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集砂岩碎屑石英次生加大边定量分析技术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方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6-101,共6页
作者通过对电子探针分析仪阴极发光象拍摄方法和测试程序的技术改进,在电子探针仪上实现了对石英次生加大边同时进行偏光象、阴极发光象观察和拍摄及同位化学成分的快速多点定量分析。 分析测试表明,在不同成岩阶段生长的石英次生加大边... 作者通过对电子探针分析仪阴极发光象拍摄方法和测试程序的技术改进,在电子探针仪上实现了对石英次生加大边同时进行偏光象、阴极发光象观察和拍摄及同位化学成分的快速多点定量分析。 分析测试表明,在不同成岩阶段生长的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其Al_2O_3含量有明显差异,据此,定量划分了石英次生加大级别,并对石英次生加大边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砂岩 石英次生加大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伏美燕 张哨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0-54,172,共5页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分布、产状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粒度统计结果,与碳酸盐混积的陆源石英来源于海滩砂或沙丘砂。陆源石英与碳酸...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分布、产状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粒度统计结果,与碳酸盐混积的陆源石英来源于海滩砂或沙丘砂。陆源石英与碳酸盐的混合是海平面上升期由沿岸流等事件作用产生。纵向上石英含量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和事件作用的不确定性有关。陆源石英的产状可分为5类,反映了不同的沉积和成岩事件。石英经历的成岩作用包括有压实-压溶作用、次生加大和交代作用。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次生加大不同于碎屑岩,加大边与碎屑石英之间存在非连续的白云石边,加大石英的晶形反映其结晶过程明显受到生长空间的限制。在残余粒屑灰质白云岩中,可见石英经历了两期次生加大,反映了两期有机酸的侵入。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对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成岩作用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储层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麦盖提地区 小海子组 混积岩 石英次生加大 酸性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深埋侏罗系砂岩内绿泥石包膜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芙蓉 何生 +1 位作者 何治亮 张福顺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7,124,共4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埋深侏罗系砂岩储层深度约为5850~6120m.由于塑性岩屑质量分数高,强烈的压实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最主要的因素,但深部侏罗系砂岩内普遍发育的绿泥石黏土包膜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借助铸体、扫描电镜等手...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埋深侏罗系砂岩储层深度约为5850~6120m.由于塑性岩屑质量分数高,强烈的压实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最主要的因素,但深部侏罗系砂岩内普遍发育的绿泥石黏土包膜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借助铸体、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表明,绿泥石包膜多为栉壳状垂直颗粒表面分布,为早期成岩阶段的产物;绿泥石包膜通过隔阻SiO2孔隙流体与石英颗粒的接触来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降低硅质胶结对孔隙的破坏;绿泥石包膜还可抑制压溶和颗粒溶蚀作用,减少易堵塞孔喉的自生矿物的形成,从而保存粒间孔隙,增加砂岩孔隙的连通性,有利于溶解作用的不断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侏罗系砂岩 绿泥石包膜 石英次生加大 流体通道 准噶尔盆地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初始期的厘定——以中东鲁卜哈里盆地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姜辉 樊生利 +3 位作者 赵应权 张哨楠 周瑾 刘志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23,230,共6页
鲁卜哈里盆地奥陶系S组为一套典型的超深致密化砂岩储层,石英次生加大为主的硅质胶结作用是导致本区储层致密的最主要因素。利用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矿物同位素测年,结合构造沉降史、埋藏史和热演化史,以首批油气充注的尾... 鲁卜哈里盆地奥陶系S组为一套典型的超深致密化砂岩储层,石英次生加大为主的硅质胶结作用是导致本区储层致密的最主要因素。利用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矿物同位素测年,结合构造沉降史、埋藏史和热演化史,以首批油气充注的尾声即焦沥青在孔隙中的充填映射储层致密初始期的时间下限;以首次石英次生加大集中发育导致孔隙急剧缩减映射其时间上限,估算奥陶系储层致密初始期约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并计算出储层致密化速率约30.6 m/Ma。此外,储层致密化后油藏继续热演化,部分原油热裂解生成天然气可在圈闭内部重新调整聚集形成凝析气藏,部分裂解天然气朝上倾方向继续逃逸或通过颗粒间微孔隙透析成为弥散状油气分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致密初始期 包裹体 石英次生加大 奥陶系 鲁卜哈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山西组砂岩致密化发育时限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艳霞 刘洁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借助于显微镜的单偏光和荧光,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观察,同时,采用显微冷热台对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包裹体进行测温,并使用激光拉曼光谱对包裹体的组分进行分析。盆地模拟研究发现,志丹地区山西组致密... 借助于显微镜的单偏光和荧光,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观察,同时,采用显微冷热台对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包裹体进行测温,并使用激光拉曼光谱对包裹体的组分进行分析。盆地模拟研究发现,志丹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发育无机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气液态烃包裹体和气态烃包裹体4种类型包裹体;赋存在Ⅰ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内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80~100℃,冰点温度在-4^-2℃,推测形成时间为200×10~6—190×10~6a;Ⅱ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5~125℃,冰点温度在-6^-4℃,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O_2为主,少量C_2H_6,推测第一期天然气充注时间及砂岩初次致密化时间为190×10~6—160×10~6a;Ⅲ期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5~155℃,冰点温度在-10^-8℃,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H_4和C_2H_6为主,伴随有大量后期高成熟天然气充注,推测天然气成藏及砂岩进一步致密化的时间为160×10~6—140×10~6a,天然气的充注伴随着砂岩的后期致密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 志丹地区 山西组 致密砂岩 石英次生加大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砂岩蒙皂石膜形成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晓峰 李景 +4 位作者 于均民 李淑琴 符国辉 盛思璐 许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砂岩中以黏土膜形式赋存的蒙皂石是一种能够预测储集层物性的标型矿物。通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蒙皂石膜的赋存状态进行观察,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为营尔凹陷下沟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砂岩中以黏土膜形式赋存的蒙皂石是一种能够预测储集层物性的标型矿物。通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蒙皂石膜的赋存状态进行观察,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为营尔凹陷下沟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晶形差的蒙皂石以胶囊状依附在碎屑颗粒表面成为黏土膜,成膜物质来源于携带蒙皂石黏土微粒的下渗大气水,成膜时间为早成岩阶段A期的方解石胶结之后。蒙皂石膜与石英胶结物共生,石英胶结物以石英微粒散布或以石英次生加大边覆盖在蒙皂石膜表面。鉴于此,生长在孔隙壁上的蒙皂石膜不能抑制石英次生加大,其对砂岩孔隙的保存不具有建设性作用,但可以作为指示砂岩物性好坏的标型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盆地 营尔凹陷 下沟组 蒙皂石膜 标型矿物 大气水渗滤 石英次生加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储层成岩差异演化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鑫 林承焰 +4 位作者 黄导武 段冬平 林建力 何贤科 刘彬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共14页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储层埋深跨度大,不同层位储层质量存在差异。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数据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埋藏史,系统分析了不同层位储层基本特征及其成岩差异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花港...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储层埋深跨度大,不同层位储层质量存在差异。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数据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埋藏史,系统分析了不同层位储层基本特征及其成岩差异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花港组砂岩储层纵向上以埋深4100 m为界线,其上、下储层物性和孔隙发育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埋深4100 m以上为H3—H4砂组储层,埋藏相对较浅且火山岩岩屑含量相对较高,较弱的压实、压溶作用和普遍发育的绿泥石包膜共同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有效保存了原生孔隙,为后期有机酸规模溶蚀提供了条件,因此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都发育较好,存在相对高孔隙发育区;埋深4100 m以下为H5—H6砂组储层,埋藏相对较深且更富变质岩岩屑,绿泥石包膜发育较差,难以有效抑制石英次生加大,同时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使其在快速埋藏阶段丧失了大量孔隙,不利于后期的有机酸溶蚀增孔作用,且由于较长时期处于碱性成岩环境,大量自生矿物胶结充填孔隙,导致储层相对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质量 成岩作用 有机酸溶蚀 绿泥石包膜 石英次生加大 花港组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对砂岩致密化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娜 韩淑乔 龙慧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32-35,138,共4页
为了解煤系烃源岩与致密砂岩发育的关系,在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等实验基础上,发现在阴极发光下,在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中可以观察到大量发棕褐色光的石英,同时具有浅褐色的石英次生加大边,阴极发光分析表明,至少有10%~... 为了解煤系烃源岩与致密砂岩发育的关系,在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等实验基础上,发现在阴极发光下,在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中可以观察到大量发棕褐色光的石英,同时具有浅褐色的石英次生加大边,阴极发光分析表明,至少有10%~20%的长石是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被与煤系地层有关的酸性流体所溶解。在煤系地层中,早期植物遗体氧化分解产生腐植酸以及煤系烃源岩中Ⅲ型干酪根中含氧基团断裂产生大量有机酸,这些酸性流体溶蚀石英、长石等不稳定矿物,产生SiO2,形成石英次生加大,使储层孔隙度大量减少。因此,煤系烃源岩与砂岩致密化发育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有机酸 SiO2胶结 石英次生加大 孔隙度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绿泥石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凤廉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6期123-128,共6页
自生绿泥石是砂岩储层中常见的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了解其在砂岩中的赋存状态、形成机制及其对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对储层物性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对自生绿泥石产状的认识主要有以下3种:颗粒包膜型绿泥石、孔隙衬里型绿... 自生绿泥石是砂岩储层中常见的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了解其在砂岩中的赋存状态、形成机制及其对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对储层物性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对自生绿泥石产状的认识主要有以下3种:颗粒包膜型绿泥石、孔隙衬里型绿泥石及孔隙充填型绿泥石。关于孔隙衬里型绿泥石对孔隙度的影响,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1)孔隙衬里型绿泥石并不能显著提高岩石的抗机械压实强度,孔隙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可能是碎屑颗粒的支撑作用;(2)孔隙衬里型绿泥石并不能通过改变孔隙流体的pH值来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石英次生加大不发育的真正原因是二者成岩条件的差异;(3)孔隙衬里型绿泥石与储层孔隙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绿泥石 赋存状态 成岩阶段 压实作用 石英次生加大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