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中氧化亚氮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封克 汤炎 +2 位作者 钱晓晴 王小治 张素珍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3期198-202,共5页
对酸性红壤施用石灰和N2O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好气条件下,石灰的施用与NH4+氧化过程中N2O的产生量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随着石灰施用量的增加,厌气条件下NO3-还原过程中N2O的积累量明显增加了,这与施用石灰后土... 对酸性红壤施用石灰和N2O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好气条件下,石灰的施用与NH4+氧化过程中N2O的产生量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随着石灰施用量的增加,厌气条件下NO3-还原过程中N2O的积累量明显增加了,这与施用石灰后土壤pH升高而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有关。试验还表明,尽管在厌气条件下土壤pH较高有利于NO3-还原成NO2-,但当缺乏有效碳源时,NO2-向N2O的进一步还原受到限制,易发生NO2-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红壤 石灰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对酸化黄壤整治烟田土壤酸度的影响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经伟 李志宏 +6 位作者 刘青丽 梁永江 黄纯扬 霍沁建 彭友 夏昊 张云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8,共6页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酸度对石灰施用量的动态响应规律,以及石灰施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黄壤在室内培养环境下对石灰的响应可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变化阶段,土壤pH值急剧升高,...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酸度对石灰施用量的动态响应规律,以及石灰施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黄壤在室内培养环境下对石灰的响应可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变化阶段,土壤pH值急剧升高,持续时间较短;缓慢变化阶段,土壤pH值的变化速度以及持续时间受石灰施用量的影响,石灰施用量低于3.00 t/hm^2时该阶段持续时间约60 d,石灰施用量高于4.50 t/hm^2时该阶段持续时间为15-30 d;稳定阶段,石灰施用量与土壤pH值间呈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关系。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土壤pH值随石灰施用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与室内试验研究结果相吻合。综合石灰施用量对烤烟影响发现,在pH值为5.0左右的酸性黄壤整治烟田中,推荐提前移栽期60 d向烟田垄体中施入1.50 t/hm^2的石灰以矫正土壤酸度,促进烤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施用量 PH值 黄壤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酸性土壤石灰需求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天彬 涂仕华 +1 位作者 冯文强 万洪富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四川盆地的部分土壤由于酸性氮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雨水的冲刷淋蚀作用而呈现越来越酸化的趋势,故有必要通过化学法确定土壤石灰需求量。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SMP-SB、SMP-DB在确定四川酸性土石灰需要量上的准确度,并提出一种全新的确定土壤... 四川盆地的部分土壤由于酸性氮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雨水的冲刷淋蚀作用而呈现越来越酸化的趋势,故有必要通过化学法确定土壤石灰需求量。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SMP-SB、SMP-DB在确定四川酸性土石灰需要量上的准确度,并提出一种全新的确定土壤石灰需要量的方法,即滴定法。在四川盆地8处采样点采集的土壤分别用这3种方法确定石灰需要量,将土壤实际培养所得的石灰用量作为标准方法,再将上述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分别与标准法进行线形相关分析,得到与标准曲线之间的线形方程,结果发现3种方法与标准方法之间均成线性相关,在确定石灰需求量上都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但相对而言,文章提出的滴定法更准确,更适合确定四川土壤的石灰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酸性土壤 石灰 需求量 比较研究 石灰施用量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对酸性土壤pH值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淡俊豪 齐绍武 +3 位作者 黎娟 靳辉勇 朱益 梁仲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39-2745,共7页
【目的】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在施加不同水平的生石灰时,酸性土壤p H值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量。【方法】本实验采用Biolog-ECO检测法,探究了在4种不同生石灰施用量CK、T1、T2、T3(0、1125、2250、3375 kg/hm2)下酸性土壤微生物... 【目的】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在施加不同水平的生石灰时,酸性土壤p H值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量。【方法】本实验采用Biolog-ECO检测法,探究了在4种不同生石灰施用量CK、T1、T2、T3(0、1125、2250、3375 kg/hm2)下酸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结果】(1)在240 h的培养期内,施加不同量生石灰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单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从高到低依次是T2>T1>T3>CK。(2)土壤p H值与AWCD值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中度正相关。(3)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T1、T2、T3处理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K处理,而Shannon指数与Mc Intosh指数在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3、CK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方式相似,而T1、T2处理有不同的碳源利用方式。【结论】由此可见,每公顷施加2250 kg的生石灰(T2处理)能提高土壤p H值、土壤AWCD值、物种优势度指数与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PH 石灰施用量 酸性土壤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