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程富东 张曦 +3 位作者 戴全厚 喻理飞 粟海军 梁家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了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难以量化的现状,以六枝特区为例,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6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 为了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难以量化的现状,以六枝特区为例,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6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的评价指数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指标指数从0.807 4上升到0.862 3;产业结构指标指数从0.470 8上升到0.598 6;总产值增长率指数从0.568 4上升到0.804 8;产值结构指数从0.625 6上升到0.599 9;消费结构指数从0.666 1上升到0.770 7;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指数从0.380 9上升到0.733 2。六枝特区治理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533 3上升到2013年的0.672 0,石漠化治理工程已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效益 定量评价 石漠化治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治理区湿地松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柏涛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年第6期102-104,共3页
为改善石漠化治理区的环境,提高周边地区的经济效益,需要研究成活率高的湿地松适应性栽培技术。针对石漠化治理区开展湿地松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首先,想要培育出优质的幼苗,就要选择优质的湿地松种子,将这些优质种子撒在制作好的优质... 为改善石漠化治理区的环境,提高周边地区的经济效益,需要研究成活率高的湿地松适应性栽培技术。针对石漠化治理区开展湿地松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首先,想要培育出优质的幼苗,就要选择优质的湿地松种子,将这些优质种子撒在制作好的优质苗床上,进行培育,之后将培育出的芽苗移栽到苗圃内,并做好芽苗的苗期管理,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在实验中,通过和传统的湿地松适应性栽培技术对比,所提的湿地松适应性栽培技术具有更高的移栽成活率,湿地松的造林成功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栽培技术 适应性 石漠化治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治理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武扬 王艳霞 +1 位作者 王月江 冯刚刚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探讨不同植被模式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建水县小关村石漠化治理区的云南松纯林(疏植、密植)、干香柏纯林(疏植、密植)、云南松-油杉混交林、马尾松-干香柏混交林以及灌草丛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微生物... 为探讨不同植被模式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建水县小关村石漠化治理区的云南松纯林(疏植、密植)、干香柏纯林(疏植、密植)、云南松-油杉混交林、马尾松-干香柏混交林以及灌草丛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各治理模式间,除碱解氮外,其它理化性质指标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总体上呈显著相关关系。各治理模式间土壤质量从高到低为:干香柏纯林(疏植)、马尾松-干香柏混交林、灌草丛、干香柏纯林(密植)、云南松-油杉混交林、云南松纯林(密植)、云南松(疏植)。在该区域进行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时,可优先推荐干香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区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对石漠化生态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杰 方若男 +2 位作者 熊康宁 杨依玲 黄云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708-9722,共15页
农林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组配,结合多年生木本植物、农作物和/或畜禽养殖,有效地促进石漠化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农林生态系统能否持续地供给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关键问题,取决于对其生态系... 农林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组配,结合多年生木本植物、农作物和/或畜禽养殖,有效地促进石漠化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农林生态系统能否持续地供给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关键问题,取决于对其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将关系到农林生态系统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持续性贡献和保护恢复生态价值的有效性。基于国内外相关综述和实证分析,重点从内涵、关系和优化提升方案方面进行探讨。(1)剖析了要素与性能在石漠化治理农林生态系统功能优化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中的内涵体现,明确了要素与性能在石漠化治理农林生态系统的具体作用机理;(2)总结了农林生态系统功能优化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的关系,指出可持续地向不同利益群体提供生态产品是促进石漠化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3)探讨了因果网络模型在石漠化治理农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要素与性能之间级联关系在构建优化提升方案实现途径中的可能性。本研究为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实用价值和理论参考,适用于其他生态脆弱区,有助于探索优化生态系统功能并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 提升 石漠化治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