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渣碳热还原过程中二氧化硅固溶体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洪阳 张晓雪 +3 位作者 张文韬 张璇 包焕均 宋少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1600,共10页
铜渣是铜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碳热还原可实现其主要物相铁橄榄石的分解,有利于后续铁的富集。本文利用XRD、SEM和EDS对铜渣碳热还原过程中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借助碱浸实验考察了焙烧产物中二氧化硅(SiO_(2))固溶体的... 铜渣是铜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碳热还原可实现其主要物相铁橄榄石的分解,有利于后续铁的富集。本文利用XRD、SEM和EDS对铜渣碳热还原过程中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借助碱浸实验考察了焙烧产物中二氧化硅(SiO_(2))固溶体的溶解性,并通过XPS及TEM分析结果探讨SiO_(2)固溶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铜渣中的主要物相为铁橄榄石和磁铁矿,锌主要赋存于铁橄榄石相。铁橄榄石经碳热还原分解为金属铁和石英固溶体,温度升高促使石英固溶体转变为方石英固溶体,此时锌被挥发至烟气中。焙烧产物中SiO_(2)因铁的掺杂而表现出石英和方石英的晶体结构,但在微观上仍以非晶态形式存在,致使其易溶于110℃氢氧化钠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碳热还原 金属铁 石英固溶体 石英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与氧化铁还原焙烧过程中二氧化硅固溶体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洪阳 张晓雪 宋少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6-764,共9页
采用XRD、XPS、FTIR以及SEM-EDS分析手段对高岭石和氧化铁还原焙烧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并借助碱浸实验明确还原焙烧产物中二氧化硅固溶体的溶解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二氧化硅固溶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在1000~1150℃还原气氛中单... 采用XRD、XPS、FTIR以及SEM-EDS分析手段对高岭石和氧化铁还原焙烧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并借助碱浸实验明确还原焙烧产物中二氧化硅固溶体的溶解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二氧化硅固溶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在1000~1150℃还原气氛中单独焙烧时会转变为无定型态,氧化铁的添加可将高岭石在1050~1150℃完全转变为铁铝尖晶石和二氧化硅固溶体−石英固溶体和方石英固溶体。此外,石英固溶体和方石英固溶体与天然的石英和方石英具有相似的结构,但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出性能有很大的区别。还原焙烧过程为固相反应,氧化铝会选择性与氧化亚铁反应并生成铁铝尖晶石,受氧化铝迁移的影响,少量的Fe2+进入硅氧四面体中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硅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还原焙烧 铝酸亚铁 石英固溶体 石英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膨胀微晶玻璃应用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18
3
作者 范仕刚 余明清 +2 位作者 赵春霞 刘杰 何粲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10-214,共5页
超低膨胀微晶玻璃是由非晶态无机材料经过严格的受控晶化而得到的以β-石英固溶体为主晶相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热学、电学、力学性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其应用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 超低膨胀 微晶玻璃 β-石英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晶温度对低膨胀LAS微晶玻璃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峰 陈美桃 +5 位作者 施江 张文涛 万鹏 郭子琛 谢峻林 李凤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2-600,611,共10页
以Li2O-Al2O3-SiO2(LAS)系统微晶玻璃为研究对象,探究低Li2O掺量(4.13wt%)时析晶温度对微晶玻璃的影响,成功制备出超低热膨胀系数的微晶玻璃。利用XRD、DSC、FTIR、SEM研究了微晶玻璃内部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Li2O含量为4.... 以Li2O-Al2O3-SiO2(LAS)系统微晶玻璃为研究对象,探究低Li2O掺量(4.13wt%)时析晶温度对微晶玻璃的影响,成功制备出超低热膨胀系数的微晶玻璃。利用XRD、DSC、FTIR、SEM研究了微晶玻璃内部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Li2O含量为4.13wt%时,随着析晶温度的提高,平均热膨胀系数(CTE)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抗折强度和显微硬度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综合分析最佳析晶温度为800℃,此时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最小且均为负值,30~300℃、30~400℃、30~500℃温度段的平均CTE值分别为-4.216×10-7/℃、-2.500×10-7/℃、-0.931×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石英固溶体 微晶玻璃 低膨胀 析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核剂对Li2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树江 卢安贤 +1 位作者 肖卓豪 杨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338-340,355,共4页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法制得了以P2O5和TiO2为晶核剂的Li2O-Al2O3-SiO2系统基础玻璃,并经过热处理制得了微晶玻璃。利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晶化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着重探索了不同晶核剂对玻璃...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法制得了以P2O5和TiO2为晶核剂的Li2O-Al2O3-SiO2系统基础玻璃,并经过热处理制得了微晶玻璃。利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晶化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着重探索了不同晶核剂对玻璃析晶、微晶玻璃结构、微晶玻璃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更有利于玻璃析晶,但以P2O5为晶核荆的微晶玻璃具有更好的力学和热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O-AL2O3-SIO2 微晶玻璃 晶核剂 β-石英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膨胀微晶玻璃发展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春霞 蒋新朝 +3 位作者 张微 刘杰 范仕刚 何粲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5-2145,共11页
超低膨胀微晶玻璃是在Li_(2)O-Al_(2)O_(3)-SiO_(2)系玻璃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受控晶化,在母体玻璃中析出以β-石英固溶体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材料。由于具有极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超低膨胀微晶玻... 超低膨胀微晶玻璃是在Li_(2)O-Al_(2)O_(3)-SiO_(2)系玻璃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受控晶化,在母体玻璃中析出以β-石英固溶体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材料。由于具有极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超低膨胀微晶玻璃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超低膨胀微晶玻璃的组成、制备方法、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发展现状、应用,指出了目前生产超低膨胀微晶玻璃存在的问题和国产超低膨胀微晶玻璃与国际顶尖产品存在的差距,以及国产超低膨胀微晶玻璃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O-Al_(2)O_(3)-SiO_(2)系玻璃 超低膨胀 β-石英固溶体 微晶玻璃 受控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含量对微晶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彭瑞欣 韩韩 +2 位作者 林鸿剑 李筱凡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97-3503,共7页
锂铝硅系微晶玻璃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性能的微晶玻璃材料。本文制备了以透锂长石和二硅酸锂为主晶相的锂铝硅系透明微晶玻璃,并通过DSC、XRD与SEM研究了MgO含量对该微晶玻璃析晶行为及结构的影响,利用维氏硬度、抗弯强度等测试... 锂铝硅系微晶玻璃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性能的微晶玻璃材料。本文制备了以透锂长石和二硅酸锂为主晶相的锂铝硅系透明微晶玻璃,并通过DSC、XRD与SEM研究了MgO含量对该微晶玻璃析晶行为及结构的影响,利用维氏硬度、抗弯强度等测试方法研究了MgO含量对该微晶玻璃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O含量(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3%,基础玻璃的析晶温度从771℃降低至729℃,析晶能力增强,微晶玻璃的结晶度从62%增加至72%,晶粒尺寸从29 nm增大至33 nm。随着MgO含量的增加,微晶玻璃中会析出β-石英固溶体,抗弯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系微晶玻璃 氧化镁 析晶性能 透锂长石 二硅酸锂 β-石英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超低膨胀透明微晶玻璃实现批量化生产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春霞 范仕刚 +3 位作者 张丽红 刘杰 何粲 李跃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85-3187,共3页
锂铝硅系超低膨胀微晶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低膨胀光学材料,热膨胀系数低、透明性好。国产高品质超低膨胀微晶玻璃一直受到技术制约,难以批量化生产。本研究采用熔融法结合搅拌工艺以及适宜的热处理制度,成功批量化生产出热膨胀系数接... 锂铝硅系超低膨胀微晶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低膨胀光学材料,热膨胀系数低、透明性好。国产高品质超低膨胀微晶玻璃一直受到技术制约,难以批量化生产。本研究采用熔融法结合搅拌工艺以及适宜的热处理制度,成功批量化生产出热膨胀系数接近于零的高品质超低膨胀透明微晶玻璃产品,产品外观完整,内部基本无气泡、条纹等缺陷。对优级产品进行热膨胀系数、应力双折射、抗弯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优级产品热膨胀系数为1.6×10^(-8)K^(-1),应力双折射小于2 nm/cm,抗弯强度高达171 MPa,品质已达到ZERODUR零级。采用XRD、SEM、TEM等手段对该产品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产品主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晶相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晶粒尺寸为几十纳米,保证了其极低的热膨胀系数和高透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 超低膨胀透明微晶玻璃 β-石英固溶体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2O对Li2O-Al2O3-SiO2系低热膨胀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乾晨 王静 +1 位作者 韩建军 谢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1-545,577,共6页
研究采用二步法,以TiO2+ZrO2作为复合晶核剂制备了Li2O-Al2O3-SiO2(LAS)低热膨胀微晶玻璃,并分析了Li2O含量对微晶玻璃相关性能的影响。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热膨胀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微晶玻璃样... 研究采用二步法,以TiO2+ZrO2作为复合晶核剂制备了Li2O-Al2O3-SiO2(LAS)低热膨胀微晶玻璃,并分析了Li2O含量对微晶玻璃相关性能的影响。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热膨胀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微晶玻璃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Li2O含量从6 mol%提高至10 mol%,LAS玻璃的Tg由680℃降低至657℃,Tp由844℃降低至789℃。在相同热处理制度下,随着Li2O含量的上升LAS系统微晶玻璃中主晶相由β-石英固溶体转变为β-锂辉石固溶体。当Li2O含量为8 mol%,晶化温度为820℃时,LAS玻璃获得最低的热膨胀系数12.5×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Li2O含量 β-石英固溶体 β-锂辉石固溶体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膨胀微晶玻璃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春霞 范仕刚 +2 位作者 刘杰 何粲 李跃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70-3876,共7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Li_(2)O-Al_(2)O_(3)-SiO_(2)系透明玻璃,以TiO_(2)、ZrO_(2)和P_(2)O_(5)为复合晶核剂对该玻璃进行热处理,获得了超低膨胀微晶玻璃。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微晶玻璃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分析获得...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Li_(2)O-Al_(2)O_(3)-SiO_(2)系透明玻璃,以TiO_(2)、ZrO_(2)和P_(2)O_(5)为复合晶核剂对该玻璃进行热处理,获得了超低膨胀微晶玻璃。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微晶玻璃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分析获得了最优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即核化温度为600℃,核化时间为3 h,晶化温度为820℃,晶化时间为5 h。在此热处理工艺制度下获得的微晶玻璃主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热膨胀系数为1.6×10^(-8)℃^(-1)。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析晶情况和微观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热处理工艺与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由晶相种类和含量决定,微晶玻璃内部晶相的尺寸和含量与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 低膨胀 β-石英固溶体 复合晶核剂 热处理 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aration of silicon and iron in copper slag by carbothermic reduction-alkaline leaching process 被引量:13
11
作者 WANG Hong-yang SONG Shao-x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249-2258,共10页
Approximately 2.0-3.0 t of copper slag(CS) containing 35%-45% iron is generated for every ton of copper produced during the pyrometallurgical process from copper concentrate. Therefore, the recovery of iron from CS ut... Approximately 2.0-3.0 t of copper slag(CS) containing 35%-45% iron is generated for every ton of copper produced during the pyrometallurgical process from copper concentrate. Therefore, the recovery of iron from CS utilizes a valuable metal and alleviates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 caused by stockpile.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enrichment of iron in CS through the selective removal of silica.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ron in CS can be fully reduced into metallic iron by carbothermic reduction at 1473 K for 60 min. The silica was converted into free quartz solid solution(QSS) and cristobalite solid solution(CSS). QSS and CSS are readily soluble, whereas metallic iron is insoluble, in NaOH solution. Under optimal leaching conditions, a residue containing 87.32% iron is obtained by decreasing the silica content to 6.02% in the reduction roasted product. The zinc content in the residue is less than 0.05%. This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extract silicon and iron in CS while avoiding the generation of secondary tai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slag quartz solid solution cristobalite solid solution carbothermic reduction alkaline l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