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见穿多糖对结肠癌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摆丽 蒋明鸿 +2 位作者 吴润霞 王其美 罗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9,共9页
目的研究石见穿多糖对结肠癌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探讨石见穿多糖抑制结肠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石见穿多糖对SW620细胞进行干预,干预时间分别为12小时和24小时;CCK-... 目的研究石见穿多糖对结肠癌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探讨石见穿多糖抑制结肠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石见穿多糖对SW620细胞进行干预,干预时间分别为12小时和24小时;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并选择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和时间;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来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力;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及其mRNA,以及转录因子ZEB1、ZEB2、Twist1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石见穿多糖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且浓度越高、干预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因此,在后续实验中,选择0.25 mg·mL^(-1)、1 mg·mL^(-1)、2 mg·mL^(-1)、3 mg·mL^(-1)作为干预浓度,选择24 h作为干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石见穿多糖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石见穿多糖能够上调E-cadherin及其mRNA的表达,且浓度越高,表达水平越高,呈浓度依赖性;同时下调Vimentin、ZEB1、ZEB2、Twist1及其mRNA的表达,且浓度越高,表达水平越低,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石见穿多糖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Vimentin、ZEB1、ZEB2和Twist1的表达,从而抑制EMT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见穿多糖 SW620细胞 增殖 迁移与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见穿多糖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增 张瑞 +1 位作者 张晓坚 杜书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24-2328,共5页
目的探讨石见穿多糖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方法不同浓度石见穿多糖(0、0.25、0.5、1 mg/mL)处理人OS MG63细胞24 h,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检测人OS细胞... 目的探讨石见穿多糖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方法不同浓度石见穿多糖(0、0.25、0.5、1 mg/mL)处理人OS MG63细胞24 h,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检测人OS细胞β-caten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人OS MG63细胞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石见穿多糖抑制细胞迁移、侵袭(P<0.01),降低β-catenin mRNA及Vimentin蛋白表达(P<0.05,P<0.01),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且上述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石见穿多糖能抑制人OS 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阻断EMT过程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见穿多糖 人OS MG63细胞 迁移 侵袭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见穿多糖对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胺联合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旭 张浪 +3 位作者 郝吉 程卓 冯天辉 舒广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1-317,共7页
目的研究石见穿多糖(PSSC)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胺(Ga IN)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LF)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SSC 30和100 mg·kg^(-1)给药组。给药组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给药结束后,... 目的研究石见穿多糖(PSSC)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胺(Ga IN)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LF)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SSC 30和100 mg·kg^(-1)给药组。给药组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给药结束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ip给予LPS 10μg·kg^(-1)和Gal N700 mg·kg^(-1),制备小鼠ALF模型。H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及肝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肝组织活性氧(ROS)的相对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含量;胱天蛋白酶3活性测试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胱天蛋白酶3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杂乱,胞质皱缩,细胞边界模糊,可见较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明显的肝组织内出血,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MDA和ROS含量分别升高至正常对照组的2.2倍和4.3倍(P<0.01),GSH含量下降至51%(P<0.01),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的活性分别降低至74%,36%和42%(P<0.01),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胱天蛋白酶3活性升高至正常对照组的5.3倍(P<0.01)。与模型组相比,PSSC组小鼠存活比例明显升高(P<0.01);小鼠肝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升高(P<0.01),GSH含量下降(P<0.01);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降低(P<0.01);胱天蛋白酶3活性降低(P<0.01)。结论 PSSC对LPS和Gal N联合诱导的小鼠ALF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低肝氧化应激、抑制肝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石见穿 急性肝衰竭 多糖 氨基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