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尺寸金石墨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芳 张鲁凤 +1 位作者 董倩 陈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1-656,共6页
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研究领域中,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等离子体SERS基底的制备成为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热点。然而,通常开发的等离子体金属基底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于SERS而言,石墨烯类材料具有拉曼化学增强效应... 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研究领域中,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等离子体SERS基底的制备成为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热点。然而,通常开发的等离子体金属基底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于SERS而言,石墨烯类材料具有拉曼化学增强效应,除此之外,还具有分子富集、强的稳定性与荧光猝灭能力等优点,因此基于石墨金属复合纳米材料的SERS基底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我们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小尺寸的金石墨核壳纳米颗粒(Au@G),其粒径约为17 nm。我们通过在Au NP上包覆介孔二氧化硅来控制Au@G的尺寸,同时还研究了包覆二氧化硅过程中,正硅酸乙酯(TEOS)的浓度对于石墨壳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EO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的降低有利于得到石墨化程度高的Au@G。进一步利用Au@G对结晶紫分子进行拉曼检测,也表明了Au@G具有较好的拉曼增强效果。这种小尺寸的Au@G在分子检测与细胞成像分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颗粒 化学气相沉积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石墨纳米颗粒荧光探针的17β-雌二醇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朴云仙 祁小丽 +4 位作者 王湘 康博泉 史玉玺 胡慧 杨悦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7-1144,共8页
为构建一种能够简单、快速、特异性检测复杂环境水体中雌激素污染的方法,利用石墨纳米颗粒作为荧光淬灭剂、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素、1-芘丁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作为异型双功能交联剂,构建了一种新型纳米荧光探针;并探究了构建荧光探... 为构建一种能够简单、快速、特异性检测复杂环境水体中雌激素污染的方法,利用石墨纳米颗粒作为荧光淬灭剂、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素、1-芘丁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作为异型双功能交联剂,构建了一种新型纳米荧光探针;并探究了构建荧光探针时核酸适配体初始投加量和荧光探针投加量对雌二醇检测的影响及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雌二醇的效果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核酸适配体能成功修饰在石墨纳米颗粒表面形成的稳定荧光探针;构建荧光探针时核酸适配体的最佳初始投加量为1.0μmol/L;检测雌二醇时,荧光探针的最佳投加量为4μg/mL;最佳实验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与雌二醇的质量浓度在50~800ng/mL范围内成正比,最低检测限为34.5ng/mL,且该荧光探针能实现对雌二醇的简单、快速、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颗粒 核酸适配体 17Β-雌二醇 探针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颗粒粒度的测量与表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文潮 刘晓新 +7 位作者 李迅 孙德玉 关锦清 林英睿 唐仕英 周刚 林俊德 金志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用负氧平衡炸药在密闭容器内爆轰制备的纳米石墨粉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透射电镜观察法 (TEM)、激光拉曼散射法、比表面积法和X射线小角散射法等手段 ,对合成的纳米石墨粉颗粒粒度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 介绍了用负氧平衡炸药在密闭容器内爆轰制备的纳米石墨粉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透射电镜观察法 (TEM)、激光拉曼散射法、比表面积法和X射线小角散射法等手段 ,对合成的纳米石墨粉颗粒粒度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制备的纳米石墨粉具有六方石墨结构 ,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 ,分布在4~9nm之间 ,平均粒径为8.7nm ;在5种测量方法中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得到的平均粒径值最小 ,而用其它4种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粒径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颗粒 粒度 测量 表征 炸药爆轰法 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颗粒与SDS复配对CO_2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诗岽 张锦 +4 位作者 赵永利 卢国维 王密 周飞龙 吴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得到有效降低气体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的工艺方法,在277.15 K、不同压力(2.5~6.5 MPa)条件下,利用釜式水合物实验装置,开展了0.5%纳米石墨颗粒与表面活性剂SDS复配对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升高,水合... 为得到有效降低气体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的工艺方法,在277.15 K、不同压力(2.5~6.5 MPa)条件下,利用釜式水合物实验装置,开展了0.5%纳米石墨颗粒与表面活性剂SDS复配对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升高,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呈现降低趋势,平均降幅达5.8 min/MPa。277.15 K、4.5 MPa时,纳米石墨颗粒与SDS的引入使得体系较纯水体系中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期均呈不同程度的缩短趋势,降幅达20%左右。而二者复配体系的诱导时间较纯水体系显著缩短,如0.5%纳米石墨与0.03%SDS复配体系与相同条件下的纯水体系相比降幅高达61.8%。纳米石墨颗粒与SDS的复配有效加快了水合物成核速率,显著缩短了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且其在对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上的作用效果较对应浓度的单一添加剂体系更好,二者复配型水合物生成促进剂的开发是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颗粒 SDS 水合物 传质传热 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颗粒与SDS复配对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诗岽 于雪薇 +1 位作者 李青岭 李乐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3,118,共5页
为了促进水合物的生成,采用将纳米石墨颗粒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的方法,研究其复配体系对于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耗气量以及生成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石墨颗粒与SDS复配体系能大幅度缩减水合物生成过程的诱导时间,增加耗气... 为了促进水合物的生成,采用将纳米石墨颗粒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的方法,研究其复配体系对于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耗气量以及生成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石墨颗粒与SDS复配体系能大幅度缩减水合物生成过程的诱导时间,增加耗气量,加快生成速率。其中在277.15K、4.5MPa的条件下,0.5%纳米石墨流体与0.03%SDS的复配效果最佳,其诱导时间与纯水体系相比降幅达到61.77%。在277.15K、3.5MPa的条件下,0.5%纳米石墨与0.05%SDS的复配体系最大气体消耗量与纯水体系相比提高了5.29倍。比较两者的耗气率,复配体系中的峰值更是纯水体系的6.32倍。两者复配是强化水合物生成有力的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二氧化碳 纳米石墨颗粒 SDS 诱导时间 耗气量 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原位还原法制备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 被引量:2
6
作者 田甜 田楠 +3 位作者 汪涛 张博 张丹丹 刘丹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导率、电催化活性和化学可修饰性,在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水合肼和KBH4原位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和Cu2+混合溶液制备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结果表明:石墨烯-铜纳... 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导率、电催化活性和化学可修饰性,在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水合肼和KBH4原位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和Cu2+混合溶液制备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结果表明: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只有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才能制备成功,水合肼比KBH4的还原效果好。水合肼还原后的石墨烯呈半透明薄纱状,铜纳米颗粒成功地、均匀地沉积在石墨烯纳米片上,独立存在不团聚,大小均匀,边长≈1μm,呈三角形或者六边形纳米片,正六边形纳米片的{111}面、不规则六边形和三角形纳米片的{110}面平行于石墨烯的二维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铜纳米颗粒 原位化学还原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退火法制备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的摩擦磨损性能
7
作者 岳学庆 王华 +2 位作者 刘乐存 王熙 闫志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6,80,共5页
对膨胀石墨和铁粉的混合物进行球磨及真空退火处理,制备了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研究了它的结构以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研究了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0~150nm,它由结晶度良... 对膨胀石墨和铁粉的混合物进行球磨及真空退火处理,制备了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研究了它的结构以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研究了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0~150nm,它由结晶度良好的石墨包裹球形铁纳米颗粒组成;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减摩抗磨能力,这种能力在高载荷条件下表现得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退火 石墨包裹铁纳米颗粒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颗粒在矩形件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摩擦特性研究
8
作者 龚红英 张质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9,24,共5页
以石墨颗粒作为固体润滑剂及液体润滑剂的添加剂,在不同的润滑状态下进行了板料拉深成形物理试验,运用探针测试技术实时测试了矩形件的不同变形部位在拉深成形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因数大小及分布状况,评估纳米石墨颗粒作为润滑添加剂在... 以石墨颗粒作为固体润滑剂及液体润滑剂的添加剂,在不同的润滑状态下进行了板料拉深成形物理试验,运用探针测试技术实时测试了矩形件的不同变形部位在拉深成形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因数大小及分布状况,评估纳米石墨颗粒作为润滑添加剂在矩形件拉深成形中的实际摩擦特性及润滑效果。研究表明纳米石墨颗粒作为润滑添加剂对板料拉深成形性能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颗粒 拉深成形 摩擦 润滑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炭纳米颗粒改性聚砜支撑层制备正渗透复合膜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子成 肖方锟 +2 位作者 刘兆峰 张大鹏 朱桂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6-200,共5页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是以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因此能耗低,符合绿色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主流的聚酰胺复合膜在正渗透过程中存在内浓差极化现象,使其水通量远小于理论值。因此,改性正渗透复合膜减小其内浓差极化以提高水通量...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是以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因此能耗低,符合绿色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主流的聚酰胺复合膜在正渗透过程中存在内浓差极化现象,使其水通量远小于理论值。因此,改性正渗透复合膜减小其内浓差极化以提高水通量,对促进正渗透技术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石墨炭纳米颗粒的聚砜支撑层,通过间苯二胺和均苯三甲酰氯在支撑层表面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聚酰胺薄层复合膜(Thin-film composite,TF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分析仪对聚砜支撑层和TFC复合膜进行表征,观察膜表面形貌和亲水性,考察不同石墨炭纳米颗粒添加量对正渗透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膜中掺杂石墨炭纳米颗粒会使基膜表面孔隙率增大,表面亲水性增强,结构参数减小,这表明内浓差极化得到有效的改善。当石墨炭纳米颗粒添加量为0.01%(质量分数)时,水通量在活性层朝向汲取液(AL-DS)时达到22.4 L/(m~2·h),相比未改性的正渗透膜增加了96.7%,这表明新型石墨炭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聚酰胺复合膜的正渗透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颗粒 聚砜基膜 聚酰胺复合膜 正渗透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基钯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10
作者 许晓娟 贾启华 +1 位作者 高丹 时雅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1-274,280,共5页
以金刚石为基体,经真空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金刚石@氧化石墨烯(D@GO)中间体,利用NaBH4还原Pd^2+生成钯纳米颗粒静电吸附于中间体后制备了金刚石@氧化石墨烯@钯纳米颗粒(D@GO@PdNPs)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的表... 以金刚石为基体,经真空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金刚石@氧化石墨烯(D@GO)中间体,利用NaBH4还原Pd^2+生成钯纳米颗粒静电吸附于中间体后制备了金刚石@氧化石墨烯@钯纳米颗粒(D@GO@PdNPs)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形貌结构、化学成分、分散度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D@GO复合材料中的介孔结构成功地防止了钯纳米颗粒子的团聚,单晶钯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含有立方金刚石成分的GO片层结构上,当温度达到600℃时复合材料质量仍保持在72.5%。将合成的D@GO@PdNPs复合材料对硝基化合物进行催化实验,发现对4-硝基苯酚(4-NP)和2-硝基苯胺(2-NA)具有较高的催化效果,在连续8个催化循环后,催化4-NP的转化率仍然约95%,并且催化2-NA的转化率仍然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mers法 金刚石@氧化石墨烯@钯纳米颗粒 钯单晶 硝基化合物 催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片电子结构和量子输运特性第一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磊 孙伟峰 杨佳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3-969,共7页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原子紧束缚方法计算研究单层石墨烯纳米圆片和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并结合第一原理和非平衡函数法计算量子输运特性.通过电子能态和轨道密度分布研究纳米碳原子层的电子成键状态,结合电子透射谱、电导和电子势分布分...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原子紧束缚方法计算研究单层石墨烯纳米圆片和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并结合第一原理和非平衡函数法计算量子输运特性.通过电子能态和轨道密度分布研究纳米碳原子层的电子成键状态,结合电子透射谱、电导和电子势分布分析电子散射与输运机制.石墨烯纳米带和纳米圆片分别呈现金属和半导体的能带特征,片层边缘上电极化分别沿垂直和切向方向,电子电导出现较大的差异,来源于石墨烯纳米圆片边缘的突出碳原子环对电子的强散射.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透射谱表现为近似台阶式变化并在费米能级处存在弹道电导峰,而石墨烯纳米圆片的电子能带和透射谱在费米能级处开口并且因量子限制作用呈现更加离散的多条高态密度窄能带和尖锐谱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颗粒 电子能带 电子输运 第一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太阳电池纳米陷光结构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福庆 程广贵 +4 位作者 郭立强 凌智勇 张忠强 袁宁一 丁建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583-258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石墨纳米颗粒作为掩膜,通过金属辅助刻蚀来制备具有低反射率的太阳电池纳米陷光结构的方法。用该方法制得了一种表面覆盖有纳米线和纳米孔的太阳电池纳米陷光结构。结合金属辅助刻蚀的机制和这种陷光结构的形成原理,分析... 提出了一种利用石墨纳米颗粒作为掩膜,通过金属辅助刻蚀来制备具有低反射率的太阳电池纳米陷光结构的方法。用该方法制得了一种表面覆盖有纳米线和纳米孔的太阳电池纳米陷光结构。结合金属辅助刻蚀的机制和这种陷光结构的形成原理,分析了石墨纳米颗粒和H2O2浓度对陷光结构形貌的影响,并讨论了陷光结构的形貌对样品陷光性能的影响。最后,制得了在300~1100nm波长范围内平均反射率仅为3.6%的太阳电池陷光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光 石墨纳米颗粒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 减反射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low-temperature sintered high conductivity inks based on nanosilver self-assembled on surface of graphene 被引量:6
13
作者 LIU Piao HE Wen-qiang LU An-x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953-2960,共8页
Finer nanoplates of silver are prepared by self-assembly on the surface of graphene,and the low-temperature sintered high conductivity ink containing the silver nanoplates is prepared.Most importantly,graphene is adde... Finer nanoplates of silver are prepared by self-assembly on the surface of graphene,and the low-temperature sintered high conductivity ink containing the silver nanoplates is prepared.Most importantly,graphene is added to the solution before the chemical reduction reaction occurs.Firstly,it is found that silver nanoplates have self-assembly phenomenon on the surface of graphene.Secondly,the Ag nano hexagonal platelets(AgNHPs)with small particle sizes(10 nm),narrow distribution and good dispersion are prepared.Especially,smaller sizes(10 nm)and narrow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AgNHPs particles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by using this process.Finally,the conductivity of the ink is excellent.For example,when the printed patterns were sintering at 150℃,the resistivity of the ink(GE:0.15 g/L)reached the minimum value of 2.2×10^-6 cm.And the resistivity value was 3.7×10^-6Ωcm,when it was sintered at 100℃ for 30 min.The conductive ink prepared can be used for the field of printing electronics as ink-jet printing 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nanoparticles GRAPHENE self-assembly conductive ink electr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