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矿化垂直分带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李敬
薛传东
王艳红
董旭光
靳纪娟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系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7期3893-389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067)资助
-
文摘
根据最新的勘探成果,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矿区内构造岩、矽卡岩等蚀变岩和矿石中各种矿物及其组合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矿区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规律。围岩蚀变由中心向边侧可以分为矽卡岩-铅锌矿化带、矽卡岩-黄铁矿化带、碳酸盐-石英-矽卡岩化带、碳酸盐-绿泥石化带。矽卡岩矿物组合纵向上表现为:由透闪石-阳起石矽卡岩向下渐变为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矽卡岩、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矽卡岩、绿帘石矽卡和绿帘石-绿泥石矽卡岩。由浅表至深部,成矿元素具有Zn、Pb(Fe)→Zn、Pb、Fe(Cu)→Fe(Cu)的分带规律。矿化的垂直分带规律对矿床的深部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认识提供依据。
-
关键词
矿化垂直分带
围岩蚀变
核桃坪铅锌矿床
保山
-
Keywords
vertical zoning mineralization
wall rock alteration
Pb-Zn deposit
Hetaoping
Baoshan
-
分类号
P53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初论湖南瑶岗仙含钨矿脉及矿化的垂直分带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林新多
章传玲
张德会
-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
出处
《地质论评》
1987年第6期539-546,共8页
-
文摘
在瑶岗仙矿区,49—501矿脉是由上部49号脉和下部501号脉二个斜列脉组成,彼此沟通,矿化连续,其形态分带与通常的“五层楼”分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由矿脉产状、裂隙性质以及夹石特征等所反映的构造特征也有分带现象。矿化具垂直正向分带,上部多碳酸盐类矿物,中部大量富集硫化物,下部以钨酸盐类和氧化物为主,根部带则为长石石英脉和伟晶岩脉。围岩蚀变上强下弱,从矿化垂直分带特征可表明该矿脉的成矿流体为上部偏液、下部偏浆的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
-
关键词
瑶岗仙
矿化垂直分带
硫化物
含钨矿脉
-
分类号
P618.67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再论紫金山矿田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61
- 3
-
-
作者
王少怀
裴荣富
曾宪辉
邱小平
魏民
-
机构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57,共13页
-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编号:31091163)
紫金矿业集团公司科研项目《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构造岩浆作用的成矿研究-紫金山矿田深部及外围找矿示范》(编号2004101806)资助的成果
-
文摘
紫金山矿田是由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主要组成部分,该矿床深部和边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银(金、铜)矿、火山岩型铀矿及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异常等。自晚侏罗世开始,矿田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及其热液蚀变,致使紫金山矿田形成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它们相互叠加、富集以及空间上侧向排列的特点,构成"构造的构造"、"体中体"、"蚀变的蚀变"、"矿化的矿化"等特征的复杂多样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并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U、Ag→Au→Au、Cu→Cu→Cu、Mo→W、Sn"矿化垂直分带特征和"多层楼"成矿模式。在空间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又显现出侧列分布的格局,构成了独特的"紫金山式"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在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仍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及边部可能具有的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床等,展现出矿田内具有广阔的找矿新领域,为配合进一步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矿化垂直分带
“多层楼”成矿模式
成矿系列
紫金山矿田
-
Keywords
minerlization vertical zoning features
multi-floor building modle
metallogenic series
Zijinshan orefield
-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