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构树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罗维胜
端伟彬
+1 位作者
吕飞
隋艳利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为构树作为矿区恢复优良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构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构树在石矿区成活率达98%以上,且在整个生长季生长状况良好。植株体内...
[目的]为构树作为矿区恢复优良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构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构树在石矿区成活率达98%以上,且在整个生长季生长状况良好。植株体内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及根系活力在铜矿区和石矿区之间有很大差异,铜矿区构树受伤害的程度要远远大于石矿区。铜可以在构树体内大量富集,且富集量根>茎>叶。和铜矿区相比,构树更适宜在石矿区生长。[结论]研究结果为矿区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构树
生态修复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军红
徐义萍
《南方农业》
2019年第7期22-25,共4页
为研究渝西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四种林地类型,设置标准样地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绿阔叶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楠竹林和灌木林,常绿...
为研究渝西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四种林地类型,设置标准样地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绿阔叶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楠竹林和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总孔隙度显著低于楠竹林和灌木林;四种林分类型土壤分形维数为2.53~2.61,表现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分形维数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非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与0.001~0.005 mm、<0.001 mm土壤颗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0.25~1.00 mm粒径土壤颗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存在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植被的成活情况,还要考虑植被对土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
99
3
作者
郭逍宇
张金屯
+2 位作者
宫辉力
张桂莲
董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3-770,共8页
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矿区复垦地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群落调查和实验分析,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DCCA排序、多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平朔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群落多样...
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矿区复垦地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群落调查和实验分析,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DCCA排序、多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平朔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直接种植植被演替后期的植物种大大加速了原始植被演替进程;(2 )多样的人工配置群落比单一的人工配置群落更能促进群落向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3)能够适应矿区特殊生境的植被配置方式在恢复进程中与自然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持续发生植被恢复的前3a,3a之后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植被的演替表现出趋同性;(4)森林群落是较灌丛群落更适合安太堡矿区特殊生境的植被配置方式,其中刺槐和油松的混交效果较好。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表明:(1)多样性偏高的群落与有机质和时间联系较为紧密,而多样性偏低的群落则与锰的联系较为紧密;(2 )制约矿区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和演替时间;(3)锌对各多样性指数都有一定的影响(4)有机质、时间与丰富度指数相关显著;(5 )海拔与综合多样性指数相关显著;(6 )铜对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大。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1)多元线性回归的灵敏度比相关分析高;(2 ) DCCA可以作为对定量分析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太堡
矿区
复垦地
植被
恢复
多样性
DCCA
多元线性回归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南高寒草甸采矿活动及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卫雄
孙其河
+4 位作者
余志峰
穆秋月
王玉功
吴正国
刘金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研究植被恢复对矿区土壤和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青藏高原基于采矿背景的生态恢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采金矿区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矿及植被恢复(草本植物恢复和木本植物恢复)5年后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
研究植被恢复对矿区土壤和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青藏高原基于采矿背景的生态恢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采金矿区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矿及植被恢复(草本植物恢复和木本植物恢复)5年后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矿活动会使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草本植物恢复5年后有机质和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木本植物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恢复样地和未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酶活性均呈正相关关系,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在垂直分布上(0-10 cm和10-30 cm)没有显著差异(P>0.05)。该地区植被恢复前期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建群种的草地群落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输入要高于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建群种的林地群落,更能快速提高土壤质量,以木本植物恢复时应搭配凋落物输入量大且易分解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
土壤剖面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格尔旗矿区不同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陈红武
杨晨旭
汤利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4,共6页
以不同恢复年限下煤矿复垦区3种共有植物油松、沙棘、苜蓿的叶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植物养分状况及不同植物与氮磷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该复垦区植物的选择及...
以不同恢复年限下煤矿复垦区3种共有植物油松、沙棘、苜蓿的叶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植物养分状况及不同植物与氮磷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该复垦区植物的选择及复垦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参考。结果表明:矿区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88.33,24.87,1.39g/kg,三种植物叶片碳含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均有所增加,其中油松叶片碳含量显著高于沙棘和苜蓿叶片碳含量(p<0.05),沙棘和苜蓿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叶片氮含量(p<0.05);矿区植物叶片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26.76,374.72,18.32,在生活型方面三种植物叶片N∶P大小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油松生长受到氮元素的限制,沙棘和苜蓿生长受到磷元素的限制;植物叶片氮含量与磷含量、C∶N,C∶P和N∶P呈极显著相关(p<0.01)。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准格尔旗矿区碳、氮、磷元素在不同植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对指导矿区植被恢复中树种选择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矿区植被恢复
叶片
复垦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利煤矿复垦区植物叶片和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
8
6
作者
赵俊峰
肖礼
+3 位作者
安韶山
方瑛
马任甜
黄懿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36-3045,共10页
为了明确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以内蒙古永利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植物群落叶片和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C)、氮(N)、磷(P)、钾(K)含量(质量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煤矿复垦区植物养分状...
为了明确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以内蒙古永利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植物群落叶片和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C)、氮(N)、磷(P)、钾(K)含量(质量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煤矿复垦区植物养分状况及限制因子,同时研究叶片和枯落物之间的养分循环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类型叶片C含量变化较大,表现为乔木(侧柏537.96 g/kg)最大,草本(沙打旺423.73 g/kg)最小;N、P、K含量变化较小。枯落物中沙棘C含量(417.84 g/kg)显著高于沙打旺、柠条;N、P含量差异显著,氮含量表现为沙打旺(20.30 g/kg)最大,柠条最小,磷含量表现为沙打旺(1.57 g/kg)最大,沙棘最小;沙打旺K含量(6.31 g/kg)显著高于沙棘、柠条。叶片C、N、P、K含量高于枯落物。N、P、K的回收率分别为5.17%—50.16%、4.19%—6.41%、11.27%—23.24%,其中P回流率表现为沙打旺(6.41%)最大,柠条最小;K回流率表现为沙棘(23.24%)最大,柠条最小。(2)灌木、草本植物N/P>16,乔木类N/P<14,灌木类、草本类生长受制于P,乔木类生长受制于N。结合土壤C、N、P含量,建议在植被恢复初期种植豆科等先锋植物,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再逐步种植灌木、乔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养分循环
叶片
枯落物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3S”技术的灰岩矿开采对森林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智长贵
韩爱惠
+3 位作者
党永峰
陈新云
孟庆玲
安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397,401,共5页
利用"3 S"技术,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验证数据,从叶面粉尘厚度、植被指数、森林胸径生长量和森林健康4个方面分析了水泥灰岩矿开采对森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灰岩矿开采对叶面粉尘厚度、植被指数、森林胸径生长量的影...
利用"3 S"技术,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验证数据,从叶面粉尘厚度、植被指数、森林胸径生长量和森林健康4个方面分析了水泥灰岩矿开采对森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灰岩矿开采对叶面粉尘厚度、植被指数、森林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是以矿界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分布,由近及远影响逐渐降低;调查区内结果还表明,粉尘污染在一定层度上抑制森林的生长,但矿区周围森林健康的面积仍占80%以上,森林在矿区吸附粉尘的效能明显.因此,加强矿区森林植被恢复是净化矿区空气,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居民宜居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可作为矿区植被恢复的初步依据.森林植被受矿区开采的具体影响范围和程度还不能严格地确定,需要进行长期宏观和微观的定位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S
灰岩矿
森林
矿区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河地区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被引量:
1
8
作者
王晓辉
王晓明
朱德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58,共2页
通过对黑河地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论述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了界河防护林、水库水源涵养林、坡地水土保持林及废旧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为振兴地方经济 ,改善生态环境及制定区域性发展规划...
通过对黑河地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论述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了界河防护林、水库水源涵养林、坡地水土保持林及废旧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为振兴地方经济 ,改善生态环境及制定区域性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地区
林业生态工程
界河防护林
水库水源涵养林
坡地水土保持林
废旧
矿区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树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罗维胜
端伟彬
吕飞
隋艳利
机构
中材克普(北京)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出处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文摘
[目的]为构树作为矿区恢复优良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构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构树在石矿区成活率达98%以上,且在整个生长季生长状况良好。植株体内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及根系活力在铜矿区和石矿区之间有很大差异,铜矿区构树受伤害的程度要远远大于石矿区。铜可以在构树体内大量富集,且富集量根>茎>叶。和铜矿区相比,构树更适宜在石矿区生长。[结论]研究结果为矿区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构树
生态修复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mining areas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Biological diversity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军红
徐义萍
机构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
2019年第7期22-25,共4页
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项目"基于SWAT模型的临江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异研究"(KJQN201803806)
重庆市教委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生态涵养区典型植被群落生态效应研究"(2016054)
重庆水电职院人才引进及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重庆市山洪沟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KRC201703)
文摘
为研究渝西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四种林地类型,设置标准样地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绿阔叶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楠竹林和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总孔隙度显著低于楠竹林和灌木林;四种林分类型土壤分形维数为2.53~2.61,表现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分形维数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非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与0.001~0.005 mm、<0.001 mm土壤颗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0.25~1.00 mm粒径土壤颗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存在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植被的成活情况,还要考虑植被对土壤的影响。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分形维数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
99
3
作者
郭逍宇
张金屯
宫辉力
张桂莲
董志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3-77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0 70 14 0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资助项目 (KE2 0 0 410 0 2 80 14 )~~
文摘
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矿区复垦地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群落调查和实验分析,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DCCA排序、多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平朔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直接种植植被演替后期的植物种大大加速了原始植被演替进程;(2 )多样的人工配置群落比单一的人工配置群落更能促进群落向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3)能够适应矿区特殊生境的植被配置方式在恢复进程中与自然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持续发生植被恢复的前3a,3a之后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植被的演替表现出趋同性;(4)森林群落是较灌丛群落更适合安太堡矿区特殊生境的植被配置方式,其中刺槐和油松的混交效果较好。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表明:(1)多样性偏高的群落与有机质和时间联系较为紧密,而多样性偏低的群落则与锰的联系较为紧密;(2 )制约矿区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和演替时间;(3)锌对各多样性指数都有一定的影响(4)有机质、时间与丰富度指数相关显著;(5 )海拔与综合多样性指数相关显著;(6 )铜对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大。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1)多元线性回归的灵敏度比相关分析高;(2 ) DCCA可以作为对定量分析的补充。
关键词
安太堡
矿区
复垦地
植被
恢复
多样性
DCCA
多元线性回归
相关分析
Keyword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diversity
DCCA
multi-factors liner regress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TD88 [矿业工程—矿山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南高寒草甸采矿活动及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卫雄
孙其河
余志峰
穆秋月
王玉功
吴正国
刘金荣
机构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66-272,共7页
基金
甘南高寒地区生态草毯的研发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18-0343)
甘肃省无土基质移动式生态草毯中试基地改造提升(2018ZX-09)
文摘
研究植被恢复对矿区土壤和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青藏高原基于采矿背景的生态恢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采金矿区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矿及植被恢复(草本植物恢复和木本植物恢复)5年后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矿活动会使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草本植物恢复5年后有机质和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木本植物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恢复样地和未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酶活性均呈正相关关系,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在垂直分布上(0-10 cm和10-30 cm)没有显著差异(P>0.05)。该地区植被恢复前期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建群种的草地群落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输入要高于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建群种的林地群落,更能快速提高土壤质量,以木本植物恢复时应搭配凋落物输入量大且易分解的树种。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
土壤剖面
高寒草甸
Keywords
mine restora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enzyme activity
soil profile
alpine meadows
分类号
S812.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格尔旗矿区不同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陈红武
杨晨旭
汤利杰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4,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晋陕蒙能源基地水土保持与受损生态系统重建关键技术与示范(KZCX2-XB3-13)"
柞水县休闲农业与相处旅游研究(K403021309)
文摘
以不同恢复年限下煤矿复垦区3种共有植物油松、沙棘、苜蓿的叶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植物养分状况及不同植物与氮磷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该复垦区植物的选择及复垦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参考。结果表明:矿区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88.33,24.87,1.39g/kg,三种植物叶片碳含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均有所增加,其中油松叶片碳含量显著高于沙棘和苜蓿叶片碳含量(p<0.05),沙棘和苜蓿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叶片氮含量(p<0.05);矿区植物叶片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26.76,374.72,18.32,在生活型方面三种植物叶片N∶P大小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油松生长受到氮元素的限制,沙棘和苜蓿生长受到磷元素的限制;植物叶片氮含量与磷含量、C∶N,C∶P和N∶P呈极显著相关(p<0.01)。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准格尔旗矿区碳、氮、磷元素在不同植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对指导矿区植被恢复中树种选择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矿区植被恢复
叶片
复垦年限
Keywords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leaf
reclamation history
分类号
Q945.1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利煤矿复垦区植物叶片和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
8
6
作者
赵俊峰
肖礼
安韶山
方瑛
马任甜
黄懿梅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36-3045,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122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NCET-2-0479)
文摘
为了明确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以内蒙古永利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植物群落叶片和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C)、氮(N)、磷(P)、钾(K)含量(质量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煤矿复垦区植物养分状况及限制因子,同时研究叶片和枯落物之间的养分循环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类型叶片C含量变化较大,表现为乔木(侧柏537.96 g/kg)最大,草本(沙打旺423.73 g/kg)最小;N、P、K含量变化较小。枯落物中沙棘C含量(417.84 g/kg)显著高于沙打旺、柠条;N、P含量差异显著,氮含量表现为沙打旺(20.30 g/kg)最大,柠条最小,磷含量表现为沙打旺(1.57 g/kg)最大,沙棘最小;沙打旺K含量(6.31 g/kg)显著高于沙棘、柠条。叶片C、N、P、K含量高于枯落物。N、P、K的回收率分别为5.17%—50.16%、4.19%—6.41%、11.27%—23.24%,其中P回流率表现为沙打旺(6.41%)最大,柠条最小;K回流率表现为沙棘(23.24%)最大,柠条最小。(2)灌木、草本植物N/P>16,乔木类N/P<14,灌木类、草本类生长受制于P,乔木类生长受制于N。结合土壤C、N、P含量,建议在植被恢复初期种植豆科等先锋植物,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再逐步种植灌木、乔木。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养分循环
叶片
枯落物
生态化学计量学
Keyword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nutrient cycling
leaf
litter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3S”技术的灰岩矿开采对森林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智长贵
韩爱惠
党永峰
陈新云
孟庆玲
安静
机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南阳市林业调查规划管理站
出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397,401,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资助项目(2003AA131030)
文摘
利用"3 S"技术,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验证数据,从叶面粉尘厚度、植被指数、森林胸径生长量和森林健康4个方面分析了水泥灰岩矿开采对森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灰岩矿开采对叶面粉尘厚度、植被指数、森林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是以矿界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分布,由近及远影响逐渐降低;调查区内结果还表明,粉尘污染在一定层度上抑制森林的生长,但矿区周围森林健康的面积仍占80%以上,森林在矿区吸附粉尘的效能明显.因此,加强矿区森林植被恢复是净化矿区空气,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居民宜居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可作为矿区植被恢复的初步依据.森林植被受矿区开采的具体影响范围和程度还不能严格地确定,需要进行长期宏观和微观的定位观测研究.
关键词
3
S
灰岩矿
森林
矿区植被恢复
Keywords
3 S
limestone mine
fores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mining area
分类号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河地区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被引量:
1
8
作者
王晓辉
王晓明
朱德柱
机构
黑河西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58,共2页
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 (GBO1B2 37
Z98- 1 4 )
文摘
通过对黑河地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论述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了界河防护林、水库水源涵养林、坡地水土保持林及废旧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为振兴地方经济 ,改善生态环境及制定区域性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黑河地区
林业生态工程
界河防护林
水库水源涵养林
坡地水土保持林
废旧
矿区植被恢复
Keywords
Heihe region
Forest ecological project
Construct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S727.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构树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探讨
罗维胜
端伟彬
吕飞
隋艳利
《园艺与种苗》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张军红
徐义萍
《南方农业》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多样性变化
郭逍宇
张金屯
宫辉力
张桂莲
董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甘南高寒草甸采矿活动及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卫雄
孙其河
余志峰
穆秋月
王玉功
吴正国
刘金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准格尔旗矿区不同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陈红武
杨晨旭
汤利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永利煤矿复垦区植物叶片和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赵俊峰
肖礼
安韶山
方瑛
马任甜
黄懿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3S”技术的灰岩矿开采对森林影响的分析
智长贵
韩爱惠
党永峰
陈新云
孟庆玲
安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黑河地区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王晓辉
王晓明
朱德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