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中时态数据组织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秋计 谢宏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7-720,共4页
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对矿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复垦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沉陷地土地资源信息随着煤炭的开采而不断变化,所以,矿区土地复垦空间数据库是一个时态数据库。分析了采媒沉陷地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的特点,在前人... 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对矿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复垦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沉陷地土地资源信息随着煤炭的开采而不断变化,所以,矿区土地复垦空间数据库是一个时态数据库。分析了采媒沉陷地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基于事件和基于特征时空数据模型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基于事件和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其相应的数据组织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该模型的时空信息查询与分析方法。该模型可以较好地保持特征实体的完整性,数据冗余较少,适合于在现有的GIS软件中组织时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 GIS 土地资源管理 空间数据库 时空数据模型 数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X和Oracle Spatial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秋计 孔云峰 +3 位作者 胡振琪 张合兵 刘昌华 付梅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4,128,共5页
煤炭资源的开采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复垦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边缘交叉学科,所需处理的数据涉及采矿、地质、地理、土壤、农林、生物、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具有数据信息量大、相互关系... 煤炭资源的开采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复垦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边缘交叉学科,所需处理的数据涉及采矿、地质、地理、土壤、农林、生物、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具有数据信息量大、相互关系复杂等特点。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土地复垦发展的要求。主要研究了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分析了基于MapX和Oracle Spatial进行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CLE SPATIAL MAPX 土地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乔朝飞 胡振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9-241,共3页
建立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是可行的。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文从GIS软件工程角度入手,重点探讨了建立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并在其基础上给出系统的总体结构。
关键词 GIS 矿区 土地复垦 管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研发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尚军 张强 张建杰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是解决工矿区因资源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旨在结合"3S"技术,通过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使得工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是解决工矿区因资源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旨在结合"3S"技术,通过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使得工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实现定量化、系统化、可视化管理,从而提高工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功能和效率。对近20 a来国内外工矿区土地复垦信息化管理的研发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明确了未来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方向,即紧密结合我国土地复垦管理体制机制及技术规范,尽可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便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管理信息系统 3S技术 资源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继栋 白中科 +2 位作者 崔艳 许时光 郑新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2-536,共5页
从系统的开发流程、体系结构、功能模块设计和模型库的构建等角度详细阐述了矿区土地复垦决策支持系统(LRDSS2.0)的开发过程.LRDSS2.0实现了矿区与矿区内不同土地利用单元两种尺度下的决策支持,通过以山西省重点煤炭基地涉及的34个复垦... 从系统的开发流程、体系结构、功能模块设计和模型库的构建等角度详细阐述了矿区土地复垦决策支持系统(LRDSS2.0)的开发过程.LRDSS2.0实现了矿区与矿区内不同土地利用单元两种尺度下的决策支持,通过以山西省重点煤炭基地涉及的34个复垦区域和安太堡露天煤矿内6个不同土地利用单元为例,利用W ebG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相结合的手段,实现了山西省重点煤炭基地复垦区域的空间显示和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和采掘场等区域单元的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复垦 决策支持系统(DSS)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于GIS建立我国矿山土地复垦信息系统 被引量:14
6
作者 贺日兴 胡振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41-44,共4页
介绍了GIS的主要特点和国外GIS技术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探讨了我国建立基于GIS技术的矿山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GIS技术在土地复垦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 矿山 土地复垦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山西省矿区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彩霞 张强 +2 位作者 张建杰 郜春花 靳东升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过整合山西省煤矿分布数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数据、气象等数据,综合主要影响因素,运用GIS手段划分了山西省采煤破坏区,建立了基于WebGIS架构的山西省矿区复垦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B/S网络结构,采用C#开发平台和WebGIS组件技术,... 通过整合山西省煤矿分布数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数据、气象等数据,综合主要影响因素,运用GIS手段划分了山西省采煤破坏区,建立了基于WebGIS架构的山西省矿区复垦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B/S网络结构,采用C#开发平台和WebGIS组件技术,对WebGIS、数据库和模型库进行耦合与集成,实现了煤矿生产潜力评价;矿区生态适宜性评价;煤矿资源信息和复垦模式决策信息查询、更新等主要功能。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省域煤矿资源高效管理、复垦模式的决策和面向公众的矿区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矿区 复垦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秋计 谢宏全 胡云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土地复垦规划是整个土地复垦工程的关键,也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目前,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中仅将AutoCAD作为简单的制图工具,其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阐述了利用AutoCAD建立土地复垦规划辅助系统所... 土地复垦规划是整个土地复垦工程的关键,也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目前,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中仅将AutoCAD作为简单的制图工具,其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阐述了利用AutoCAD建立土地复垦规划辅助系统所具有的优点, 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并进一步说明了其主要的实现方法与应用模型。建立该系统有助于提高规划的效率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土地复垦规划 计算机辅助系统 应用模型 矿区土地利用 系统设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平 王红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207-209,212,共4页
通过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合和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矿区土地信息系统将空间及属性信息分析的结果以各种直观图形、图表等方式显示出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矿区土地信息的查询、加工和分析能力。论文运用GIS技术原... 通过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合和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矿区土地信息系统将空间及属性信息分析的结果以各种直观图形、图表等方式显示出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矿区土地信息的查询、加工和分析能力。论文运用GIS技术原理,研究了矿区土地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矿区土地信息系统研究构架,利用组件式GIS集成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矿区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实现了图形库管理、可视化查询、专题图制作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矿区土地 信息管理 组件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空间数据库的E-R建模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宏全 陈秋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需要构造概念模型,E-R模型是构建数据库概念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GIS需求分析和GIS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依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矿区土地复垦数据的特点... 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需要构造概念模型,E-R模型是构建数据库概念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GIS需求分析和GIS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依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矿区土地复垦数据的特点对E-R模型进行了修改和扩充,阐述了适合表达矿区土地复垦数据特点的空间E-R模型。为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库 E-R模型 逻辑模型 物理模型 地理实体 实体类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系统的研究
11
作者 屈雯雯 吴祥云 +1 位作者 曲兆宇 宋亚琴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5期12-14,共3页
矿区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是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的可行性,开发了以层次分析法为例的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实现了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的自动定级,相关数据的存... 矿区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是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的可行性,开发了以层次分析法为例的土地复垦成效评估专家系统,实现了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的自动定级,相关数据的存贮、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的各种数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成效评估 层次分析法 评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效应 被引量:79
12
作者 李保杰 顾和和 纪亚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6,F0003,共7页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对矿区复垦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或负效应,如: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生态廊道的密度和面积增大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等为正效应,但由于生态廊道的建设,宽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加,对景观斑块进行切割,降低了最大斑块面积,使斑块破碎度提高而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应采取生物、工程、技术措施来进行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矿区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徐州潘安湖复垦区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华 徐嘉兴 +1 位作者 裴基龙 陈晨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1-227,共7页
为揭示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潘安湖复垦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了复垦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潘安湖复... 为揭示土地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潘安湖复垦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了复垦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潘安湖复垦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上升,增幅达90.05%,生态总体状况良好。(2)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复杂性和聚集性增加,由中心向四周扩散。(3)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由中度协调—生态服务滞后变为高度协调—景观格局滞后,耦合协调发展持续转好,但景观格局发展滞后于生态系统服务,仍需进一步优化景观格局,提升二者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对土地复垦区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 耦合协调 土地复垦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40
14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1 位作者 陈国良 赵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80-186,共7页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的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 549.42 hm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化的地区约占32.51%,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20.69%,变好地区比变差地区增加了4 036.11 hm2。随着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采煤塌陷区经复垦后土地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复垦区生态状况良好。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复垦地区二次塌陷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为此,从矿区高效复垦与生态重建、景观生态修复角度,提出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土地生态质量 动态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矿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家政 赵萍 +1 位作者 郑刘根 周淑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1-986,共6页
文章借助淮南矿区1985、1995、2000、2005、2010年共5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辅助之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各年份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矿区... 文章借助淮南矿区1985、1995、2000、2005、2010年共5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辅助之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各年份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矿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结构和变化情况,并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矿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耕地是矿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并逐年减少,城镇用地、塌陷区增长最为明显,水域、工矿用地表现为增长的趋势;1985—2010年间,塌陷区的动态度为11.07,变化速度最快,其次为城镇用地,在各个分时段内,塌陷区的动态度相对都比较高,而2005—2010时段内,城镇用地的动态度达到了9.12;城镇用地、塌陷区、水域、工矿用地和园林地的增加主要依靠耕地的转化;到2030年时,耕地减少到3 012.47km2,城镇用地、塌陷区、园林地和工矿用地依然增长,水域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淮南矿区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马尔科夫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自然形态的废弃矿区地形重塑模拟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翠霞 赵廷宁 +3 位作者 谢宝元 曹福存 张成梁 张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6-244,共9页
地貌重塑是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要基础部分和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之一。该文根据流域地貌学及其自相似原理,利用ArcGIS技术重新规划了废弃矿区的子流域及沟道、计算了矿区邻近未干扰子流域地貌形态特征数据并作为参照的标准;... 地貌重塑是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要基础部分和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之一。该文根据流域地貌学及其自相似原理,利用ArcGIS技术重新规划了废弃矿区的子流域及沟道、计算了矿区邻近未干扰子流域地貌形态特征数据并作为参照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Geofluv模型重建了北京市房山区黄院废弃采石场的小流域地貌,探讨了基于小流域自然形态的废弃矿区地貌重塑原理与技术方法,分析了重塑后的与未干扰的子流域形态特征间关系。结果表明,重塑后子流域地貌形态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的,并与未干扰的子流域形态特征比较相似;用地貌系统信息熵值判断出重塑后地貌起伏变化小,受侵蚀强度弱,水土流失趋向于非常缓和。该文研究成果为废弃矿区地貌重塑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地貌形态 矿区 流域 重塑 地貌系统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泉一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景观综合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轩 傅建春 +2 位作者 牛海鹏 张合兵 刘文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9-726,共8页
为揭示煤矸石回填复垦工程对复垦区景观生态的影响,运用GIS,RS和景观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00年Landsat ETM和2014年Landsat OLI8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分类,分析了阳泉市一矿煤矸石回填复垦区景观变化状况,并对景观生态综... 为揭示煤矸石回填复垦工程对复垦区景观生态的影响,运用GIS,RS和景观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00年Landsat ETM和2014年Landsat OLI8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分类,分析了阳泉市一矿煤矸石回填复垦区景观变化状况,并对景观生态综合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回填复垦区景观斑块变化状况中,未利用地和植被地类斑块面积分别减少了64和66hm2,建筑用地和煤矸石地类斑块分别增加了107和22 hm2。各类型斑块面积变化程度高说明回填复垦工程使区域景观受到了干扰,景观类型斑块和生态稳定性发生变化。整个复垦区内景观破碎程度逐渐降低,景观格局呈现连续化、均衡对等化和向高连通性变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区生态影响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为0.362 6,景观生态在研究时期内保持稳定。各景观斑块类型的景观生态稳定指数均远远大于各景观斑块类型的干扰传播条件指数,而区域景观总生态稳定指数为1.69%,说明经过长期的回填复垦,复垦区内景观格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抗干扰能力强,生态修复己经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煤矸石回填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生态 景观指数 景观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叶国华 黄云 童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76-1978,共3页
介绍了公路建设对土地破坏的影响,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与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例分析了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
关键词 公路建设 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北电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勇祥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12期10-11,共2页
煤炭资源开采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地破坏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变化、水土流失严重、周围大气和水体污染等。要恢复与重建矿区生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煤炭资源开采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地破坏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变化、水土流失严重、周围大气和水体污染等。要恢复与重建矿区生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必须立足实际,科学指导,分步实施矿区土地复垦,建立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工业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模式 露天煤矿 排土场 生态环境问题 矿区土地复垦 华北 区域环境质量 工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20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空间数据 洪水泛滥 矿区土地复垦 土地利用 环图 中科院 河川 河流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