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研究
1
作者 王春波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6期18-20,共3页
本文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目标、系统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并选择了适合矿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土地复垦优化模型,最后,利用组件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系... 本文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目标、系统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并选择了适合矿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土地复垦优化模型,最后,利用组件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了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表明,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矿山数据的有效管理,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及模型的选择,可以为土地复垦提供必要的基础分析资料,提高土地复垦规划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继栋 白中科 +2 位作者 崔艳 许时光 郑新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2-536,共5页
从系统的开发流程、体系结构、功能模块设计和模型库的构建等角度详细阐述了矿区土地复垦决策支持系统(LRDSS2.0)的开发过程.LRDSS2.0实现了矿区与矿区内不同土地利用单元两种尺度下的决策支持,通过以山西省重点煤炭基地涉及的34个复垦... 从系统的开发流程、体系结构、功能模块设计和模型库的构建等角度详细阐述了矿区土地复垦决策支持系统(LRDSS2.0)的开发过程.LRDSS2.0实现了矿区与矿区内不同土地利用单元两种尺度下的决策支持,通过以山西省重点煤炭基地涉及的34个复垦区域和安太堡露天煤矿内6个不同土地利用单元为例,利用W ebG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相结合的手段,实现了山西省重点煤炭基地复垦区域的空间显示和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和采掘场等区域单元的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复垦 决策支持系统(DSS)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于GIS建立我国矿山土地复垦信息系统 被引量:14
3
作者 贺日兴 胡振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41-44,共4页
介绍了GIS的主要特点和国外GIS技术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探讨了我国建立基于GIS技术的矿山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GIS技术在土地复垦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 矿山 土地复垦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系统的研究
4
作者 屈雯雯 吴祥云 +1 位作者 曲兆宇 宋亚琴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5期12-14,共3页
矿区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是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的可行性,开发了以层次分析法为例的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实现了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的自动定级,相关数据的存... 矿区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是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的可行性,开发了以层次分析法为例的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实现了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的自动定级,相关数据的存贮、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的各种数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成效评估 层次分析法 评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开采及土地复垦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影响变化的对比研究——以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小翠 白中科 +2 位作者 马萧 温靓靓 孟凡更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8,共5页
煤炭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能够比较精确地体现出采矿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为例,根据遥感影像以及... 煤炭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能够比较精确地体现出采矿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为例,根据遥感影像以及矿区开采工序,以Constanza划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选取与胜利东二号矿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即物质生产能力、调节空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护及旅游文化,研究该区域2005、2009、2035年3个时间点只开采及边开采边复垦两种不同情景下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边开采边复垦下的生态服务价值远远大于只开采而不采取任何生态重建措施下的生态服务价值,即土地复垦有效地提高了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新启 《露天采煤技术》 2002年第6期34-36,共3页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和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生态重建目标、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和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生态重建目标、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 土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 被引量:2
7
作者 石伟 安宏 《矿业快报》 2007年第9期61-63,共3页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的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演变与配置,并以南山矿业公司打造生态矿山为实例,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矿区 复合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39
8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1 位作者 陈国良 赵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80-186,共7页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的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 549.42 hm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化的地区约占32.51%,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20.69%,变好地区比变差地区增加了4 036.11 hm2。随着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采煤塌陷区经复垦后土地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复垦区生态状况良好。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复垦地区二次塌陷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为此,从矿区高效复垦与生态重建、景观生态修复角度,提出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土地生态质量 动态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耿杰 白中科 +1 位作者 乔丽 刘小翠 《资源与产业》 2008年第6期8-12,共5页
矿区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矿区的开采利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平朔矿区为对象,采用了市场价值法、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研究了该区域198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所... 矿区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矿区的开采利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平朔矿区为对象,采用了市场价值法、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研究了该区域198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总的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8万元降至30 348.14万元;1990—2005年生态价值逐渐上升,到2005年时为311090.05万元。复垦地的增加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因受损地增加而产生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复垦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变化 平朔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耿杰 白中科 +1 位作者 乔丽 刘小翠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朔矿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对该矿区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矿区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朔矿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对该矿区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矿区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8万元降至30 348.14万元;1990—2005年生态价值逐渐上升,2005年为311 090.05万元。矿区无复垦措施和有复垦措施两种情景设置结果显示:在完全没有复垦措施的情况下,矿区总的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2005年仅为26 401.6万元;而在有完全复垦措施的情况下,总生态价值呈急剧上升状态,到2005年为49 835.55万元。说明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工程对矿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朔矿区 土地复垦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矿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家政 赵萍 +1 位作者 郑刘根 周淑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1-986,共6页
文章借助淮南矿区1985、1995、2000、2005、2010年共5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辅助之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各年份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矿区... 文章借助淮南矿区1985、1995、2000、2005、2010年共5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辅助之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各年份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矿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结构和变化情况,并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矿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耕地是矿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并逐年减少,城镇用地、塌陷区增长最为明显,水域、工矿用地表现为增长的趋势;1985—2010年间,塌陷区的动态度为11.07,变化速度最快,其次为城镇用地,在各个分时段内,塌陷区的动态度相对都比较高,而2005—2010时段内,城镇用地的动态度达到了9.12;城镇用地、塌陷区、水域、工矿用地和园林地的增加主要依靠耕地的转化;到2030年时,耕地减少到3 012.47km2,城镇用地、塌陷区、园林地和工矿用地依然增长,水域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淮南矿区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马尔科夫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泉一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景观综合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轩 傅建春 +2 位作者 牛海鹏 张合兵 刘文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9-726,共8页
为揭示煤矸石回填复垦工程对复垦区景观生态的影响,运用GIS,RS和景观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00年Landsat ETM和2014年Landsat OLI8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分类,分析了阳泉市一矿煤矸石回填复垦区景观变化状况,并对景观生态综... 为揭示煤矸石回填复垦工程对复垦区景观生态的影响,运用GIS,RS和景观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00年Landsat ETM和2014年Landsat OLI8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分类,分析了阳泉市一矿煤矸石回填复垦区景观变化状况,并对景观生态综合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回填复垦区景观斑块变化状况中,未利用地和植被地类斑块面积分别减少了64和66hm2,建筑用地和煤矸石地类斑块分别增加了107和22 hm2。各类型斑块面积变化程度高说明回填复垦工程使区域景观受到了干扰,景观类型斑块和生态稳定性发生变化。整个复垦区内景观破碎程度逐渐降低,景观格局呈现连续化、均衡对等化和向高连通性变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区生态影响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为0.362 6,景观生态在研究时期内保持稳定。各景观斑块类型的景观生态稳定指数均远远大于各景观斑块类型的干扰传播条件指数,而区域景观总生态稳定指数为1.69%,说明经过长期的回填复垦,复垦区内景观格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抗干扰能力强,生态修复己经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煤矸石回填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生态 景观指数 景观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叶国华 黄云 童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76-1978,共3页
介绍了公路建设对土地破坏的影响,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与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例分析了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
关键词 公路建设 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地统筹发展及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钢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58,共4页
我国作为矿业大国,煤矿开采造成土地占压、沉陷、挖损等土地破坏,直接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随着矿产资源枯竭,大量工矿用地闲置、废弃。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产量约376亿吨计算,目前采煤塌陷破坏土地约75.2万公顷。矿... 我国作为矿业大国,煤矿开采造成土地占压、沉陷、挖损等土地破坏,直接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随着矿产资源枯竭,大量工矿用地闲置、废弃。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产量约376亿吨计算,目前采煤塌陷破坏土地约75.2万公顷。矿产资源在开采、加工、运输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干扰,导致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紊乱。据统计,目前我国有54座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采煤塌陷 矿业大国 耕地质量 工矿用地 土地破坏 矿区土地 土地复垦 煤炭生产 生态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