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互促进作用——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
1
作者 肖为丽 兰晓天 毕兴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推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互促进作用亟待重视。文章采用“3S”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2021年对兴义市石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开展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兴义市2021年岩溶面积为176221.9hm^(2),占国... 推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互促进作用亟待重视。文章采用“3S”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2021年对兴义市石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开展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兴义市2021年岩溶面积为176221.9hm^(2),占国土面积60.53%。其中石漠化面积占岩溶面积的23.6%,石漠化比2016年减少51.31%,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由2016年的85416.05hm^(2)减少到2021年的41586.6hm^(2)。兴义市已查明生物物种2994种,其中高等植物225科845属1845种,脊椎动物35目109科438种,5年来新记录发现各类生物物种6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结果表明,兴义市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项目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具有地理空间的高度重合性,采取的工作措施在生态功能上具有广泛的相互促进作用,协同推进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助于提高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修复质量,充分发挥岩溶地区土地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 生物多样性 生态修复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文山州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益
2
作者 何承刚 李宇方 +2 位作者 杨爱陵 李泽宇 黄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55-60,共6页
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2005和2020年云南省文山州石漠化程度数据,分析文山州石漠化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生态调节服务的综合效益,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探讨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贡献。结果表... 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2005和2020年云南省文山州石漠化程度数据,分析文山州石漠化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生态调节服务的综合效益,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探讨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贡献。结果表明:2005—2020年文山州的重度、极重度石漠化的斑块面积百分比(PLAND)和斑块聚合度指数(AI)明显降低,主要向中度和轻度石漠化转变;轻度石漠化的PLAND虽然升高,但AI下降,转化为潜在石漠化的趋势明显。经过15年治理,文山州生态系统服务集成性指数(MESLI)提升明显,尤其是石漠化分布集中的区域,这主要是与植被固碳量(VSC)、土壤有机碳固存量(SOC)、水源涵养量(WCC)、营养物质循环量(NCC)的增加有关;2005年文山州MESLI主要受到重度、潜在石漠化斑块的PLAND影响(P<0.01);2020年中度石漠化斑块AI(P<0.01)以及轻度石漠化的PLAND和AI(P<0.05)不仅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综合效益,也控制了各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集成性指数 广义线性模型 石漠化治理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9
3
作者 熊康宁 赵榕 +2 位作者 张珍珍 颜佳旺 李永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8-496,共9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进一步开展石漠化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已有研究和具体实践,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空间产品、生态要素产品、生态权益产...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进一步开展石漠化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已有研究和具体实践,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空间产品、生态要素产品、生态权益产品及生态标签产品。引入“沙漏模型”阐明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通过分析生态产品在供给端与消费端之间的交易过程揭示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明确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应加强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开发、经营及其产业形成的研究,最后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理 供需机制 石漠化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地适树破解石漠化治理难题——以四川省威远县桤木种植为例
4
作者 王建刚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9期64-68,共5页
本文通过对桤木的生长特性、生态功能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桤木在保持水土、改善土壤、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桤木 树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石漠化治理探讨
5
作者 周桃龙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境内有亚洲第1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由于水源区周围的山体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土壤脊薄,植被稀少,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为担起一库清水送京津的重任,治理石漠化迫在眉睫。201...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境内有亚洲第1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由于水源区周围的山体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土壤脊薄,植被稀少,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为担起一库清水送京津的重任,治理石漠化迫在眉睫。2016年以来,淅川县根据不同石漠化类型,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石漠化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罗海波 宋光煜 +4 位作者 何腾兵 刘丛强 刘方 刘元生 钱晓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和通道性增加;同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程度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肥力改善,生产力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山区 石漠化治理 土壤 质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功能优先背景下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问题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军以 戴明宏 +1 位作者 王腊春 苏维词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64-472,共9页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石漠化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减少人口压力,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体生态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 规划 岩溶 石漠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8
作者 肖华 熊康宁 +1 位作者 张浩 张乾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30-334,共5页
对收集到的124篇相关研究文献和专家建议的4本专著进行科学综述,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从时间序列看,文献数量上下波动不太稳定,表明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②文献主要发表在农业类、林业类、高校学报类期刊上,地... 对收集到的124篇相关研究文献和专家建议的4本专著进行科学综述,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从时间序列看,文献数量上下波动不太稳定,表明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②文献主要发表在农业类、林业类、高校学报类期刊上,地质类、环境类、畜牧业类、社会类、经济类、水利工程类上发表文献篇数相对较少;③文献中以案例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研究区多分布在贵州、广西、重庆、云南;④从模式类型看,关注林草植被恢复模式、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的文献数量较多,研究水土保持模式、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建立生态保护区开发旅游模式的文献相应较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综述研究,从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尺度、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基准、评价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 石漠化治理模式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颜萍 熊康宁 +3 位作者 檀迪 郭杰 陈航 胡晚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7,21,共8页
以毕节市撒拉溪镇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封山育林(模式I)、人工种草(模式II)、经果林治理(模式III)和农林混合(模式IV)4种不同水土保持模... 以毕节市撒拉溪镇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封山育林(模式I)、人工种草(模式II)、经果林治理(模式III)和农林混合(模式IV)4种不同水土保持模式,与对照组(原生样地)在不同季节的土壤效应、植被效应和小气候效应,旨在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4月、8月、12月差异性显著(P<0.05),均有对照组<模式I<模式II<模式III<模式IV的变化规律;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在4月和8月无差异性显著(P>0.05);植被多样性指数偏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小气候效应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以期为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水土保持模式 石漠化治理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治理对岩溶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其碳汇效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蓝家程 肖时珍 +2 位作者 杨龙 敖向红 肖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代表石漠化治理的退耕还林地和未进行石漠化治理的耕地及对应的B泉和A泉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林地、耕地的土壤CO_2浓度变化、土下溶蚀量及碳汇差异,以及对应泉水Ca^(2+)、HCO_3^-的变化,并计... 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代表石漠化治理的退耕还林地和未进行石漠化治理的耕地及对应的B泉和A泉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林地、耕地的土壤CO_2浓度变化、土下溶蚀量及碳汇差异,以及对应泉水Ca^(2+)、HCO_3^-的变化,并计算岩溶碳汇效应,揭示石漠化治理对岩溶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其碳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O_2浓度变化范围为417~10 000ml/m^3以上,表现为夏秋高、冬春低的季节变化。土壤CO_2浓度表现为土层60cm>40cm>20cm,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随土层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相对耕地,退耕还林地能够明显增加土壤CO_2浓度,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CO_2积累。A泉和B泉的Ca^(2+)、HCO_3^-变化范围分别为78~98mg/L,207.4~280.6mg/L和118~133mg/L,323.3~396.5mg/L,B泉的Ca^(2+)和HCO_3^-含量明显高于A泉,其消耗的CO_2量也相对较大,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雨季时,泉水中HCO_3^-含量变化相对土壤CO_2滞后大约1~2个月,而在旱季时,其变化趋势一致,表明泉水中HCO_3^-敏感地响应土壤CO_2的变化。退耕还林地土下溶蚀量及碳汇量约为耕地的7倍,受土壤有机质和土壤CO_2浓度及土壤水分等理化性质的影响,退耕还林地土下溶蚀量和碳汇量表现为土下40cm处最高,土下20cm处和60cm处相当。而耕地土下溶蚀量和碳汇量主要受CO_2浓度控制,其变化趋势与土壤CO_2浓度一致。综上表明,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能明显增强岩溶作用强度及岩溶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退耕还林 耕地 土壤CO2 岩溶碳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初步研究——以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腊春 李道元 +1 位作者 左平 吴国平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5期10-15,共6页
治理岩溶山区石漠化,尽快恢复植被、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资源是生态建设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是一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流域。在分析了流域内喀斯特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蓄满产流模型,对流... 治理岩溶山区石漠化,尽快恢复植被、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资源是生态建设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是一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流域。在分析了流域内喀斯特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蓄满产流模型,对流域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作了预测,并对2010年在P=95%特枯年下石漠化治理后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作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石漠化治理 生态需水量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GIS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诊断——以贵州花江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圣子 周忠发 闫利会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6-273,共8页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目标,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运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结合社会调查与水文气象监测数据,从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资源环境支撑系统和社会经济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构...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目标,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运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结合社会调查与水文气象监测数据,从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资源环境支撑系统和社会经济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构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诊断指标体系,在格网GIS技术支持下,对各诊断指标实现5m×5m尺度的网格化表达,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方法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模型诊断,揭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的时间动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花江示范区生态系统很健康的区域不存在;(2)近十年来,花江示范区生态系统健康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上仍然以不健康和亚健康的区域为主,占区域总面积78.68%;(3)空间上呈现出区域差异的特点,示范区东北部海拔大于1 000m的峰丛陡坡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峰丛洼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则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GIS 石漠化治理 生态系统健康 诊断 花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闫妍 胡宝清 +1 位作者 侯满福 史莎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153,共9页
本文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国家下达的广西75个岩溶石漠化治理县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和确定典型岩溶地貌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5种石漠化成功治理模式,分析5种石漠化治理模式的特征和异同,选取15项指标进行... 本文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国家下达的广西75个岩溶石漠化治理县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和确定典型岩溶地貌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5种石漠化成功治理模式,分析5种石漠化治理模式的特征和异同,选取15项指标进行广西岩溶区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利用模糊评价进行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聚类分析,并与自上而下的主观预测结果对比。最后进行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模式分区,共分为4个区域。将分区和5种成功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对应,实现县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及治理模式的推广,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模糊聚类 石漠化治理模式 分区优 广西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应——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洪云 熊康宁 +2 位作者 兰安军 贺祥 常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31-37,共7页
选取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对比分析石漠化生态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理化性质、小气候特征、植被数量特征和地表水土流失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石漠化是可以治理的,强度石漠化治理效应优于中度石漠化,轻... 选取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对比分析石漠化生态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理化性质、小气候特征、植被数量特征和地表水土流失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石漠化是可以治理的,强度石漠化治理效应优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次之,潜在石漠化生态效应速度最慢;治理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地表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改善了区域局部小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生态效应 喀斯特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凤山县石漠化治理核桃模式的形成与实践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振德 廖宏俊 +3 位作者 黄国红 赖家业 潘晓芳 张武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945-2947,共3页
处于贫困石漠化山区的凤山县经过多年摸索,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做强做大核桃产业,走出了一条既能治理石漠化、促进生态建设,又能使山区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概述了凤山县石漠化现状及石漠化治理核桃模式的形成过程,总结了凤山县... 处于贫困石漠化山区的凤山县经过多年摸索,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做强做大核桃产业,走出了一条既能治理石漠化、促进生态建设,又能使山区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概述了凤山县石漠化现状及石漠化治理核桃模式的形成过程,总结了凤山县石漠化治理核桃模式的技术关键、示范推广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核桃模式 示范 广西凤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富东 张曦 +3 位作者 戴全厚 喻理飞 粟海军 梁家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了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难以量化的现状,以六枝特区为例,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6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 为了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难以量化的现状,以六枝特区为例,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6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的评价指数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指标指数从0.807 4上升到0.862 3;产业结构指标指数从0.470 8上升到0.598 6;总产值增长率指数从0.568 4上升到0.804 8;产值结构指数从0.625 6上升到0.599 9;消费结构指数从0.666 1上升到0.770 7;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指数从0.380 9上升到0.733 2。六枝特区治理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533 3上升到2013年的0.672 0,石漠化治理工程已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效益 定量评价 石漠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影响因素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霜 李光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38-346,共9页
喀斯特地区农户的石漠化治理行为对保障我国长江、珠江流域生态安全极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政策的落实和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发,本文选取了贵州省3个典型的石漠化县,晴隆县、关岭县、黔西县为... 喀斯特地区农户的石漠化治理行为对保障我国长江、珠江流域生态安全极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政策的落实和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发,本文选取了贵州省3个典型的石漠化县,晴隆县、关岭县、黔西县为研究区,应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法对437位农户开展治理行为调查。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ISM分析方法研究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实现对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剖析。分析结果显示:距最近乡集镇距离、是否自愿选择技术、接触信息次数、交流信息次数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石漠化面积是中层间接因素,家庭农业收入、是否有科研治理项目、专家走访次数是深层根源因素。因此,农户农业收入低、资金投入匮乏和石漠化治理相关技术缺乏是导致农户石漠化治理积极性不够的根本原因。建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推动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降低石漠化治理的成本;完善石漠化治理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户石漠化治理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农户行为 石漠化治理 LOGISTIC 模型 ISM 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营小流域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航 陈浒 +1 位作者 王鹏举 周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317,共6页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13年4月和8月对撒拉溪示范区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头,分属于3门10纲23目。结果显示,各样地以蜱螨目、弹尾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13年4月和8月对撒拉溪示范区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头,分属于3门10纲23目。结果显示,各样地以蜱螨目、弹尾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水平结构上,不同季节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基本一致,而在个体数量表现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数量变化较大。垂直结构方面,2个季节土壤动物群落在0~10 cm土层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且在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个别样地外,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春季大于夏季,各样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朝营小流域 石漠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仕蓉 张军以 周文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2-225,共4页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由于自身强烈的喀斯特作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性高,极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使生态系统发生退化。论述了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区农户发展面临的困难,对当前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的不足...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由于自身强烈的喀斯特作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性高,极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使生态系统发生退化。论述了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区农户发展面临的困难,对当前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石漠化治理与农户生计协调发展的相关思路,其中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户替代性生计及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农户生计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永毕 熊康宁 池永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问题是该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从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以地理-生态过程为主线,从石漠化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方面总结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基础理论研究在喀斯特脆... 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问题是该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从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以地理-生态过程为主线,从石漠化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方面总结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基础理论研究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空间尺度耦合研究中的不足,须要进一步发掘技术集成与模式提炼方面的应用研究,工程实施中存在工程落地难、成果巩固难、产业形成难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的石漠化治理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 生态系统 地理-生态过程 技术集成 模式提炼 未来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