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京西地质构造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兰天伟
张宏伟
+1 位作者
韩军
宋卫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9,43,共4页
研究京西(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的赋存控制作用,对揭示京西煤矿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从京西煤田内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结合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利用地质动力区划...
研究京西(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的赋存控制作用,对揭示京西煤矿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从京西煤田内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结合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构造凹地反差强度评价方法,对具备发生动力灾害条件的矿井给出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分析确定,京西煤田开采矿井具备发生矿井动力灾害的动力环境,这对指导矿井安全开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燕山构造运动
矿井动力灾害
地质
动力
区划
构造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矿井动力灾害预测
被引量:
7
2
作者
朱志洁
张宏伟
刘鑫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5,共7页
随着煤矿采掘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愈发严重。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准确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矿井动力灾害的各影响因素,采用...
随着煤矿采掘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愈发严重。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准确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矿井动力灾害的各影响因素,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各样本的危险性确定合理的分类并形成标准模式库,对预测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建立了矿井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模型;以煤与瓦斯突出为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初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模式识别
矿井动力灾害
预测模型
地质
动力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分析
3
作者
关众
李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4-115,119,共3页
结合东滩煤矿井田地质条件和工作面开采时矿震情况,分析了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条件,确定了回采工作面矿震发生机理,指导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动力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关键词
井田地质条件
矿井动力灾害
矿震
发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顶山矿区深部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
31
4
作者
张建国
兰天伟
+2 位作者
王满
高明忠
荣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8-1706,共9页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深部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当前总体缺乏准确的预测理论与方法。为了提高平顶山矿区深部开采阶段动力灾害发生的预防与治理水平,在分析矿区自然地质动力条件的前提下,以平顶山东部矿区...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深部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当前总体缺乏准确的预测理论与方法。为了提高平顶山矿区深部开采阶段动力灾害发生的预防与治理水平,在分析矿区自然地质动力条件的前提下,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研究目标,基于最大主应力、应力梯度等因素对矿区动力灾害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行了预测分区,发现地形曲率对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与瓦斯突出概率产生较大影响。平顶山东部矿区的正曲率半径范围内煤与瓦斯突出比率占总突出次数的80.21%。同时,基于煤与瓦斯突出系统的能量特征,确定了平顶山东部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临界能量为106 J。在前期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划分Ⅰ~Ⅴ级活动构造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开采活动作用的影响,明确目标煤层、目标采区动力灾害发生的模式,进行动力灾害二级预测。对八矿、十矿和十二矿规划区域划分Ⅵ级和Ⅴ级断裂构造,确定该区域断裂构造的分布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相应的空间信息分析系统,分析活动构造的活动规律,发现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体瓦斯主要受控于褶曲构造、断裂构造和构造之间的复合、联合、组合等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在地质构造带的次数占总次数的69.6%。同时,确定了平顶山东部矿区的区域断裂构造的分布方式,Ⅵ级和Ⅴ级活动断裂区煤与瓦斯突出的局部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动力灾害
一级预测
二级预测
地质
动力
区划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48
5
作者
王连聪
梁运涛
罗海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共9页
为给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与防控技术安全绿色高效发展,对"矿井热动力灾害"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分析了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的特性,总结归纳了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的...
为给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与防控技术安全绿色高效发展,对"矿井热动力灾害"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分析了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的特性,总结归纳了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指出我国现阶段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各类热动力灾害间的耦合致灾机理尚不清楚;(2)灾害复杂致灾体系的基础研究尚不深入;(3)灾害叠加效应的理论基础尚不明确,未建立灾害叠加效应防控机制;(4)缺乏继发性灾害发生诱导机制的抑制理论与技术;(5)灾害环境探测技术亟待提高,继发性灾害隐患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技术不成熟;(6)缺乏高效快速经济的隐蔽灾害探测方法与技术;(7)尚未建立矿井热动力灾害一体化综合防控体系。最后对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与展望,指出了未来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1)灾害复杂体系基础理论;(2)各类灾害之间的耦合致灾机理;(3)灾害叠加效应与继发效应诱导机制;(4)隐蔽致灾因素准确探测理论与技术;(5)灾变期间的应急救援技术;(6)矿井热动力灾害"安全-绿色-高效"一体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热
动力
灾害
煤自燃
瓦斯燃烧
瓦斯爆炸
煤尘燃烧
煤尘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7
6
作者
张宏伟
李胜
+5 位作者
韩军
宋卫华
兰天伟
荣海
付兴
杨振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在煤矿开采领域主要用于研究现代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问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动力区划团队根据中国大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形式的特点,在俄罗斯И.М.巴图金娜院士和И.М.佩图霍夫院士创建的以断块构造划分为核心内容的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对地质动力区划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广泛拓展,创建了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煤岩动力系统与能量特征分析方法和矿井动力灾害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开发了岩体应力分析系统和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丰富和深化了地质动力区划理论和方法,开创了地质动力区划研究的全新体系,为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与防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笔者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的部分应用成果:(1)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煤岩动力系统分析方法,计算确定的系统“损伤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的参考值,为冲击地压矿井确定超前支护范围提供了依据;计算确定的系统“影响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参考值,为确定2个采煤工作面之间的距离提供了依据。(2)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在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分单元精细化预测,为矿井提供了更精确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区域空间定位和更准确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预测结果,提高了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地质动力区划在中国的义马、鹤壁、鹤岗、双鸭山等矿区的40多个煤矿的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和防治工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动力
区划
矿井动力灾害
冲击地压
地质
动力
环境
煤岩
动力
系统
多因素模式识别
危险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京西地质构造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兰天伟
张宏伟
韩军
宋卫华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9,43,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5CB221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4047)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40147005)
文摘
研究京西(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的赋存控制作用,对揭示京西煤矿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从京西煤田内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结合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构造凹地反差强度评价方法,对具备发生动力灾害条件的矿井给出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分析确定,京西煤田开采矿井具备发生矿井动力灾害的动力环境,这对指导矿井安全开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燕山构造运动
矿井动力灾害
地质
动力
区划
构造凹地
Keywords
geological structure
Yanshan tectonic movement
mine dynamic disaster
geological dynamic division
hollow structure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矿井动力灾害预测
被引量:
7
2
作者
朱志洁
张宏伟
刘鑫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辽宁长丰建设评价有限公司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4085)
文摘
随着煤矿采掘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愈发严重。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准确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矿井动力灾害的各影响因素,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各样本的危险性确定合理的分类并形成标准模式库,对预测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建立了矿井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模型;以煤与瓦斯突出为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初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模糊聚类
模式识别
矿井动力灾害
预测模型
地质
动力
区划
Keywords
fuzzy clustering
pattern recognition
mine dynamic disaster
prediction model
geology dynamic division
分类号
TD771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分析
3
作者
关众
李岚
机构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4-115,119,共3页
文摘
结合东滩煤矿井田地质条件和工作面开采时矿震情况,分析了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条件,确定了回采工作面矿震发生机理,指导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动力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关键词
井田地质条件
矿井动力灾害
矿震
发生机理
分类号
TD82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顶山矿区深部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
31
4
作者
张建国
兰天伟
王满
高明忠
荣海
机构
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8-170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804209)
文摘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深部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当前总体缺乏准确的预测理论与方法。为了提高平顶山矿区深部开采阶段动力灾害发生的预防与治理水平,在分析矿区自然地质动力条件的前提下,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研究目标,基于最大主应力、应力梯度等因素对矿区动力灾害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行了预测分区,发现地形曲率对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与瓦斯突出概率产生较大影响。平顶山东部矿区的正曲率半径范围内煤与瓦斯突出比率占总突出次数的80.21%。同时,基于煤与瓦斯突出系统的能量特征,确定了平顶山东部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临界能量为106 J。在前期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划分Ⅰ~Ⅴ级活动构造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开采活动作用的影响,明确目标煤层、目标采区动力灾害发生的模式,进行动力灾害二级预测。对八矿、十矿和十二矿规划区域划分Ⅵ级和Ⅴ级断裂构造,确定该区域断裂构造的分布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相应的空间信息分析系统,分析活动构造的活动规律,发现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体瓦斯主要受控于褶曲构造、断裂构造和构造之间的复合、联合、组合等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在地质构造带的次数占总次数的69.6%。同时,确定了平顶山东部矿区的区域断裂构造的分布方式,Ⅵ级和Ⅴ级活动断裂区煤与瓦斯突出的局部分布特征。
关键词
矿井动力灾害
一级预测
二级预测
地质
动力
区划
危险性评价
Keywords
mine dynamic disaster
first level prediction
second level prediction
geo-dynamic division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TD324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48
5
作者
王连聪
梁运涛
罗海珠
机构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41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774182)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面上项目(2018MS014)
文摘
为给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与防控技术安全绿色高效发展,对"矿井热动力灾害"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分析了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的特性,总结归纳了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指出我国现阶段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各类热动力灾害间的耦合致灾机理尚不清楚;(2)灾害复杂致灾体系的基础研究尚不深入;(3)灾害叠加效应的理论基础尚不明确,未建立灾害叠加效应防控机制;(4)缺乏继发性灾害发生诱导机制的抑制理论与技术;(5)灾害环境探测技术亟待提高,继发性灾害隐患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技术不成熟;(6)缺乏高效快速经济的隐蔽灾害探测方法与技术;(7)尚未建立矿井热动力灾害一体化综合防控体系。最后对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与展望,指出了未来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1)灾害复杂体系基础理论;(2)各类灾害之间的耦合致灾机理;(3)灾害叠加效应与继发效应诱导机制;(4)隐蔽致灾因素准确探测理论与技术;(5)灾变期间的应急救援技术;(6)矿井热动力灾害"安全-绿色-高效"一体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关键词
矿井
热
动力
灾害
煤自燃
瓦斯燃烧
瓦斯爆炸
煤尘燃烧
煤尘爆炸
Keywords
thermodynamic disaster in mine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gas combustion
gas explosion
coal - dust combustion
coal -dust explosion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7
6
作者
张宏伟
李胜
韩军
宋卫华
兰天伟
荣海
付兴
杨振华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4135,51674139,5190414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801407)。
文摘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在煤矿开采领域主要用于研究现代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问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动力区划团队根据中国大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形式的特点,在俄罗斯И.М.巴图金娜院士和И.М.佩图霍夫院士创建的以断块构造划分为核心内容的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对地质动力区划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广泛拓展,创建了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煤岩动力系统与能量特征分析方法和矿井动力灾害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开发了岩体应力分析系统和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丰富和深化了地质动力区划理论和方法,开创了地质动力区划研究的全新体系,为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与防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笔者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的部分应用成果:(1)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煤岩动力系统分析方法,计算确定的系统“损伤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的参考值,为冲击地压矿井确定超前支护范围提供了依据;计算确定的系统“影响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参考值,为确定2个采煤工作面之间的距离提供了依据。(2)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在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分单元精细化预测,为矿井提供了更精确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区域空间定位和更准确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预测结果,提高了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地质动力区划在中国的义马、鹤壁、鹤岗、双鸭山等矿区的40多个煤矿的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和防治工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
地质
动力
区划
矿井动力灾害
冲击地压
地质
动力
环境
煤岩
动力
系统
多因素模式识别
危险性预测
Keywords
geo-dynamic division
dynamic disaster in coal mines
rock burst
geo-dynamic environment
coal-rock dynamic system
multi-factor pattern recognition
risk prediction
分类号
TD324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京西地质构造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影响
兰天伟
张宏伟
韩军
宋卫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矿井动力灾害预测
朱志洁
张宏伟
刘鑫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分析
关众
李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平顶山矿区深部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方法与应用
张建国
兰天伟
王满
高明忠
荣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矿井热动力灾害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连聪
梁运涛
罗海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
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
张宏伟
李胜
韩军
宋卫华
兰天伟
荣海
付兴
杨振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