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负极材料辊压过程离散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司丽娜 兰琼 +2 位作者 黄荣 阎红娟 张淑婷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88,共5页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件,极片的制备过程特别是辊压工艺是电池能量密度和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研究辊压过程中电极材料辊压变形机制,对实现辊压过程电极材料孔隙率和压实密度精确控制、提升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塑...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件,极片的制备过程特别是辊压工艺是电池能量密度和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研究辊压过程中电极材料辊压变形机制,对实现辊压过程电极材料孔隙率和压实密度精确控制、提升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塑性接触模型建立石墨负极材料极片辊压离散元模拟模型,通过微观颗粒间相互作用行为分析揭示其宏观尺度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仿真容器尺寸和颗粒间摩擦因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确定合适的仿真容器尺寸和摩擦因数设置。结果表明:随着设置的容器底面尺寸增加,压力-位移曲线数据波动减小,容器底面尺寸为150μm×150μm时可以满足计算准确度要求;静摩擦因数对电极辊压过程有较大影响,静摩擦因数增大,颗粒抗力增大,同等压力对应的密度值减小;而滚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对石墨压实特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材料 电极辊压 离散元模拟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缺陷、改性策略与展望
2
作者 李纾黎 陈士朋 +1 位作者 张伶俐 史发年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9,共9页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崛起,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持续激增。然而,石墨负极的商用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只能在0℃以上实现,这限制了电池在低温寒冷地区的应用。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应用需求,通过分析石墨低温环境的受限因素,探...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崛起,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持续激增。然而,石墨负极的商用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只能在0℃以上实现,这限制了电池在低温寒冷地区的应用。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应用需求,通过分析石墨低温环境的受限因素,探究其机理并深入了解导致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差的关键因素。重点介绍了提高低温性能的可行性策略和解决方案,从结构设计、形貌控制、表面与界面修饰、多相材料等方面综述了低温负极材料工程化的最新进展。最后,对低温石墨负极材料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开发具有优异低温电化学性能的下一代LIBs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材料 低温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新型水性乳液粘结剂研究
3
作者 田萌 王路晗 +2 位作者 罗旋 田艺 虎琳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4-189,共6页
粘结剂是一种能将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附于集流体上的高分子材料,其作为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电池极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电极活性物质的负载量增加,高粘附性对于粘结剂显得尤为重要... 粘结剂是一种能将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附于集流体上的高分子材料,其作为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电池极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电极活性物质的负载量增加,高粘附性对于粘结剂显得尤为重要。快充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而粘结剂的性能对电池的倍率性能有一定影响。将一种新型水性乳液粘结剂NW-B2应用于石墨负极中,对NW-B2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测试了含有粘结剂NW-B2的软包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将其与商业主流粘结剂丁苯橡胶(SBR)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W-B2具有更优异的电解液亲和性、粘附性和力学性能,最终导致其形成的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极具商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水性粘结剂 丙烯酸酯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失效及其先进表征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杜进桥 田杰 +3 位作者 李艳 蔡普 封文聪 罗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67-3479,共13页
在便携式设备和电动汽车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等优点成为了大规模应用的商业电池。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析锂、短路、热故障以及产气等多种失效形式,造成了锂离子... 在便携式设备和电动汽车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等优点成为了大规模应用的商业电池。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析锂、短路、热故障以及产气等多种失效形式,造成了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电池膨胀、热失控等。因此,揭示电池失效原因对高安全长寿命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石墨负极,阐述了石墨负极在析锂、高低温、过充等条件下的失效机制,并重点介绍了对于不同失效机制下的先进表征方法,其通过石墨的结构、脱嵌锂时的相变、石墨表面的形貌、负极所释放的热量和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分析,总结出四种失效原因主要影响了石墨层间距、石墨脱嵌锂时的相变、活性锂的损耗,另外还会有界面膜生成以及一系列副反应等失效机制。最后,本文归纳了针对各种失效原因的表征方法并进行了分类,同时展望了对于电池失效分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未来的电池失效分析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失效 析锂 高低温 过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石墨负极粉除杂及修复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申长洁 李晶晶 +4 位作者 姜海迪 张玉强 达昊然 闫婕 张海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96-3810,共15页
动力电池的服役年限通常为5~8年,达到使用寿命后需进行循环再生。退役电池中富含大量的能源金属和战略元素;其中,负极石墨属于战略矿产元素,在锂离子电池中质量占比达12%~21%,如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造成资源浪费并对环境治理造成压力。... 动力电池的服役年限通常为5~8年,达到使用寿命后需进行循环再生。退役电池中富含大量的能源金属和战略元素;其中,负极石墨属于战略矿产元素,在锂离子电池中质量占比达12%~21%,如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造成资源浪费并对环境治理造成压力。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退役石墨失效机制、除杂方法及修复再生等环节归纳了退役石墨负极粉再利用研究进展。首先从SEI增厚失效、表面枝晶、活性颗粒破裂、集流体腐蚀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退役石墨失效机制;其次重点介绍了退役石墨杂质元素高效脱出方法,包括酸碱处理法、低共溶剂浸出法、电解法等;最后从碳材料包覆修复、金属氧化物包覆修复及表面人工界面膜构筑等方面着重阐述了退役石墨修复再利用策略;并对退役石墨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退役石墨再生将朝着高值化、低能耗、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本文有望为退役动力电池石墨负极资源化利用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极具价值的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锂电池 石墨负极 回收处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雅贇 周峰 +4 位作者 张颖曦 吕途安 何阳 陈晓燕 霍开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石墨负极材料受制于缓慢的嵌锂动力学和低的工作电位,其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容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无法满足快充电池的应用需求。本文分析了快充石墨负极材料面临的主要挑战,着重介绍了石墨负极本...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石墨负极材料受制于缓慢的嵌锂动力学和低的工作电位,其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容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无法满足快充电池的应用需求。本文分析了快充石墨负极材料面临的主要挑战,着重介绍了石墨负极本征结构和浓差极化等限制其快充性能的内在因素,总结了通过石墨负极结构设计、化学修饰和表面包覆等策略提升石墨负极快充性能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增强石墨负极材料中离子电子传输、降低界面电阻等作用机理,展望了快充石墨负极的发展前景。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硬碳包覆微晶石墨策略,有望从材料设计层面大幅提升石墨的倍率性能,为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LIBs石墨负极材料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改性策略 快充性能 功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长循环石墨负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钊 何重阳 +2 位作者 汪涛 胡钟飞 袁帅帅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1,共5页
锂离子电池在交通和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广泛,但使用时存在负极活性物质损失导致容量衰减的问题。从锂沉积、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和结构变化等角度,阐释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容量衰减的机理。从材料表面改性、材料结构调控、添加剂和碳... 锂离子电池在交通和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广泛,但使用时存在负极活性物质损失导致容量衰减的问题。从锂沉积、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和结构变化等角度,阐释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容量衰减的机理。从材料表面改性、材料结构调控、添加剂和碳材料等出发,综述长循环石墨负极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表面改性的优势。指出长循环石墨负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容量衰减 碳材料 长循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综合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朝显 肖劲 +1 位作者 诸向东 仲奇凡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综述了废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包括湿法、火法-湿法联合以及物理法回收工艺,并对各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指出,尽管目前存在多种回收技术,但高效、环保的闭环回收工艺仍面临挑战。探讨了废石墨负极材料的... 综述了废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包括湿法、火法-湿法联合以及物理法回收工艺,并对各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指出,尽管目前存在多种回收技术,但高效、环保的闭环回收工艺仍面临挑战。探讨了废石墨负极材料的资源化再利用途径,如作为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石墨烯等,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废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建议未来的研究关注开发简单、高效、清洁的闭环回收工艺,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回收率和纯度,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未来研究的热点应包括石墨负极材料的晶格重构修复技术,以及探索石墨负极材料在储能材料、催化剂、吸附剂等领域的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综合回收 资源化再利用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负极电化学扫描循环过程的EIS、Raman光谱和XRD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庄全超 许金梅 +3 位作者 田景华 樊小勇 董全峰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3-976,共4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Raman光谱和XRD研究了石墨负极在1mol/L LiPF6-EC:DEC:DMC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循环扫描过程.EIS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化学循环扫描4~10周范围内,SEI膜(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电阻随循环扫描周数增加近似线性...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Raman光谱和XRD研究了石墨负极在1mol/L LiPF6-EC:DEC:DMC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循环扫描过程.EIS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化学循环扫描4~10周范围内,SEI膜(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电阻随循环扫描周数增加近似线性增长,但石墨负极/电解液界面总阻抗由于电荷传递电阻的降低而减小.Raman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历电化学循环扫描后,活性材料表层发生粉化和无定形化,石墨化程度降低;但XRD研究结果显示,石墨材料的本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保持着完整的石墨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负极 电化学阻抗谱 拉曼光谱 X射线衍射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结剂对石墨负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庄全超 魏国祯 +1 位作者 董全峰 孙世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研究了水溶性粘结剂F-103和油性粘结剂P(VDF-HFP)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和表面SEI膜成膜机理的影响。循环伏安的结果表明:在1mol/L LiPF6/EC+DEC+DMC电解液中,油性粘结剂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电化学阻抗谱的结... 研究了水溶性粘结剂F-103和油性粘结剂P(VDF-HFP)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和表面SEI膜成膜机理的影响。循环伏安的结果表明:在1mol/L LiPF6/EC+DEC+DMC电解液中,油性粘结剂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电化学阻抗谱的结果表明:水溶性粘结剂石墨负极和油性粘结剂石墨负极表面SEI膜的成膜电位分别为1.00-0.60V和0.80~0.55V。油性粘结剂石墨负极表面SEI膜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负极 粘结剂 SEI膜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水性粘结剂对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晓丽 李素芝 仇晓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63-265,281,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以及利用扫描电镜对循环后的电极进行分析,研究海藻酸钠水性粘结剂对石墨负极电化学嵌脱锂性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对石墨电极的初始充放电容量、库仑效率、倍率充放电性质以及电化学... 应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以及利用扫描电镜对循环后的电极进行分析,研究海藻酸钠水性粘结剂对石墨负极电化学嵌脱锂性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对石墨电极的初始充放电容量、库仑效率、倍率充放电性质以及电化学循环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水性粘结剂对改善石墨电极的嵌脱锂循环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水性粘结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负极表面聚合物功能保护膜对锂离子电池存储寿命的提升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宇杰 刘勇 +1 位作者 赵奇志 郑春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42-2548,共7页
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均匀包覆的石墨并研究了其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以LiNi0. 8Co0. 15Al0. 05O2(NCA)为正极材料、PVA包覆石墨为负极材料组装成软包电池和钢壳电池,研究了PVA功能保护膜对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存储寿命... 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均匀包覆的石墨并研究了其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以LiNi0. 8Co0. 15Al0. 05O2(NCA)为正极材料、PVA包覆石墨为负极材料组装成软包电池和钢壳电池,研究了PVA功能保护膜对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存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储过程中PVA功能保护膜可以有效抑制电解液和石墨内嵌锂反应的发生,延长电池的存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表面包覆 石墨负极 储存寿命 锂电池 功能保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镀膜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俞政洪 吴锋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2-344,共3页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镀膜法对极片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镀层TiN的存在减少了电极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SEI膜的量,从而减少了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损失,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容量10%左右;TiN与SEI膜在电极表...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镀膜法对极片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镀层TiN的存在减少了电极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SEI膜的量,从而减少了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损失,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容量10%左右;TiN与SEI膜在电极表面共同形成的钝化膜要优于单纯的SEI膜,前者更有利于电池可逆容量和充放电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镀膜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电化学性能 镀膜法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结剂和集流体对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震涛 黄静 +1 位作者 汪国杰 罗成元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文以比容量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对粘结剂和集流体与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为粘结剂时,采用碾压法成型的石墨负极在PTFE的配比为5%时的比容量最高。其前三次循环的平均比容量可高达452mA... 本文以比容量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对粘结剂和集流体与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为粘结剂时,采用碾压法成型的石墨负极在PTFE的配比为5%时的比容量最高。其前三次循环的平均比容量可高达452mAh/g。采用涂布法成型时,石墨电极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比用二甲基乙酰胺作粘结剂聚偏氟乙烯的溶剂的比容量更高。其前10次循环的平均比容量达到183mAh/g。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五种不同集流体对石墨负极比容量的影响,发现铜箔优于铜网,不锈钢网优于其他金属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石墨负极 锂离子电池 集流体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粘结剂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波 陈栩 张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9-1386,共8页
将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C-Cs)作为石墨负极粘结剂,通过测试首次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及循环前后形貌的变化,并与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石墨负极粘结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7%(质量分数)C-Cs粘结剂的石墨负极在0.5C... 将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C-Cs)作为石墨负极粘结剂,通过测试首次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及循环前后形貌的变化,并与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石墨负极粘结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7%(质量分数)C-Cs粘结剂的石墨负极在0.5C(1C可逆比容量为372 mA·h/g)倍率下循环400个周期后,可逆比容量为312mA·h/g,10C倍率充放电测试下的可逆比容量为252 mA·h/g;经过100次循环之后,使用10%C-Cs粘结剂的石墨负极与使用PVDF为粘结剂的石墨负极相比,其交流阻抗有所降低,有助于电极比容量的提高和循环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羧甲基壳聚糖 水溶性粘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BF_4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力臻 张文静 +2 位作者 刘玉军 谷书华 孙新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07-1413,共7页
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和浆过程中加入NaBF4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BF4的最佳添加量为2%,可明显提高石墨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电极的自放电性能... 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和浆过程中加入NaBF4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BF4的最佳添加量为2%,可明显提高石墨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电极的自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室温条件下,添加了2%NaBF4的电极以放电容量计算的自放电率为0.87%.d-1,比未添加时降低了15%;循环伏安、EDS以及SEM测试结果表明,四氟硼酸钠参与了石墨电极的成膜过程,改变了SEI膜的组分和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SEI膜 自放电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嵌脱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书华 张文静 +1 位作者 王力臻 张林森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4-6,19,共4页
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考察了石墨电极的嵌脱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电极阳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是锂离子在石墨体相中的扩散步骤,其嵌脱锂过程分别在0.20/0.22 V,0.11/0.14 V,0.08/0.10 V(vs.Li/Li+)处存在3个明显的充放电平... 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考察了石墨电极的嵌脱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电极阳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是锂离子在石墨体相中的扩散步骤,其嵌脱锂过程分别在0.20/0.22 V,0.11/0.14 V,0.08/0.10 V(vs.Li/Li+)处存在3个明显的充放电平台,每个平台为1个两相共存区,可能分别对应3个锂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相变过程:LiG2(八阶)LiC36(四阶);LiC36(四阶)LiC12(二阶);LiC12(二阶)LiC6(一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层间化合物 嵌脱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萜烯树脂/羧甲基纤维素复合水系粘结剂用于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仲皓想 卢继典 +3 位作者 何嘉荣 李勇 刘鹤筹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2017年第4期243-248,共6页
萜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碳氢化合物,萜烯树脂(TR)经乳化得到萜烯树脂乳液(ATRE)。本文采用ATRE/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粘结剂。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表明ATRE/CMC能够混溶。优化TR/CMC比例,... 萜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碳氢化合物,萜烯树脂(TR)经乳化得到萜烯树脂乳液(ATRE)。本文采用ATRE/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粘结剂。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表明ATRE/CMC能够混溶。优化TR/CMC比例,发现采用TR/CMC(3∶2,质量比)粘结剂制备的石墨电极在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优于目前商用丁苯橡胶(SBR)/CMC粘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烯树脂 水系粘结剂 石墨负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负极修饰改善锂离子电池长贮存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海山 杨忠 苏晓倩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3-1095,共3页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已在军事装备中得到应用。如何实现锂离子电池长贮存寿命成为这类电池应用时关注的焦点。石墨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荷电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的贮存寿命,对石墨负极进行改性则...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已在军事装备中得到应用。如何实现锂离子电池长贮存寿命成为这类电池应用时关注的焦点。石墨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荷电状态下锂离子电池的贮存寿命,对石墨负极进行改性则能延长锂离子电池贮存寿命。探讨了石墨负极对于长贮存寿命影响方式及原因,总结了石墨负极改性处理相关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长贮存寿命 石墨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石墨负极中硅的体电阻率和掺杂类型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晨鑫 徐国军 +4 位作者 刘烈凯 岳之浩 李晓敏 汤昊 周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0-14,共5页
将电阻率为1Ω·cm、0.1Ω·cm、0.01Ω·cm、0.001Ω·cm的n型掺杂硅片以及电阻率为1Ω·cm、0.001Ω·cm的p型掺杂硅片球磨制成6种硅粉,并分别将其与石墨按照5∶9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将电阻率为1Ω·cm、0.1Ω·cm、0.01Ω·cm、0.001Ω·cm的n型掺杂硅片以及电阻率为1Ω·cm、0.001Ω·cm的p型掺杂硅片球磨制成6种硅粉,并分别将其与石墨按照5∶9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制成扣式电池,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倍率性能测试来研究硅材料体电阻率和掺杂类型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硅材料体电阻率越低,其储锂容量越高,倍率性能越好。电阻率相同时,n型掺杂硅始终比p型掺杂硅具有更大的储锂容量和更好的倍率性能。但是,当p型掺杂硅的电阻率远低于n型掺杂硅时,p型掺杂硅电化学性能更佳。另外,0.001Ω·cm的n型掺杂硅样品具有最佳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其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457.7mAh·g^(-1)和543.4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石墨负极 体电阻率 N型掺杂 P型掺杂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