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谢坑铜金矿床石榴石矽卡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星 肖荣阁 +1 位作者 杨立朋 王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3-742,共10页
传统矿床学研究认为,只能是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矽卡岩,但是近年来在一系列矽卡岩矿床的研究中发现,矽卡岩原岩并非纯的碳酸盐岩,一些矽卡岩原岩成分接近矽卡岩的成分,因此传统的矽卡岩型矿床成因也值得重新认识。青海省循... 传统矿床学研究认为,只能是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矽卡岩,但是近年来在一系列矽卡岩矿床的研究中发现,矽卡岩原岩并非纯的碳酸盐岩,一些矽卡岩原岩成分接近矽卡岩的成分,因此传统的矽卡岩型矿床成因也值得重新认识。青海省循化县谢坑铜金矿床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石榴石矽卡岩和石榴石透辉石型矽卡岩矿床。通过系统研究该矿床矽卡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矿化矽卡岩岩石化学特征及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泥灰岩和辉石闪长岩类岩浆岩的极其一致,因此该矽卡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矽卡岩,而是热液作用下的岩浆岩及泥灰岩的自变质成因矽卡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成因 岩石地球化学 自变质成因 谢坑铜金矿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武安地区斑状角闪二长岩中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矽卡岩铁矿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8
2
作者 崔晓亮 苏尚国 +2 位作者 孟维一 刘璐璐 陈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15-2231,共17页
成矿作用需要巨量含矿流体,而矽卡岩铁矿的含矿流体到底是从致矿侵入体中析出还是来自于深部岩浆仍有很大争议。为了研究邯邢地区矽卡岩矿床中成矿岩体演化过程中含矿流体的性质及其对成矿作用的贡献,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剥蚀... 成矿作用需要巨量含矿流体,而矽卡岩铁矿的含矿流体到底是从致矿侵入体中析出还是来自于深部岩浆仍有很大争议。为了研究邯邢地区矽卡岩矿床中成矿岩体演化过程中含矿流体的性质及其对成矿作用的贡献,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的原位分析,对河北武安地区斑状角闪二长岩中角闪石的主微量元素进行研究。岩相学特征显示角闪石可以根据颜色分为两类:褐色角闪石和绿色角闪石。斑晶主要为褐色角闪石并具有反应边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黑云母带、透辉石和斜长石带、绿色角闪石和磁铁矿带;基质主要为绿色角闪石,少数核部为褐色角闪石。褐色角闪石的成分主要为镁绿钙闪石和韭闪石,绿色角闪石主要成分是镁角闪石、浅闪石和阳起石。化学成分上褐色角闪石低Si,高Ti、Al;绿色角闪石高Si,低Al、Ti。利用角闪石温压计计算褐色斑晶角闪石形成于相对高压(400~560MPa)和高温(950~980℃)的深部岩浆房条件;褐色基质角闪石形成压力比斑晶角闪石降低(200~300MPa)而温度变化不大(870~940℃)的浅部岩浆房;绿色角闪石都形成于相对低压(<100MPa)、低温(700~880℃)的岩浆定位深度条件下。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并且从褐色角闪石到绿色角闪石,岩浆的氧逸度升高,高氧逸度条件有利于金属元素进入流体相,阻止其以硫化物的形式在早期沉淀。同时岩浆高含水量促使在低压条件下出溶成矿流体和挥发分,有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和迁移。相对于褐色角闪石,绿色角闪石具有更强的Nb、Sr、Pb、Ti的负异常和极高Nb/Ta值,这代表绿色角闪石是在流体的交代作用下形成的;结合斑晶角闪石反应边产物及其含铁量分析计算,我们得出外来富铁碱性流体的加入是必须的。"邯邢式"铁矿的成因模式不是传统的接触热液交代成因模型,矽卡岩铁矿的铁质来源应该是深部含矿流体。角闪石斑晶在15~20km深部岩浆房结晶,岩浆侵位到7~10km浅部岩浆房时褐色基质角闪石结晶,此时岩浆房接近固结-半固结状态。随后外来碱性富铁流体注入发生岩浆房的活化,岩浆快速侵位并在1~3km处定位,此时压力迅速降低使成矿流体出溶,绿色角闪石也随之形成。外来碱性富铁流体的注入使岩浆快速侵位,高含水量和高氧逸度条件下成矿流体大量出溶,这些因素共同促进矽卡岩铁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矿物温压计 矽卡岩铁矿成因 含矿流体 河北武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宝石级铬钒钙铝榴石(察沃石)矿床成因模式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林素 彭艳菊 +4 位作者 李宏博 周振华 毛冰 高芯蕊 杨森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22,共19页
东非的肯尼亚_坦桑尼亚的宝石级铬钒钙铝榴石(又称察沃石),均产于新元古代莫桑比克变质带的钙质硅酸盐石墨片麻岩中,形成于泛非造山运动(650~500 Ma)过程中。察沃石原生矿床主要为区域变质矿床(或变成矿床),其次为接触交代(矽卡... 东非的肯尼亚_坦桑尼亚的宝石级铬钒钙铝榴石(又称察沃石),均产于新元古代莫桑比克变质带的钙质硅酸盐石墨片麻岩中,形成于泛非造山运动(650~500 Ma)过程中。察沃石原生矿床主要为区域变质矿床(或变成矿床),其次为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而次生矿床为沉积砂矿床。在察沃石形成必须具备的5个控制因素:地层、岩性、有用的致色离子、高级变质作用和构造中,地层(特别是石墨片麻岩地层)和岩性(特别是蒸发岩)是含察沃石结核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而构造(特别是大地构造作用)则是矿化石英脉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Feneyrol等(2013)将察沃石矿床划分为3个类型8个亚型:Ⅰ型_结核(包括:NI亚型,由初始硬石膏_石膏凝结而成;NII亚型,由初始重晶石凝结而成)、Ⅱ型_石英脉(包括:ⅡA亚型,位于转折端;ⅡB亚型,位于鞍部;ⅡC亚型,位于交代区)和Ⅲ型_砂矿(包括:ⅢA亚型,残积砂矿;ⅢB亚型,坡积砂矿;ⅢC亚型,冲积砂矿)。东非察沃石矿床的成因过程可以概括为4期:1变质原岩沉积期(900~700 Ma),在“莫桑比克洋"的海岸萨布哈环境中,形成了由蒸发岩矿物和有机质构成的变质沉积岩的原岩;2区域变质变形成矿期(700~500 Ma),为主成矿期,这些沉积岩发生了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伴随着变质沉积地台发生韧性剪切作用,形成了多相变质热液成矿系统,主要发育结核状和石英脉状两种矿化作用;3接触交代(矽卡岩)成矿期(500~450 Ma),东非造山运动晚期有超镁铁质岩浆侵入,辉石岩与碳酸盐类围岩接触带发生矽卡岩矿化作用;4机械沉积分异成矿期,原生矿床经风化、搬运、聚集成砂矿。对比研究表明,在中国四川和新疆的矽卡岩体中有望找到具有经济价值的察沃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变质_矽卡岩成因 察沃石 东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铜矿床典型矽卡岩矿物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戴文强 李晓晖 +3 位作者 袁峰 张明明 胡训宇 周涛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54,共9页
安庆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为了更好地理解安庆铜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及矽卡岩成岩过程对后续成矿的影响,文章基于矿区地质条件、矿物学特征和矿床学相关研究成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定量... 安庆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为了更好地理解安庆铜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及矽卡岩成岩过程对后续成矿的影响,文章基于矿区地质条件、矿物学特征和矿床学相关研究成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定量化研究。模拟结果验证了安庆矽卡岩型矿床是以双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其中,Mg来自碳酸盐岩地层,主要从外带向内带方向迁移,因此外接触带相对富集透辉石。而侵入体中的含Fe热液则从岩体向碳酸盐岩一侧扩散,因此内接触带相对富集石榴石。岩体一侧形成的矽卡岩孔隙度较碳酸盐岩地层大,从而使得更多的含矿热液进入孔隙通道中,继续形成矽卡岩矿物;另一方面,岩体一侧的矽卡岩隔离了含矿热液与碳酸盐岩的直接接触,使得含Fe热液保持一定的活性,有利于后期磁铁矿的形成。同时,这种矽卡岩正反馈的结果为后期磁铁矿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场地。模拟结果可以提高对安庆铜铁矿床矽卡岩成岩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成因 矽卡岩矿物 成岩过程 矽卡岩正反馈 安庆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冶铜山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包裹体特征及流体演化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何迪 谭俊 +4 位作者 刘晓阳 张铭 赵彪 陈杨 赵岩岩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8,共12页
为了提供矽卡岩岩浆成因证据,丰富多成因矽卡岩理论,并研究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以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高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山口矿床矽卡岩矿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矽卡岩... 为了提供矽卡岩岩浆成因证据,丰富多成因矽卡岩理论,并研究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以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高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山口矿床矽卡岩矿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矽卡岩矿物石榴石中发现了丰富的晶质和非晶质熔融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表明天然岩浆珠滴被矽卡岩矿物晶格缺陷捕获,其中含有石榴石、黄铜矿等子矿物,且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超过500℃,为早期矽卡岩岩浆熔体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矽卡岩成矿早期以岩浆作用为主,晚期以热液作用为主,且熔-流转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矽卡岩阶段,早期岩浆熔体中富含成矿物质,为矿区深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口铜钼矿床 岩浆成因矽卡岩 熔融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 高温流体包裹体测温 激光拉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池州铜山铜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智宇 杜杨松 +2 位作者 庞振山 张静 滕传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55-3270,共16页
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铜山岩体与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间的接触带内。典型剖面系统取样分析结果显示:从岩浆岩、矽卡岩到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渐变分带... 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铜山岩体与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间的接触带内。典型剖面系统取样分析结果显示:从岩浆岩、矽卡岩到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渐变分带特征,即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富集Si、Fe、Mg及亲铁元素Co和亲铜元素Cu、Ag;远离岩体的矽卡岩富集Ca、Mn、Al、Ti、REE和亲铜元素Pb、Zn;远离大理岩带的强硅化蚀变岩富集Si、Fe、Li和Co,而强烈亏损Ca、Sr和REE。这种分带可以依据元素活化迁移理论加以解释。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岩浆热液携带Si、Fe、Mg、Al、Li、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亲铁亲铜元素Co、V、Zn以及高场强元素Ta、Zr、Nb、Hf、Ga、Be向大理岩迁移并富集于形成的矽卡岩中;大理岩中的Ca被活化后进入矽卡岩体系,而Sr、K及Pb则随流体搬运迁出。蚀变及矿化较弱的矽卡岩稀土总量较高(ΣREE=122.0×10-6),LREE富集[(La/Sm)N=3.99],HREE亏损[(Gd/Yb)N=2.85],Eu显示负异常(δEu=0.69),重稀土配分形式与新鲜石英二长斑岩相似,但La、Ce等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矽卡岩剖面元素分带特征及稀土配分模式指示铜山矽卡岩铜矿床为接触交代成因。结合已有氢氧同位素结果,认为铜山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矽卡岩退化蚀变和成矿期间有大气降水混入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分带 矽卡岩成因 元素迁移 热液交代 安徽铜山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