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沫若的“石鼓文”研究及出版
1
作者 梁雪松 雨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7-59,67,共4页
1933年12月,日本东京文求堂影印出版了《古代铭刻汇考四种》,这是郭沫若又一部古文字研究的著作。《古代铭刻汇考四种》应该算是四种研究著作的合集,其第一种《殷契余论》、第二种《金文续考》,都是对于前作的续作,是“补苴旧业”... 1933年12月,日本东京文求堂影印出版了《古代铭刻汇考四种》,这是郭沫若又一部古文字研究的著作。《古代铭刻汇考四种》应该算是四种研究著作的合集,其第一种《殷契余论》、第二种《金文续考》,都是对于前作的续作,是“补苴旧业”。第三种《石鼓文研究》则是关于石鼓文的研究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文研究 郭沫若 出版 研究著作 古文字研究 日本东京 古代 续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沫若文献学发凡
2
作者 郭小武 《郭沫若学刊》 1993年第4期47-51,68,共6页
我们一向认为:(一)作为集文、史、哲巨大成就于一身的大家,郭沫若的根,深深地植于文献学的土壤里。没有文献学的根基,就没有郭沫若的考古学,就没有郭沫若的文字学,就没有郭沫若的历史学、历史剧、古典文学研究和古典文学今译等,郭沫若... 我们一向认为:(一)作为集文、史、哲巨大成就于一身的大家,郭沫若的根,深深地植于文献学的土壤里。没有文献学的根基,就没有郭沫若的考古学,就没有郭沫若的文字学,就没有郭沫若的历史学、历史剧、古典文学研究和古典文学今译等,郭沫若也就不成其为文化巨人了。(二)郭沫若的文献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文化巨人 石鼓文研究 周代社会 屈原研究 五十年代 奴隶制时代 历代学者 依声 然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家不当写错字
3
作者 肖武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7-47,共1页
《文汇报》1992年12月12日第六版登了一幅石鼓文集字的书法对联:“飞禽鸣高树,游鲤乐深渊”。(据作者自注隶定)“飞”作“■”,“高”作“■”,都错了。第一个字其实是“翰”字,出自《吾水章》,从“飞”犹从“羽”,并不就是“飞”字(郑... 《文汇报》1992年12月12日第六版登了一幅石鼓文集字的书法对联:“飞禽鸣高树,游鲤乐深渊”。(据作者自注隶定)“飞”作“■”,“高”作“■”,都错了。第一个字其实是“翰”字,出自《吾水章》,从“飞”犹从“羽”,并不就是“飞”字(郑樵、尹彭寿、郭沫若均释为“翰”,参看郭沫若《石鼓文研究》,《郭沫若全集·考古卷》第9卷第75页)。第二个字是“墉”字,出自《吴人章》,与“逢”为韵(参看同上郭著,第79页)。此字也可以释为“郭”的象形本字,象城郭之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文研究 尹彭寿 隶定 吴人 《文汇报》 卷第 社会用字 二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古籍整理(续)
4
作者 郭小武 《郭沫若学刊》 1992年第2期31-41,共11页
第四,古籍辨伪的典范。“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郭沫若经常引用的一句古语。由于地上文献每每“真伪杂糅、时代混乱”,而地下文献则“一字一句均古人之真迹”,所以地下文献就成了地上文献的鉴定标本,“地下发掘出的材料每每是决定问题... 第四,古籍辨伪的典范。“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郭沫若经常引用的一句古语。由于地上文献每每“真伪杂糅、时代混乱”,而地下文献则“一字一句均古人之真迹”,所以地下文献就成了地上文献的鉴定标本,“地下发掘出的材料每每是决定问题的关键”。郭沐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校释 刘绩 尽信书 辨伪 《管子》 王欣夫 赵用贤 石鼓文研究 荛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古籍整理
5
作者 郭小武 《郭沫若学刊》 1992年第1期33-41,共9页
一、古籍整理史上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古老文明史的国度,中国是带着她异常丰富的文化积累而步入现代社会的。这便产生了一个问题,——现代社会里的古代典籍问题:古籍是“财富”,抑或是“包袱”?古籍要不要整理,如何整理?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文化积累 卷耳集 石鼓文研究 古代典籍 校释 周代社会 考辩 屈原研究 《诗经·国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