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新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流变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林传勇 史兰斌 +4 位作者 陈孝德 张小鸥 徐义刚 J-C.C.Mercier J.V.Ross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5-64,共10页
浙江新昌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以残斑结构为主,并有向粒状变晶结构过渡的趋势。橄榄石组构以[010]呈点极密型式,而[100]和[001]呈大圆环带为特征。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以反映高温位错蠕变的位错壁、亚晶粒构造和滑动... 浙江新昌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以残斑结构为主,并有向粒状变晶结构过渡的趋势。橄榄石组构以[010]呈点极密型式,而[100]和[001]呈大圆环带为特征。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以反映高温位错蠕变的位错壁、亚晶粒构造和滑动位错环为主要特征。利用新的地质温压计计算的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50℃~1210℃和2.1~2.4GPa。利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流动应力为22~30MPa,利用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和等效粘滞度分别为10-14~10-13s-1和1019~1020Pa·s,上述数据均已达到软流圈的数值。结合其流变特征认为该区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代表软流圈的物质,其来源深度为68~78km。它反映在新生代时期本区存在有软流圈的底辟,它可能控制了该区新生代大地构造的特征及地质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橄榄 幔源包体 流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迟家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中发现自然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有利 郑辙 +2 位作者 郭延军 吴军 叶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1-706,共6页
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在山东荣成迟家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中除钛铁矿和磁铁矿出溶物外。还有一种矩形出溶物,长为20μm、宽为5μm,能量损失X射线分光谱(XEDS)分析矩形物的成分为Fe。选区电子衍射花样计算表明该矿物与和... 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在山东荣成迟家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中除钛铁矿和磁铁矿出溶物外。还有一种矩形出溶物,长为20μm、宽为5μm,能量损失X射线分光谱(XEDS)分析矩形物的成分为Fe。选区电子衍射花样计算表明该矿物与和JCPDS中的标准矿物自然铁-α和自然铁-γ衍射数据一致。根据自然铁的化学成份推断橄榄石中自然铁-α和自然铁-γ的形成温度范围为490~900℃,压力不超过8.2GPa,并讨论了自然铁与深源地幔流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橄榄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自然铁-α 自然铁-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苏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条件及年代 被引量:8
3
作者 白文吉 胡旭峰 周美付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99-305,共7页
在胶东—苏北地区,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石榴石辉石岩、榴辉岩、斜辉辉橄岩和纯橄岩组成的杂岩成群和成带分布,延长590km。该岩带越过郯庐断裂带延伸至大别山,全长约1200km。岩带内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与尖晶石橄榄岩伴... 在胶东—苏北地区,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石榴石辉石岩、榴辉岩、斜辉辉橄岩和纯橄岩组成的杂岩成群和成带分布,延长590km。该岩带越过郯庐断裂带延伸至大别山,全长约1200km。岩带内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与尖晶石橄榄岩伴生,组成较大的岩块,并且与榴辉岩伴生,曾被作者确定为一种有层序的岩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为925±53Ma,矿物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表明其形成于115—160km深部,温度为800—1371℃。该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平衡温度和压力符合大陆地温线,而不同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玄武岩中包体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后者的平衡温度压力符合于大洋地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橄榄 成因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部第四纪火山岩中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樊祺诚 隋建立 +3 位作者 赵勇伟 孙谦 李霓 杜星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63-2568,共6页
大兴安岭中部的绰尔河—哈拉河地区分布有近30座第四纪火山,初步分为更新世火山和全新世火山两期。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尖晶石橄榄岩和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石榴石橄榄岩的类型主要是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根据绰尔河新鲜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 大兴安岭中部的绰尔河—哈拉河地区分布有近30座第四纪火山,初步分为更新世火山和全新世火山两期。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尖晶石橄榄岩和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石榴石橄榄岩的类型主要是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根据绰尔河新鲜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P-T 平衡条件估计(1164℃,2.36GPa),其形成深度约76km。这与中国东部其它地方四相共存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类似,区别于五相共存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条件(<70kmm),证实它们是来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变带之下深度超过70km 的石榴石橄榄岩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部 第四纪火山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 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P—T平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明溪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REE及Pb,Sr,Nd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婉康 王俊文 +1 位作者 A.R.Basu M.Tatsumoto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本文研究了明溪地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金云母-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REE及Pb,Sr,Nd同位素。它们的Pb,Nd同位素成分表明该区上地幔在67—82km深度上是,MORB型亏损地幔。标本中放射性Sr同位素成分高于“地幔... 本文研究了明溪地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金云母-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REE及Pb,Sr,Nd同位素。它们的Pb,Nd同位素成分表明该区上地幔在67—82km深度上是,MORB型亏损地幔。标本中放射性Sr同位素成分高于“地幔系列”可能解释为岛弧区俯冲大洋板块物质的加入。包体的sm-Nd、Rb-Sr年龄可能与十亿年前地幔亏损事件、早古生代H_2O,K_2O等地幔交代作用以及新生代的火山作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橄榄 包体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洪山地区彭家塝岩管中首次发现新鲜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永顺 赵崇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09-116,141-108,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湖北大洪山地区金伯利岩管中新发现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古生代时大洪山地区的上地幔是交代地幔,主元素有十分微弱的亏损;通过地质温、压计算表明,该区金伯利岩岩浆来源深... 本文通过对湖北大洪山地区金伯利岩管中新发现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古生代时大洪山地区的上地幔是交代地幔,主元素有十分微弱的亏损;通过地质温、压计算表明,该区金伯利岩岩浆来源深度大于12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大洪山 金伯利 单斜 石化学 金云母 钾镁煌斑 上地幔 矿物化学 超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诺敏河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隋建立 樊祺诚 徐义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0-1138,共9页
在重力梯度带北端的大兴安岭诺敏河第四纪火山岩中发现石榴石相和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其矿物组成分别为Ol40~55Opx20~35Cpx0~10Grt5~25和Ol45~65Opx30~40Cpx0~15Sp0~10。两种地幔相橄榄岩均以方辉橄榄岩为主,说明研究区... 在重力梯度带北端的大兴安岭诺敏河第四纪火山岩中发现石榴石相和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其矿物组成分别为Ol40~55Opx20~35Cpx0~10Grt5~25和Ol45~65Opx30~40Cpx0~15Sp0~10。两种地幔相橄榄岩均以方辉橄榄岩为主,说明研究区上地幔具有难熔的特点。其高Mg#橄榄石Fo91~92和高Cr3#1~47尖晶石特征与南区哈河的地幔橄榄岩特征一致。在橄榄石含量与Fo图解上,敏河橄榄岩包体落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幔区域,揭示大兴安岭地区岩石圈地幔可能保留了较多古老的残余地幔。根据石榴石橄榄岩的平衡温压条件(1114~1168℃和2.14~2.33GPa),推测来源深度为70~75km。这些数据暗示研究区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区的地温梯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圈地幔特征 石榴石和尖晶石橄榄捕虏体 矿物化学 诺敏河第四纪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迟家店和碧溪岭石榴二辉橄榄岩橄榄石组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宋衍茹 金淑燕 叶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3-1159,共7页
大别山碧溪岭和山东荣成分别发育壳源和幔源的石榴二辉橄榄岩。它们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过程中与俯冲板片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两种原岩来源不同的石榴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相似的结晶学优选方位(LPO):[100]轴主板密垂... 大别山碧溪岭和山东荣成分别发育壳源和幔源的石榴二辉橄榄岩。它们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过程中与俯冲板片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两种原岩来源不同的石榴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相似的结晶学优选方位(LPO):[100]轴主板密垂直于面理面,[010]轴主极密平行于线理,这种橄榄石结晶学优选方位明显不同于高温地幔橄榄岩包体中的橄榄石组构,也不同于最近在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发现的水导致的橄榄石组构。我们认为碧溪岭和荣成石榴二辉橄榄岩中的这种橄榄石组构可能是在相对较干的超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研究为大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石榴橄榄岩橄榄石组构特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 石榴橄榄 橄榄 结晶学优选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壳俯冲过程中的地幔楔上升对流:来自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早期变质的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衍茹 叶凯 续海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发现了大量包裹在超高压(UHP)变质片麻岩和混合岩中的造山带石榴橄榄岩。根据它们的野外产出特征和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其中一部分石榴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亏损地幔,后来被卷入俯冲陆壳并经受过俯冲陆壳产生的熔/流体...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发现了大量包裹在超高压(UHP)变质片麻岩和混合岩中的造山带石榴橄榄岩。根据它们的野外产出特征和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其中一部分石榴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亏损地幔,后来被卷入俯冲陆壳并经受过俯冲陆壳产生的熔/流体的交代。但是,对这些岩石早期的亏损过程尚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报道了东海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早期变质演化的新证据。根据详细的变质反应结构观察和矿物成分研究,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在经历高压低温俯冲带型超高压变质之前经历了至少两期变质演化。其原岩矿物组合由石榴子石变斑晶的高Ca-Cr核部及其中包裹的高Mg单斜辉石、高Al-Cr斜方辉石和高Mg-Ni橄榄石所记录;指示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原岩为高温-高压的富集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第二期矿物组合为包裹在低Cr变斑晶石榴子石幔部和细粒新生石榴子石核部的大量富Al铬铁矿和高Mg低Ni橄榄石以及少量高Mg斜方辉石。该期组合未发现单斜辉石,表明岩石随后被转变为高温低压的难熔尖晶石方辉橄榄岩或尖晶石纯橄岩。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早期变质演化记录了它们被卷入大陆板片俯冲带之前的地幔楔上升对流过程。笔者认为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原岩来源于早期俯冲大洋板片之上的深部高温富集地幔楔,洋壳俯冲过程中的地幔楔对流导致其上升到弧后或岛弧之下的地幔楔浅部,减压部分熔融使原本富集的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转化为难熔的尖晶石方辉橄榄岩或尖晶石纯橄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橄榄 洋壳俯冲 地幔楔对流 芝麻坊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盘石山二辉橄榄岩包体的Nd、Sr、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道公 支霞臣 +2 位作者 李彬贤 王银喜 杨杰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5-253,共9页
对盘石山一带的6个二辉橄榄岩包体、3个单斜辉石的Nd、Sr同位素,4个全岩、7个单斜辉石和1个斜方辉石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在亏损的岩石圈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其Rb-Sr、Sm-Nd、Pb-Pb同位素... 对盘石山一带的6个二辉橄榄岩包体、3个单斜辉石的Nd、Sr同位素,4个全岩、7个单斜辉石和1个斜方辉石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在亏损的岩石圈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其Rb-Sr、Sm-Nd、Pb-Pb同位素体系的相关性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地幔过程。位于陆下岩石圈地幔中上部位的包体比下部岩石圈地幔具有相对亏损和不均一的同位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矿物包体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中生代火山岩中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Sm-Nd等时线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必河 贾宝华 +2 位作者 刘耀荣 彭学军 贺春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湖南宁远太阳山中生代玄武质火山岩内,产较丰富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包体经人工碎样,镜下挑选了含铬尖晶石、镁橄榄石、含铬透辉石、斜方辉石、全岩5个样品,由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室测试,得出 Sm-Nd全岩-单矿物等时... 湖南宁远太阳山中生代玄武质火山岩内,产较丰富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包体经人工碎样,镜下挑选了含铬尖晶石、镁橄榄石、含铬透辉石、斜方辉石、全岩5个样品,由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室测试,得出 Sm-Nd全岩-单矿物等时线同位素年龄2702±19 Ma。进而根据测试结果和以往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华南陆块岩石圈是沿垂向演化增生的,由下往上依次为:上地幔岩垫托、结晶基底、褶皱基底、褶皱盖层、沉积盖层5个构造层。其中,上地幔岩起着底板垫托作用,形成于新太古代,为该地区最古老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火山 尖晶石橄榄包体 同位素年龄 等时线同位素年龄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岩石电导率不同测量方法的实验对比——以二辉橄榄岩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龚超颖 刘永刚 +3 位作者 李朋 范大伟 魏舒怡 谢鸿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利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压机,在1.0GPa、500~900℃和2.0GPa、500~950℃的实验条件下,同时采用交流阻抗谱法(AC0.05~10-6Hz)、直流法(DC)和单频交流法(0.1Hz)三种方法对采自河北大麻坪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进行了电导率的实... 利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压机,在1.0GPa、500~900℃和2.0GPa、500~950℃的实验条件下,同时采用交流阻抗谱法(AC0.05~10-6Hz)、直流法(DC)和单频交流法(0.1Hz)三种方法对采自河北大麻坪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进行了电导率的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二辉橄榄岩的电导率在8.65×10-7~2.09×10-3s/m之间变化,lnσ与1/T之间符合Arrenhius关系,指前因子在1.36~37.89s/m之间变化,活化能在0.74~1.01eV之间变化;二辉橄榄岩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压力对电导率无明显影响;三种方法所得的lnσ差别很小(<3%),其中阻抗谱法所得结果最大,直流法所得结果最小。最后依据实验所得的二辉橄榄岩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建立电导率-深度曲线图,将所得结果与样品采集区的大地电磁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相应深度下的二辉橄榄岩电导率与华北北缘岩石圈地幔电导率值的范围相交,由此我们推断二辉橄榄岩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上地幔的主要组成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橄榄电导率 交流阻抗谱 大地电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坪地区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根利 李和平 +1 位作者 邓鹤鸣 代立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1-369,共9页
本文以采自大麻坪地区汉诺坝玄武岩中的二辉橄榄岩包体为初始实验物料,在压力1.0~3.0 GPa、温度1350~1550℃条件下进行了部分熔融实验,对实验产物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二辉橄榄岩在1350℃开始熔融,在实验的温度压力... 本文以采自大麻坪地区汉诺坝玄武岩中的二辉橄榄岩包体为初始实验物料,在压力1.0~3.0 GPa、温度1350~1550℃条件下进行了部分熔融实验,对实验产物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二辉橄榄岩在1350℃开始熔融,在实验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熔融程度为10%~30%。随熔融程度的升高,部分熔融后残余岩石倾向于向富镁、低铁、低钙、低硅的趋势演化,而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则倾向于富镁、富铁、低铝、低硅的趋势演化。在岩石化学图解上本次实验中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化学组成与汉诺坝地区拉斑玄武岩的组成相近。随熔融程度升高,熔体具有从苦橄质→玄武质演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部分熔融 熔体 主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白碱滩二辉橄榄岩中两种辉石的出溶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14
作者 朱永峰 徐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5-1086,共12页
克拉玛依白碱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尖晶石组成,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均发生程度不等的蛇纹石化。单斜辉石一般很新鲜。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均发育出溶结构,出溶条纹或者平直或者发生舒缓的弯曲变形(即便是... 克拉玛依白碱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尖晶石组成,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均发生程度不等的蛇纹石化。单斜辉石一般很新鲜。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均发育出溶结构,出溶条纹或者平直或者发生舒缓的弯曲变形(即便是在发生弯曲的情况下也是完全平行的)。透辉石-普通辉石出溶体一般呈针状(直径一般为1μm,长度>150μm),顽火辉石出溶条纹直径一般为1~3μm(长度>300μm)。斜方辉石主晶属于顽火辉石-易变辉石,单斜辉石主晶为透辉石(成分很均一)。地质温度压力估算表明,白碱滩二辉橄榄岩中辉石出溶结构发生的温度为700℃~1000℃、压力为2.0~2.7GPa,它们代表辉石出溶结构形成的最低PT条件。白碱滩二辉橄榄岩至少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原始辉石与尖晶石和橄榄石平衡共生(阶段Ⅰ,>94km);随着地幔上隆,原始辉石结构不稳定,分解并形成出溶结构(阶段Ⅱ,700℃~1000℃),斜方辉石开始分解的深度为94km,单斜辉石开始分解的深度为78km;之后,蛇绿岩经历的侵位事件导致辉石发生塑性变形(阶段Ⅲ)。蛇绿岩侵位之前,地幔岩曾发生了>50km的隆升,而且,在隆升过程中地幔岩没有发生明显部分熔融(地幔岩因此没有经历明显的岩浆抽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蛇绿混杂 尖晶石橄榄 出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下二辉橄榄岩电导率实验研究
15
作者 代立东 李和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505-506,共2页
  在一定热力学条件下矿物和岩石电导率的实验室就位测量能够帮助对已有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从而一方面为人们探索地球内部物质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相态组成,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构造,以及地球内部的热结构等地球内部...   在一定热力学条件下矿物和岩石电导率的实验室就位测量能够帮助对已有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从而一方面为人们探索地球内部物质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相态组成,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构造,以及地球内部的热结构等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性状提供大量信息,另一方面,亦是人们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的相变、熔融、脱水、扩散、流变、能量传输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等过程极为重要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逸度 高温高压 电导率 橄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蓬湖蛇绿岩中的洋脊型二辉橄榄岩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雨潇 杨经绥 +4 位作者 董玉飞 熊发挥 陈晓坚 李观龙 薄容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75-2597,共23页
蓬湖蛇绿岩产于西藏藏北湖区的蓬湖西侧,属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白拉拉弄-依拉山亚带。该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辉绿岩等组成。其中地幔橄榄岩由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组成。蓬湖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Fo值介于88.85~90.33之... 蓬湖蛇绿岩产于西藏藏北湖区的蓬湖西侧,属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白拉拉弄-依拉山亚带。该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辉绿岩等组成。其中地幔橄榄岩由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组成。蓬湖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Fo值介于88.85~90.33之间、斜方辉石的Al2O3含量范围在4.26%~6.60%。与原始地幔相比,蓬湖二辉橄榄岩岩石有较高的MgO含量和较低的Al2O3、CaO和TiO2等易熔组分含量;稀土元素总量介于1.11×10^-6~1.53×10^-6之间,明显低于原始地幔值,配分模式为轻稀土轻微亏损。在原始地幔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蓬湖二辉橄榄岩显示Rb、Zr亏损,U、Ta、Sr强烈富集特征。蓬湖二辉橄榄岩的铂族元素总量介于22.9×10^-9~27×10^-9之间,PGEs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显示其为接近原始地幔的“平坦型”。以上特征与深海橄榄岩相似,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定量模拟估算表明,蓬湖二辉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地幔中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源区,系经历了约5%~10%的部分熔融残余。蓬湖堆晶岩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其中异剥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Mg^#值介于86.92~89.93之间、橄榄石Fo平均值为84.45,明显不同于MOR型蛇绿岩堆晶岩。蓬湖堆晶岩的矿物组成、岩浆结晶顺序和矿物成分均与俯冲带上SSZ型蛇绿岩形成的堆晶岩类似。以上结果表明,蓬湖二辉橄榄岩形成于大洋脊环境,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经历了不超过10%部分熔融的残余,后期由于洋内俯冲作用经历了岩石-熔体反应,形成了SSZ型堆晶岩和含较高Cr^#值尖晶石的方辉橄榄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蓬湖蛇绿 洋脊型橄榄 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辉橄榄岩中辉石的“水”的测定
17
作者 降大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中作者采用红外光谱方法对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拉昂错超基性岩体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拉昂错岩体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为透辉石 ;该透辉石中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 ;并且 ,其高频带相... 本文中作者采用红外光谱方法对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拉昂错超基性岩体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拉昂错岩体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为透辉石 ;该透辉石中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 ;并且 ,其高频带相关的结构OH含量是 1 4 6× 1 0 -6。透辉石成分的这种特殊性 (含有结构OH)恰恰是其特殊的高温高压的幔源生成环境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 红外光谱 橄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橄榄岩捕掳体中石榴石次变边对地幔组成转变的启示
18
作者 邹东雅 张宏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8,共15页
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石榴石次变边的形成过程对理解地幔的构造演化和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兴蒙造山带锡林浩特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中的石榴石普遍发育冠冕状次变边结构。本文通过对石榴石及其次变边进行详细的... 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石榴石次变边的形成过程对理解地幔的构造演化和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兴蒙造山带锡林浩特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中的石榴石普遍发育冠冕状次变边结构。本文通过对石榴石及其次变边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石榴石次变边的成因及其揭示的岩石圈地幔经历的深部过程。根据次变边矿物组成的不同,将其分为原始的次变边(R1和R2)和交代的次变边(MR1和MR2)。原始的次变边中,新鲜的石榴石由内向外依次被放射状且矿物颗粒较细的R1和粒状且矿物颗粒较粗的R2包围,且R1通常比R2宽。R1主要组成矿物为Opx+Sp+Melt1/Pl±Cpx,R2主要组成矿物为Opx+Sp+Cpx。与R2及橄榄岩捕虏体相比,R1的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具有较高的Al 2O 3含量和较低Mg#值及SiO 2含量。与橄榄岩捕虏体相比,R1和R2中的尖晶石均具有较低的Cr#值和较高的Mg#值。R1的斜长石为钙长石,熔体成分与斜长石相比具有偏高的MgO和FeO含量。计算的R1的全岩成分与新鲜的石榴石一致,是石榴石等化学分解的产物。R2的全岩成分比新鲜的石榴石具有偏高的MgO和偏低的SiO 2及Al 2O 3含量,是石榴石和橄榄石反应的产物。交代的次变边是由原始的次变边受到部分或完全的交代作用形成的。完全交代的次变边仍然保留原始次变边的双圈层结构,而未完全交代的次变边则仅在原始次变边的局部出现。交代的次变边中,矿物颗粒较细的核部(MR1)和矿物颗粒较粗的边部(MR2)主要矿物组成一致,皆为Ol+Cpx+Sp+Melt2。与原始的次变边相比,MR1和MR2中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均具有较高的Mg#值,单斜辉石同时具有较高Ca/Al比值(>8),尖晶石具有较高的Cr#值和较低的Mg#值,熔体较富SiO 2、Na 2O和K 2O含量。这些现象说明交代的次变边可能是碳酸盐熔/流体交代原始的次变边消耗斜方辉石生成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形成的,这与岩相学观察到的单斜辉石中包裹斜方辉石残余体一致。此外,同一样品中R1的平衡温度略高于R2的平衡温度,且二者均高于橄榄岩的平衡温度。因此,锡林浩特地区石榴石橄榄岩至少经历了两阶段的退变质作用:第一阶段为橄榄岩自石榴石相抬升至尖晶石相,且受到地幔上涌的加热作用,导致石榴石和橄榄石进行缓慢的反应形成R2;第二阶段是在连续减压且加热的背景下,第一阶段残余的石榴石发生快速等化学分解反应,形成R1。退变质作用之后,石榴石原始的次变边又经历了碳酸盐熔/流体的交代作用形成MR1和MR2,最终被寄主玄武岩携带至地表。所以,石榴石次变边的形成记录了新生代时期兴蒙造山带经历的广泛的地幔上涌和多次的地幔隆升,以及地幔交代作用,为研究深部地幔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强烈的岩石圈伸展运动并伴随着软流圈的上涌,这些过程同样会造成岩石圈地幔的减压和加热,从而导致石榴石相橄榄岩向尖晶石相转变,这可能也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转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次变边 橄榄捕虏体 兴蒙造山带 地幔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幔源捕虏体中的流体组成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铭杰 王先彬 +1 位作者 刘刚 李立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其幔源三辉橄榄岩捕虏体中的流体组分存在差异,幔源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以H_2、CO等还原性气体为主的流体环境中,其流体组分以含H_2高、挥发性气体总量低为特征;碱性玄武岩中流体组分以CO_2、SO_2和挥发性气体...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其幔源三辉橄榄岩捕虏体中的流体组分存在差异,幔源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以H_2、CO等还原性气体为主的流体环境中,其流体组分以含H_2高、挥发性气体总量低为特征;碱性玄武岩中流体组分以CO_2、SO_2和挥发性气体总量高为特征,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有SO_2等氧化性气体的流体加入。碱性玄武岩及二辉橄榄岩捕虏体中的流体组成表明中国东部上地幔源区存在不均一性,碱性玄武岩浆在形成演化上存在地区差异性。中国东部大陆的上地幔中可能存在P_(H_2)较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组分 碱性玄武 橄榄 幔源捕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Ⅰ号岩体橄榄石Ni-MgO相互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列锰 宋谢炎 +3 位作者 Danyushevsky LV 肖加飞 李士彬 官建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69-3378,共10页
金川超镁铁质岩体赋存着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Talnakh的世界第三大在采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以一系列的NE向断层为界分成四个小岩体,由西至东依次为:Ⅲ、Ⅰ、Ⅱ、Ⅳ岩体。Ⅰ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含辉橄榄岩和橄... 金川超镁铁质岩体赋存着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Talnakh的世界第三大在采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以一系列的NE向断层为界分成四个小岩体,由西至东依次为:Ⅲ、Ⅰ、Ⅱ、Ⅳ岩体。Ⅰ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含辉橄榄岩和橄榄二辉岩构成,橄榄石在各岩相中均为保存较好的主要造岩矿物。本文研究得到金川Ⅰ号岩体上部二辉橄榄岩和含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镁橄榄石Fo值介于83.9~85.7,而其Ni含量为1396×10^(-6)~2043×10^(-6),大多低于从S不饱和玄武岩浆中结晶出采的橄榄石的Ni含量。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橄榄石较低的Ni含量是因为橄榄石结晶的同时,发生了强烈的硫化物熔离;橄榄石的Fo-Ni关系还因与晶间硅酸盐熔浆的物质交换而发生改变。模拟计算还证明大约有30%的晶间硅酸盐岩浆与橄榄石发生Fe-Mg物质交换反应,导致早结晶橄榄石的Fo值减少了1~1.5。同时,橄榄石较小的Fo值变化表明,在橄榄石结晶和硫化物熔离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岩浆贯入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 超镁铁质 橄榄 相互关系 地质意义 intrusion Correlation North China CRATON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橄榄 硫化物熔离 Chemical composition 物质交换 模拟计算 结晶 铜镍硫化物矿床 玄武 含量 硅酸盐 du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