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碳光催化降解水中双氯芬酸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子昂 高艺芳 +4 位作者 刘超 李文军 刘晓娜 李博 钱天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目的】石墨相碳氮化合物(g-C_(3)N_(4),GCN)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被广泛应用。传统的GCN由于比表面积低和活性位点少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方法】为改良氮化碳性能,以尿素为前驱体,采用热聚合法成功制备光催化剂氮化碳... 【目的】石墨相碳氮化合物(g-C_(3)N_(4),GCN)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被广泛应用。传统的GCN由于比表面积低和活性位点少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方法】为改良氮化碳性能,以尿素为前驱体,采用热聚合法成功制备光催化剂氮化碳(PCN),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了PCN的形貌、元素组成、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并探究了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对目标污染物双氯芬酸(DCF)的降解行为和机制。【结果】结果表明,PCN的比表面积(133.963 m^(2)/g)明显高于传统GCN(2.605 m^(2)/g),约为GCN的67倍。PCN(0.20 g/L)在pH为5时10 min内即可实现DCF(10 mg/L)100%的催化降解。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主要的活性氧(ROSs)物种,通过基于福井指数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并结合中间产物的测定确定了DCF的降解路径。可重复利用实验表明,PCN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碳氮化合物 双氯芬酸 尿素 光催化 密度泛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