布在由Mines亚群组成的逆冲岩席边缘的山脊部位,而次生富集、脉状矿床从Mines亚群到Kundelungu群都有发育,多出露于逆冲岩席内部的山脊与线性构造的交切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矿带 刚果() -矿床 构造控矿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SCM矿区低品位高氧化率铜钴矿浮磁联合选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杰 周宽达 +4 位作者 王洪杰 陈兴海 蒙文飞 兰福荫 陆智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5,共8页
刚果(金)SCM矿区低品位铜钴矿样中,铜以自由氧化铜、结合氧化铜为主,并含少量次生硫化铜,原生硫化铜甚微;钴主要以水钴矿、菱钴矿、钴白云石等氧化钴的形式存在,铜矿物、钴矿物赋存状态复杂,回收难度大。根据矿石性质和实际生产需求,试... 刚果(金)SCM矿区低品位铜钴矿样中,铜以自由氧化铜、结合氧化铜为主,并含少量次生硫化铜,原生硫化铜甚微;钴主要以水钴矿、菱钴矿、钴白云石等氧化钴的形式存在,铜矿物、钴矿物赋存状态复杂,回收难度大。根据矿石性质和实际生产需求,试验采用“预先浮选硫化矿-硫化浮选氧化矿-磁选-浸出”的原则流程,考察了硫化剂种类、铜钴矿浮选作业药剂制度和磁场强度等因素对铜钴分选指标的影响,考察了常规浸出条件下铜钴的浸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_(2)S作为氧化铜钴的硫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硫化时间4 min时,可实现自然矿浆环境中氧化铜钴的选择性分选;以磁场强度1.1 T、磁场流速1.0 cm/s、磁脉动频率16 Hz为磁选条件,磁选氧化铜钴矿硫化浮选的尾矿,可获得良好的铜钴矿磁选效果。针对含铜1.68%、含钴0.165%、氧化率94.05%的原矿,铜钴矿分选作业采用四段氧化铜浮选、三段氧化钴浮选和两段磁选的开路试验,获得了产率20.99%、铜品位6.67%、铜回收率79.91%、钴品位0.396%、钴回收率51.70%的氧化铜钴粗精矿。对开路试验获得氧化铜钴粗精矿进行硫酸浸出,用98%硫酸调节浸出矿浆酸度,在液固比5∶1、浸出时间4 h、搅拌速度200 r/min、浸出终点pH值约1.5的条件下,铜的浸出率为97.96%,钴的浸出率为91.08%,吨铜净酸为0.96 t酸/t铜。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矿石的选冶处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化率 硫化浮选 磁选 浸出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绿纱铜钴矿床黑色页岩Rb-Sr测年及其区域成矿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帮飞 沈阳 +2 位作者 钟长汀 马恒 张作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9-1049,共21页
中非铜钴矿带是全球最大最具经济价值的沉积型层状铜成矿带之一。区域内铜钴矿床形成分布主要受区域地层和构造控制,成矿具有多期特征。含矿地层中发育大量褶皱前浸染状和顺层脉状矿化,指示可能存在成岩之后和造山主构造变形之前的矿化... 中非铜钴矿带是全球最大最具经济价值的沉积型层状铜成矿带之一。区域内铜钴矿床形成分布主要受区域地层和构造控制,成矿具有多期特征。含矿地层中发育大量褶皱前浸染状和顺层脉状矿化,指示可能存在成岩之后和造山主构造变形之前的矿化叠加作用。本文通过绿纱铜钴矿床矿化黑色页岩全岩Rb-Sr测年及Sr-Nd同位素研究,获得早期浸染状矿化黑色页岩等时线年龄为742±32Ma(MSWD=0.39),与木瓦夏-恩古巴裂谷作用同期;晚期脉状矿化黑色页岩及与脉体中白云石、黄铜矿单矿物构成的内部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80±24Ma(MSWD=0.95)和678±21Ma(MSWD=1.5),为刚果克拉通与卡拉哈里克拉通俯冲造山作用初期。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早期浸染状矿化成矿物质来源长英质基底和同期基性火山岩;晚期脉状矿化成矿物质来源基性基底和赋矿围岩,与盆地内循环热卤水成矿有关。大量证据表明,顺层脉状矿化及其伴生切层脉状和角砾岩状矿化具有三维空间上的连通性,为同期矿化作用产物。脉体的形成与区域挤压作用引起的超高压流体水压致裂和侧向流动有关,区域挤压应力的动力来源于俯冲造山作用。700Ma左右,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结束及冈瓦纳超大陆聚合开始,引起区域构造体制从伸展向挤压转换,可能是区域大规模叠加成矿作用发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测年 黑色页岩 绿纱矿床 中非矿带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Lukuni铜钴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宁 岳鹏军 +2 位作者 刘洋 郑长友 王如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33-340,共8页
Lukuni铜钴矿产于著名的中非铜矿成矿带,在区域上位于卢菲利弧形构造带外部褶皱推覆带中,区内地层以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罗安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矿区地层呈复式褶皱形态产出,受推覆构造作用影响和后期断裂构造破坏,背斜... Lukuni铜钴矿产于著名的中非铜矿成矿带,在区域上位于卢菲利弧形构造带外部褶皱推覆带中,区内地层以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罗安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矿区地层呈复式褶皱形态产出,受推覆构造作用影响和后期断裂构造破坏,背斜核部南侧矿体被分割为3条,背斜北部1条矿体。矿体主要产于背斜核部南侧,主要赋存于罗安群矿山组(R2)白云岩为主的岩系中,呈层状和似层状产出。区内矿体以氧化和原生矿体为主,地表浅部为次生氧化富集型,深部原生矿体为层控型。该矿床类型为受地层、断裂、褶皱改造控制的层控型矿床。综合分析认为矿区北东方向、矿区南部区域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方向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成因机制:硫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25
13
作者 徐晓春 尹滔 +3 位作者 楼金伟 陆三明 谢巧勤 褚平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39-2750,共12页
冬瓜山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矿床上部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发育层状、似层状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下部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在岩体及其接触带围岩中发育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上部层控矽卡岩型矿体... 冬瓜山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矿床上部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发育层状、似层状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下部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在岩体及其接触带围岩中发育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上部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中的矿石类型以含铜(金)石英硫化物为主,矿石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主要成矿阶段的硫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矿物中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冬瓜山矿床与斑岩型矿床相似,而与Sedex型和VHMS型矿床不同。结合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关系,根据硫同位素储库效应,认为冬瓜山矿床硫化物阶段成矿热液中的含硫物种以H2S为主(XH2S>0.99),硫化物的结晶沉淀对成矿热液的δ34S值影响不大。应用大本模式,高温岩浆来源的热液与熔体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为0‰~+5‰,依据岩浆岩全岩硫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岩浆来源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为+0.3‰~+12.0‰。在高温(600~350℃)硅酸盐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硬石膏与成矿热液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为+5.0‰~+19.0‰,而在高温(450~350℃)氧化物阶段后期及低温(350~200℃)硫化物阶段,黄铁矿与成矿热液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分别为-1.0‰~0‰和0‰~+1.5‰。据此计算的含硫矿物硫同位素组成理论值与冬瓜山矿床实测值基本一致,显示成矿热液流体中的硫源为岩浆来源。综合前人对区域及冬瓜山矿床的研究,本文认为冬瓜山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岩浆及其平衡热液中较高的总硫同位素组成暗示岩浆混染了区域沉积地层中广泛发育的膏盐成分。虽然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区域沉积岩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海水沉积作用和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但冬瓜山矿床矿石没有保存海西期沉积成矿的硫同位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物理化学条件 矿床成因 冬瓜山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主要矿化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127
14
作者 李向前 毛景文 +3 位作者 闫艳玲 高洪山 李蒙文 徐宪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6-380,共15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勘查实践与认识,简要概括了加丹加铜钴矿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层划分、构造演化及沉积环境的变迁、铜钴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层控特征。在同生沉积成因理论的基础上,依据铜钴矿床在卢菲利弧内...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勘查实践与认识,简要概括了加丹加铜钴矿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层划分、构造演化及沉积环境的变迁、铜钴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层控特征。在同生沉积成因理论的基础上,依据铜钴矿床在卢菲利弧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加丹加造山运动对矿床的改造程度,将加丹加铜钴矿带的层状铜钴矿床归纳为受D1变形作用改造的同生沉积铜钴矿床以及受D2-D3变形作用改造的同生沉积-热液改造铜钴矿床2种类型。前一类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外部褶皱推覆带的北侧,赋矿地层为罗安群的矿山亚群,褶皱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与空间展布,矿床受热液改造的程度低,氧化程度亦较低,氧化带深度一般为20~50m,带内矿石矿物以孔雀石和辉铜矿为主,铜主要以结合氧化铜形式存在,矿床的钴含量相对较低,铜钴比值较大。后一类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外部褶皱推覆带的南侧,赋矿地层为罗安群的迪佩特亚群和木瓦夏亚群,线型构造如韧性剪切带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及空间展布,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热液改造程度高,矿床氧化程度较高,氧化带最深可达300m,带内矿石矿物以孔雀石和水钴矿为主,钴含量高,铜钴比较值小,铜和钴主要以自由氧化铜及自由氧化钴形式存在。文章解剖了典型矿床的特征,并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加丹加矿带 矿床类型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电测深法在非洲刚果(金)某铜钴矿区的勘查应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东风 柳建新 谢维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4-669,共6页
非洲刚果(金)是世界上铜钴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刚果(金)南部的加丹加省是铜钴矿带的重要矿区,本文介绍了激发极化法在加丹加省某地铜钴矿矿区的应用效果。在简要阐述矿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物探的工作方法与技术,... 非洲刚果(金)是世界上铜钴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刚果(金)南部的加丹加省是铜钴矿带的重要矿区,本文介绍了激发极化法在加丹加省某地铜钴矿矿区的应用效果。在简要阐述矿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物探的工作方法与技术,重点对激电测深异常进行了推断解释。通过在该区开展激电测深工作,圈定了与成矿有关的赤铁矿体的分布、大致埋藏深度,结合地质和遥感资料,推测与证实了三条断裂构造的存在,为深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同时也取得了方法技术的基础性成果,为今后在非洲地区开展电法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电测深 异常 矿勘查 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县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玉彬 钟婉婷 +4 位作者 张天平 陈华安 李玉昌 陈红旗 范安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9-587,共9页
波龙铜金矿床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班-怒成矿带西段产出的大型铜金矿床,是多龙铜金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波龙矿区内的含矿斑岩体基本上全岩矿化,矿体呈不规则筒柱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及其与下侏罗统曲色组... 波龙铜金矿床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班-怒成矿带西段产出的大型铜金矿床,是多龙铜金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波龙矿区内的含矿斑岩体基本上全岩矿化,矿体呈不规则筒柱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及其与下侏罗统曲色组砂岩的接触带内。目前控制矿体长度1200m,向深部延伸大于1000m(倾向200o),最大连续厚度为473.47m,未穿透矿体。矿体平面投影呈似椭圆状,面积约1.2km2。本文通过对波龙铜金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斑岩体侵位、岩浆期后成矿流体的演化有关,矿床类型属于斑岩型铜金矿。矿石构造为斑岩铜矿典型的细脉-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以黄铜矿为主,次为黄铁矿、斑铜矿、辉钼矿、磁铁矿、镜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绢云母、黑云母、硬石膏等。通过硅酸盐分析,里特曼组合指数—戈蒂里图解表明波龙斑岩型铜金矿的花岗闪长斑岩属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岛弧环境;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龙 斑岩型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碌式”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成矿模式初探 被引量:28
17
作者 许德如 王力 +4 位作者 肖勇 刘朝露 符启基 蔡周荣 黄居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94,共14页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讨和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该矿床严格受层位(主要为青白口纪石碌群第6层)、岩性(钙镁质矽卡岩等)、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片理和劈理)和/或岩性界面等控制;并强调石碌铁矿所经历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侵位所导致的伸展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密切相关,而岩浆热扰动则是导致深部含矿热卤水形成、上升并渗滤、交代矿源层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将该矿床称之为"石碌式"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初步将其归属为IOCG(即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型层控式钙镁质矽卡岩矿床,并初步构建了该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成矿地质条件 控矿因素 成岩成矿模式 “石碌式”热液铁氧化物-()-矿床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邹平南洞子铜(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海勇 徐兆文 +3 位作者 刘苏明 杨小男 张军 李红超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2-402,共11页
南洞子铜(金)矿床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43~265℃之间,均值为186℃;盐度介于1.4%~19.7%NaCl eq之间,均值为9.0%NaCl eq;均一温度峰值介于170~180℃之间,盐度峰值分别介于5%~7%NaCl eq和9%~11%NaCl eq之间.矿化脉石英中的1... 南洞子铜(金)矿床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43~265℃之间,均值为186℃;盐度介于1.4%~19.7%NaCl eq之间,均值为9.0%NaCl eq;均一温度峰值介于170~180℃之间,盐度峰值分别介于5%~7%NaCl eq和9%~11%NaCl eq之间.矿化脉石英中的1δ8OH2O介于2.17‰~6.17‰之间,均值为4.39‰;δD介于-97‰^-80‰之间,均值为-89.25‰.矿石的n(206Pb)/n(204Pb)介于18.283~18.608之间,均值为18.474;n(207Pb)/n(204Pb)介于15.704~16.000之间,均值为15.861;n(208Pb)/n(204Pb)介于38.533~39.364之间,均值为39.032.南洞子铜(金)矿床研究表明:矿床形成温度和盐度偏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混入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具有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沸腾作用在成矿过程中不明显,成矿可能以混合作用为主.以上研究证明南洞子铜(金)矿床类似于浅成低温热液脉状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成矿物理化学 成因机制 南洞子()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铜钴矿业开发形势 被引量:44
19
作者 周应华 江少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530,共6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刚果(金)自然地理、铜钴地质概况,并对刚果(金)铜钴资源在全球铜钴资源储量中的地位和近年来铜钴全球供需情况,特别是中国对铜钴的客观实际需求情况进行了收集、统计分析。对刚果(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矿业相关政策以... 本文简要论述了刚果(金)自然地理、铜钴地质概况,并对刚果(金)铜钴资源在全球铜钴资源储量中的地位和近年来铜钴全球供需情况,特别是中国对铜钴的客观实际需求情况进行了收集、统计分析。对刚果(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矿业相关政策以及最近几年来刚果国家矿业公司、在刚果(金)投资铜钴矿开发的外国跨国矿业公司和中国矿业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对引起投资者重要关注的矿业合同重新审查结果分析,最后总结分析并提出了进行全球配置资源的形式和在刚进行铜钴矿开发的机会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 资源配置 矿业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沙溪式斑岩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孝德 陈芳 +1 位作者 王利民 孙明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7-1404,1408,共9页
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西北外围,处于郯庐断裂带内部。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的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中。主要成矿期为岩浆期后热液期。蚀变分带自内向外:钠-更长石化带—硬石膏-黑云母-钾硅酸盐化带—钾硅... 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西北外围,处于郯庐断裂带内部。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的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中。主要成矿期为岩浆期后热液期。蚀变分带自内向外:钠-更长石化带—硬石膏-黑云母-钾硅酸盐化带—钾硅酸盐青磐岩化叠加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主要工业矿体位于钾硅酸盐化带及其外侧。文章总结沙溪式斑岩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对该类型铜(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式斑岩()矿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蚀变分带 矿床成因 庐江沙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