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中石英胶结物成因机制
1
作者 王健 李振坤 +3 位作者 操应长 杨海军 莫涛 汪顺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中常见石英胶结物,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薄片鉴定资料分析、激光微区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石英胶结物的微观特征、分布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下石英胶结物干净... 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中常见石英胶结物,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薄片鉴定资料分析、激光微区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石英胶结物的微观特征、分布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下石英胶结物干净无杂质,通常以加大边或充填孔隙的形式存在,还常见其在裂缝中形成自形—半自形石英。按照阴极发光特征可将石英胶结物分为两期,第一期在阴极射线下几乎不发光,呈蓝黑色,第二期发光略亮于第一期,呈紫黑色。横向上,石英胶结物主要分布在克深和克拉3段,在大北段东部其含量也较高;纵向上,石英胶结物主要分布在靠近不整合处。第一期石英胶结物Li、Al含量普遍高于石英颗粒,Ti含量低于石英颗粒。第一期石英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主要为溶解的长石,成岩流体为大气水。白垩纪末研究区发生构造抬升时,大气水淋滤溶解了大量长石而富含H_(4)SiO_(4)、Na^(+)、Ca^(2+)等物质,当H_(4)SiO_(4)达到一定活度时,石英即发生沉淀。第二期石英胶结物成因可能和有机酸充注有关,也可能和黏土矿物转化有关,有机酸沿构造裂缝充注到储层中,溶解了附近的长石并发生石英沉淀,黏土矿物转化释放的SiO_(2)被泥岩排出的地层水带到附近裂缝中产生石英胶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胶结 成因机制 巴什基奇克组 克拉苏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石英胶结物的SiO_2来源研究综述 被引量:8
2
作者 袁桃 伊海生 +2 位作者 兰叶芳 李启来 金峰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6,共9页
石英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石英胶结物SiO_2内部或外部来源尚无定论。关于石英胶结物SiO_2来源问题的研究较薄弱,尤其对非晶质SiO_2溶解来源和SiO_2外部来源的研究重视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石英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石英胶结物SiO_2内部或外部来源尚无定论。关于石英胶结物SiO_2来源问题的研究较薄弱,尤其对非晶质SiO_2溶解来源和SiO_2外部来源的研究重视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致密砂岩储层中石英胶结物形成的成岩作用时间及SiO_2的物质来源,并研究了其贡献量的大小。结果表明:(1)长石的溶解与转化、蒙脱石的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压溶作用与缝合线的发育,以及非晶质SiO_2的溶解作用,是砂岩储层中石英胶结物发育的重要内部SiO_2来源。石英胶结物的外部来源则包括岩石邻近的砂体,也包括深部埋藏砂岩、深部埋藏泥岩、花岗岩侵入体、基岩等来源的大规模运移。(2)长石的溶解、蒙脱石的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压溶作用与缝合线的发育,主要在早成岩-中成岩时期为砂岩储层提供SiO_2来源,而钾长石向高岭石和伊利石的转化、钠长石化作用主要为中成岩-晚成岩时期石英胶结物的主要SiO_2来源。此外,非晶质SiO_2的溶解和外部来源提供的SiO_2推测应该可以发生在整个沉积成岩时期,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工作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石英胶结 成岩作用 SiO2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制备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芳芳 杨胜来 +3 位作者 高旺来 葛林文 陈浩 章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5-689,共5页
大尺寸人造岩心不仅可以模拟储层的非均质性、注采井网关系,还可以模拟油水在平面或者纵向上的运移规律及饱和度分布,近年来大尺寸人造岩心被广泛地应用在油气藏开发各类物理模拟实验中。为制作出与真实油藏物性尽可能接近的大尺寸人造... 大尺寸人造岩心不仅可以模拟储层的非均质性、注采井网关系,还可以模拟油水在平面或者纵向上的运移规律及饱和度分布,近年来大尺寸人造岩心被广泛地应用在油气藏开发各类物理模拟实验中。为制作出与真实油藏物性尽可能接近的大尺寸人造岩心,从渗透率、孔隙结构、润湿性控制、黏土矿物添加等方面研究了其制作工艺,并研究了石英砂粒度中值、加压强度、胶粘剂用量、黏土矿物含量等对人造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通过介绍的制作方法实际制作了与某非均质油藏物性相似的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大尺寸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物性参数测定结果显示制作的大尺寸非均质人造岩心渗透率、孔隙结构等物性参数与实际油藏非常接近,可以代替真实油藏岩心进行部分模拟实验,为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人造岩心 渗透率 孔隙 石英砂环氧树脂 岩心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包壳对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基于多相场的数值模拟实验
4
作者 KUMAR Akash SPÄTH Michael +4 位作者 PRAJAPATI Nishant BUSCH Benjamin SCHNEIDER Daniel HILGERS Christoph NESTLER Britta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8-652,共15页
石英颗粒表面的黏土包壳是决定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碎屑岩储层质量。基于共轴石英胶结的多相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黏土包壳参数对砂岩储层中石英胶结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研究主要... 石英颗粒表面的黏土包壳是决定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碎屑岩储层质量。基于共轴石英胶结的多相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黏土包壳参数对砂岩储层中石英胶结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研究主要取得5项进展:①为了在三维数字砂岩模型的石英颗粒上模拟出逼近实际的各种黏土包壳形态,研发了一套新的预处理工作流程。②分别对发育石英单颗粒和多颗粒的砂岩开展共轴生长胶结的数值模拟实验,揭示出控制石英胶结量的主要包壳参数,即暴露锥面的生长方向、包壳覆盖率和包壳形态等。③黏土包壳形态对胶结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层状包壳形态的胶结速度较快;包壳覆盖率与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④石英颗粒结晶垂直方向上胶结物生长速度最小,演化中后期斜角方向生长速度较水平方向更快。⑤动态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际对比验证显示,20,40 d后的包壳形态模拟结果与天然样品中观察到的形态高度相似,证实了包壳三维数值建模新方法的有效性。该套黏土包壳数值模拟方法和研究成果有助于改进砂岩储层表征结果和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胶结 黏土矿物包壳 颗粒包壳 相场建模 砂岩 储层质量 石英次生加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泥石膜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M油田延长组2段为例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弘 王芙蓉 +1 位作者 戴世立 樊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绿泥石膜在鄂尔多斯盆地M油田三叠系延长组2段储集砂岩中多有出现。结合M油田区域地质资料及延长组2段储层岩心薄片研究得出:绿泥石膜形成于早成岩时期,该层段孔隙度随着绿泥石膜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该地区储层孔隙度具有建设性作用。... 绿泥石膜在鄂尔多斯盆地M油田三叠系延长组2段储集砂岩中多有出现。结合M油田区域地质资料及延长组2段储层岩心薄片研究得出:绿泥石膜形成于早成岩时期,该层段孔隙度随着绿泥石膜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该地区储层孔隙度具有建设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石英次生加大、增加颗粒间抗压实强度、抑制压溶以及挤占碳酸盐岩胶结物生长空间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膜 孔隙度 成岩作用 石英胶结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性能层间差异的成岩因素——以塔里木盆地群苦恰克构造带泥盆系东河塘组砂岩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登林 李维锋 +2 位作者 许晓宏 洪国良 李凌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662,共7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群苦恰克构造带内泥盆系东河塘组的上、下两段砂岩储层物性表现出强烈的层间差异性特征(下段砂岩储集物性明显优于上段砂岩的储集物的物性),而这种差异性并非由前期沉积水动力因素所导致,而是由后期储层内成岩改造的差异... 基于塔里木盆地群苦恰克构造带内泥盆系东河塘组的上、下两段砂岩储层物性表现出强烈的层间差异性特征(下段砂岩储集物性明显优于上段砂岩的储集物的物性),而这种差异性并非由前期沉积水动力因素所导致,而是由后期储层内成岩改造的差异所引发,对样品进行详细的显微观测和矿物成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埋藏成岩期石英胶结效应的层间差异造就了上述储集物性的层间差异性;下段砂岩内由于伊利石矿物以包膜的形式包裹于石英颗粒表面,抑制了石英胶结,使得原生孔隙较好地保存;而上段砂岩内强烈的石英胶结使得原生孔隙消失;其岩石物理性质呈现出刚性特征,作为东河塘组上下两段砂岩成岩改造差异的连带效应,在同等外部构造应变环境下,上段砂岩内的裂隙产出现象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苦恰克构造带 东河塘组 储层物性 石英胶结 伊利石包膜 原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深地区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非均一性发育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施辉 罗晓容 +3 位作者 王宗秀 冯兴强 吴林 张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9-111,共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K1bs)致密砂岩埋藏深度大于6500 m,普遍发育构造裂缝,对储层改造和油气运聚均起到关键性作用(王珂等,2015)。根据裂缝发育的性质、密度、填充度等特征综合显示目的层砂岩段内的裂缝表...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K1bs)致密砂岩埋藏深度大于6500 m,普遍发育构造裂缝,对储层改造和油气运聚均起到关键性作用(王珂等,2015)。根据裂缝发育的性质、密度、填充度等特征综合显示目的层砂岩段内的裂缝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推测构造应力的非均一性分布是构造裂缝分段性发育的原因(王招明,2013)。然而,最新研究表明(Shi et al.,2018),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内明显存在一期碎屑物质来源的变化,砂岩碎屑物质组分的差异导致成岩作用演化的不同,从而影响了储层岩石力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换言之,研究区目的层段构造裂缝发育的非均一性并不完全受控于构造应力的差异性分布,砂岩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在其中也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致密砂岩 裂缝 石英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