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鞍山周边铁矿区植被覆盖度监测及时空变化分析
1
作者 刘芸含 韩颖 侯英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1期82-87,共6页
矿区植被对矿产资源起到维护土壤稳定及防止矿产资源受侵蚀的作用。以鞍山周边铁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5 TM/Landsat8 OLI影像,对近40 a鞍山矿区植被变化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像元二分法计算矿区植被覆盖度,研究区北部... 矿区植被对矿产资源起到维护土壤稳定及防止矿产资源受侵蚀的作用。以鞍山周边铁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5 TM/Landsat8 OLI影像,对近40 a鞍山矿区植被变化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像元二分法计算矿区植被覆盖度,研究区北部及西部植被覆盖度低,东南部多为向千山延伸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2)从空间上,北部及西部多为低植被覆盖区,中部位置存在2个高覆盖度区,西南部多为中低植被覆盖区及中等植被覆盖区,东南部大面积为高覆盖度区;(3)从时间上,矿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矿区开采面积扩张及占用植被区域修建尾矿库对矿区植被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植被 植被覆盖度 遥感监测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探讨
2
作者 罗维胜 端伟彬 +1 位作者 吕飞 隋艳利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为构树作为矿区恢复优良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构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构树在石矿区成活率达98%以上,且在整个生长季生长状况良好。植株体内... [目的]为构树作为矿区恢复优良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构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构树在石矿区成活率达98%以上,且在整个生长季生长状况良好。植株体内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及根系活力在铜矿区和石矿区之间有很大差异,铜矿区构树受伤害的程度要远远大于石矿区。铜可以在构树体内大量富集,且富集量根>茎>叶。和铜矿区相比,构树更适宜在石矿区生长。[结论]研究结果为矿区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构树 生态修复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的矿区恢复植被高度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秋计 杭梦如 +1 位作者 李继业 王鑫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内容,如何快速监测和评价生态重建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先进的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LIDAR),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矿区的植被参数信息,对现代矿山保护、环境治理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内容,如何快速监测和评价生态重建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先进的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LIDAR),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矿区的植被参数信息,对现代矿山保护、环境治理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露天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雷达测量技术,获取矿区植被点云数据,然后分别采用克里金插值法、不规则三角网插值法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建立植被冠层高度模型,提取相应的树高,并将估算值与实测的样本点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究不同插值方法对于该矿区恢复植被高度信息提取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建立的冠层高度模型所提取的植被高度信息精度最高,2块样地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63和0.617,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113 m和0.130 m。其次是不规则三角网插值法,2块样地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4和0.599,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121 m和0.135 m。克里金插值法的精度较低,2块样地的决定系数R2分别是0.736和0.534,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120 m和0.153 m。研究也发现由于2块样地地形高度不同,相对飞行高度存在差异,距离无人机的相对高度越低,采集的数据质量就越好,提取的精度就越高。研究表明无人机雷达测量技术能够获取高精度的植被点云数据,通过建模提取植被参数,指导生态环境管理,在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矿区植被 植被高度 无人机雷达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军红 徐义萍 《南方农业》 2019年第7期22-25,共4页
为研究渝西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四种林地类型,设置标准样地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绿阔叶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楠竹林和灌木林,常绿... 为研究渝西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四种林地类型,设置标准样地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绿阔叶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楠竹林和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总孔隙度显著低于楠竹林和灌木林;四种林分类型土壤分形维数为2.53~2.61,表现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分形维数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非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与0.001~0.005 mm、<0.001 mm土壤颗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0.25~1.00 mm粒径土壤颗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存在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植被的成活情况,还要考虑植被对土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旗矿区不同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红武 杨晨旭 汤利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4,共6页
以不同恢复年限下煤矿复垦区3种共有植物油松、沙棘、苜蓿的叶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植物养分状况及不同植物与氮磷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该复垦区植物的选择及... 以不同恢复年限下煤矿复垦区3种共有植物油松、沙棘、苜蓿的叶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植物养分状况及不同植物与氮磷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该复垦区植物的选择及复垦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参考。结果表明:矿区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88.33,24.87,1.39g/kg,三种植物叶片碳含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均有所增加,其中油松叶片碳含量显著高于沙棘和苜蓿叶片碳含量(p<0.05),沙棘和苜蓿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叶片氮含量(p<0.05);矿区植物叶片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26.76,374.72,18.32,在生活型方面三种植物叶片N∶P大小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油松生长受到氮元素的限制,沙棘和苜蓿生长受到磷元素的限制;植物叶片氮含量与磷含量、C∶N,C∶P和N∶P呈极显著相关(p<0.01)。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准格尔旗矿区碳、氮、磷元素在不同植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对指导矿区植被恢复中树种选择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矿区植被恢复 叶片 复垦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敏 傅炜舜 +1 位作者 聂兴信 张鑫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矿山地质环境受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影响而产生剧烈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因其具备高光谱分辨率、空间信息与光谱信息合一的优势,解决了传统遥感技术仅能识别大致地物的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矿... 矿山地质环境受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影响而产生剧烈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因其具备高光谱分辨率、空间信息与光谱信息合一的优势,解决了传统遥感技术仅能识别大致地物的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地质环境研究与监测。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归纳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矿区植被、矿区水体、矿区土壤和矿区大气等方面的应用与监测;对矿区高光谱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认为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将逐渐有序化、长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矿产资源 高光谱遥感技术 矿区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in an arid and vulnerable coal mining region 被引量:21
7
作者 LEI Shaogang BIAN Zhengfu +1 位作者 DANIELS John L HE Xia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3期485-490,共6页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an arid coal mining area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s of coal mining,the arid climate 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To that end,we selected vegetation as the key environmental 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an arid coal mining area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s of coal mining,the arid climate 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To that end,we selected vegetation as the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 to observe.Remote sensing approaches to monit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aused by mining activities,the arid climate 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 in the Shengdong coal mining area are described.Over a large regional sca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vegetation was improved as a result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activities.At the local scale,however,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oil moisture in the mined areas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in un-mined areas due to mining subsidence.These differences are partly attributed to ground fissures that injure root systems and increase the depletion of soil moisture.It is recommended that fissures be reduced and filled to lessen their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satellite image vegetation index ground subsid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