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57
1
作者 付锁堂 付金华 +5 位作者 喻建 姚泾利 张才利 马占荣 杨亚娟 张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9-762,共14页
河套盆地历经40余年勘探,近期获得重大突破,松5井在古近系临河组试油获得62.6m3/d工业油流。通过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狼山断裂、杭五断裂、黄河断裂控制了坳陷沉积演化与生烃中心,该坳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拗陷期、新生代断陷... 河套盆地历经40余年勘探,近期获得重大突破,松5井在古近系临河组试油获得62.6m3/d工业油流。通过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狼山断裂、杭五断裂、黄河断裂控制了坳陷沉积演化与生烃中心,该坳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拗陷期、新生代断陷期2个沉积演化阶段。发育白垩系固阳组、古近系临河组2套咸水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Ⅱ1型及Ⅰ型为主,生烃潜力大,因埋深变化大,低成熟到高、过成熟阶段均有分布。主要发育固阳组、临河组碎屑岩储集层,埋深小于5 000 m的储集层物性较好,在吉西凸起带基岩风化裂隙也有一定的储集能力。勘探发现断块型、断背斜型、基岩裂缝型油藏,为低成熟—成熟原油,来自固阳组及临河组生油岩。研究表明临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固阳组及临河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杭五断裂带、吉西凸起带、北部深凹陷区是有利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临河坳陷 石油地质特征 白垩系固阳组 古近系临河组 烃源岩 储集层 杭五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ente-Maranon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6
2
作者 谢寅符 季汉成 +1 位作者 苏永地 胡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Oriente-Maranon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边缘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次安第斯山(Sub-Andeans)前陆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盆地内主要的烃源岩及储、盖组合均发育在裂谷盆地阶段,三叠系—侏罗系Pucar... Oriente-Maranon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边缘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次安第斯山(Sub-Andeans)前陆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盆地内主要的烃源岩及储、盖组合均发育在裂谷盆地阶段,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群和白垩系Chonta组2套主要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分别是古新世—始新世(距今60-45 Ma)和中新世(距今15-5 Ma)。Chonta组自生自储组合是最重要的成藏组合。盆地西部发育逆冲断层/褶皱圈闭和基底卷入圈闭,中部发育挤压或披覆背斜,东部发育牵引背斜圈闭,不同类型的圈闭沿北西—南东走向呈带状分布。有潜力的勘探领域包括中西部白垩系Chonta组烃源岩供油区域的披覆和挤压背斜圈闭,中部和南部侏罗系Pucara群烃源岩供油区域的牵引背斜圈闭和挤压背斜圈闭,中部的Pucara群碳酸盐岩圈闭,北部和东部成熟探区上白垩统岩性圈闭和上古生界构造-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ente盆地 Maranon盆地 前陆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门相勇 赵文智 +1 位作者 张研 李小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通过分析认为临河坳陷具备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该坳陷内生烃中心主要位于北部深凹陷,资源规模较大,以高成熟和过成熟生气为主,而中央断隆区烃源岩条件较差;下白垩统和渐新统储层砂体厚度大,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储集性能有明显改善;目... 通过分析认为临河坳陷具备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该坳陷内生烃中心主要位于北部深凹陷,资源规模较大,以高成熟和过成熟生气为主,而中央断隆区烃源岩条件较差;下白垩统和渐新统储层砂体厚度大,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储集性能有明显改善;目的层之上发育多套厚层泥岩,存在有利的封闭层。油源对比分析表明中央断隆区油源以本地生油、短距离运移为主,油源条件差是制约中央断隆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临河坳陷下一步勘探方向要向生烃条件相对有利的北部深凹陷方向转移,勘探思路以找油为主转为以找气为主,兼顾找油,而临近北部生烃中心的杭后断阶带成藏条件最有利,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半地堑 石油地质特征 油源对比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滩坝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以排2井沙湾组为例 被引量:42
4
作者 向奎 鲍志东 庄文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排2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高凸起带。排2井新近系沙湾组"滩坝砂"是在第三纪类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挤压背景下,随着车排子凸起的不断右旋、隆升,在盆地斜坡上形成"湖进扇摆"作用,由湖浪改造扇三角洲并在其前端... 排2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高凸起带。排2井新近系沙湾组"滩坝砂"是在第三纪类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挤压背景下,随着车排子凸起的不断右旋、隆升,在盆地斜坡上形成"湖进扇摆"作用,由湖浪改造扇三角洲并在其前端或侧翼再沉积而成。"滩坝砂"具有岩性细、较疏松、厚度薄、累积概率曲线呈两段式、C-M图表现为以PQRS段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自然电位曲线呈指形、电阻率曲线呈半漏斗状的沉积特征及电性特征。充注轻质油后的"滩坝砂"油藏具有"强振幅、中低频率、高吸收系数"的地球物理属性特征和"周围边界清晰、上凸下平"的振幅能量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滩坝砂"是一种规律分布的储集群体,储集物性好,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排2井 滩坝砂 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非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忠民 万仑坤 +3 位作者 毛凤军 刘计国 王玉华 郑凤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71,共9页
通过对北非地区不同沉积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证实该地区的海西运动控制了北非古生界盆地的构造格局、变形样式及油气运聚;北非地区划分为6大构造分区和3大油气富集区;北非地区沉积盖层分为古生代碎屑岩沉积冈瓦纳超旋回、中-新... 通过对北非地区不同沉积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证实该地区的海西运动控制了北非古生界盆地的构造格局、变形样式及油气运聚;北非地区划分为6大构造分区和3大油气富集区;北非地区沉积盖层分为古生代碎屑岩沉积冈瓦纳超旋回、中-新生代碎屑岩、蒸发岩和碳酸盐沉积特提斯超旋回;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和差异是北非油气富集程度的主控因素,并形成北非古生代及蒸发岩下含油气系统及中新生代含油气系统两大油气聚集系统。在此认识和非洲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北非油气潜力及勘探方向为古生界克拉通坳陷盆地的岩性油气藏、低幅度构造,中新生界裂谷盆地的锡尔特盆地、佩拉杰盆地的岩性油气藏及断块、新生界三角洲的深海扇沉积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非 石油地质特征 烃源岩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间非砂岩油藏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24
6
作者 蒲秀刚 漆智先 +1 位作者 郑晓玲 韩德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30,36,共4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是鲜见的特殊类型油藏。盐间非砂岩层韵律性强 ,既是烃源层又是储集层 ,厚度虽薄但横向分布稳定。盐间烃源层有机碳含量中等 ,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 ,成烃转化率较高 ,因处于封闭环境 ,热演化...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是鲜见的特殊类型油藏。盐间非砂岩层韵律性强 ,既是烃源层又是储集层 ,厚度虽薄但横向分布稳定。盐间烃源层有机碳含量中等 ,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 ,成烃转化率较高 ,因处于封闭环境 ,热演化存在迟滞效应。盐间储集层物性差 ,为中孔低渗—特低渗储集层 ,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 ,其次是裂缝。盐间非砂岩油藏为典型的自生自储式油藏 ,王场等背斜构造区始终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上 ,盐间裂缝油藏形成的关键时间为荆河镇组沉积末期以及广华寺组沉积末期。盐间油气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较大 ,已成为潜江凹陷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间非砂岩油藏 石油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 盐湖盆地 潜江组 潜江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延仓 何碧竹 +1 位作者 王秀林 汪望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5-98,共4页
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是一个在中非走滑断裂带控制下发育而成的中、新生代内陆断陷湖盆。自早白垩世至第四纪发育了 3个各具特点的沉积旋回 ,早白垩世沉积的AG组湖相富含有机质的泥岩、页岩分布广泛 ,评价为好—极好烃源岩 ;早白垩世后... 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是一个在中非走滑断裂带控制下发育而成的中、新生代内陆断陷湖盆。自早白垩世至第四纪发育了 3个各具特点的沉积旋回 ,早白垩世沉积的AG组湖相富含有机质的泥岩、页岩分布广泛 ,评价为好—极好烃源岩 ;早白垩世后期至晚白垩世发育了多套储盖组合 ;该凹陷构造格局简明 ,自南而北表现出“东断西超”→“不对称地堑”→“西断东超”的变化特点 ,发育有 5个二级构造带 (南部断阶带、南部次凹、中部构造带、北部次凹及北部断阶带 ) ;构造圈闭发育 ,以滚动背斜及断鼻为主 ,且成带分布 ,形成了 4个主要的成藏模式 ;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背景及良好的勘探前景 ,预测 3~ 5a内在福拉凹陷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 .1× 1 0 8~ 1 .7× 1 0 8t,可建成年产原油 3 0 0×10 4~ 5 0 0× 1 0 4t的生产能力。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格莱德盆地 福拉凹陷 油气勘探前景 石油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卫平生 张虎权 +1 位作者 陈启林 张景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1期33-37,59,共6页
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烃源岩、储层、油气成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深部地壳构造等的研究,表明两盆地的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的孔隙度和渗... 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烃源岩、储层、油气成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深部地壳构造等的研究,表明两盆地的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比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要好得多。提出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下一步勘探方向:在东部,以岩性、地层、古潜山(火山岩或花岗岩)油藏为主;在西部,以侏罗系、下白垩统及古潜山(前中生界花岗岩)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比较研究 岩性地层油藏 古潜山 远景评价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含氦二氧化碳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平在 李明生 王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2,共4页
运用天然气组分分析以及氦、碳、氢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含氦二氧化碳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断陷苏仁诺尔和巴彦塔拉构造带CO2气均来自于地幔;气藏的分布受深大断裂控制的断块、断鼻和... 运用天然气组分分析以及氦、碳、氢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含氦二氧化碳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断陷苏仁诺尔和巴彦塔拉构造带CO2气均来自于地幔;气藏的分布受深大断裂控制的断块、断鼻和断裂背斜构造控制;深大断裂是幔源无机成因CO2气成藏的运移通道;深大断裂、受控深大断裂的局部构造和砂岩、砂砾岩储层三者的合理配置是CO2气藏富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断陷 含氦二氧化碳气藏 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深海扇石油地质特征及其勘探潜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义平 张艳敏 +2 位作者 田作基 李富恒 王红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2,58,共6页
孟加拉湾深海扇构成了深海层序LST的主体,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复合体砂体,可识别出5套层序界面。该深海扇中新统Bhuban组、渐新统Jenam组、始新统Kopili组3套烃源岩生烃期分别为早上新世(5 Ma)、渐新世末(29.3 Ma)、古近纪末(23.3Ma)。... 孟加拉湾深海扇构成了深海层序LST的主体,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复合体砂体,可识别出5套层序界面。该深海扇中新统Bhuban组、渐新统Jenam组、始新统Kopili组3套烃源岩生烃期分别为早上新世(5 Ma)、渐新世末(29.3 Ma)、古近纪末(23.3Ma)。储层以深水浊积砂岩为主,具有多期垂向叠置的沉积模式。渐新统—中新统储盖组合为最有利的储盖组合。垂向断层、不整合面、连续分布的砂体构成了良好的输导体系,其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型"地层或复合气藏类型。孟加拉湾深水区主要以天然气为主,其有利勘探层系为恒河水系中上部扇带和印度东部海域中上部扇带等环孟加拉湾深水盆地第三系加积局限型水道复合体,以及中下部扇带"无底水道"附近潮道天然冲积堤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石油地质特征 成藏条件 油气勘探潜力 深海扇 孟加拉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东缘被动陆缘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中振 谢寅符 +5 位作者 刘亚明 王丹丹 阳孝法 闫永强 周玉冰 赵永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66-1374,共9页
为明确南美东缘被动陆缘盆地群油气资源潜力,在系统分析19个被动陆缘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首次以成藏组合为单元评价被动陆缘盆地群资源潜力,探讨下步勘探方向:1)南美东缘整体经历"裂谷"—"过渡"—"被... 为明确南美东缘被动陆缘盆地群油气资源潜力,在系统分析19个被动陆缘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首次以成藏组合为单元评价被动陆缘盆地群资源潜力,探讨下步勘探方向:1)南美东缘整体经历"裂谷"—"过渡"—"被动陆缘"3个构造演化阶段;2)发育2套主要烃源岩,即白垩系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和被动陆缘期海相烃源岩;白垩系(占总可采储量69%)和第三系(占总可采储量29%)是2套主要的储集层;盖层为白垩系层间泥岩、第三系海相泥页岩,中段盆地群发育一套白垩系膏盐岩区域性盖层;油气主要富集在中段含盐盆地(可采储量占总量96.32%);盆地群主要发育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大的成藏组合;3)预测总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为132 451百万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坎波斯、桑托斯、埃斯普利托桑托、圭亚那和马尔维纳斯盆地;纵向主要集中在上部成藏组合;坎波斯盆地上部成藏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其次为桑托斯盆地的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洲 被动陆缘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成藏组合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河地区深层孔店组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建华 肖焕钦 黄梦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12,共5页
从盘深 3井地质录井资料的解释入手 ,利用孢粉等生物分析资料 ,对盘河地区深层孔店组等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 ;在此基础上 ,利用有机碳、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资料 ,对孔二段烃源岩进行系统评价 ;最后 ,指出下一步深... 从盘深 3井地质录井资料的解释入手 ,利用孢粉等生物分析资料 ,对盘河地区深层孔店组等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 ;在此基础上 ,利用有机碳、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资料 ,对孔二段烃源岩进行系统评价 ;最后 ,指出下一步深层勘探的方向。储盖层、构造圈闭及油气运移条件研究表明 ,盘深 3井构造条件较好 ,储层发育 ,缺乏油源是该井落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济阳坳陷 盘河地区 深层 孔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前寒武—寒武系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斐然 张颖 +2 位作者 徐祖新 谭程 周肖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4-989,共16页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寒武系 阿曼盆地 东西伯利亚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深水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金虎 金春爽 +4 位作者 祁昭林 刘宝明 杨玉茹 白忠凯 李丽冉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6期23-31,共9页
巴西深水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成功,已成为全球常规油气的主要增长点。在过去的10年间,巴西新发现了100多个油气田,超过5×108 t的原油从巴西深水含油气盆地中采出,已占到全球常规油气储量增长的30%。系统梳理了巴西深水含油气盆地的石... 巴西深水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成功,已成为全球常规油气的主要增长点。在过去的10年间,巴西新发现了100多个油气田,超过5×108 t的原油从巴西深水含油气盆地中采出,已占到全球常规油气储量增长的30%。系统梳理了巴西深水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同时研究对比坎波斯和桑托斯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这2个盆地都拥有盐上层系和盐下层系2种成藏模式,坎波斯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4套储层,盐上层系的勘探重点为盆地内东部蒸发岩不连续或较薄区域的浊积砂岩体,盐下层系应寻找盆地中央隆起带周缘发育背斜和断块构造的有利圈闭;桑托斯盆地发育2套烃源岩、3套储层,圣保罗高地之上构造高部位的湖相碳酸盐岩为未来盐下层系的有利勘探目标,盐上层系的勘探方向为盆地内西部盐岩薄层和过渡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方向 石油地质特征 桑托斯盆地 坎波斯盆地 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亚马逊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辉 樊太亮 +2 位作者 林琳 庞正炼 王进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6,共6页
南美洲巴西亚马逊盆地为一狭长形的简单内克拉通多旋回沉积盆地,走向NEE,基底为前寒武系结晶岩,其上发育古—新生界地层。确定盆地内古生界发育了主力成藏组合:志留系、泥盆系发育主力生油岩,具有极好的生烃能力,泥盆系、石炭系发育较... 南美洲巴西亚马逊盆地为一狭长形的简单内克拉通多旋回沉积盆地,走向NEE,基底为前寒武系结晶岩,其上发育古—新生界地层。确定盆地内古生界发育了主力成藏组合:志留系、泥盆系发育主力生油岩,具有极好的生烃能力,泥盆系、石炭系发育较好的砂岩储集层,盖层主要为古生界内发育的黑色页岩、钙质页岩及膏岩。研究认为,盆地内部隆起及中部断裂带为油气运聚提供了有效通道和聚集场所,初步明确了盆地内油气运移的主力方向,对亚马逊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为亚马逊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亚马逊盆地 克拉通盆地 成藏组合 油田勘探 石油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D区块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红 曹永斌 王新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5-272,301,共9页
缅甸D区块位于伊洛瓦底盆地中西部,主要勘探层系始新统发育东、西两大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以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亚相以及浅海相为主,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始新世的统一沉降期、渐新世—中新世的差异沉降期和上新世以后的逆冲推覆期3个... 缅甸D区块位于伊洛瓦底盆地中西部,主要勘探层系始新统发育东、西两大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以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亚相以及浅海相为主,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始新世的统一沉降期、渐新世—中新世的差异沉降期和上新世以后的逆冲推覆期3个阶段,形成了南北走向、东西分带的"四隆二凹一斜坡"的构造格局。烃源岩以塔本组的灰色泥岩和煤系泥岩以及朗欣组的暗色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具有非常好的生烃能力。蓬当组、塔本组和提林组3套储-盖组合保证了区域油气的有效聚集和保存。圈闭类型有断层控制的背斜圈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两种。烃源岩热演化研究表明,区域生烃时间、运移方向、储盖组合、圈闭形成等成藏条件配置关系合理,D区块油气有利富集区主要集中在3个构造带上,分别是Patolon背斜带、Mahudaung背斜带和Thingadon复向斜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成藏组合 有利区带 勘探潜力 D区块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韦德迈阿次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大荣 黎发文 唐红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3期19-26,共8页
阿尔及利亚在区域上由两大单元组成,北部为撒哈拉阿特拉斯褶皱带,南部为撒哈拉地台。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台的三叠盆地和伊利兹盆地。在三叠盆地内已发现50多个油田和37个气田,石油地质储量达23×108t,天然气地质储量达4×... 阿尔及利亚在区域上由两大单元组成,北部为撒哈拉阿特拉斯褶皱带,南部为撒哈拉地台。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台的三叠盆地和伊利兹盆地。在三叠盆地内已发现50多个油田和37个气田,石油地质储量达23×108t,天然气地质储量达4×1012m3。油气田中以超巨型的哈西迈萨乌德油田和哈西勒迈勒凝析气田最为著名。三叠盆地的烃源岩主要为下志留统Graptolitic组黑色页岩;韦德迈阿次盆地的烃源岩主要为志留系Fegaguria组深灰色—黑色富有机质泥岩。三叠盆地与韦德迈阿次盆地的储盖条件都比较优越,但油藏的埋深较大,且位于沙漠地区,在勘探上应注意“西气东油”的油气分布特征和坚持“立体勘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及利亚 三叠盆地 韦德迈阿次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勘探 勘探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盆地下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少波 白玉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19,共3页
银根盆地是内蒙古—天山褶皱系内部的山间盆地,由4个二级构造单元(苏红图坳陷、尚丹坳陷、查干德勒苏坳陷和宗—沙隆起)组成,基底为上古生界变质岩,广泛发育的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厚3~4km。低成熟—成熟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巴音戈壁组中、... 银根盆地是内蒙古—天山褶皱系内部的山间盆地,由4个二级构造单元(苏红图坳陷、尚丹坳陷、查干德勒苏坳陷和宗—沙隆起)组成,基底为上古生界变质岩,广泛发育的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厚3~4km。低成熟—成熟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巴音戈壁组中、上亚组,有机质丰度较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以碎屑岩储集层为主,多为低孔低渗储集层,局部发育中孔、中渗储集层;发育3套区域盖层,保存条件较好。根据生储盖条件综合分析,查干德勒苏坳陷为最有利油气远景区,尚丹坳陷、苏红图坳陷为较有利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石油地质特征 远景评价 下白垩统 银根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五省区陆相中小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政语 姚根顺 +5 位作者 张喜满 马庆林 黄羚 程刚 廖飞燕 王鹏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8-166,172,共10页
中国南方5省区(琼、粤、滇、黔、桂)共发育晚白垩世—新生代陆相中小盆地63个,依据成盆背景可划分为6大盆地带、2种成盆环境,结合沉积充填过程归纳为4种沉积充填模式。东、中部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早(以古近系为主)、厚度大(400~1000 m... 中国南方5省区(琼、粤、滇、黔、桂)共发育晚白垩世—新生代陆相中小盆地63个,依据成盆背景可划分为6大盆地带、2种成盆环境,结合沉积充填过程归纳为4种沉积充填模式。东、中部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早(以古近系为主)、厚度大(400~1000 m、100~900 m)、以湖相泥岩为主;西部复合与叠合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晚(以新近系为主)、厚度偏薄(125~700 m)、以碳质泥岩及煤层为主;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但类型复杂,表现为"东好西差";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东、中部盆地有机质处于未熟—低熟阶段,勘探应以未熟生物气—低熟油为主;西部处于未熟阶段,勘探应以未熟生物气为主。5省区盆地因沉积岩体系发育,砂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好,一般具有中—高孔、中—高渗的特征;同时,由于多数盆地在萎缩阶段充填有区域性展布的浅湖—湖沼相泥质岩,区域盖层相对发育,盆地储盖条件总体较好。据已有资料统计分析,5省区陆相中小盆地油气藏类型总体可归纳为构造、岩性、地层与复合4大类型。其中,东部盆地以构造类油气藏为主,西部盆地以岩性油气藏为主,中部盆地以复合型油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藏类型 陆相中小盆地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盐湖盆地盐间沉积的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58
20
作者 方志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8-613,620,共7页
盐间沉积是潜江凹陷中的一种特殊盐湖盆地沉积物 ,它并非某种单一的岩性 ,而是随发育地区的不同而变化的特殊混合岩石。根据其岩石学特征难以命名。本文讨论了这种盐间沉积的岩石组分、沉积特征和油气地质意义。这类盐间沉积在化学成分... 盐间沉积是潜江凹陷中的一种特殊盐湖盆地沉积物 ,它并非某种单一的岩性 ,而是随发育地区的不同而变化的特殊混合岩石。根据其岩石学特征难以命名。本文讨论了这种盐间沉积的岩石组分、沉积特征和油气地质意义。这类盐间沉积在化学成分和碎屑组成方面的韵律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湖面升降变化含义 ,因而可将其韵律特性与层序地层单元进行对比分析。更重要的是 ,这类盐间沉积还是一种独特的集生油岩和储集岩于一体的含油气岩层 ,各种次生孔隙的发育使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有利储集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沉积岩石学 储集层 潜江凹陷 盐湖盆地 盐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