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矿化蚀变分带弱信息增强提取方法研究——以普朗斑岩型铜矿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頔 赵志芳 +3 位作者 王瑞雪 陈琪 何彬仙 习靖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为弥补以往研究中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精细化程度不高、对西南三江斑岩型铜矿深部找矿勘查推进支撑作用有限的不足,针对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滇西北普朗斑岩型铜矿区矿化蚀变分带从外至内呈青磐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钾化硅化分布的特点... 为弥补以往研究中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精细化程度不高、对西南三江斑岩型铜矿深部找矿勘查推进支撑作用有限的不足,针对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滇西北普朗斑岩型铜矿区矿化蚀变分带从外至内呈青磐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钾化硅化分布的特点,分析斑岩型铜矿矿化蚀变分带的特征矿物组成、诊断性波谱及其ASTER遥感波谱响应;采用多重分形"广义自相似性"和"局部奇异性"理论与能谱面积法(S-A法),探索复杂地质背景条件下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特征矿物,即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硅化绢云母化(石英、绢云母)和钾化(钾长石)硅化(石英)等弱信息增强与提取方法;通过对遥感蚀变分带结果进行实地查证及岩矿鉴定,印证了本文构建的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遥感异常增强和提取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矿化蚀变分带 S-A法 弱信息增强提取 普朗斑岩型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大型矿集区乐红大型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4 位作者 任涛 王加昇 张小培 吴永涛 崔峻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8-1269,共12页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以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为主,并据此建立了乐红矿床矿化蚀变岩相分带模式: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对应的矿物组合为Dol+Cal+Py、Dol+Cal+Py+Qt+Sp(少)和Dol+Cal+Py+Qt+Sp+Gn。此模式的建立对同类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规律 乐红铅锌 滇东北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与元素组合分带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袁航 韩润生 +5 位作者 冯志兴 吴鹏 管申进 丁天柱 李凌杰 杨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2-447,共16页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强度及蚀变岩组构,总结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揭示了不同矿化蚀变带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从铅锌矿体中心向赋矿围岩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中等硅化+白云石化角砾状铅锌矿石相带(Ⅰ带)→中等硅化+白云石化网脉状铅锌矿化相带(Ⅱ带)→强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细脉至星点状黄铁矿化相带(Ⅲ带)→方解石化+炭质+黄铁矿化相带(Ⅳ带)。基于成矿元素、特征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矿化指示元素在不同蚀变带中依次具有Pb-Zn-Cd→Pb-Zn-Ag-Cu(Sb)→Ag-Cu-As-Sb→As-Sb的水平分带规律,总结了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勘查和同类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分带规律 元素组合分带 岩相学填图 大梁子铅锌 川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陶琴 韩润生 +6 位作者 赵冻 吴鹏 田旭峰 赵太成 杨航 宗志宏 邓安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04,共19页
【研究目的】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矿床之一。为了深化研究该矿床成岩成矿机制、高效指导深部找矿勘查,需要揭示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建深部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矿床之一。为了深化研究该矿床成岩成矿机制、高效指导深部找矿勘查,需要揭示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建深部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研究方法】应用热液矿床的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定位找矿预测方法,开展矿区内-136 m、-176 m、-256 m中段典型穿脉剖面的矿化蚀变测量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探讨了成矿元素、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构建了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从花岗斑岩体(内带)→接触带→围岩(外带),依次为钨钼(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花岗斑岩带(Ⅰ)→磁铁(钨锡)矿化石榴石矽卡岩带(Ⅱ-1)→钨钼-磁黄铁矿化石榴石矽卡岩带(Ⅱ-2)→铅锌矿化结晶灰岩带(Ⅲ)→强方解石化灰岩带(Ⅳ)的分带规律,各带对应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绢云母)→磁铁矿+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白钨矿+锡石+黄铁矿+石榴石)→白钨矿+辉钼矿+磁黄铁矿+(锡石+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石榴石+符山石+透辉石+角闪石+萤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方解石+石英→方解石+石英。进一步揭示了各蚀变带矿化元素分布规律:W、Mo→Fe、W、Sn(Bi、Mo)→W、Sn、Bi、Mo(Cu)→Pb、Zn(W、Sn、Cu)→Pb、Zn、Ag的水平分带规律。【结论】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以岩体为中心至两侧围岩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明显,各带内特征矿物组合和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规律对矿体的赋存空间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带 岩浆热液成系统 元素空间规律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 产勘查工程 湘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及构造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孜腾 韩润生 闫庆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6-330,共15页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基于大量的地表调研和坑道精细编录,通过赋矿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造对矿化-蚀变带控制作用的研究,认为赋矿粗晶白云岩是成...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基于大量的地表调研和坑道精细编录,通过赋矿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造对矿化-蚀变带控制作用的研究,认为赋矿粗晶白云岩是成矿过程中白云石化的产物,具有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与沉积-成岩成因的摆佐组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明显不同;根据矿石和蚀变围岩中铅锌矿物组成与矿化、蚀变程度及其分布特征,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从矿体到围岩依次为铅锌矿石—铅锌矿化黄铁矿带→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粗晶白云岩带→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肉红色粗晶白云岩带、网脉状白云石化灰岩带(蚀变残留体)、弱白云石化灰岩带。矿化-蚀变带明显受冲断褶皱构造(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斜冲断层及其派生褶皱)上盘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典型的"成矿构造-蚀变白云岩-铅锌矿体"的矿化结构。该认识不仅丰富了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成矿理论,而且对指导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乃至川滇黔成矿区的资源危机矿山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规律 构造--成 热液粗晶白云岩 HZT型铅锌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地区铜厂沟斑岩钼铜矿床热液蚀变分带、脉体系统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8 位作者 张娜 卢映祥 梅社华 朱俊 杨富成 李振焕 罗应 陈建航 王帅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5-866,共22页
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云南中甸地区斑岩成矿带的南端,形成于燕山晚期陆-陆碰撞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文章通过对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和脉体穿切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厘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查明了蚀变和脉... 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云南中甸地区斑岩成矿带的南端,形成于燕山晚期陆-陆碰撞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文章通过对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和脉体穿切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厘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查明了蚀变和脉体系统与矿化的关系。根据矿物组合、蚀变类型等因素,将分为A脉、B脉和D脉3大类,共16种不同的脉体类型。其中,A脉和B脉与成矿关系密切,对钼铜资源量贡献最大。早期的A脉,主要以钾长石化为主,矿化较弱;晚期形成的A脉多发育有黑云母化且与钾长石化蚀变叠加,矿化增强,以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钾长石脉为主;B脉主要贡献于辉钼矿矿体的形成,是区内矿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且叠加于钾硅酸盐化,形成于钾硅酸盐化向石英-绢云母化的转变阶段;D脉中铜钼矿化明显减弱,属于矿化体外围的脉体,对矿体影响较小。因此,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规律在空间上表现为钾硅酸盐化(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化)发育于斑岩体核部,向外依次是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和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岩化),对应的矿化组合分别为辉钼矿-白钨矿-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钨矿,以及外带的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显示出成矿元素由高温向低温变化的规律。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燕山晚期伸展作用相伴的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相关,源自深部的含矿热液在花岗质斑岩体内形成了脉状、网脉状的辉钼矿化,同时沿断裂带运移并扩散,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部位形成了矽卡岩型的铜钼矿化。因此,有利的构造环境、强烈的蚀变作用、多样的脉体类型导致铜厂沟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钼铜 花岗闪长斑岩 -分带 脉体系统 铜厂沟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矿化-蚀变指数定量分析及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小培 韩润生 +4 位作者 赵冻 张艳 邱文龙 贺皎皎 崔峻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45-1461,共17页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为了有效地提取和区分不同矿化-蚀变分带内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等矿化-蚀变信息,以麒麟厂1249 m中段典型剖面为例,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基于矿化-...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为了有效地提取和区分不同矿化-蚀变分带内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等矿化-蚀变信息,以麒麟厂1249 m中段典型剖面为例,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基于矿化-蚀变岩的热液蚀变指数与迁入元素增长指数的定量分析,对比和剖析了矿化蚀变类型与各矿化-蚀变带的岩石组成、结构构造等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的蚀变类型为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和黄铁矿化,主要矿化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以矿体为中心,从矿体下盘围岩→矿体→矿体上盘围岩,矿化-蚀变分带呈现出远矿浅灰色粗晶白云岩带(Ⅰ)→针孔状白云岩带(Ⅱ)→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Ⅲ)→近矿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Ⅳ)→铅锌矿化带(Ⅴ)→近矿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Ⅳ)的变化规律。TFe、CaO、MgO、Pb、Zn在不同的矿化蚀变分带内均保持迁入富集状态,其中TFe、Pb和Zn迁入富集明显;矿化-蚀变指数值和迁入元素增长指数与矿化蚀变分带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Ⅴ带呈现的矿化蚀变指数值(AI、AI_(TFe)及AI_(Pb+Zn))最高,而AI_(Mgo)值最低,明显区别于其他蚀变带;从Ⅰ带至Ⅴ带,迁入元素增长指数(Z_(Zn)、Z_(Pb)及Z_(TFe))总体呈增长趋势,且Ⅴ带的Z_(TFe)、Z_(Pb)及Z_(Zn)值明显高于围岩。矿化蚀变指数研究揭示了热液蚀变作用与成矿的关系,亦证实了空间上矿化蚀变分带的规律性,对于同类矿床深部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 岩地球 深部找 会泽超大型铅锌 滇东北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含银夕卡岩矿床的分布和地质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一鸣 李大新 +1 位作者 毕承思 董永观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含银夕卡岩矿床在我国银矿床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岭、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台北缘和东南沿海等一些重要褶皱带中,其控矿地层较多,其中以石炭一二叠系最重要。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期壳源重熔型中酸性和酸性浅成侵入岩... 含银夕卡岩矿床在我国银矿床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岭、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台北缘和东南沿海等一些重要褶皱带中,其控矿地层较多,其中以石炭一二叠系最重要。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期壳源重熔型中酸性和酸性浅成侵入岩,次为华力西期和印支期。Ag(Pb,Zn)矿化与锰质夕卡岩紧密伴生,往往产于离岩体接触带有一定距离的碳酸盐岩围岩中,井常与含Fe,Cu,Au,W,Sn钙(镁)夕卡岩构成明显的交代矿化分带,成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银 分布 地质特征 中国 地层 作用 岩浆岩 标志 矿化蚀变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膏盐与成矿关系初探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彬 薛传东 董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880-4883,共4页
通过对兰坪金顶铅锌矿的最新野外调查以及相关的钻孔资料发现,膏盐在地表以及地下的产出形态与铅锌矿体密切相关。通常矿化程度高的主矿体部位膏盐也特别发育,盐丘底辟也影响着矿体的矿化蚀变分带,矿石特征以及矿物组合从盐丘的中心向... 通过对兰坪金顶铅锌矿的最新野外调查以及相关的钻孔资料发现,膏盐在地表以及地下的产出形态与铅锌矿体密切相关。通常矿化程度高的主矿体部位膏盐也特别发育,盐丘底辟也影响着矿体的矿化蚀变分带,矿石特征以及矿物组合从盐丘的中心向矿化围岩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同时,铅锌矿床所需大量的H2S主要是以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成因(TSR)形成的,矿区地层大量的膏盐体是H2S的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 矿化蚀变分带 物组合 硫酸盐的热学还原成因 T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碱质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长青 毛景文 +12 位作者 周云满 李其在 娄德波 刘欢 王利东 郑瑜林 周癸武 王瑞 孙嘉 李德先 韩润生 李杨林 孔志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9-681,共23页
滇西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条各具特色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文章通过对区内金沙江-哀牢山金多金属成矿带内北衙、马厂箐、姚安、长安等典型矿床的解剖和对比研究,发现带内金多金... 滇西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条各具特色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文章通过对区内金沙江-哀牢山金多金属成矿带内北衙、马厂箐、姚安、长安等典型矿床的解剖和对比研究,发现带内金多金属矿床与经典的斑岩型矿床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主要表现是:成矿岩体岩性以碱性系列为特征,w(K_(2)O+Na_(2)O)超过8%;成矿流体碱质含量偏高,流体阳离子(K^(+)+Na^(+))含量约占流体总量的87%~95%;成矿过程中,除岩浆热液参与成矿外,岩浆气水热液与围岩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体;自成矿岩体向外依次发育裂隙脉型、矽卡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组成多位一体。文章基于典型矿床特征的系统总结,提出了“碱质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概念,并对其成矿作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最终,文章构建了滇西地区碱质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并指导相关矿床找矿勘查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碱质热液型 矿化蚀变分带 方法 金多金属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矿集区小河铅锌矿床构造解析及其控矿模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3 位作者 王加昇 张小培 崔峻豪 李孜腾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345-362,共18页
小河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少数几个由北西向主断裂控制的典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为查明其区内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特征,通过不同中段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对不同方向构造进行筛分,并... 小河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少数几个由北西向主断裂控制的典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为查明其区内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特征,通过不同中段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对不同方向构造进行筛分,并对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特征和蚀变特征开展了系统的剖析,结果表明:小河铅锌矿床矿化蚀变的岩石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相对简单,围岩蚀变以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矿化主要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该区构造组合形迹反映矿区内存在6期构造体系,分别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早—中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成矿流体沿区内北西向张性—张扭性构造发生大规模运移,在断裂上盘及与之配套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成矿,并依次形成以断裂为中心且平面上呈带状展布的矿化蚀变分带: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最终建立了小河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研究成果对同类矿床及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规律 矿化蚀变分带 构造控模式 小河铅锌 滇东北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