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钟山记》的情趣、机趣与理趣 |
黄涛
李金云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石钟山记》“献疑” |
周陶富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3
|
苏轼《石钟山记》写作艺术探析 |
卓立子
李彬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4
|
《石钟山记》的旅游价值探析 |
赵媛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5
|
求真辨伪,求实慎取——《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
张晓毓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6
|
课文的关联开发何以成为可能?——以《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整合阅读设计为例 |
何郁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7
|
《石钟山记》浅谈 |
牛宝彤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8
|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贾会彬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9
|
《石钟山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胡文利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0
|
石钟山记 |
田旭飚
|
《农村电气化》
|
2015 |
0 |
|
11
|
《石钟山记》疑析 |
萧德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
12
|
谈《石钟山记》的结构特色 |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七八级中文班古典文学兴趣小组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0 |
0 |
|
13
|
苏轼和《石钟山记》 |
曾枣庄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8 |
2
|
|
14
|
“双石”辨 |
刘世海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5
|
“石之铿然有声者”不是定语后置 |
黄德焘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6 |
0 |
|
16
|
苦中作乐《菜羹赋》 文化载体小蔓菁——从广义媒介的视角看“蔓菁”的千古传播 |
张立环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比较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
王炳新
|
《当代教育科学》
|
1990 |
1
|
|
18
|
前后抵牾孰是孰非──对教材“动词用作意动”的辨正 |
经吉夫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9
|
“联读悟写”教学法的实验 |
李长庚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1998 |
1
|
|
20
|
同工异曲 叙事议理──谈两篇文言文的叙议艺术 |
王继臻
|
《职教论坛》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