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武岩CO_(2)矿化反应效率与封存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包琦 赵文韬 +7 位作者 王春凯 刘琦 张敏 荆铁亚 叶航 袁浩伟 吴胜坤 周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19,共10页
玄武岩矿化封存技术是CO_(2)地质封存领域的重要方法,是实现安全固碳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可作为大规模CO_(2)减排的重要组成。采集了海南洋浦、海口及福建漳州地区的天然玄武岩样品,采用高温高压矿化反应实验,探究了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 玄武岩矿化封存技术是CO_(2)地质封存领域的重要方法,是实现安全固碳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可作为大规模CO_(2)减排的重要组成。采集了海南洋浦、海口及福建漳州地区的天然玄武岩样品,采用高温高压矿化反应实验,探究了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玄武岩矿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利用XRD、XRF、ICP、SEM-EDS和CT-scan等表征技术对矿化反应前后岩石及溶液样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矿化反应效率随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反应过程遵循典型的溶解-沉淀机制。其中,海南地区样品的矿化效果更为显著,适合开展大规模矿化封存实践。此外,基于室内矿化实验数据,构建了更加合理的封存潜力评估公式,并以海南地区为例进行了封存潜力评估,结果显示海南地区玄武岩具有较大的碳封存潜力,该潜力评价方法具有较高可信度与适用性。本研究为玄武岩矿化封存项目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以期推进“双碳”目标下的CO_(2)矿化封存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玄武岩 封存 反应效率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碳酸盐沉淀材料修复强酸环境下的含铅废水研究
2
作者 薛中飞 郑文杰 +2 位作者 王琳 谢毅鑫 秦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5-122,共8页
铅(Pb)金属的积累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并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在过去的几年里,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MICP)技术由于其较好的可操作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场地复原再利用。然而,... 铅(Pb)金属的积累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并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在过去的几年里,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MICP)技术由于其较好的可操作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场地复原再利用。然而,极端环境(比如强酸条件)会导致碳酸盐沉淀的降解,增加Pb^(2+)迁移扩散和二次环境污染风险。将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碳酸盐沉淀材料应用于含铅废水修复,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孢子萌发阶段微胶囊不仅防止了孢子受到恶劣pH条件的威胁,而且为孢子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肌苷和酵母提取物等营养来源,还为它们的附着提供了额外的位点,进而实现了细菌孢子与Pb^(2+)的成核,最终达到90%以上的修复效率。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简称SEM-EDS)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等细观测试中识别了白铅矿和方解石矿物,而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简称FTIR)测试中证实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简称EPS)的存在,这些细观测试结果证实了细菌孢子和矿化产物共同参与了Pb^(2+)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 微胶囊 自愈修复 沉淀动力学 矿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