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和锡铁山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环带对比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戚学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大柴旦榴辉岩和锡铁山榴辉岩同为柴达木盆地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组成部分,但它们的岩相学特征、形成的PT条件及榴辉岩中石榴子石中保存的成分环带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大柴旦榴辉岩峰期变质的PT条件为T=620~730℃,P=2.3~2.8GPa,岩... 大柴旦榴辉岩和锡铁山榴辉岩同为柴达木盆地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组成部分,但它们的岩相学特征、形成的PT条件及榴辉岩中石榴子石中保存的成分环带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大柴旦榴辉岩峰期变质的PT条件为T=620~730℃,P=2.3~2.8GPa,岩相学研究表明其经历了近等温降压或降温降压的后榴辉岩相历史,保存有进变质的矿物组合和石榴子石的生长环带及增生结构。相反,锡铁山榴辉岩的榴辉岩相的温度较高,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后榴辉岩相的高温麻粒岩相的叠加,PT轨迹显示压力峰期早于温度峰期,具有略升温降压的后榴辉岩相变质历史,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表现为扩散环带,没有生长环带保留。大柴旦榴辉岩和锡铁山榴辉岩的不同的石榴子石环带特征反映了两者在形成过程中,特别是折返过程中不同的构造热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锡铁山 榴辉岩 石榴子石环带 大柴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辉岩中石榴子石退变质环带对高压变质矿物之间Nd,O同位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曙光 刘贻灿 +2 位作者 徐树桐 郑永飞 龚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一产于大别山北部铙钹寨面理化橄榄岩中的强变形榴辉岩的石榴子石具有退变质环带 ,表现为边部CaO含量下降和MnO含量升高 ,指示Ca和Mn在石榴子石具有较快的扩散速率。该榴辉岩中石榴子石 +绿辉石连线给出的Sm Nd年龄为 187± 5Ma ,... 一产于大别山北部铙钹寨面理化橄榄岩中的强变形榴辉岩的石榴子石具有退变质环带 ,表现为边部CaO含量下降和MnO含量升高 ,指示Ca和Mn在石榴子石具有较快的扩散速率。该榴辉岩中石榴子石 +绿辉石连线给出的Sm Nd年龄为 187± 5Ma ,显著小于大别山南部超高压榴辉岩及北部榴辉岩的Sm Nd年龄 (分别为 2 2 1± 5~ 2 2 8± 3Ma和 2 10± 6~ 2 14± 6Ma)。这一偏低的Sm Nd年龄可能是由于石榴子石退变质环带引起14 3 Nd/ 14 4 Nd降低所造成的。对该样品石榴子石、绿辉石和石英的δ18O测定表明 ,这些矿物之间的实测分馏值小于它们在 5 0 0~ 90 0℃条件下的平衡分馏值 ,从而证明它们之间存在氧同位素不平衡。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退变质环带也可造成绿辉石与石榴子石之间显著的Nd同位素和氧同位素不平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Sm—Nd定年 氧同位素 石榴子石环带 大别山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石榴子石分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帅 唐菊兴 +1 位作者 郑文宝 姚晓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4-306,共13页
西藏知不拉铜多金属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石榴子石是矿区最主要的矽卡岩矿物,其颗粒间的空隙是金属矿物的主要赋存部位。本文通过详细的钻孔编录,结合岩矿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划分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石榴子环带,并在垂... 西藏知不拉铜多金属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石榴子石是矿区最主要的矽卡岩矿物,其颗粒间的空隙是金属矿物的主要赋存部位。本文通过详细的钻孔编录,结合岩矿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划分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石榴子环带,并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产于顶板凝灰岩中的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为主,环带中心颜色深,向外逐渐变浅,由纯钙铁榴石过渡到钙铝榴石;而位于底板大理岩附近石榴子石多以钙铝榴石为主,从环带核部向外颜色变深,化学组成由钙铝榴石向钙铁榴石变化,其它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反映该区上下两套不同性质围岩在石榴子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上部凝灰岩主要提供了Fe,底部大理岩则是Ca的来源,热液流体贡献Si、Al及部分Fe,并随着环境和物质成分改变导致环带外侧具有不同于核部的变化趋势。这很好地解释了石榴子石矽卡岩在空间上具有上部为钙铁榴石、向下逐渐过渡到钙铝榴石的空间分带。石榴子石特征及分带显示了其属热液接触交代成因,这为矿床类型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在该区域内寻找类似矿床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石榴子石环带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南缘努日铜钨钼矿床地质特征与矽卡岩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陈雷 秦克章 +6 位作者 李光明 李金祥 肖波 江化寨 赵俊兴 范新 江善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37,共21页
西藏山南地区努日铜钨钼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东段南缘,是新近探明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矿区内出露有白垩系比马组和旦师庭组及大量晚白垩世和古近纪的侵入岩。矿区内的矽卡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在白垩系比马组地层... 西藏山南地区努日铜钨钼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东段南缘,是新近探明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矿区内出露有白垩系比马组和旦师庭组及大量晚白垩世和古近纪的侵入岩。矿区内的矽卡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在白垩系比马组地层中,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角闪石、绿帘石、符山石等;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白钨矿、斑铜矿、黝铜矿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矽卡岩矿物中石榴子石主要以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主要为透辉石,角闪石属于镁角闪石-阳起石,帘石主要为绿帘石。矽卡岩类型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较好的分带性,依次由石榴子石矽卡岩过渡到透辉石矽卡岩,再过渡到透辉石硅灰石矽卡岩,这种分带特征表现了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化。矿化类型和矿化组合也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浅部以矽卡岩型钨矿化为主;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过渡为脉状的铜矿体或铜钼矿体,在局部较深的钻孔中还有少量的斑岩型矿化,主要以铜矿化为主,伴有较弱的钼矿化。石榴子石组分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具有规律性的变化,由钙铁榴石占主体逐渐过渡为钙铝榴石占主体。成分剖面显示石榴子石的组分和化学成分随着环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石榴子石是由一种脉动式流体形成的,可能是由流体化学成分的自身再平衡和生长过程中流体流量的改变而引起生长速率的改变共同实现的。通过含铁律比值(Kp)的计算,得出努日矿床形成于弱酸性、较强氧化状态。结合矽卡岩矿物分布和成分变化特征,推测努日矿区的矽卡岩可能是由深部侵入体分异出的热液沿着层间的破碎带或断裂,经过较远距离的运移,与地层中的碳酸盐岩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渗透交代作用可能是形成矿区矽卡岩的主要原因,流体的温度和氧逸度变化对于形成不同的矽卡岩矿物具有重要作用。努日矿床的矽卡岩为浅部矽卡岩,可能存在统一的斑岩型-矽卡岩型成矿系统,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矿物 石榴子石环带 氧化还原条件 努日铜钨钼矿床 冈底斯南缘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屋锌铜多金属矿床岩矿相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妍 赵元艺 +3 位作者 王瑞江 崔玉斌 宋亮 杨长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4-1078,共25页
拉屋矿床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为大型矽卡岩型锌铜多金属矿床。文章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拉屋矿床的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内的岩体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拉屋矿床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为大型矽卡岩型锌铜多金属矿床。文章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拉屋矿床的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内的岩体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爆碎结构。矽卡岩主要包括石榴子石矽卡岩、含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环带状石榴子石灰色部分的铝原子数为0.36~0.86,黑色部分的铝原子数为1.23~1.53;而钙原子数具有与铝原子数成反比的变化趋势。由石榴子石的环带推测,有13次岩浆与地层灰岩的物质交换过程。矽卡岩及其后蚀变岩的形成过程,控制着矿化的形成过程,出现石榴子石(晶体中呈粒状的透辉石→板状透辉石→长柱状透辉石)→次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碳酸盐+石英的蚀变变化趋势,与此相应,矿化有铋+钴镍→铋+铜铅锌→铜铅锌银→铟的变化趋势。金属矿物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自然铋、硫铜铁铋矿、硫铅铋银矿(?)、辉砷镍矿、黄黝锡矿、羟铟石等组成。作者指出,有用金属元素为锌、铜、铅、锡、铋、钴、铟,需对这些元素的资源特征进行评价,开采时需注意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锌铜多金属矿床 石榴子石环带 矽卡岩 岩矿相学 拉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