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煤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重、磁、电物性特征及对煤系气勘查的意义
1
作者 张旭 陈海宏 +3 位作者 熊强青 孙艳坤 尚建华 吴林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4,共11页
淮北煤田是国家规划的能源资源基地之一,石炭系—二叠系煤系气资源潜力大,但目前煤系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到岩浆侵入、推覆构造、厚覆盖层等因素影响,研究区煤系气勘探难度大,重、磁、电联合勘查是当前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勘... 淮北煤田是国家规划的能源资源基地之一,石炭系—二叠系煤系气资源潜力大,但目前煤系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到岩浆侵入、推覆构造、厚覆盖层等因素影响,研究区煤系气勘探难度大,重、磁、电联合勘查是当前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勘查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深部煤系气勘查中的地位日趋凸显。然而,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岩性复杂,煤、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岩浆侵入岩均发育,其重、磁、电物性特征及变化规律缺乏系统研究,严重制约着淮北煤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气的全面勘探开发进程。为此,基于906件样品的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和极化率等测试数据,研究石炭系—二叠系地层、沉积岩和岩浆侵入岩之间的重、磁、电物性差异。研究表明:淮北煤田石炭系—二叠系相对于震旦系—奥陶系,具有密度较小、电阻率较低的特征,其中:煤的密度明显较小,平均值为1.47 g/cm^(3),基本为无磁性,电阻率明显较高,平均值为1.806×10^(4)Ω·m;泥岩密度中等,无磁性或弱磁性,电阻率明显较低,平均值为数百Ω·m;砂岩、灰岩、闪长岩密度较大,平均值均大于2.70 g/cm^(3),电阻率中等,平均值均为数千Ω·m;闪长岩磁化率较大,平均值为3285.96×10^(-5)SI。因此,建议在淮北煤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气全面勘探过程中,开展重、磁、电磁法(时频电磁法、复电阻率法等)联合勘查,探测煤系地层和隐伏岩体,为淮北煤田煤系气精准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磁化率 电阻率 石炭系—二叠系 岩浆岩 煤系气 淮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海洋环境:以乌力吉陶来剖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史冀忠 魏建设 +4 位作者 姜亭 宋博 卜建军 许伟 王博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6,共14页
为厘定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碳酸盐岩沉积时的古海洋环境,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以乌力吉陶来剖面为例,通过剖面实测及系统采样,采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阿木山组碳酸盐岩形成时的古海洋环境及油气勘探... 为厘定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碳酸盐岩沉积时的古海洋环境,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以乌力吉陶来剖面为例,通过剖面实测及系统采样,采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阿木山组碳酸盐岩形成时的古海洋环境及油气勘探前景。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阿木山组碳酸盐岩陆源元素质量分数均较低,稀土元素特征值、碳氧同位素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受陆源物质、成岩作用及热液作用的影响较弱,所测地球化学数据能有效反映碳酸盐岩形成时的古海洋环境。阿木山组碳酸盐岩沉积于正常海相环境,属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古氧相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古海水温度为13.22~34.60℃,平均值为21.35℃,总体经历了1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根据碳酸盐岩的分布及生烃条件,预示阿木山组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二叠系 阿木山组 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 古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后的构造演化、盖层条件与油气信息——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三 被引量:12
3
作者 卢进才 陈高潮 +2 位作者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849,共12页
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和对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构造改造作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认为白垩纪为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沉积了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以湖泊—沼泽相为主的砂泥岩组合,是石炭系—二叠系油... 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和对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构造改造作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认为白垩纪为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沉积了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以湖泊—沼泽相为主的砂泥岩组合,是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系统的良好的区域盖层。虽然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改造作用,但构造应力以挤压抬升为主,除局部地区发生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外,总体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系统保持条件的影响不大。中生代经历了4个期次的岩浆活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较强烈,受其影响石炭系—二叠系局部发生热接触变质或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但影响范围有限。石炭系—二叠系内部发育4个沉积旋回,尤其是阿木山组、埋汗哈达组发育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泥页岩,既是良好的烃源岩,也是良好的盖层。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虽然经历了华力西末期—印支期的长期抬升剥蚀,但地球物理资料显示石炭系—二叠系在额济纳旗-务桃亥一带分布较为稳定,残留厚度一般1000~2000m,局部厚度大于3000m。油气显示信息表明,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油气资源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石炭系—二叠系 构造改造 构造动力变质 热接触变质 区域盖层 油气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地区恰探1井石炭系—二叠系重大突破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5 位作者 李勇 蔡振忠 杨宪彰 徐振平 陈才 孙春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5,共12页
塔西南山前地区西天山冲断带乌恰构造带恰探1井在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研究,以及恰探1井、昆探1井等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 塔西南山前地区西天山冲断带乌恰构造带恰探1井在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研究,以及恰探1井、昆探1井等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西南山前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研究认为,塔西南山前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育宽缓的“马蹄形”台缘带,形成了呈带分布的高能滩有利沉积相带,区内二叠系棋盘组发育海湾潟湖相烃源岩,厚度最大达到500m,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有机质丰度高;受沉积相带和岩溶作用双重控制,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形成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与上覆二叠系棋盘组厚层泥岩构成有利生储盖组合,进而建立了“下生上储、断裂输导、近源成藏”的油气成藏新模式。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断背斜圈闭成排成带分布,具有近源成藏优势,评价优选出了叶探1井、阿北1JS井等多个有利勘探目标方向,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可成为规模天然气勘探发现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山前地区 石炭系—二叠系 恰探1井 碳酸盐岩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乌兰敖包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沉积环境 被引量:9
5
作者 韩伟 刘溪 +1 位作者 李金超 史冀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84-1691,共8页
对内蒙古乌兰敖包地区野外剖面进行观测,结合剖面岩性组合、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石学等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剖面整体分为3段。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滨海相过渡,中段为碳酸盐台地相,上段为滨、浅海相。剖面沉积特征反映了该区石炭... 对内蒙古乌兰敖包地区野外剖面进行观测,结合剖面岩性组合、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石学等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剖面整体分为3段。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滨海相过渡,中段为碳酸盐台地相,上段为滨、浅海相。剖面沉积特征反映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沉积环境位于盆地边缘,经历了陆相向海相的转变,属于上超沉积。沉积相研究及边缘相的确定从沉积学角度证明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期是一个裂谷盆地。研究成果可为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敖包 石炭系—二叠系 阿木山组 沉积相 边缘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卢进才 牛亚卓 姜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5,共9页
近10年来,中国北方(天山-兴蒙构造带)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对比、层序地层、沉积充填与沉积体系、构造改造等基础地质领域,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石油地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天山-兴蒙... 近10年来,中国北方(天山-兴蒙构造带)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对比、层序地层、沉积充填与沉积体系、构造改造等基础地质领域,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石油地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天山-兴蒙构造带发育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2期叠合盆地,其中中生代盆地群是在未变质的石炭系—二叠系之上发育的上叠盆地。盆地内部及周缘地质体均发现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烃源岩。准噶尔、三塘湖、吐哈、银额等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调查与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二连、松辽等盆地相继获得了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赋存信息。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前景,有望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兴蒙构造带 石炭系—二叠系 叠合盆地 新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裂缝充填方解石的成因机制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勇 袁海锋 +2 位作者 高耀 赵永福 徐国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73-2583,共11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经历了多期强烈构造活动,石炭系、二叠系裂缝发育且普遍充填方解石脉。通过对充填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成缝期后的地层流体活动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经历了多期强烈构造活动,石炭系、二叠系裂缝发育且普遍充填方解石脉。通过对充填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成缝期后的地层流体活动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充填的方解石普遍受火山热液与油源流体的双重影响,δ13 C特征反映形成方解石的碳元素存在两类来源:地幔和大气CO2,δ18 O偏负特征主要反映高温流体介质的影响,87Sr/86Sr比值说明其受幔源锶和壳源锶的混合叠加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区内裂缝充填的方解石脉存在三种成因机制:火山热液成因、油源流体改造成因和大气水改造成因,分别对应于三类流体活动,第一类,二叠纪火山热液的活动,第二类,晚二叠世以来的油源流体,第三类,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大气水。与油源流体有关的方解石脉中次生含烃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在70~80℃,100~110℃,130~160℃三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二叠纪末、三叠纪末、白垩纪末三期油源流体充注,油源流体活动对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的油气成藏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脉 碳氧锶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石炭系—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魏建设 卢进才 +1 位作者 魏仙样 姜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5-903,共9页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的平面展布和纵向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对华力西中晚期—喜马拉雅期侵入岩露头分布和构造活动特征的分析,认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期侵入岩与构造活动对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演化...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的平面展布和纵向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对华力西中晚期—喜马拉雅期侵入岩露头分布和构造活动特征的分析,认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期侵入岩与构造活动对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演化程度影响较大,印支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仅对部分地区烃源岩成熟度有影响,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对区内烃源岩演化程度无影响。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系阿木山组(干泉组)和下—中二叠统菊石滩组烃源岩过成熟主要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的影响,上二叠统哈尔苏海组烃源岩演化程度受燕山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期次侵入岩和构造活动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影响的平面展布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不存在区域变质,成熟度总体为成熟—高成熟,部分剖面(井)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达到过成熟),是由侵入岩的热接触变质和构造活动的动力变质造成的。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适中,为成熟—高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邻区 石炭系—二叠系 烃源岩 演化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西部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 被引量:6
9
作者 贾进华 张立平 陈秀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3-434,共12页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西部的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进行了分析。乌什凹陷西部在石炭纪夹于南天山残留海盆地和柯坪—温宿隆起之间,其地层和沉积与塔里木盆地内部有较大差异。早石炭世早期,本区为碎...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西部的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进行了分析。乌什凹陷西部在石炭纪夹于南天山残留海盆地和柯坪—温宿隆起之间,其地层和沉积与塔里木盆地内部有较大差异。早石炭世早期,本区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混积的浅海陆棚环境,以索格当他乌断裂为界,早期的柯坪—温宿隆起控制了该时期的沉积作用。早石炭世晚期,本区首次海侵,早期的柯坪—温宿隆起部分被淹没,并伴随着强烈的构造沉降,形成半深水斜坡环境,沉积了一套以库鲁组和索格当他乌组为代表的近端—远端浊积扇的复理石沉积,并一直持续到晚石炭世早期。晚石炭世晚期,本区又一次规模较大的海侵,柯坪—温宿隆起大部分被淹没,原隆起区为开阔海台地环境,北部和西部边缘发育典型的台地边缘相生物礁,向北延伸可达乌什北的克孜布拉克地区,再向北为礁前斜坡和浅海陆棚环境,并持续到中二叠世早期。中二叠世以后,伴随周缘地区大规模的陆内火山喷发,该区发生大规模海退。晚二叠世末,随着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地块的拼合以及海西期天山造山带的形成,南天山洋消失,结束了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沉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二叠系 沉积演化 乌什凹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内蒙古西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建利 申安斌 陈小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3-1000,共8页
对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开展了油气地质调查实施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和定性分析,在综合信息反演和成像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磁电综合反演剖面图。以钻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约束条件,... 对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开展了油气地质调查实施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和定性分析,在综合信息反演和成像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磁电综合反演剖面图。以钻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约束条件,确定了电性层标定和解释的基本原则。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电阻率低阻标志层,准确地界定了中生界的埋深和厚度,次高阻层半定量地刻画出了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对剖面的地质层位进行了追踪划分,对研究区地层、电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成果表明,大地电磁测深法是获取中生界、古生界分布的重要手段。在银-额盆地复杂地质条件和沙漠区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大地电磁测深法显示出的优势和良好的勘探效果尤为明显,在该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银-额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反演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致密油气资源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玉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1-683,共3页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是古生代分布最广泛的层系,主要为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为一套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不等厚互层沉积。该层系发育多套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大;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成藏条件优越。因此,北方石...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是古生代分布最广泛的层系,主要为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为一套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不等厚互层沉积。该层系发育多套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大;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成藏条件优越。因此,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致密油气领域提高油气储量、产量的重要层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 前景 石炭系—二叠系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2
作者 江梦雅 王江涛 +5 位作者 刘龙松 李卉 陈海龙 蒋中发 王学勇 刘海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薄片、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来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中...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薄片、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来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为70.93%~96.55%,平均值为81.78%,总体为湿气。碳同位素分布相对较广,甲烷碳同位素值为−41.62‰~−30.42‰,平均值为-34.75‰,天然气大多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乙烷碳同位素值为−31.69‰~−24.16‰,平均值为−27.50‰,可见天然气成因以煤型气为主,其次为混合成因气。C7轻烃化合物中甲基环己烷和正庚烷的相对含量均较高,甲基环己烷相对质量分数为32.14%~58.37%,平均值为38.84%,正庚烷相对质量分数为25.37%~56.56%,平均值为47.79%。②研究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复杂,主要来自于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煤型气及其与风城组油型气的混合气,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油型气较少。③研究区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气潜力大,多种岩性储层发育,断裂和不整合面渗透性砂体为深层天然气的运移成藏提供了输导体系,且石炭系的古凸起和二叠系的岩性圈闭形成互补之势,对天然气在斜坡区的聚集起到了良好的侧向遮挡作用。④研究区鼻凸构造带石炭系火山岩和洼槽二叠系风城组碎屑岩2类规模较大的勘探领域是下一步盆1井西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 火山岩 碎屑岩 下乌尔禾组煤型气 风城组油型气 石炭系—二叠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下伏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中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强 杨恺 万丛礼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以剥蚀残余状分布在渤海湾盆地之下,在已发现油气的部位均发现浅层侵入岩。通过侵入岩产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等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侵入岩主要为富二氧化硅、钠、钾和镁的闪长玢岩以及贫二氧化硅和钠、富... 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以剥蚀残余状分布在渤海湾盆地之下,在已发现油气的部位均发现浅层侵入岩。通过侵入岩产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等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侵入岩主要为富二氧化硅、钠、钾和镁的闪长玢岩以及贫二氧化硅和钠、富钾和镁的煌斑岩,它们与鲁西隆起同层位侵入岩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认为它们是侏罗纪断陷形成初期上地幔物质上涌、沿深大断裂侵入形成的,以富钾偏碱性或偏中性两种岩浆侵入在煤系烃源岩中。研究还发现,煤系地层中的这些侵入体规模不大,对烃源岩的烘烤作用范围不超过侵入体的厚度,对整体的煤系生烃演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二叠系 侵入岩 地球化学特征 闪长玢岩 煌斑岩 弧北地区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吉格达凹陷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建设 姜亭 +2 位作者 王宝文 张云鹏 苏琼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热演化程度等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吉格达凹陷蒙额参3井下二叠统—上石炭统干泉组、中下二叠统烃源岩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表明,下二叠统—上石炭统干泉组上段及中下二...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热演化程度等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吉格达凹陷蒙额参3井下二叠统—上石炭统干泉组、中下二叠统烃源岩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表明,下二叠统—上石炭统干泉组上段及中下二叠统烃源岩正构烷烃峰范围较宽,抽提物饱和烃组分中轻质组分要大于重质烃类,低碳数烃占据主导,萜类化合物以三环萜烷为主,四环萜烷含量较低。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母源以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存在高等植物的贡献,石炭系水体更深,石炭系烃源岩浮游植物的贡献更大,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小。OEP和CPI指示干泉组和中下二叠统烃源岩为奇偶均势的特点,指示干泉组和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且石炭系干泉组烃源岩演化程度略高于中下二叠统。姥鲛烷(Pr)和植烷(Ph)的分布特征表明,干泉组上段烃源岩处于还原环境,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处于强还原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盆地 居延海坳陷 吉格达凹陷 石炭系—二叠系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层系全油气系统--以QDC-1井为例
15
作者 施辉 杨元元 +5 位作者 胡俊杰 陈程 马立成 方欣欣 彭博 张浩 《天然气工业》 2025年第8期30-42,共13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层系烃源岩和储层发育,油气勘探潜力大。为深入认识该区烃源岩成因、油气藏类型与成藏过程,进而明确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综合利用QDC-1井(区)地震、测井、录井、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物...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层系烃源岩和储层发育,油气勘探潜力大。为深入认识该区烃源岩成因、油气藏类型与成藏过程,进而明确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综合利用QDC-1井(区)地震、测井、录井、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物性以及单井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石炭系—二叠系油气成藏基础地质条件,厘定了油气成藏关键过程,并建立了该区海陆过渡相层系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QDC-1井区发育下二叠统碳质页岩和中石炭统克鲁克组煤系2套主要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典型海陆过渡相混合型,处于过成熟热演化阶段,生排烃充分;②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混积岩储层普遍已经致密化,但经构造裂缝改造有效改善了储集性能,具备一定储集能力;③区域性盖层缺乏,下二叠统下部发育的巨厚暗色页岩作为局部盖层起封盖作用;④现今气藏天然气为石油高温裂解气和煤系腐殖干酪根热降解气的混合成因气,围绕上述2套烃源岩的常规气—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形成了该区的全油气系统;⑤古油气藏形成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导致古油气藏至少发生两次显著调整,晚燕山期逆冲推覆及滑脱断层影响了气藏封堵性并最终控制了残余气藏的分布与富集。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的认识,揭示了多源供烃、裂缝控储、局部盖层封盖及控藏关键机制,建立了该区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为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推动了该区油气勘探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全油气系统 海陆过渡相 石炭系—二叠系 QDC-1井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建造与生烃条件--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一 被引量:72
16
作者 卢进才 陈高潮 +2 位作者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1-826,共16页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晚二叠世为由南向北的下超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期为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在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厚度较大、有机碳(TOC)含量中等—较高、以Ⅱ类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演化主要受埋藏史的影响,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局部地区受华力西末期—燕山期侵入岩热接触的影响,或构造改造强烈的区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石炭系—二叠系 裂谷盆地 烃源岩 油气资源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源于石炭系-二叠系的煤成气成因特征和潜力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金强 宋国奇 +2 位作者 梁宏斌 程付启 王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1-867,共7页
渤海湾盆地是叠合在华北地台上的含油气盆地,随着勘探的深入发展,陆续发现了一些源于石炭系—二叠系的煤成气资源。笔者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具有成藏意义的煤成气是古近纪以来二次生烃过程中生成的,并且发现现今的低突起、斜坡带和洼... 渤海湾盆地是叠合在华北地台上的含油气盆地,随着勘探的深入发展,陆续发现了一些源于石炭系—二叠系的煤成气资源。笔者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具有成藏意义的煤成气是古近纪以来二次生烃过程中生成的,并且发现现今的低突起、斜坡带和洼陷带是煤成气生成和聚集有利区带。由于断裂发育,煤成气常与上覆沙河街组生成的油型气混合成藏,笔者通过统计各盆地Ⅰ、Ⅱ和Ⅲ型有机质生成的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分馏情况,给出了煤成气和油型气鉴别图版,可以判别是否为二者的混合气。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预测了5种构造单元煤成气生成率,发现隆起区和凸起区没有二次生气过程,洼陷带生气率已超过80%,斜坡带和低突起正处于快速生气期、并有轻质油生成。这些为进一步认识渤海湾盆地煤成气聚集和勘探潜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二叠系 煤成气 二次生成 生气率 构造单元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储集条件--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二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卢进才 陈高潮 +2 位作者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沉积相纵向演化与平面展布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的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砂砾岩的发育程度、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等均受阿拉善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沉... 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沉积相纵向演化与平面展布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的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砂砾岩的发育程度、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等均受阿拉善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沉积物源的控制。南部以阿拉善古陆为主要沉积物源,砂砾岩发育,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由南向北阿拉善古陆作为物源的影响逐渐降低,砂砾岩发育程度逐渐变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亦逐渐变差。以粘土矿物及其相对含量、自生矿物特征等为主要依据,对成岩作用阶段进行划分,多数剖面以中成岩A期为主,研究区北部、北山地区和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影响的雅干一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或岩浆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影响进入中成岩B期。碎屑岩储集层孔隙演化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多数以溶蚀孔(缝)为主,少数具有残余粒间孔,总体来看孔隙发育较差。除碎屑岩储集层外,各类碳酸盐岩、火山岩,以及华力西期风化壳的各类岩石均可能成为重要的储集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石炭系—二叠系 碎屑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溶蚀孔(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祥探9井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卢进才 魏仙样 +1 位作者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28-1638,共11页
额济纳旗地区祥探9井揭示的石炭系—二叠系为火山岩+碎屑岩组合,火山岩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布在(302.2±7.8)^(319.9±4.5)Ma之间,对应的地层时代相当于晚石炭世,岩性组合特征与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C2P1g)可以对比,确定为干泉组... 额济纳旗地区祥探9井揭示的石炭系—二叠系为火山岩+碎屑岩组合,火山岩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布在(302.2±7.8)^(319.9±4.5)Ma之间,对应的地层时代相当于晚石炭世,岩性组合特征与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C2P1g)可以对比,确定为干泉组。该井揭示石炭系—二叠系1027.4m(未穿),其中4m和4m以上的暗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20层,累计厚度288.5m,占地层厚度的28.1%。少量钻井岩心样品进行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显示了良好的生烃条件。与邻近的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烃源岩样品分析结果对比,祥探9井取得的样品有机质丰度显著高于地表剖面样品,TOC为地表剖面样品的1.8倍,热解产油潜量(S1+S2)为地表剖面样品的295.3倍,氯仿沥青"A"为地表剖面样品的32.8倍,总烃(HC)为地表剖面样品的42倍。干酪根类型评价指标分析,井下岩心样品H/C-O/C能较好地反映干酪根类型,地表剖面样品受风化作用的影响H元素显著降低,H/C-O/C无法进行干酪根类型评价,说明风化作用对烃源岩丰度和类型评价指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 祥探9井 石炭系—二叠系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含油气前景 被引量:7
20
作者 魏仙样 卢进才 +1 位作者 魏建设 李玉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5-878,共14页
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生烃条件、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层系。研究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以浅海相—海陆交互相... 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生烃条件、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层系。研究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以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前黑山组—太原组发育多套暗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主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中等—较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烃源岩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层以碎屑岩为主,成岩作用强烈,原始粒间孔隙不发育,但不乏溶蚀孔隙较发育的中等—较好的碎屑岩储集层,而且碳酸盐岩也是区内重要的储集层类;中生界为区域盖层,石炭系—二叠系内部的砂泥岩组合构成纵向上的储盖组合;可形成内生连续式、上生下储式、潜山式等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的油气苗或钻井油气显示,为存在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石炭系—二叠系 烃源岩 生储盖组合 油气资源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