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漠化边坡板槽降雨利用室内试验及工程数值模拟
1
作者 高山 周成 +3 位作者 周泽昶 罗祺 范丽娟 廖烟开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8,共13页
石漠化地区雨季虽然降雨丰沛,但由于复杂的岩溶地质结构渗漏导致边坡缺土少水,从而制约了石漠化边坡的植被恢复,如何实现降雨集蓄利用,成为目前绿色公路建设中石漠化边坡植被恢复的热点问题。在广西贺巴高速来都段某石漠化边坡,应用梯... 石漠化地区雨季虽然降雨丰沛,但由于复杂的岩溶地质结构渗漏导致边坡缺土少水,从而制约了石漠化边坡的植被恢复,如何实现降雨集蓄利用,成为目前绿色公路建设中石漠化边坡植被恢复的热点问题。在广西贺巴高速来都段某石漠化边坡,应用梯级新型板槽的植被恢复技术,并基于该技术开展了植被板槽降雨集蓄利用的室内试验及工程模拟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没有模拟坡面径流汇入板槽,植株对板槽蓄水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冠层对降雨的截流作用上。在降雨之后的干燥期,板槽内填土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适合植物生长的含水率。通过工程模拟数值分析,探究了不同降雨特征下植被板槽的降雨集蓄及持水能力,有助于揭示在雨季和旱季石漠化边坡板槽底部蓄水层的雨水集蓄及上部填土层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该研究结果可为在石漠化边坡现场应用植被板槽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石漠化地区绿色公路的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边坡 边坡植被恢复 梯级新型植被板槽 降雨集蓄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边坡新型植被板槽底腔蓄水和填土水分变化规律试验
2
作者 李旭 范丽娟 +3 位作者 周泽昶 黄超 覃林 罗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43-852,共10页
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表-地下双层渗漏结构使得边坡地表和地下水土流失严重,缺土少水制约了该地区生态恢复。为此,设计了石漠化边坡上新型梯级植被板槽的技术方案,实现象“坎儿井”似的土-水上下分层共蓄的植被恢复。为探究新型... 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表-地下双层渗漏结构使得边坡地表和地下水土流失严重,缺土少水制约了该地区生态恢复。为此,设计了石漠化边坡上新型梯级植被板槽的技术方案,实现象“坎儿井”似的土-水上下分层共蓄的植被恢复。为探究新型植被板槽结构的降雨集蓄和耐旱持水能力,设计并开展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植株数量的植被板槽模型试验,分别在降雨与随后30 d干燥条件下,对比分析降雨强度与植株数量对植被板槽模型蓄水与持水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植被板槽结构能有效蓄水与持水,在没模拟坡面径流汇入板槽的情况下,降雨强度越大,植被板槽蓄水效率越高;在雨后干燥期间,蓄水腔的蓄水深度越深,竖向吸水带的吸水效率越高;特别地在干旱季,为了减少表面洒水浇灌的浪费,往类似“坎儿井”的板槽底部蓄水腔沟补水是必要的。本研究对于促进石漠化边坡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边坡 植被恢复 植被板槽 降雨集蓄 土-水分层共蓄 持水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