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鞍山市矿业损毁地生态重建模式研究
1
作者 谢立亚 林素兰 +1 位作者 李树彬 郑国相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9,共3页
鞍山市矿点较多,总计有452处,矿业损毁地面积达10 230.77 hm2,且具有水土流失强度大、恢复难度大等特点。通过选择代表性矿业损毁地进行定点试验,提出5种生态重建模式:一是点、线、面全方位保护生态林重建模式,适用于陡坡排岩场;二是石... 鞍山市矿点较多,总计有452处,矿业损毁地面积达10 230.77 hm2,且具有水土流失强度大、恢复难度大等特点。通过选择代表性矿业损毁地进行定点试验,提出5种生态重建模式:一是点、线、面全方位保护生态林重建模式,适用于陡坡排岩场;二是石埂梯田全覆土生态林重建模式,适用于缓坡排岩场;三是林果草花鸟鱼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模式,适用于尾矿库的库面;四是经济林、生态林、牧草梯式立体开发模式,适用于尾矿库的坝面;五是多种养殖立体开发模式,适用于采场。结果表明:这几种生态重建模式的实施在该市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这些模式也可为其他地区矿业损毁地生态重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损毁地 生态重建模式 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矿业损毁地植被恢复效益分析及对策探讨
2
作者 温玲 《绿色科技》 2021年第6期190-192,共3页
指出了对矿业损毁土地的植被恢复是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恢复的重要手段。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测试及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在调查统计辽西地区矿业损毁地基础上,根据损毁地所在区域... 指出了对矿业损毁土地的植被恢复是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恢复的重要手段。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测试及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在调查统计辽西地区矿业损毁地基础上,根据损毁地所在区域自然条件,统计分析归纳损毁地类型,确定各类损毁地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对矿业损毁地的损毁程度、植被恢复适宜性、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出了恢复损毁地生态系统、提高损毁地治理速度与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地恢复到正常,并超过原有生态系统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矿业损毁地 植被恢复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