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与保护——以广东梅江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
作者 林丽慧 《花卉》 2025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广东梅江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其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对清凉山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区系组成、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结果表明,清凉山保护区共记录... 广东梅江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其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对清凉山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区系组成、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结果表明,清凉山保护区共记录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9科69属168种,优势科属以单种科属为主,在区系地理分布上科、属区系以泛热带成分占据主导地位。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包含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8种和CITES附录3种。为清凉山蕨类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山保护区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区系分析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及其园林应用
2
作者 李国平 林花 +1 位作者 盛丹妮 李辛怡 《现代园艺》 2025年第7期121-12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国家公园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161种,隶属26科70属,按照生态类型可分为陆生蕨类、附生蕨类、...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国家公园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161种,隶属26科70属,按照生态类型可分为陆生蕨类、附生蕨类、石生蕨类、藤本蕨类和水生蕨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在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置、切花配叶、吊篮栽培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该国家公园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园林应用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岩 曹伟 +3 位作者 何欢 张粤 苏道岩 陈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28,共8页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丰富地区,对其区系的系统研究是区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有石松...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丰富地区,对其区系的系统研究是区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9科48属141种(含种下分类群)。(2)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属温带性质,且包含一定的热带和寒带性质的成分,体现其地理成分的复杂性。(3)优势科属明显,7个优势科的种数占全部种数的63.83%,6个优势属的种数占全部种数的46.10%;单种和寡种属较多,占总属数的83.33%,所包含的种却只占总种数的47.52%。(4)东北地区是木贼科(Equisetaceae)在中国的重要分布区。(5)东北地区分布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中国特有种30种,东北地区特有种4种(长白石杉Huperzia asiatica、宽鳞蹄盖蕨Athyrium yokoscense var.kirismaense、长齿对囊蕨Deparia pycnosora var.longidens和长白山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changbaishanensis)。本研究是东北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必要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优势科属 地理成分 温带性质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坤 张宏伟 +3 位作者 张豪 梅旭东 马丹丹 金水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3,224,共10页
物种编目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采用张宪春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科属分类系统,对浙江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石松类植物有3科、5属、27种,蕨类植物有32科、84属、410种(计入无模式种的种下... 物种编目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采用张宪春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科属分类系统,对浙江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石松类植物有3科、5属、27种,蕨类植物有32科、84属、410种(计入无模式种的种下等级,不计入有模式种的种下等级),种数较多的7个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95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51种)、蹄盖蕨科Athyriaceae(51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49种)、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43种)、铁角蕨科Aspleniaceae(27种)、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17种),均为核心薄囊蕨类;种数较多的6个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43种)、铁角蕨属Asplenium(24种)、双盖蕨属Diplazium(21种)、耳蕨属Polystichum(20种)、凤尾蕨属Pteris(18种)、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16种)。(2)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有54属,占属总数的60.67%,分布于温带地区的有15属,占属总数的16.85%,其中主要以泛热带分布为主,有31属,占属总数的34.83%。(3)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非中国特有354种,占种总数的81.01%,其中以东亚分布为主,热带亚洲分布次之;中国特有83种,占种总数(除世界分布)的19.39%,其中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至西北)的最多,有24种。(4)古植物资料和现代物种均体现了区系起源的古老性,原始石松类(包括石松科、水韭科、卷柏科3科、27种)可溯源至早泥盆世;在蕨类植物中,木贼科、瓶尔小草科、松叶蕨科、合囊蕨科4科(共10种)起源相对较早。(5)在浙江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5种被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东方水韭I.orientalis、保东水韭I.baodongii;11种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伏贴石杉Huperzia selago var.appressa、四川石杉H.sutchueniana、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物种多样性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胜 王梦楠 +2 位作者 韦宝婧 胡希军 陈存友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在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福建、广东两省中4个纬度相近区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相似性等进行分析,比较丹霞地貌与非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差异。结果显示:(1)研究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8... 在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福建、广东两省中4个纬度相近区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相似性等进行分析,比较丹霞地貌与非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差异。结果显示:(1)研究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8科80属206种,其中丹霞山35科65属134种,冠豸山31科51属103种,观音岽31科57属103种,南雄丹霞梧桐31科57属96种,优势科明显但属种分化程度不高。(2)在区系丰富性上,非丹霞地貌区丰富性较高于丹霞地貌区,具体表现为丹霞山(0.74)>观音岽(无丹霞地貌)(0.14)>南雄丹霞梧桐(0.07)>冠豸山(0.02)。(3)在区系地理成分上,科属水平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占84%以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在种水平上,热带成分占比均为59%以上,呈热带向温带过渡特征。(4)在地理亲缘关系上,南雄丹霞梧桐(丹霞地貌)与观音岽(非丹霞)亲缘关系明显,科、属、种水平上相似性分别为0.88、0.97、0.8,两者同质性明显。该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重要依据,对丹霞地貌的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区系组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臻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2期88-94,共7页
为揭示湖南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就其植物区系及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22科60属145种(含种下分类群)。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 为揭示湖南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就其植物区系及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22科60属145种(含种下分类群)。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含热带和寒带性质成分,但属温带性质,复杂的地理成分体现其中。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5个优势科、7个优势属,优势科与优势属的种数分别占所有种数的61.38%、38.62%,优势科属明显;单种属近50%,占总属数的46.67%,但种数却只占总种数的19.31%。中国特有种21种,说明富有特有现象,且较明显。生态类型有5类,以土生为主。垂直分布上,以800~1500 m分布较为丰富,达104种。建议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加强宣传教育,设立自然保护区,整体保护次生林,加强稀有蕨类的繁育保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植物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县岜沙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7
作者 禄鑫 杨成华 +2 位作者 杨林 杨冰 李明军 《贵州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3-17,共5页
通过对从江县岜沙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根据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地理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4科71属141 (含变种),其中以鳞毛蕨... 通过对从江县岜沙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根据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地理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4科71属141 (含变种),其中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石松科Lycopodiaceae为主;保护区地理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分为12个类型,其中东亚分布构成该地区区系的主体;本区单种属占61. 19%,说明该区域与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具有过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县岜沙自然保护区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