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产资源法》第1条的实践意义
1
作者 曹宇 屈晨雪 刘珂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3,共7页
矿业高质量发展衍生的制度需求揭示出旧《矿产资源法》与实践之间存在制度性落差,赋予立法目的变革的内生动力。2024年《矿产资源法》修订后的第1条通过系统性重构为矿产资源法治体系革新提供了立法目的支撑,是矿产资源法治体系建设的... 矿业高质量发展衍生的制度需求揭示出旧《矿产资源法》与实践之间存在制度性落差,赋予立法目的变革的内生动力。2024年《矿产资源法》修订后的第1条通过系统性重构为矿产资源法治体系革新提供了立法目的支撑,是矿产资源法治体系建设的逻辑原点与价值锚点,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从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范式迈进的重要制度体现。新法第1条通过递进式表述,嵌入“资源安全”“环境保护”及“权益平衡”三大要素,与时俱进地优化矿产资源领域发展的基础目标与战略目标,勾勒出全方位、立体化的矿产资源治理框架。立法目的条款的价值转向推动立法目的功能的延伸,驱动制度功能从基础宣示向实践指引升级。立法层面为《矿产资源法》内部制度构建与外部规范衔接提供价值基准,统摄法律修订的体系整合与动态调适,引领矿产资源法律规范体系的完善优化;执法层面为行政规范制定与执法权力运行划定边界,依托制度保障推动执法机制转型,强化治理效能提升与法治秩序维护的双重功效;司法层面为法律适用统一与个案公平兼顾夯实理念基础,通过利益衡量机制达成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协调平衡;普法层面为优化政府治理逻辑与企业合规运营导引实践路径,塑造政府依法决策、企业依法经营的协同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立法目的 资源安全 探矿权 采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域法视角下的不同法权结构:以《矿产资源法》与《能源法》的共性与互异展开
2
作者 高君宇 印丽 李显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8,共8页
随着重点或新兴领域立法的兴起,“解法典”时代传统部门立法的缺陷不可避免。传统部门立法在应对资源能源治理问题时,因固守公私权分立逻辑,难以应对资源能源治理中多元目标交织、多主体协同等综合性、复杂性需求。面对资源能源领域风... 随着重点或新兴领域立法的兴起,“解法典”时代传统部门立法的缺陷不可避免。传统部门立法在应对资源能源治理问题时,因固守公私权分立逻辑,难以应对资源能源治理中多元目标交织、多主体协同等综合性、复杂性需求。面对资源能源领域风险的系统性、复合性特征,领域立法通过整合公法管控与私法自治工具,构建起跨部门、跨层级的综合治理范式。领域立法与传统部门立法已成并列之势,领域立法的兴起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整体要求。领域立法视角下,《矿产资源法》《能源法》均通过法权结构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动态平衡。同时,二者在国家战略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原则的应用三个方面紧密相连。尽管如此,两部法律因功能定位、法权侧重、监管机制等原因的不同,依然存在明显差异。在功能定位上,《矿产资源法》聚焦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能源法》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在法权侧重上,《矿产资源法》突出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能源法》则以公权主导;在监管机制方面,《矿产资源法》监管体现专业性与针对性,而《能源法》则更强调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能源法 领域立法 法权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法》的资源属性及其诠释
3
作者 张昊泽 张夏 张遂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共5页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矿产资源法》是我国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法。本文首先阐述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属性,继而从地质、自愿、矿业、经济等角度系统剖析了《矿产资源法》的资源属性,以及其给《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矿产资源法》是我国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法。本文首先阐述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属性,继而从地质、自愿、矿业、经济等角度系统剖析了《矿产资源法》的资源属性,以及其给《矿产资源法》带来的问题,包括矿产资源的多样生性与共伴生性、矿产资源赋存规律性与不均衡性、矿产资源的隐蔽性与不确定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与稀缺性、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耗竭性等资源属性问题,本文也试图从资源属性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国有属性 资源属性 共伴生矿产 开采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拓展区块来源的新途径和新机制:落实新《矿产资源法》思考与建议
4
作者 许书平 司芗 +1 位作者 韩亚琴 李品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155,共7页
新《矿产资源法》全面实行竞争性方式出让矿业权管理制度,区块是竞争性方式出让矿业权的基础,区块来源是主管部门关注的重要事项,新《矿产资源法》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可出让的探矿权区块来源。为落实好新《矿产资源法》建立的矿业权出... 新《矿产资源法》全面实行竞争性方式出让矿业权管理制度,区块是竞争性方式出让矿业权的基础,区块来源是主管部门关注的重要事项,新《矿产资源法》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可出让的探矿权区块来源。为落实好新《矿产资源法》建立的矿业权出让制度,探索拓展区块来源的新途径和新机制,本文通过梳理区块概念和内涵的变化,探究对区块的认识、探讨区块的形成和产生过程,总结区块来源的主要方式、地方的经验做法和报送区块的审查方式,分析竞争性出让区块来源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区块来源数量不足;二是社会报送的区块质量不高;三是不同矿种、区域的区块来源不平衡;四是区块出让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问题。基于此,从五个方面研究提出探索拓展区块来源的新途径和新机制政策建议:①建立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与提供区块建议衔接机制,地质调查工作要服务于为国家提供区块建议;②加大对已有地质资料再开发利用,形成地质成果资料,提出区块建议;③对单位、个人予以合理奖励,激励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区块建议;④鼓励社会投资者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向国家提供有利找矿区块;⑤对于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区域,国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区块,丰富不同工作程度的区块来源,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者需要,活跃探矿权出让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探矿权 竞争性出让 区块来源 管理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法》的修改: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性为导向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德敏 王华兵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3,共5页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现行《矿产资源法》已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其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计划性、管制性模式正严重制约着中国矿产资源战略的实施,不利于矿产资源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在《矿产资...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现行《矿产资源法》已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其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计划性、管制性模式正严重制约着中国矿产资源战略的实施,不利于矿产资源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在《矿产资源法》的修改中,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由单纯行政管理向增强公共服务的转变,是《矿产资源法》能否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角色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向增强公共服务性发展是亟待修改的《矿产资源法》基本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修改 公共服务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矿产资源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谢青霞 戴茂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84,191,共5页
自2003年启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第二次修订仍在进行中。文章对1949年以来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探矿权 采矿权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用地治理的思路变革与制度完善--兼评《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8
7
作者 曹宇 刘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35,共7页
研究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矿业用地制度,以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矿业用地供给之间的矛盾。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政府应承担矿业用地供应保障义务,在矿业用地供给不能时承担兜底性的担保责任;(2)“重要矿产资源... 研究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矿业用地制度,以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矿业用地供给之间的矛盾。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政府应承担矿业用地供应保障义务,在矿业用地供给不能时承担兜底性的担保责任;(2)“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可以作为公益征收的正当理由,但是否实施征收仍需在个案中研判;(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意味着市场交易成为取得矿业用地的一种方式,但市场的有效运行仍需要政府积极介入;(4)探矿权与采矿权的用地需求不同,应分别构建相应的矿业用地供给体系。研究结论:对《矿产资源法》的修订,应注重细化政府矿业用地供应保障义务,完善并协调好矿业用地供应的市场机制和征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矿业用地 矿产资源法 探矿权 采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矿产资源法的体系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士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矿产资源法具有鲜明的社会法特征,矿产资源法律制度需要在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之间寻求平衡。自然资源的整体性要求自然资源法应当具备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同类别的资源又具有明显差异性,在自然资源综合立法中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法具有鲜明的社会法特征,矿产资源法律制度需要在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之间寻求平衡。自然资源的整体性要求自然资源法应当具备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同类别的资源又具有明显差异性,在自然资源综合立法中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应分别建立不同的产权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法 矿产资源法 社会法 综合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矿产资源法的私法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遐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共4页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过分强调政府管制,私权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发挥。我国修订《矿产资源法》应以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为基础,区分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与作为勘探开发管理者的身份;突出采矿权在《矿产资源法》中的中...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过分强调政府管制,私权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发挥。我国修订《矿产资源法》应以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为基础,区分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与作为勘探开发管理者的身份;突出采矿权在《矿产资源法》中的中心地位,使采矿权出让金与税各得其所,实行采矿权登记制度,用安全生产许可证吸收采矿权许可证,实现不同采矿权主体市场地位的一致性,明确探矿权向采矿权转化的路径;还应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害的民事救济措施,且恢复原状具有优先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私法 采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矿产资源法发展与研究述评
10
作者 谢青霞 花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8,21,共4页
自2003年启动的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第二次修订仍在进行中。本文对1949年以来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研究进行了一个简要概括,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探矿权 采矿权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兼论《矿产资源法》修改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洋 《绿色科技》 2014年第4期261-264,共4页
指出了良法先行是法治的起点,更是建构生态文明制度的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之要求。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须完善相关的法律体... 指出了良法先行是法治的起点,更是建构生态文明制度的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之要求。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须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更是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由此,为《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矿产资源法 法律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
12
作者 杨光英 《当代经济管理》 1986年第2期17-17,共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颁布,是我国人民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中的又一项重要法律成果,而载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史册。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经济生活 法制建设 经济法 主义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违反《矿产资源法》的法律责任
13
作者 张大伟 《当代经济管理》 1988年第1期61-63,65,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专章规定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责任是指实行某种违法行为的公民或法人,应当对国家及受害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担负某种带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即对违法者要给予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是法律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专章规定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责任是指实行某种违法行为的公民或法人,应当对国家及受害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担负某种带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即对违法者要给予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由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等不同,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在我国,法律责任一般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经济行政责任又是行政责任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责任 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违法行为 行政责任 法律制裁 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阈下矿区生态修复制度优化:以《矿产资源法》修订为契机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琳琳 杜雪明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2期13-17,共5页
矿区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国家及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但在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之下,矿区生态修复还面临资金短缺、市场机制不健全等... 矿区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国家及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但在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之下,矿区生态修复还面临资金短缺、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法律制度的相对滞后性不无关联。对此,本文建议借《矿产资源法》修订之际,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为指导,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矿区生态修复制度立法。在宏观思路方面,坚持源头治理、自然恢复、价值转化、强化责任等基本原则;在微观措施方面,修复理念践行系统修复模式、修复方案突出将资源变资产的市场运行机制、修复方式强化自然恢复、修复资金重在盘活来源、修复保障引入生态信用制度等,综合推动实现矿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矿产资源 生态修复 矿区 和谐共生 矿产资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矿产资源法》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健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18,共4页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搞清楚一国的现行法律体系、法律形式。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法律地位 法律体系 矿产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矿产资源法》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德胜 《企业经济》 1986年第11期48-49,共2页
(一)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战略地位。因此各个国家,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甚至是超级大国,对矿... (一)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战略地位。因此各个国家,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甚至是超级大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立法管理都是非常重视的。十八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和颁布“矿业法”。苏联则制定和颁布了“地下资源法”。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下,矿业开发并未走向健康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合理开发利用 半封建半殖民地 自然资源 战略地位 人民生活 十八世纪 历史悠久 矿业开发 贯彻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法》第7次修改矿款利益分配将更侧重地方
17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利益分配 修改 矿业市场 国土资源 矿产开发 资源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有望年内完成并上报国务院
18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05,共1页
从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法规处长座谈会议上了解到,《矿产资源法》修订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今年年底前将完成修订草案,并上报国务院。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形成了《矿产资源法》(初稿),并征求了相关部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修订工作 国务院 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国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法》是开发矿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大法
19
作者 乌新民 《当代经济管理》 1986年第2期18-18,共1页
《矿产资源法》明确了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登记,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取得采矿权。这些规定既根除了过去有些矿产资源归部门、地区所有的弊端,又有效地防止了有矿大家争,胡挖滥采,破坏国家资源,浪费国家资... 《矿产资源法》明确了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登记,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取得采矿权。这些规定既根除了过去有些矿产资源归部门、地区所有的弊端,又有效地防止了有矿大家争,胡挖滥采,破坏国家资源,浪费国家资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经济效益 矿业 开发 国家资源 国家资金 采矿权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符合国情的大法——《矿产资源法》
20
作者 邵克忠 《当代经济管理》 1986年第2期15-15,共1页
人们久已盼望的《矿产资源法》经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韭已颁布施行。这在我国矿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历史意义的大事。矿产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矿产(矿藏)都是经过地质勘查,投入... 人们久已盼望的《矿产资源法》经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韭已颁布施行。这在我国矿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历史意义的大事。矿产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矿产(矿藏)都是经过地质勘查,投入相当人力物力和经过适当的时日查明的,且求得的矿产储最(包括数量和质最)都是供作国家或地方工业发展中对矿产需求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国情 人大常委会 历史意义 物质基础 地质勘查 工业发展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