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南昌横岗“砂山”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庆斌 叶玮 陈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0-1181,共12页
长江中下游第四纪砂沉积的成因仍然存在争论。通过对江西南昌横岗"砂山"剖面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的研究,分析探讨"砂山"的成因。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大多呈次棱角状到次圆状,表面具有碟形坑、新月形坑、麻坑等风成特... 长江中下游第四纪砂沉积的成因仍然存在争论。通过对江西南昌横岗"砂山"剖面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的研究,分析探讨"砂山"的成因。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大多呈次棱角状到次圆状,表面具有碟形坑、新月形坑、麻坑等风成特征,还存在贝壳状断口、V形坑、水下磨光面等水成特征,SiO_2溶蚀和沉淀也显著发育。综合分析,横岗剖面是河床砂经风力近距离搬运堆积而成的,是长江中下游第四纪风成砂的一部分。横岗剖面由下而上黄色砂层与褐红色砂层交替出现,褐红色砂层石英砂磨圆度较黄色砂层略好,黄色砂层石英砂表面较为洁净,外动力在石英颗粒表面留下的机械作用痕迹较为清晰,褐红色砂层石英砂表面SiO_2溶蚀和沉淀作用显著发育,部分颗粒表面机械作用痕迹被SiO_2溶蚀和沉淀所遮蔽或改造,颗粒表面凹凸不平,横岗剖面颜色和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的变化记录了该地区由干到湿气候环境的周期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山 石英颗粒表面形态 风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玄武岩发育时间序列土壤中石英颗粒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瑾 李德成 +1 位作者 张甘霖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热带地区雷州半岛和琼北地区不同年代喷发的玄武岩土发育的时间序列土壤中石英颗粒的表面形态特征,结果表明:①同一剖面中表层土壤中石英的风化程度相对较大。②从新成土到铁铝土阶段(0.01~1.33Ma),石英颗粒...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热带地区雷州半岛和琼北地区不同年代喷发的玄武岩土发育的时间序列土壤中石英颗粒的表面形态特征,结果表明:①同一剖面中表层土壤中石英的风化程度相对较大。②从新成土到铁铝土阶段(0.01~1.33Ma),石英颗粒表面风化程度逐渐加深,机械作用形成的特征完全消失。成土时间较长的铁铝土(6.12Ma)中石英颗粒出现裂解现象。③本研究一方面证实Darmody评估方法在研究我国热带地区土壤石英颗粒表面风化程度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在相同母质和环境条件下发育的土壤中,石英颗粒表面的风化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土壤的相对发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颗粒表面微形态 时间序列土壤 扫描电镜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沙捞越盆地东北部第三系石英表面形态特征--对古沉积环境与储集层质量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Abdullah Musa Ali Eswaran Padmanabhan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704,共8页
基于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盆地Belait组和Lambir组第三系露头样品,分析其石英表面形态,揭示其颗粒表面结构缺陷(源自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古沉积环境以及储集层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利用岩石薄片进行矿物识别,并观察粒径和结构... 基于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盆地Belait组和Lambir组第三系露头样品,分析其石英表面形态,揭示其颗粒表面结构缺陷(源自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古沉积环境以及储集层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利用岩石薄片进行矿物识别,并观察粒径和结构;利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以展现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的变化。Belait组砾岩的扫描电镜图像表明其以自形石英晶体为主,常见机械风化缺陷,例如线性断口、贝壳状断口以及擦痕;而Lambir组砂岩中却常见化学风化特征,例如化学蚀痕、蚀坑、溶解坑以及刻痕。基于岩石学、扫描电镜以及CT扫描图像分析的储集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Belait组为高能海岸沉积,潮控特征明显,Lambir组为浅海—三角洲沉积,浪控特征明显;Belait组和Lambir组的储集层质量较差,但Belait组的孔隙度略高于Lambir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捞越盆地 石英表面形态 扫描电镜 微观结构 古沉积环境 储集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Faiyum盆地沉积物中粒度和磁化率对风沙活动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华玲 陈静 +2 位作者 孙千里 陈中原 Alaa Salem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310,共8页
埃及Faiyum盆地是尼罗河下游的泛滥平原,沉积物主要来自尼罗河和撒哈拉沙漠.本文通过对钻孔FYAM(孔深4.6m)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的分析,并结合石英形态、石膏和碳酸盐含量分析,旨在寻找Faiyum盆地沉积物中代表风沙活动的粒度、磁化率特... 埃及Faiyum盆地是尼罗河下游的泛滥平原,沉积物主要来自尼罗河和撒哈拉沙漠.本文通过对钻孔FYAM(孔深4.6m)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的分析,并结合石英形态、石膏和碳酸盐含量分析,旨在寻找Faiyum盆地沉积物中代表风沙活动的粒度、磁化率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钻孔沉积物中共发现7种粒度频率曲线类型,主要为细粒组(6-20μm)和粗粒组(80-100μm)两个峰值组合而成的单峰或双峰曲线.除去人类活动影响的高磁化率层以及高碳酸盐含量导致的低磁化率层外,其余层位沉积物的磁化率随着曲线类型的不同呈现规律性变化,当80-100μm峰为主峰时,磁化率明显偏低,风成石英颗粒含量升高,代表着风沙活动强烈,当6-20μm的峰为主峰时,磁化率相对较高,风成石英颗粒含量减少,意味着风沙活动减弱,以尼罗河物质输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频率曲线 单峰 双峰 撒哈拉沙漠 尼罗河 石英形态 Faiyum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