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赴莫斯科石墨结构材料研究院考察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义诚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6-25,共10页
一、莫斯科石墨结构材料研究院基本情况莫斯科石墨结构材料研究院(NII、GRAFIT)是俄罗斯冶金部下属的院所、以开发应用技术为主的产业研究所,据介绍该研究院是欧州甚至于全世界最大的从事石墨结构材料研究单位。他们主要承担前苏国防部... 一、莫斯科石墨结构材料研究院基本情况莫斯科石墨结构材料研究院(NII、GRAFIT)是俄罗斯冶金部下属的院所、以开发应用技术为主的产业研究所,据介绍该研究院是欧州甚至于全世界最大的从事石墨结构材料研究单位。他们主要承担前苏国防部下达的研制任务,以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石墨结构材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 石墨结构材料 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结构的导电性纳米管
2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导电性 石墨结构 碳纳米管 氧化反应 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浸-液相硫化法制备高容量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
3
作者 施洪勇 杨佳 +4 位作者 夏立新 潘顺伟 崔兆丰 谈仁杰 谈宏磊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酸锂。本文提出在真空体系下利用高温使锂熔浸浸入廉价石墨层内部,并在同体系下进行硫化制得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的思路。研究进行了熔浸-液相硫化试验,并考察了各参数对所制备材料的锂挥发率和锂填充率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最佳熔浸工艺参数为熔浸温度1173 K、时间180 min,最佳硫化工艺参数为硫化温度453 K、时间40 min,该反应过程全程处于真空体系中,既稳定高活性的锂,又提高锂与硫的反应程度,而浸入石墨中的锂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将锂尺寸限制在微米级;所制备的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中锂基本上是处于石墨夹层内,产物中硫化锂含量为78.88%;硫化锂/石墨复合材料的结构更有利于电子传导,将其作为正极进行储能测试,势垒仅为3.0 V,比容量高达921.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 复合正极材料 熔浸-液相硫化 锂填充率 储能 比容量 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组装石墨烯块体材料:性质、结构及pH依赖自组装行为(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刚 贾丽涛 +3 位作者 侯博 李德宝 王俊刚 孙予罕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40,共11页
通过水热法自组装制备出块体石墨烯水凝胶材料,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弹性;同时发现在调节水凝胶机械性能方面,控制反应的p H值要比常规的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浓度更有效。其次,系统研究了石墨烯水凝胶的结构-性能关系和自组装行为。研... 通过水热法自组装制备出块体石墨烯水凝胶材料,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弹性;同时发现在调节水凝胶机械性能方面,控制反应的p H值要比常规的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浓度更有效。其次,系统研究了石墨烯水凝胶的结构-性能关系和自组装行为。研究发现,在水热条件下,石墨烯具有p H值依赖自组装行为。其中,石墨烯所含羧酸基团在不同p H值下的电离状态有所不同,进而导致石墨烯自组装行为的差异。将石墨烯独特的组装行为与其分子结构和胶体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对于设计新型的、多功能的、良好机械性能的石墨烯结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结构 石墨烯水凝胶 石墨烯骨架 三维 自组装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石墨烯结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健 王忠 +1 位作者 何丽娜 王燕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9-84,共6页
为了了解不同粒径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石墨烯结构,利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和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站分析了不同粒径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石墨烯结构和碳原子价态信息。结果表明,排放颗粒的D1峰(由无序石墨烯边缘和基底碳原子的Alg对称... 为了了解不同粒径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石墨烯结构,利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和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站分析了不同粒径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石墨烯结构和碳原子价态信息。结果表明,排放颗粒的D1峰(由无序石墨烯边缘和基底碳原子的Alg对称振动而产生的)与D2峰(无序石墨烯表面碳原子的E2g对称振动)的相对强度在3.34-4.01之间,石墨烯缺陷类型主要为边缘缺陷。随着排放颗粒粒径的增加,D1峰的半高宽分别增加了2.8和6.7cm-1,化学异相性增加;D1峰与G峰(是理想石墨烯晶格E2g对称振动引起的)的相对强度分别降低了14.67%和27.17%,石墨化程度提高:D3峰(代表排放颗粒中的无定形碳,主要包括有机成分、碎片和官能团)的相对强度R3分别降低了13.73%和39.22%,无定形碳含量降低。石墨烯晶格内部C-C键长与粒径关系不大,晶格内部C—C键长约为0.142nm;随着排放颗粒粒径的增加,石墨烯微晶尺寸分别增加了约0.412和0.821nm,相邻石墨烯间距降低,排放颗粒活性增加;脂肪族C=C化学键、脂肪族C-H和羧基C=O化学键含量降低,“石墨烯性”C=C、酚类C.OH和酮类C=O化学键含量增加。该研究可为不同粒径柴油机排放颗粒形成机理的完善和排放颗粒净化装置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 颗粒 石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石墨堆芯结构双层模型抗震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立斌 史力 +3 位作者 王洪涛 王海涛 张振声 吴莘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839-844,共6页
石墨堆芯结构包围球床堆芯,是高温气冷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其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使其设计合理、完整性得到保证,对石墨堆芯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和结构完整性进行了研究,揭示其在运行中承受各种载荷条件(特别是地震)下的动态响应... 石墨堆芯结构包围球床堆芯,是高温气冷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其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使其设计合理、完整性得到保证,对石墨堆芯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和结构完整性进行了研究,揭示其在运行中承受各种载荷条件(特别是地震)下的动态响应。完成的石墨堆芯结构双层模型抗震台试验中,测量模型在各种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变化;考核石墨结构的刚度(变形)、强度和位移;分析榫、键等石墨构件的受力变形状况,整体结构的扭转。统计石墨构件经抗震试验后的破损数量,并分析了其破坏原因;通过初步的试验和模拟对比分析,探讨了石墨结构动力学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完成更大比例更复杂石墨堆芯结构模型抗震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石墨堆芯结构 双层模型 抗震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法制备氢氧化镍-石墨烯纳米复合结构及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耀娟 黄梦丹 +1 位作者 陈昌云 张长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8-474,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的Ni(OH)_2相比,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对葡萄糖氧化反应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同时,据此构建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检测线性范围为10μmol/L^7.5 mmol/L,灵敏度为174.7μA·cm^(-2)·mmol·L^(-1),检出限为2.0μmol/L(S/N=3),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石墨烯复合结构 微波辅助法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平台微结构的纳米级红外光谱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史云胜 刘秉琦 杨兴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4-919,共6页
具有原子级光滑平面的石墨平台微结构是实现特殊功能微机电器件、微系统的重要基础。石墨微结构的化学信息表征对微机电器件、微系统的制备及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先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获得形貌信息,再使用纳米级红外光谱对微结构的不同... 具有原子级光滑平面的石墨平台微结构是实现特殊功能微机电器件、微系统的重要基础。石墨微结构的化学信息表征对微机电器件、微系统的制备及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先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获得形貌信息,再使用纳米级红外光谱对微结构的不同区域进行表征,获得了多个特征位置的红外光谱。通过对红外光谱的分析发现相对于其他位置,石墨平台表面具有非常有序的碳六元环结构,并且吸附的水分子最少。而石墨平台微结构的边缘由于悬键及微加工等原因是吸附水分子最多的位置,石墨基底由于微加工的破坏已经不具有碳六元环结构。这些信息为了解微结构的化学状态提供了帮助,明确所处环境对石墨平台微结构不同位置的影响,能够指导微机电器件的制备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器件 红外光谱 纳米级 石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包层结构光子晶体光纤的高双折射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宵宵 范万德 +4 位作者 廖文英 唐文海 隋佳男 曹学伟 李乙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将PG玻璃材料制作成的椭圆纤芯引入光子晶体光纤中心,设计了一种石墨烯包层结构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基于有限元法对该光纤的双折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光纤孔径比、孔间距和纤芯椭圆对双折射特性的影响,并以该光子晶体光纤的... 将PG玻璃材料制作成的椭圆纤芯引入光子晶体光纤中心,设计了一种石墨烯包层结构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基于有限元法对该光纤的双折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光纤孔径比、孔间距和纤芯椭圆对双折射特性的影响,并以该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面积和限制性损耗为依据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1 550nm处,光纤双折射率高达0.13,满足高双折射要求;两偏振方向模场面积小于0.7μm2,限制性损耗低于10-6 dB/km.该光纤可有效保持光在传输系统中的偏振状态,为高稳定性超连续谱的产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双折射 石墨烯包层结构 光子晶体光纤 椭圆纤芯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激发(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海峰 陈广萍 +1 位作者 向功周 张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7-1305,共9页
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氮掺杂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特性。吡啶型氮掺杂不影响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激发特性,而取代型氮掺杂主要基于石墨烯纳米结构对称性的改变和体系中电子密度的增加来影响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共... 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氮掺杂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特性。吡啶型氮掺杂不影响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激发特性,而取代型氮掺杂主要基于石墨烯纳米结构对称性的改变和体系中电子密度的增加来影响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共振。相对于纯六角石墨烯纳米结构,在低能共振区,取代型氮掺杂六角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共振能量发生了红移。相对于纯矩形石墨烯纳米结构,在低能共振区,取代型氮掺杂矩形石墨烯纳米结构沿扶手椅型边界方向激发时,其等离激元共振能量发生了蓝移;沿Z字型边界激发时,其主要的等离激元共振模式受掺杂氮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激元 氮掺杂石墨烯纳米结构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管复合结构吸附分离CO_2/CH_4混合物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雷广平 刘朝 解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0-666,共7页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探讨了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骨架结构(GNHS)对等摩尔CO2/CH4二元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模拟结果表明CO2比CH4更易吸附于GNHS中,GNHS与(6,6)SWCNT(单壁碳纳米管)相比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随...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探讨了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骨架结构(GNHS)对等摩尔CO2/CH4二元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模拟结果表明CO2比CH4更易吸附于GNHS中,GNHS与(6,6)SWCNT(单壁碳纳米管)相比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随着温度升高,CO2的吸附量快速降低,而CH4的吸附量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O2与CH4的自扩散系数及停留时间等动力学相关参数,发现CO2在GNHS内扩散的阻力更大.而各组分在吸附剂外部吸附层内的扩散过程对混合物的分离也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骨架结构 吸附等温线 停留时间 吸附选择性 吸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辐照环境中细结构等静压石墨的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靳根 张鹤耀 +6 位作者 连鹏飞 程金星 王庆波 于艾 宋金亮 唐忠锋 刘占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31-2338,共8页
熔盐堆以石墨作为反射体和慢化体,熔盐与石墨直接接触,石墨在熔盐中的腐蚀反应和辐照损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细结构石墨,阻隔熔盐浸渗,采用3.0 MeV He;模拟中子辐照,研究不同温度及熔盐环境下石墨微观形貌、微结构和... 熔盐堆以石墨作为反射体和慢化体,熔盐与石墨直接接触,石墨在熔盐中的腐蚀反应和辐照损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细结构石墨,阻隔熔盐浸渗,采用3.0 MeV He;模拟中子辐照,研究不同温度及熔盐环境下石墨微观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由于高温的退火效应,石墨缺陷密度的增加及形貌的变化都远小于室温环境。辐照后的石墨与熔盐接触,其缺陷密度略微降低。这种微结构的改善与高温熔盐环境中的退火效应及熔盐固化引起内部微裂纹的闭合有关。辐照后的熔盐浸泡可在石墨C—C键结构中引入C—F键,且C—F键的形成与缺陷密度及缺陷类型密切相关。稳定的空位簇及间隙原子的迁移均会影响层间化合物的形成,从而产生限制C—F键形成的环境,进而降低由层间化合物的形成对石墨表面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堆 结构等静压石墨 辐照行为 化学成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物传感的相位调制的铝膜-石墨烯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勇萍 刘军贤 袁玉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4-192,共9页
为了提高铝基等离子体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结构:铝膜-石墨烯复合结构.采用Kretschmann传感结构,将铝膜和多层石墨烯依次沉积在高折射率棱镜上.基于传输矩阵原理,模拟计算激发光波... 为了提高铝基等离子体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结构:铝膜-石墨烯复合结构.采用Kretschmann传感结构,将铝膜和多层石墨烯依次沉积在高折射率棱镜上.基于传输矩阵原理,模拟计算激发光波长为632.8 nm时,几何结构参数对传感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角度调制模式,该传感结构采用相位调制模式,可以实现2个数量级的灵敏度增强.同时,石墨烯薄层的引入不仅能够有效阻止等离子体铝膜被氧化,而且能够产生近83倍的探测灵敏度增强因子.对于界面折射率变化为1.333~1.334 2 RIU,该复合结构的最大差分相位为94.663o,能够产生超高的相位探测灵敏度7.888 5×10^4 o/RIU.该传感结构可为开发低成本、超灵敏的铝基等离子体传感器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 铝-石墨烯复合结构 传输矩阵 超灵敏生物传感 相位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结构吸附分离CO_2/H_2S/CH_4三元混合物的分子模拟
14
作者 雷广平 羊光耀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2-567,共6页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了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结构(GNHS)对CO_2/H_2S/CH_4三元混合物的分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GNHS可同时高效地分离CO_2与H_2S组分,两组分相对于CH_4的选择性均高达100左右。升高温度不利于混合物的分...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了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结构(GNHS)对CO_2/H_2S/CH_4三元混合物的分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GNHS可同时高效地分离CO_2与H_2S组分,两组分相对于CH_4的选择性均高达100左右。升高温度不利于混合物的分离。与具有相同摩尔比的二元混合物相比,三元混合物中H_2S的存在可显著提高GNHS对CO_2的分离能力,而CO_2的存在对H_2S的分离没有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结构 蒙特卡洛模拟 吸附等温线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N三元物相体系的结构与合成
15
作者 尹青亚 张书森 王光祖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2年第5期28-30,共3页
本文就B C N三元体系中 ,合成的类石墨和类金刚石的物相形态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 ,指出 ,在B C N体系中 ,由于B ,C ,N原子半径接近 ,而有希望制得类石墨的 ,也可制得类金刚石的新材料提供了可能。由此可以预示 ,类石墨结构的三元化合物... 本文就B C N三元体系中 ,合成的类石墨和类金刚石的物相形态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 ,指出 ,在B C N体系中 ,由于B ,C ,N原子半径接近 ,而有希望制得类石墨的 ,也可制得类金刚石的新材料提供了可能。由此可以预示 ,类石墨结构的三元化合物可用于制备高温半导体 ,而类金刚石结构的材料 ,则将具有比立方氮化硼更高的硬度和比金刚石更好的热稳定性。因此 ,从实用的观点来说 ,合成复合 (杂化 )结构的材料是有意义的。讨论了三元物相有希望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N 合成 三元体系 石墨结构 类金刚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合金熔体在多孔石墨中的浸渗动力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樟林 魏文赋 +3 位作者 贾千喜 李箫波 杨泽锋 吴广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68-2874,共7页
石墨/铝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高温稳定性在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由于石墨、铝熔体的物理属性差异,需要利用压力浸渍法驱动铝熔体进入石墨基体孔隙、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与导电性。铝熔体的浸渗动力学过程对复合材料的最... 石墨/铝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高温稳定性在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由于石墨、铝熔体的物理属性差异,需要利用压力浸渍法驱动铝熔体进入石墨基体孔隙、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与导电性。铝熔体的浸渗动力学过程对复合材料的最终性能具有关键影响作用,其高度依赖于石墨相和铝相之间的界面润湿性。文中基于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硅的体积分数对铝硅熔体在多孔石墨结构中浸渗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硅元素能有效促进铝熔体的渗透,在较短的填充时间内获得高的填充率。由于局部孔隙残余气体作用,硅元素对合金熔体浸渗的促进作用存在极限。同时,论文对铝硅合金熔体在多孔石墨结构中渗流过程中的压力场、速度场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合金 多孔石墨结构 有限元 浸渗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丹丹 战再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9,共8页
综述了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研究方面的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讨论了线弹性非均质材料的微观力学模型在阐明石墨烯强化机制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石墨烯的结构完整性以及分散方法的选择等对于提高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 综述了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研究方面的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讨论了线弹性非均质材料的微观力学模型在阐明石墨烯强化机制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石墨烯的结构完整性以及分散方法的选择等对于提高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性,归纳了当前石墨烯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原料研制、理论探索、工艺开发和协同增强等方面指出了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金属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石墨结构 分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插入法制备超大膨胀体积石墨层间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雪艳 安振涛 +2 位作者 姚恺 傅孝忠 李冀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06期122-127,共6页
为进一步增大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石墨层间化合物。首先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然后以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为原料,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380mL/g的膨胀石墨。讨... 为进一步增大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石墨层间化合物。首先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然后以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为原料,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380mL/g的膨胀石墨。讨论了各种反应物比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膨胀体积的影响。对制得的膨胀石墨进行了各种表征,XRD谱显示产物保持了天然石墨的层状晶体结构,但是产物的石墨层间距离增大。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通过二次插入石墨层间确实被进一步打开。结果显示这种新的制备方法是可行的,它为纳米石墨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石墨层状结构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高模量碳纤维成型过程中的结构性能关联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鑫 王雪飞 +3 位作者 郑凯杰 张永刚 李德宏 宋书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76-2283,共8页
以实验室自制T800级聚丙烯腈(PAN)基高强中模碳纤维为原料,经连续石墨化处理得到M50J级、M55J级高模量碳纤维,以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为表征手段研究了高强碳纤维向高模量碳纤维转变过程中石墨微晶、取向、微孔含量、石墨化度等石... 以实验室自制T800级聚丙烯腈(PAN)基高强中模碳纤维为原料,经连续石墨化处理得到M50J级、M55J级高模量碳纤维,以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为表征手段研究了高强碳纤维向高模量碳纤维转变过程中石墨微晶、取向、微孔含量、石墨化度等石墨特征结构的演变规律,并开展了PAN基碳纤维石墨特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联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强碳纤维向高模量碳纤维转变过程中,随着石墨微晶层间距d_(002)的下降以及石墨微晶堆砌厚度Lc的增加,碳纤维的拉伸模量逐渐提升;石墨微晶层间距和微晶取向是影响碳纤维拉伸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石墨微晶层间距d_(002)值增加、石墨微晶取向越高,纤维拉伸强度也越高;在高模量碳纤维的成型过程中,纤维内部微孔含量随着石墨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经过高温石墨化处理后,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会随着Raman光谱中无序结构D峰和石墨特征结构G峰积分强度比值I_D/I_G的下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高模碳纤维 石墨结构 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板上CVD法生长单晶石墨烯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涛 蒋业华 张晓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037-16043,16051,共8页
石墨烯是一种以SP2键结合的二维碳的同素异形体,其独一无二的优异性能,使得其在过去几十年里受到了石墨烯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但石墨烯不同于自然界的石墨,并且受限于小尺寸和低产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逐... 石墨烯是一种以SP2键结合的二维碳的同素异形体,其独一无二的优异性能,使得其在过去几十年里受到了石墨烯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但石墨烯不同于自然界的石墨,并且受限于小尺寸和低产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规模生产大面积、大尺寸、多应用石墨烯的重要方法。但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石墨烯是多晶石墨烯并且由于晶界会产生降解性能。因此,石墨烯生长研究的下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让大晶粒单晶石墨烯生长。本文主要叙述了4种代表性预处理铜基板来生长毫米级单层石墨烯的方法:电化学抛光后高温退火、盒状铜箔基板、融化再结晶成新的铜基板、让铜基板富氧。以及现在发展的石墨烯晶粒的特殊空间结构,这些特殊晶粒包括雪花、六瓣鲜花、金字塔和六角形的石墨烯洋葱圈形状。综述了利用不同预处理铜基板的工艺得到毫米级单晶石墨烯的方法。尽管CVD生长单晶石墨烯已经有了空前的进步,但仍然有潜在的挑战,例如,晶元尺寸单晶石墨烯的生长和器件的制作,以及对石墨烯生长机制和生长动力学的进一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预处理铜基板 特殊空间结构:单晶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