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洋石油降解菌群的固定化及石油降解特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高祥兴
高伟
+5 位作者
崔志松
李馨子
李倩
韩彬
周涛
郑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2-740,共9页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降解菌群的最优固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6%PVA,2%海藻酸钠及0.5%活性炭制备的凝胶可以通过蠕动泵方便快捷制备细菌固定化微球,其粘度小、易成型、机械强度高。海洋石油降解分析表明,与游离菌体(FB)相比,固定化菌群12d石油降解率提高了近7%;GC-MS分析显示,石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显著。实验证明,石油降解菌群DC10经过固定化处理,其石油降解活性提高,连续降解能力增强,该研究为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石油降解菌群
固定化技术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树林湿地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玫
廖宝文
陈玉军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3-557,共5页
近年来海洋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石油污染尤为严重。目前,采用微生物降解是解决海洋石油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滨海区域的红树林湿地是石油残留聚集和降解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为了构建降解石油的优势菌群,分别以正十六烷烃和萘为唯一...
近年来海洋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石油污染尤为严重。目前,采用微生物降解是解决海洋石油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滨海区域的红树林湿地是石油残留聚集和降解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为了构建降解石油的优势菌群,分别以正十六烷烃和萘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从受石油污染的红树林淤泥(即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烷烃降解菌(即Z1、Z3)和2株芳香烃降解菌(即N1、N4)。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降解率最高的菌株组合,并确定了各菌株的最佳投加配比。结果表明:烷烃降解菌Z1、Z3和芳香烃降解菌N1组合的菌群降解石油效果最好,当石油初始质量浓度为2.0 g.L-1,接种量6%,30℃好氧培养72 h,石油降解率达47.3%;且当N1、Z1、Z3三种菌的投加配比为3:1:3时降解效果最佳,好氧培养72 h,石油降解率达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石油降解菌群
构建
最佳投加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构建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詹亚斌
张桥
+2 位作者
陈凯伦
李方敏
马立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0-864,868,共6页
为了构建高效石油降解混合菌群,从潜江某油田采集8个石油污染土样(分别记为S1~S8)和2个石油污染水样(分别记为W3、W4),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驯化培养;采用外观评分、石油降解率、石油3组分降解率、饱和烃中正构烷烃色谱分析等方法...
为了构建高效石油降解混合菌群,从潜江某油田采集8个石油污染土样(分别记为S1~S8)和2个石油污染水样(分别记为W3、W4),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驯化培养;采用外观评分、石油降解率、石油3组分降解率、饱和烃中正构烷烃色谱分析等方法筛选石油降解优势菌群,构建石油降解混合菌群;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混合菌群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富集的10个石油降解菌群中S3、S4、S5、S6、S8为优势菌群,培养30d后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21.67%、22.34%、27.23%、20.46%、19.99%;菌群W3、W4对石油乳化效果较好;混合菌群M3(S3+S4+S5+S8+W3+W4)为石油降解优势混合菌群,其最佳降解条件为35℃、pH7.60、含油率1.70%,在最佳条件下培养30d后,混合菌群M3对石油降解率达30.71%,比最优菌群S5的石油降解率提高了1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污染土壤
石油降解菌群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源菌群及与植物联合修复华北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4
作者
孙婧
蔡典雄
+2 位作者
蒋广勇
任会战
吴会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17,共8页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菌群对华北地区中度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进行优势外源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和优势菌群与植物联合修复试验。结果显示:4种外源石油降解菌群中,PDC-3菌群对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总石油烃(TPH,total p...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菌群对华北地区中度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进行优势外源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和优势菌群与植物联合修复试验。结果显示:4种外源石油降解菌群中,PDC-3菌群对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总石油烃(TPH,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去除率为84.07%,在各菌群中效果最优;该优势菌群与植物联合修复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比单独使用优势菌群修复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优势菌群与黑麦草联用及优势菌群与紫花苜蓿联用120 d TPH的去除率分别为91.58%和89.30%,修复后土壤中TPH含量均小于500 mg/kg;同时优势菌群与黑麦草联合修复在90 d即可去除89.32%的土壤TPH,相比选用紫花苜蓿可有效缩短修复周期;优势菌群对土壤TPH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其贡献率远高于土著微生物菌群或植物的贡献率;植物对土壤TPH去除的贡献率为4.09%~6.48%,且其作用主要发生在修复过程的中后期;优势菌群单独使用或与植物联合修复中度石油污染土壤120 d均可有效去除C10~C12及C22~C40石油烃组分,去除率为85.14%~100.00%;然而,C13~C21石油烃组分含量表现出阶段性的积累效应;除对土壤石油烃的去除作用外,使用优势菌群进行生物修复存在一定的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肥力,且有利于恢复修复后的土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外源
石油降解菌群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中度
石油
污染土壤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利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97-100,共4页
石油污染土壤已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高效修复污染土壤日渐成为研究热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在...
石油污染土壤已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高效修复污染土壤日渐成为研究热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在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中,通过添加石油降解菌(群)、氧化剂、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等措施来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堆腐化
表面活性剂
石油降解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浓度含油废水中不同组分烃的生物强化去除特性
被引量:
1
6
作者
邢玥
吴蔓莉
+3 位作者
刘泽梁
段旭红
易宁
肖贺月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7-574,共8页
为探究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高浓度含油废水中不同组分烃的生物降解特性,向含油水相中接种石油烃降解菌群LW-10(Accession number:SRR15082184)进行降解实验.利用GC-MS研究了LW-10对原油中不同组分烃的降解性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降解体系...
为探究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高浓度含油废水中不同组分烃的生物降解特性,向含油水相中接种石油烃降解菌群LW-10(Accession number:SRR15082184)进行降解实验.利用GC-MS研究了LW-10对原油中不同组分烃的降解性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降解体系中的菌量变化.利用qPCR技术对控制不同组分烃降解的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油浓度为5000 mg·L^(-1)的含油废水中接种LW-10降解17 d,对原油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组分的降解率分别为96.7%和28.4%.体系中的降解菌总浓度与高活性菌浓度由接种时的1.0×10^(8)cfu·mL^(-1)增加至2.1×10^(9)cfu·mL^(-1)和8.3×10^(8)cfu·mL^(-1).检测的3种石油烃降解功能基因中,烷烃单加氧酶基因alkB2拷贝数由1.06×10^(8)copy·mL^(-1)变为2.84×10^(8)copy·mL^(-1);芳烃双加氧酶基因Ahd由1.06×10^(8)copy·mL^(-1)降低至1.65×10^(7)copy·mL^(-1);氧化还原酶基因PA4513由4.09×10^(6)copy·mL^(-1)增加增加至9.26×10^(8)copy·mL^(-1).结果表明降解菌群LW-10对含油废水中的烷烃组分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对多环芳烃组分的降解能力较差.LW-10在降解石油烃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发生增殖,不同组分烃的降解效果与石油烃降解功能基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
石油
烃
降解
菌
群
降解
基因
定量PCR
降解
菌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石油降解菌群的固定化及石油降解特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高祥兴
高伟
崔志松
李馨子
李倩
韩彬
周涛
郑立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2-74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406127号
+3 种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12G16号
2015T05号
2012泰山学者海外人才项目
文摘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降解菌群的最优固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6%PVA,2%海藻酸钠及0.5%活性炭制备的凝胶可以通过蠕动泵方便快捷制备细菌固定化微球,其粘度小、易成型、机械强度高。海洋石油降解分析表明,与游离菌体(FB)相比,固定化菌群12d石油降解率提高了近7%;GC-MS分析显示,石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显著。实验证明,石油降解菌群DC10经过固定化处理,其石油降解活性提高,连续降解能力增强,该研究为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海洋溢油
石油降解菌群
固定化技术
生物修复
Keywords
marine oil spill
oil-degradating bacterial consortium
immobilization technique
biodegradation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Q939.99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树林湿地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玫
廖宝文
陈玉军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3-557,共5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RITFYWZX201111)
文摘
近年来海洋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石油污染尤为严重。目前,采用微生物降解是解决海洋石油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滨海区域的红树林湿地是石油残留聚集和降解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为了构建降解石油的优势菌群,分别以正十六烷烃和萘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从受石油污染的红树林淤泥(即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烷烃降解菌(即Z1、Z3)和2株芳香烃降解菌(即N1、N4)。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降解率最高的菌株组合,并确定了各菌株的最佳投加配比。结果表明:烷烃降解菌Z1、Z3和芳香烃降解菌N1组合的菌群降解石油效果最好,当石油初始质量浓度为2.0 g.L-1,接种量6%,30℃好氧培养72 h,石油降解率达47.3%;且当N1、Z1、Z3三种菌的投加配比为3:1:3时降解效果最佳,好氧培养72 h,石油降解率达51.2%。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石油降解菌群
构建
最佳投加配比
Keywords
mangrove wetlands
petroleum-degrading bacterial consortium construction
optimum dosage ratio
分类号
S79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构建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詹亚斌
张桥
陈凯伦
李方敏
马立安
机构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0-864,86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271482)
文摘
为了构建高效石油降解混合菌群,从潜江某油田采集8个石油污染土样(分别记为S1~S8)和2个石油污染水样(分别记为W3、W4),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驯化培养;采用外观评分、石油降解率、石油3组分降解率、饱和烃中正构烷烃色谱分析等方法筛选石油降解优势菌群,构建石油降解混合菌群;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混合菌群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富集的10个石油降解菌群中S3、S4、S5、S6、S8为优势菌群,培养30d后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21.67%、22.34%、27.23%、20.46%、19.99%;菌群W3、W4对石油乳化效果较好;混合菌群M3(S3+S4+S5+S8+W3+W4)为石油降解优势混合菌群,其最佳降解条件为35℃、pH7.60、含油率1.70%,在最佳条件下培养30d后,混合菌群M3对石油降解率达30.71%,比最优菌群S5的石油降解率提高了12.78%。
关键词
石油
污染土壤
石油降解菌群
土壤修复
Keywords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petroleum-degrading flora
soil remediation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菌群及与植物联合修复华北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4
作者
孙婧
蔡典雄
蒋广勇
任会战
吴会军
机构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应用生物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源与环境专项(20373804D)。
文摘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菌群对华北地区中度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进行优势外源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和优势菌群与植物联合修复试验。结果显示:4种外源石油降解菌群中,PDC-3菌群对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总石油烃(TPH,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去除率为84.07%,在各菌群中效果最优;该优势菌群与植物联合修复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比单独使用优势菌群修复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优势菌群与黑麦草联用及优势菌群与紫花苜蓿联用120 d TPH的去除率分别为91.58%和89.30%,修复后土壤中TPH含量均小于500 mg/kg;同时优势菌群与黑麦草联合修复在90 d即可去除89.32%的土壤TPH,相比选用紫花苜蓿可有效缩短修复周期;优势菌群对土壤TPH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其贡献率远高于土著微生物菌群或植物的贡献率;植物对土壤TPH去除的贡献率为4.09%~6.48%,且其作用主要发生在修复过程的中后期;优势菌群单独使用或与植物联合修复中度石油污染土壤120 d均可有效去除C10~C12及C22~C40石油烃组分,去除率为85.14%~100.00%;然而,C13~C21石油烃组分含量表现出阶段性的积累效应;除对土壤石油烃的去除作用外,使用优势菌群进行生物修复存在一定的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肥力,且有利于恢复修复后的土壤功能。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外源
石油降解菌群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中度
石油
污染土壤
修复效果
Keywords
North China
exogenous petroleum degrading microbial consortium
phyto-microbial remediation
medium level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remediation effects
分类号
X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利平
机构
杨凌秦岭山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97-100,共4页
基金
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2019ZDLNY01-07-02)。
文摘
石油污染土壤已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高效修复污染土壤日渐成为研究热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在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中,通过添加石油降解菌(群)、氧化剂、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等措施来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土壤堆腐化
表面活性剂
石油降解菌群
Keywords
Soil composting
Surfactant
Petroleum-degrading consortium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浓度含油废水中不同组分烃的生物强化去除特性
被引量:
1
6
作者
邢玥
吴蔓莉
刘泽梁
段旭红
易宁
肖贺月
机构
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7-57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0154,21577109)资助。
文摘
为探究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高浓度含油废水中不同组分烃的生物降解特性,向含油水相中接种石油烃降解菌群LW-10(Accession number:SRR15082184)进行降解实验.利用GC-MS研究了LW-10对原油中不同组分烃的降解性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降解体系中的菌量变化.利用qPCR技术对控制不同组分烃降解的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油浓度为5000 mg·L^(-1)的含油废水中接种LW-10降解17 d,对原油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组分的降解率分别为96.7%和28.4%.体系中的降解菌总浓度与高活性菌浓度由接种时的1.0×10^(8)cfu·mL^(-1)增加至2.1×10^(9)cfu·mL^(-1)和8.3×10^(8)cfu·mL^(-1).检测的3种石油烃降解功能基因中,烷烃单加氧酶基因alkB2拷贝数由1.06×10^(8)copy·mL^(-1)变为2.84×10^(8)copy·mL^(-1);芳烃双加氧酶基因Ahd由1.06×10^(8)copy·mL^(-1)降低至1.65×10^(7)copy·mL^(-1);氧化还原酶基因PA4513由4.09×10^(6)copy·mL^(-1)增加增加至9.26×10^(8)copy·mL^(-1).结果表明降解菌群LW-10对含油废水中的烷烃组分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对多环芳烃组分的降解能力较差.LW-10在降解石油烃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发生增殖,不同组分烃的降解效果与石油烃降解功能基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含油废水
石油
烃
降解
菌
群
降解
基因
定量PCR
降解
菌
数量
Keywords
oily wastewater
petroleum-degrading flora
degradation gene
real-time PCR
degradation bacteria number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洋石油降解菌群的固定化及石油降解特性
高祥兴
高伟
崔志松
李馨子
李倩
韩彬
周涛
郑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树林湿地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
李玫
廖宝文
陈玉军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构建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詹亚斌
张桥
陈凯伦
李方敏
马立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外源菌群及与植物联合修复华北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孙婧
蔡典雄
蒋广勇
任会战
吴会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王利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浓度含油废水中不同组分烃的生物强化去除特性
邢玥
吴蔓莉
刘泽梁
段旭红
易宁
肖贺月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