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东方-2号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特征与找矿标志
1
作者 柴璐 鲍庆中 周永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7-8,共2页
东方-2号矿床位于锡霍特-阿林成矿带,属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该成矿带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毗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广泛发育锡、钨等金属矿床。1矿区地质概况矿床位于中央锡霍特—阿林褶皱带阿尔敏矿... 东方-2号矿床位于锡霍特-阿林成矿带,属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该成矿带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毗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广泛发育锡、钨等金属矿床。1矿区地质概况矿床位于中央锡霍特—阿林褶皱带阿尔敏矿区北部的萨马尔金地体北部、比谢尔花岗岩体南缘。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上侏罗统,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层状灰岩、基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钨矿床 成矿特征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任云生 李京谋 +1 位作者 郝宇杰 徐文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6-1721,共16页
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是吉黑东部重要的钨矿类型,以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和吉林省汪清县白石砬子钨矿床为典型代表。为确定区内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选取2个代表性矿床中的白钨矿单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 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是吉黑东部重要的钨矿类型,以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和吉林省汪清县白石砬子钨矿床为典型代表。为确定区内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选取2个代表性矿床中的白钨矿单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中的白钨矿具有左倾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弱的正Eu异常,形成于富Na、Nb的流体环境中,白钨矿中REE^(3+)通过2Ca^(2+)=REE^(3+)+Na^(+)和Ca^(2+)+W^(6+)=REE^(3+)+Nb^(5+)机制替换Ca^(2+);白石砬子钨矿床中的白钨矿具有右倾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正Eu异常,形成于贫Na、Nb的流体环境中,白钨矿中REE^(3+)通过3Ca^(2+)=2REE^(3+)+Ca(是Ca的空位)机制替换Ca^(2+)。两矿床中白钨矿Eu_(N)与Eu_(N)^(*)之间明显的相关关系及较高的Mo质量分数表明,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的成矿流体均为氧化性流体。在协变关系图解中,翠宏山和白石砬子矿床中的白钨矿与各自成矿岩体在Y和Ho质量分数之间的良好相关性、Y/Ho和La/Ho值协变关系中的明显差异性,揭示2个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水岩反应和流体混合作用;2个矿床中白钨矿Eu异常均高于其各自成矿岩体的Eu异常,进一步指示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水岩反应。岩浆热液上升运移过程中的流体混合作用和水岩反应是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原位微量元素 矽卡岩型钨矿床 翠宏山多金属矿床 白石砬子矿床 吉黑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付家山矽卡岩型(Cu-)W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泉 李艳军 +5 位作者 蔡恒安 李红梅 曾小华 孙孝峰 刘冬勤 谭俊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0-222,共13页
付家山(Cu-)W矿床是鄂东南地区新近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为了精确获得该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利用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并基于长江中下游... 付家山(Cu-)W矿床是鄂东南地区新近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为了精确获得该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利用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并基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晚中生代沉积地层及构造变形、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证据探讨了其成岩成矿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4±3)Ma,而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6±2)Ma,成岩与成矿作用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付家山(Cu-)W矿床形成时代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时间一致,包括鄂东南地区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及最新的年代学数据表明,付家山(Cu-)W矿床极有可能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构造背景。付家山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矽卡岩型(Cu-)W矿床的发现及厘定指示了鄂东南矿集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成岩成矿时代 岩石圈伸展 付家山 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秧田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冯佳睿 周振华 程彦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8,共9页
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石英和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3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2~337℃,盐度w(NaCl)=0.53%~9.98%;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 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石英和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3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2~337℃,盐度w(NaCl)=0.53%~9.98%;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8~306℃,盐度w(NaCl)=6.45%~14.04%。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南秧田白钨矿的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CH4、H2S和N2等气体,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属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72~0.87g/cm3,表明形成这种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8~32MPa,成矿深度约为0.6~1.2km。石英包裹体水的δD为-72.16‰~-65.10‰,δ18O为7.98‰~8.45‰,钨矿床中硫化物δ34S为6.6‰。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秧田 矽卡岩型钨矿床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钨矿床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亚辉 张世涛 +3 位作者 范玉华 马洪杰 张磊 张东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7-888,共12页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钨矿床是华南西部右江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钨矿床之一,产于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褶皱束薄竹山穹窿南翼。该矿床的形成与薄竹山S类花岗岩有关,形成于燕山期陆内碰撞体制。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碎屑岩-碳酸盐...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钨矿床是华南西部右江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钨矿床之一,产于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褶皱束薄竹山穹窿南翼。该矿床的形成与薄竹山S类花岗岩有关,形成于燕山期陆内碰撞体制。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的外接触带,矿石构造主要是浸染状和网脉状。围岩蚀变类型复杂、蚀变分带明显,自花岗岩体向外依次为金云母-绿帘石化带→透辉石-透闪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成矿过程包括矽卡岩阶段(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中阶段)和石英-碳酸盐(晚阶段)阶段。早阶段矽卡岩矿物(透辉石、石榴石)中发育含CH4的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中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CH4、N2的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晚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的水溶液包裹体。各阶段矿物中不发育含石盐子晶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79~550℃,盐度为3.17%~9.86%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50~370℃,盐度为8.95%~10.61%NaCleqv;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221℃,盐度为1.74%~5.71%NaCleqv。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45~90MPa和10~30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3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低NaCl的H2O-CH4-NaCl岩浆热液,演化为中阶段中温、低NaCl的H2O-CH4-CO2-NaCl热液体系,最终转化为晚阶段低温、含CO2的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官房矽卡岩型钨矿床 滇东南 大陆碰撞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