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奕仁
吴爱祥
+2 位作者
阮竹恩
卢宏建
武晓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83-2395,共13页
为深入了解同时考虑接触面倾角和粗糙界面下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基于粗糙接触面下不同接触面倾角(0°、15°、30°、45°、60°、75°和90°)和灰砂比(1:4和1:8)的组合体试块在单轴压...
为深入了解同时考虑接触面倾角和粗糙界面下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基于粗糙接触面下不同接触面倾角(0°、15°、30°、45°、60°、75°和90°)和灰砂比(1:4和1:8)的组合体试块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破裂特征分析,建立接触面单元理论分析模型,并提出含凸齿接触面的3种应力破坏模式,研究组合体不同倾角接触面的应力特性及粗糙界面抗剪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粗糙接触面下界面凸齿处的裂纹扩展是导致组合体强度劣化的关键,接触面倾角和灰砂比对裂纹扩展方式影响显著,当接触面倾角增大时,其破坏形式由充填体剪切破坏逐渐过渡为整体的张拉剪切组合破坏,当灰砂比增大时,充填体表面裂纹增多,围岩组块的破坏程度降低;2)界面约束应力与两组块材料的变形能力有关,在灰砂比不变的前提下,随接触角的增大,界面约束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在60°时达到最小;3)基于含围岩凸齿接触面在轴向压缩下的3种破坏模式,通过分析接触单元在凸齿处的抗剪特性,可确定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时的界面摩擦因数和抗剪强度力学指标的取值范围。该研究结果可为嗣后充填采场揭露充填体稳定性研究及充填体强度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
充
填
体
-
围
岩
组合
体
接触面倾角
粗糙界面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与能量演化规律
2
作者
邱华富
李宇航
+2 位作者
刘浪
梁超
丁自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701,共14页
为研究矸石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对不同接触面倾角的组合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对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面倾角0°、15°和30°的组合体试...
为研究矸石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对不同接触面倾角的组合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对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面倾角0°、15°和30°的组合体试件发生延性破坏,接触面倾角45°、60°、75°、90°的组合体试件发生脆性破坏。随着荷载的持续增大,组合体试件在峰值应力处都产生大量声发射信号;随接触面倾角的增大,拉伸破坏占比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接触面倾角为45°时达到最大。不同接触面倾角组合体试件在峰值应力前弹性应变能呈非线性增加,耗散能曲线斜率随着接触面倾角增加逐渐减小;峰后破坏阶段曲线演化规律与组合体试件的破坏类型有关。延性破坏时,弹性能耗比曲线整体先下降,后在峰值应力处转为呈上升趋势;脆性破坏时,弹性能耗比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峰值应力处达到最小值。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与组合体试件破坏过程相关性较好,可为组合体破坏预测提供有效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
填
体
-
围
岩
组合
体
矸石胶结
充
填
体
声发射
能量演化
弹性能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能量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祥龙
赵品喆
+2 位作者
段应明
王建国
母永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探讨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的动态力学特征,使用取自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的含铜矿岩和分级尾砂制作矿岩和配比分别为1∶4、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冲击杆分别在0.20 MPa、0.22 MPa、0.24 MPa、0.26 MPa、0.28 MPa和0.3...
为探讨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的动态力学特征,使用取自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的含铜矿岩和分级尾砂制作矿岩和配比分别为1∶4、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冲击杆分别在0.20 MPa、0.22 MPa、0.24 MPa、0.26 MPa、0.28 MPa和0.30 MPa的冲击气压下对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进行动态冲击试验,研究组合试件的能量传递规律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当试件开始发生破坏时,宏观裂隙首先出现在试件边缘,并随着冲击气压增加而扩展,直到裂隙使充填体试件完全贯通,最终试件会完全破碎;组合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张拉破坏及共轭剪切破坏3种;充填体试件的波阻抗变化反映了试件在冲击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试件的吸收能密度随入射能量增加线性增加;在冲击气压为0.2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较早发生剪切破坏;当冲击气压为0.24~0.3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4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虽然发生破坏,但仍具有一定吸能特性,并且相较于完整状态下变化不大,而在此冲击气压下,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粉末占比达到约80%,这表明灰砂比较高的充填体部分具有更稳固的力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
岩
-
充
填
体
组合
试件
能量传递规律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载下矿岩-充填体能量传递规律及破坏特性
被引量:
15
4
作者
李祥龙
袁芝斌
+3 位作者
王建国
冷智高
段应明
范天林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4,共9页
为研究嗣后充填采矿矿柱爆破回采时相邻胶结充填体内能量传递规律及破坏特性,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矿岩与不同配比充填体组合试件进行单轴冲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能量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能量以反射波形式消散;随着应变率增加,吸能密...
为研究嗣后充填采矿矿柱爆破回采时相邻胶结充填体内能量传递规律及破坏特性,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矿岩与不同配比充填体组合试件进行单轴冲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能量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能量以反射波形式消散;随着应变率增加,吸能密度增大。同等吸能密度下,应变率(c)_(ZH330)<(c)_(ZH250)<(c)_(ZH180);冲击荷载下矿岩破碎形态呈简单块状。充填体破碎情况为,随应变率增加,呈块状分布减少,呈粉末状增多。当应变率在60 s-1左右时,ZH330较ZH250与ZH180,充填体粉末状明显减少;计算充填体平均粒径与分形维数发现,随应变率增大,平均粒径减小,分形维数增加。实验研究对嗣后充填采矿矿柱回采爆破参数选择及胶结充填体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实验
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
能量传递规律
块度特征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奕仁
吴爱祥
阮竹恩
卢宏建
武晓军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膏体充填安全绿色开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83-239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30404)
河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资助项目(246Z4101G)。
文摘
为深入了解同时考虑接触面倾角和粗糙界面下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基于粗糙接触面下不同接触面倾角(0°、15°、30°、45°、60°、75°和90°)和灰砂比(1:4和1:8)的组合体试块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破裂特征分析,建立接触面单元理论分析模型,并提出含凸齿接触面的3种应力破坏模式,研究组合体不同倾角接触面的应力特性及粗糙界面抗剪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粗糙接触面下界面凸齿处的裂纹扩展是导致组合体强度劣化的关键,接触面倾角和灰砂比对裂纹扩展方式影响显著,当接触面倾角增大时,其破坏形式由充填体剪切破坏逐渐过渡为整体的张拉剪切组合破坏,当灰砂比增大时,充填体表面裂纹增多,围岩组块的破坏程度降低;2)界面约束应力与两组块材料的变形能力有关,在灰砂比不变的前提下,随接触角的增大,界面约束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在60°时达到最小;3)基于含围岩凸齿接触面在轴向压缩下的3种破坏模式,通过分析接触单元在凸齿处的抗剪特性,可确定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时的界面摩擦因数和抗剪强度力学指标的取值范围。该研究结果可为嗣后充填采场揭露充填体稳定性研究及充填体强度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胶结
充
填
体
-
围
岩
组合
体
接触面倾角
粗糙界面
力学特性
Keywords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
surrounding rock composite
contact interface dip angle
rough interfa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TD32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与能量演化规律
2
作者
邱华富
李宇航
刘浪
梁超
丁自伟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701,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4225)。
文摘
为研究矸石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对不同接触面倾角的组合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对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面倾角0°、15°和30°的组合体试件发生延性破坏,接触面倾角45°、60°、75°、90°的组合体试件发生脆性破坏。随着荷载的持续增大,组合体试件在峰值应力处都产生大量声发射信号;随接触面倾角的增大,拉伸破坏占比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接触面倾角为45°时达到最大。不同接触面倾角组合体试件在峰值应力前弹性应变能呈非线性增加,耗散能曲线斜率随着接触面倾角增加逐渐减小;峰后破坏阶段曲线演化规律与组合体试件的破坏类型有关。延性破坏时,弹性能耗比曲线整体先下降,后在峰值应力处转为呈上升趋势;脆性破坏时,弹性能耗比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峰值应力处达到最小值。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与组合体试件破坏过程相关性较好,可为组合体破坏预测提供有效前兆信息。
关键词
充
填
体
-
围
岩
组合
体
矸石胶结
充
填
体
声发射
能量演化
弹性能耗比
Keywords
fill
-
envelope assemblage
gangue cemented fill
acoustic emission
energy evolution
elastic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分类号
TD31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能量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祥龙
赵品喆
段应明
王建国
母永烨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934003)
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养经费(CCC21321262A)。
文摘
为探讨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的动态力学特征,使用取自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的含铜矿岩和分级尾砂制作矿岩和配比分别为1∶4、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冲击杆分别在0.20 MPa、0.22 MPa、0.24 MPa、0.26 MPa、0.28 MPa和0.30 MPa的冲击气压下对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进行动态冲击试验,研究组合试件的能量传递规律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当试件开始发生破坏时,宏观裂隙首先出现在试件边缘,并随着冲击气压增加而扩展,直到裂隙使充填体试件完全贯通,最终试件会完全破碎;组合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张拉破坏及共轭剪切破坏3种;充填体试件的波阻抗变化反映了试件在冲击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试件的吸收能密度随入射能量增加线性增加;在冲击气压为0.2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较早发生剪切破坏;当冲击气压为0.24~0.3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4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虽然发生破坏,但仍具有一定吸能特性,并且相较于完整状态下变化不大,而在此冲击气压下,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粉末占比达到约80%,这表明灰砂比较高的充填体部分具有更稳固的力学结构。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
岩
-
充
填
体
组合
试件
能量传递规律
破坏模式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rock
-
filling body
combined specimen
energy transfer law
failure mode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载下矿岩-充填体能量传递规律及破坏特性
被引量:
15
4
作者
李祥龙
袁芝斌
王建国
冷智高
段应明
范天林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中—德蓝色矿山与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
出处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34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64025)。
文摘
为研究嗣后充填采矿矿柱爆破回采时相邻胶结充填体内能量传递规律及破坏特性,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矿岩与不同配比充填体组合试件进行单轴冲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能量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能量以反射波形式消散;随着应变率增加,吸能密度增大。同等吸能密度下,应变率(c)_(ZH330)<(c)_(ZH250)<(c)_(ZH180);冲击荷载下矿岩破碎形态呈简单块状。充填体破碎情况为,随应变率增加,呈块状分布减少,呈粉末状增多。当应变率在60 s-1左右时,ZH330较ZH250与ZH180,充填体粉末状明显减少;计算充填体平均粒径与分形维数发现,随应变率增大,平均粒径减小,分形维数增加。实验研究对嗣后充填采矿矿柱回采爆破参数选择及胶结充填体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动载实验
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
能量传递规律
块度特征
分形维数
Keywords
dynamic load experiment
ore rock
-
filling body combined test piece
energy transfer law
lumpiness feature
fractal dimension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
王奕仁
吴爱祥
阮竹恩
卢宏建
武晓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与能量演化规律
邱华富
李宇航
刘浪
梁超
丁自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能量传递规律研究
李祥龙
赵品喆
段应明
王建国
母永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动载下矿岩-充填体能量传递规律及破坏特性
李祥龙
袁芝斌
王建国
冷智高
段应明
范天林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