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围隔实验中海洋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中正构烷烃的生物富集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军
王修林
+2 位作者
祝陈坚
韩秀荣
石晓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3-438,共6页
本文应用海洋围隔生态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富集动力学过程 ,提出了“水相差法”测定海洋浮游植物体内石油烃浓度 ,以及包括石油烃挥发和生物生长等影响因素的石油烃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 ,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得到了海...
本文应用海洋围隔生态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富集动力学过程 ,提出了“水相差法”测定海洋浮游植物体内石油烃浓度 ,以及包括石油烃挥发和生物生长等影响因素的石油烃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 ,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得到了海洋浮游植物对 0 #柴油 WAF中正构烷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 kup,kel和 BCFPOC,结果与 Kováts色谱保留指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与利用生物分析平衡法测定的文献数据基本一致。本模型及实验方法简便可靠 ,可在现场实验中广泛应用 ,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多介质环境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游植物
海洋
污染
水相差法
正构烷
烃
围隔实验
生物富集
动力学模型
石油烃污染物
多介质环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中石油烃污染物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
28
2
作者
黄宁选
马宏瑞
+2 位作者
王晓蓉
冯建芳
丁萍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5-29,共5页
采用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分别对原油及污染土壤中的油组分进行了分离,得到了胶质和沥青质、饱和烃、芳烃和极性物等组分,回收率达90%以上;通过气相色谱法(GC)和重量法对受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石油烃(TPHs)所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20#柴...
采用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分别对原油及污染土壤中的油组分进行了分离,得到了胶质和沥青质、饱和烃、芳烃和极性物等组分,回收率达90%以上;通过气相色谱法(GC)和重量法对受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石油烃(TPHs)所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20#柴油为标准油,用GC法对水相中低浓度石油烃含量的测定效果较好;而用重量法测定受污染土壤中的油含量可以满足对环境样品的要求,利用GC图判别原油烃的指纹特征对于分析原油组成在环境中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污染
石油烃污染物
土壤
重量法
气相色谱法
法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某油库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物运移规律及水动力阻截技术模拟
被引量:
4
3
作者
崔树阳
王乾
+3 位作者
白正伟
李怿
贾苒
李翔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22,232,共8页
基于GMS软件建立了长江流域某油库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结合场地调查结果将油泥存放池作为主要污染源,C10~C40石油烃作为影响地下水水质的特征污染物,以此为基础开展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地下水污染数值...
基于GMS软件建立了长江流域某油库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结合场地调查结果将油泥存放池作为主要污染源,C10~C40石油烃作为影响地下水水质的特征污染物,以此为基础开展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地下水中C10~C40石油烃污染物的运移规律以及不同水动力阻截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的管控效果。结果表明:污染物迁移方向受地下水流动的影响,主要从东北流向西南;在未采取水动力阻截技术的模拟研究中,地下水污染羽以油泥存放池为中心呈椭圆状扩散,经过3000 d的时间推移,污染物已经扩散至周围水系,对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采取不同的水动力阻截技术(阻隔墙或抽水井群)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污染物的扩散,而针对该区域表层土质松散、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质条件,抽水井群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的管控效果更好;采取组合形式的水动力阻截方案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污染物的扩散程度,与空白方案相比,3000 d的模拟周期结束后,地下水中高浓度污染物的最大迁移距离和地下水污染羽水平扩散面积分别减小了68.3%和80.5%,模拟监测井中地表污染物浓度降低了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库
地下水
污染
石油烃污染物
污染
风险管控
水动力阻截
GMS软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某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烃污染
被引量:
2
4
作者
金元宵
孙晓霜
+2 位作者
王泽
余杰
余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337,共5页
为考察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碱活化强化方式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PHC)的降解效果,进而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C初始浓度、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
为考察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碱活化强化方式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PHC)的降解效果,进而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C初始浓度、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PHC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投加方式比干投加方式对PHC的去除效果更好,碱活化相比单一投加过硫酸钠对PHC的去除率提高了12.6%。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氧化剂投加量10%,PHC浓度5.23 mg/L,pH值10,反应时间5 h时,PHC去除率可达到89.7%。PHC去除率受氧化剂投加量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影响较大,增大氧化剂浓度或降低污染物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处理效果,但过量投加氧化剂,PHC去除率不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活化过硫酸钠
地下水
石油烃污染物
氧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鼠李糖脂及其产生菌对原油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朱生凤
梁生康
+3 位作者
吴亮
宋丹丹
吴婷
陈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0,共6页
考察了外加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接种鼠李糖脂产生菌O-2-2对混合烃类降解菌降解原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解体系中添加鼠李糖脂使原油20天的降解率由35.7%提高到57.6%。加入鼠李糖脂可同时提高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在降解体系中接...
考察了外加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接种鼠李糖脂产生菌O-2-2对混合烃类降解菌降解原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解体系中添加鼠李糖脂使原油20天的降解率由35.7%提高到57.6%。加入鼠李糖脂可同时提高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在降解体系中接入菌株O-2-2能够快速利用石油烃中的烷烃类化合物并合成鼠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有效提高总石油烃的降解率。体系中菌株O-2-2的接入虽然使饱和烃的降解率大大提高,却降低了芳烃的降解率;这说明菌株O-2-2和其它烃类降解菌之间可能存在竞争生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生物可利用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围隔实验中海洋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中正构烷烃的生物富集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军
王修林
祝陈坚
韩秀荣
石晓勇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3-438,共6页
基金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 0 0 1CB40 970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0 13 60 2 0499760 2 7)
+2 种基金
教育部重点基金(0 1110 )
山东省基金 (L2 0 0 0 E0 1)
青岛市绿色奥运2 0 0 117-3 (2 )号 )资助
文摘
本文应用海洋围隔生态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富集动力学过程 ,提出了“水相差法”测定海洋浮游植物体内石油烃浓度 ,以及包括石油烃挥发和生物生长等影响因素的石油烃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 ,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得到了海洋浮游植物对 0 #柴油 WAF中正构烷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 kup,kel和 BCFPOC,结果与 Kováts色谱保留指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与利用生物分析平衡法测定的文献数据基本一致。本模型及实验方法简便可靠 ,可在现场实验中广泛应用 ,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多介质环境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 。
关键词
海洋浮游植物
海洋
污染
水相差法
正构烷
烃
围隔实验
生物富集
动力学模型
石油烃污染物
多介质环境模型
Keywords
phytoplankton
alkane
bioconcentration
kinetic model
mesocosm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中石油烃污染物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
28
2
作者
黄宁选
马宏瑞
王晓蓉
冯建芳
丁萍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5-29,共5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2 0 0 2B1 6 )
文摘
采用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分别对原油及污染土壤中的油组分进行了分离,得到了胶质和沥青质、饱和烃、芳烃和极性物等组分,回收率达90%以上;通过气相色谱法(GC)和重量法对受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石油烃(TPHs)所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20#柴油为标准油,用GC法对水相中低浓度石油烃含量的测定效果较好;而用重量法测定受污染土壤中的油含量可以满足对环境样品的要求,利用GC图判别原油烃的指纹特征对于分析原油组成在环境中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
污染
石油烃污染物
土壤
重量法
气相色谱法
法测
Keywords
GC
TPHs
soil
water sample
分类号
X83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油库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物运移规律及水动力阻截技术模拟
被引量:
4
3
作者
崔树阳
王乾
白正伟
李怿
贾苒
李翔
机构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洛阳技术研发中心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22,23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3303)。
文摘
基于GMS软件建立了长江流域某油库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结合场地调查结果将油泥存放池作为主要污染源,C10~C40石油烃作为影响地下水水质的特征污染物,以此为基础开展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地下水中C10~C40石油烃污染物的运移规律以及不同水动力阻截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的管控效果。结果表明:污染物迁移方向受地下水流动的影响,主要从东北流向西南;在未采取水动力阻截技术的模拟研究中,地下水污染羽以油泥存放池为中心呈椭圆状扩散,经过3000 d的时间推移,污染物已经扩散至周围水系,对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采取不同的水动力阻截技术(阻隔墙或抽水井群)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污染物的扩散,而针对该区域表层土质松散、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质条件,抽水井群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的管控效果更好;采取组合形式的水动力阻截方案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污染物的扩散程度,与空白方案相比,3000 d的模拟周期结束后,地下水中高浓度污染物的最大迁移距离和地下水污染羽水平扩散面积分别减小了68.3%和80.5%,模拟监测井中地表污染物浓度降低了87.9%。
关键词
油库
地下水
污染
石油烃污染物
污染
风险管控
水动力阻截
GMS软件
数值模拟
Keywords
oil depot
groundwater pollu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 pollutant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hydrodynamic intercept
GMS softwar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某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烃污染
被引量:
2
4
作者
金元宵
孙晓霜
王泽
余杰
余江
机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宜宾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33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2605)
四川省区域创新合作项目(2022YFQ0081)
四川大学-宜宾市校市战略合作专项(2020CDYB-9)。
文摘
为考察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碱活化强化方式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PHC)的降解效果,进而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C初始浓度、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PHC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投加方式比干投加方式对PHC的去除效果更好,碱活化相比单一投加过硫酸钠对PHC的去除率提高了12.6%。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氧化剂投加量10%,PHC浓度5.23 mg/L,pH值10,反应时间5 h时,PHC去除率可达到89.7%。PHC去除率受氧化剂投加量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影响较大,增大氧化剂浓度或降低污染物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处理效果,但过量投加氧化剂,PHC去除率不再明显提高。
关键词
碱活化过硫酸钠
地下水
石油烃污染物
氧化修复
Keywords
alkali activated sodium persulfate
groundwater
PHC
oxidation remediation
分类号
TQ032 [化学工程]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鼠李糖脂及其产生菌对原油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朱生凤
梁生康
吴亮
宋丹丹
吴婷
陈宇
机构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0,共6页
基金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06-2-2-7-nsh)
中国海洋大学与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攻关项目(2006004)
文摘
考察了外加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接种鼠李糖脂产生菌O-2-2对混合烃类降解菌降解原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解体系中添加鼠李糖脂使原油20天的降解率由35.7%提高到57.6%。加入鼠李糖脂可同时提高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在降解体系中接入菌株O-2-2能够快速利用石油烃中的烷烃类化合物并合成鼠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有效提高总石油烃的降解率。体系中菌株O-2-2的接入虽然使饱和烃的降解率大大提高,却降低了芳烃的降解率;这说明菌株O-2-2和其它烃类降解菌之间可能存在竞争生长关系。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生物可利用性
生物降解
Keywords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taminant
biosurfactant
rhamnolipid
bioavailability
biodegradation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围隔实验中海洋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中正构烷烃的生物富集
张军
王修林
祝陈坚
韩秀荣
石晓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环境中石油烃污染物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黄宁选
马宏瑞
王晓蓉
冯建芳
丁萍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某油库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物运移规律及水动力阻截技术模拟
崔树阳
王乾
白正伟
李怿
贾苒
李翔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某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烃污染
金元宵
孙晓霜
王泽
余杰
余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鼠李糖脂及其产生菌对原油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朱生凤
梁生康
吴亮
宋丹丹
吴婷
陈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