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盒子组盒8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表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艳琴 余芳 +4 位作者 李洋 梁大勇 李文厚 赵靖舟 马艳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2-890,共19页
采用Sr、Sr/Ba、Rb、Rb/K、K+Na质量分数、K/Na、B/Ga、B元素法、V/Cr、Ni/Co、U/Th、V/(V+Ni)、铈异常(Ceanom)值、Fe2+/Fe3+、Cu/Zn、Sr/Cu、Fe/Mn、Mg/Ca、Mg/Sr和Al2O,/MgO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 采用Sr、Sr/Ba、Rb、Rb/K、K+Na质量分数、K/Na、B/Ga、B元素法、V/Cr、Ni/Co、U/Th、V/(V+Ni)、铈异常(Ceanom)值、Fe2+/Fe3+、Cu/Zn、Sr/Cu、Fe/Mn、Mg/Ca、Mg/Sr和Al2O,/MgO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期沉积环境的古盐度、氧化还原态和古气候进行综合判断。结果表明:古盐度介于2.76%0~14.32%0之间,平均值为8.62%0,显示沉积水介质以淡水一微咸水为主;铈异常(Ceanom)值主要集中在-0.05~0.1之间,整体表现为ce富集,指示缺氧弱还原的古水体环境;Sr/Cu比值为1.66—9.41,平均值为4.60,环境为温湿气候。纵向上盒8_F古盐度高于盒8上,盒8下比盒8上气候略微干旱。平面上研究区南部米脂榆79井一榆28井一带和研究区北部通岗浪沟一什汗水利一带古盐度较大,大于10%o,属半咸水一咸水沉积,相对应地这两个区块古气候比其它区块较为干旱,这一规律和沉积体系在研究区的分布高度吻合。分析认为:盒8期研究区湖岸线分布于南部米脂榆79井一榆28井一带,受湖水和干旱气候的影响,造成古盐度较高;北部通岗浪沟一什汗水利一带发育辫状河沉积,受干燥气候、蒸发环境的影响,古盐度增大。研究区微咸水一半咸水一咸水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绿泥石膜胶结发育,也有利于储层的发育。该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盒8沉积环境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同时也对该区盒8段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盒子组盒8 古盐度 古气候 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砂岩储层致密成因模式 被引量:20
2
作者 毕明威 陈世悦 +7 位作者 周兆华 郑国强 张满郎 高立祥 钱爱华 谷江锐 石石 刘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9-613,共15页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储层的致密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的致密化过程主要为前期压实和Ⅰ期硅质胶结→...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储层的致密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的致密化过程主要为前期压实和Ⅰ期硅质胶结→Ⅱ期硅质胶结和绿泥石包膜→Ⅰ期溶蚀(天然气充注)→后期压实和Ⅲ期硅质胶结(储层致密化)→Ⅱ期溶蚀和Ⅳ期硅质胶结→绿泥石胶结和交代→碳酸盐胶结和交代。(2)储层的致密化模式有三种类型,中粗粒岩屑砂岩为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强硅质胶结、较强机械压实致密化模式,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强压实、较强硅质胶结致密化模式。(3)机械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致密化后封闭条件下成岩流体的Ⅱ期溶蚀作用较弱,也是储层现今保持致密化的重要原因。(4)两类中粗粒砂岩在天然气主要充注时期之后达到致密,有机酸的注入导致溶蚀孔隙相对较发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在有机酸充注之前已经致密,溶蚀作用较弱。(5)储层致密化过程的差异,导致了中粗粒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大小以及渗透率—孔隙度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细粒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苏里格气田 8段(二叠系下盒子8段) 砂岩储层 致密化过程 致密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部二叠系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形成主控因素
3
作者 石新 欧阳诚 +3 位作者 冯明友 朱萌 黄文明 谢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4-59,共6页
苏里格气田东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是苏里格气田东部主要含气层位,其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次生孔隙控制因素,结合铸体薄片鉴定与定量统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 苏里格气田东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是苏里格气田东部主要含气层位,其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次生孔隙控制因素,结合铸体薄片鉴定与定量统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有机酸溶蚀、深部热流体作用共同影响;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构造及油气运移路径复合控制。沿构造鼻隆轴线方向、基底断裂结合部位与厚砂体叠合区附近次生孔隙最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部 上古生界 石盒子组盒8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