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迟家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中发现自然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冯有利 郑辙 +2 位作者 郭延军 吴军 叶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1-706,共6页
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在山东荣成迟家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中除钛铁矿和磁铁矿出溶物外。还有一种矩形出溶物,长为20μm、宽为5μm,能量损失X射线分光谱(XEDS)分析矩形物的成分为Fe。选区电子衍射花样计算表明该矿物与和... 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在山东荣成迟家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中除钛铁矿和磁铁矿出溶物外。还有一种矩形出溶物,长为20μm、宽为5μm,能量损失X射线分光谱(XEDS)分析矩形物的成分为Fe。选区电子衍射花样计算表明该矿物与和JCPDS中的标准矿物自然铁-α和自然铁-γ衍射数据一致。根据自然铁的化学成份推断橄榄石中自然铁-α和自然铁-γ的形成温度范围为490~900℃,压力不超过8.2GPa,并讨论了自然铁与深源地幔流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自然铁-α 自然铁-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部第四纪火山岩中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樊祺诚 隋建立 +3 位作者 赵勇伟 孙谦 李霓 杜星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63-2568,共6页
大兴安岭中部的绰尔河—哈拉河地区分布有近30座第四纪火山,初步分为更新世火山和全新世火山两期。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尖晶石橄榄岩和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石榴石橄榄岩的类型主要是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根据绰尔河新鲜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 大兴安岭中部的绰尔河—哈拉河地区分布有近30座第四纪火山,初步分为更新世火山和全新世火山两期。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尖晶石橄榄岩和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石榴石橄榄岩的类型主要是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根据绰尔河新鲜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P-T 平衡条件估计(1164℃,2.36GPa),其形成深度约76km。这与中国东部其它地方四相共存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类似,区别于五相共存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条件(<70kmm),证实它们是来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变带之下深度超过70km 的石榴石橄榄岩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部 第四纪火山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 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P—T平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鹤壁地区金伯利岩中地幔包体矿物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侯广顺 向世红 +6 位作者 齐永安 支风岐 王明国 周雪 林刘军 李明 吴成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河南鹤壁地区位于太行山构造带上,该区金伯利岩中的地幔包体携带有岩石圈地幔的丰富信息。本文报道了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中的镁橄榄石和镁铝榴石的矿物化学特征。金伯利岩中地幔包体的镁橄榄石I(Mg~#)为91.7±0.2(n=69)。与鹤壁... 河南鹤壁地区位于太行山构造带上,该区金伯利岩中的地幔包体携带有岩石圈地幔的丰富信息。本文报道了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中的镁橄榄石和镁铝榴石的矿物化学特征。金伯利岩中地幔包体的镁橄榄石I(Mg~#)为91.7±0.2(n=69)。与鹤壁地区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相比,I(Mg~#)略偏小,指示二辉橄榄岩经历的熔融程度较低,具有过渡型地幔的特征。根据Cr_2O_3含量,镁铝榴石可以划分为高铬系列和低铬系列两类。橄榄石-石榴石矿物温压计计算表明,包体压力在1.7~2.5 GPa之间(55~80 km),温度在641~1055℃之间,对应的大地热流值为50~60m W/m^2,甚至更高。指示金伯利岩侵位时对应于较高的大地热流条件。根据Grutter的镁铝榴石划分方案,镁铝榴石主要划分为G9型、G3和G4型,其中G3和G4型镁铝榴石记录了岩石圈地幔被交代的过程。根据温压条件及岩石圈地幔性质,可以认为鹤壁地区不具有形成金刚石矿的深部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伯利 地幔包体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橄榄 镁铝榴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家金矿床中两类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亮 蒋少涌 +3 位作者 戴宝章 侯明兰 郑小礼 高海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9-80,共2页
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但关于岩石圈减薄结束的时间以及减薄的方式还存在争论。吴福元等(2008)根据辽宁阜新地区110Ma左右的软流圈地幔来源的岩浆认为华北克拉通的减薄发生在110Ma之前。徐义刚等(2009)推测... 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但关于岩石圈减薄结束的时间以及减薄的方式还存在争论。吴福元等(2008)根据辽宁阜新地区110Ma左右的软流圈地幔来源的岩浆认为华北克拉通的减薄发生在110Ma之前。徐义刚等(2009)推测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结束时间应该在晚白垩到早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 华北克拉通 石圈减薄 地球化学特征 软流圈 中生代 新生代 石圈地幔 阜新地区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