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电极棉线基微流体肼燃料电池
1
作者 郝大程 王城铭 +1 位作者 李成勋 宋超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为找到性价比高且安全环保的供电设备,搭建以水合肼为燃料、石墨为电极以及棉线为流道材料的无催化剂微流体燃料电池(MFC),并进行性能测试。石墨管阳极、石墨棒阴极组合的MFC电化学性能最佳,电池于燃料浓度为0.075 mol/L、NaOH浓度为1.0... 为找到性价比高且安全环保的供电设备,搭建以水合肼为燃料、石墨为电极以及棉线为流道材料的无催化剂微流体燃料电池(MFC),并进行性能测试。石墨管阳极、石墨棒阴极组合的MFC电化学性能最佳,电池于燃料浓度为0.075 mol/L、NaOH浓度为1.0 mol/L及电极距离为4 mm时,具有11.10μ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和121.45μA/cm^(2)的电流密度。搭建的MFC具有材料简单、成本低且组装方便等特点,无需外部泵维持共层流,作为便携式设备具备集成化和小型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燃料电池(MFC) 棉线基 石墨电极 水合肼 功率密度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电极的硅基金刚石日盲紫外探测器
2
作者 王增将 王孝秋 +6 位作者 朱剑锋 任檬檬 吴国光 张宝林 邓高强 董鑫 张源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6,共7页
金刚石优异的材料特性使其在日盲紫外探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111)晶面单晶硅衬底上沉积金刚石薄膜,并基于该薄膜采用光刻胶热解法制备石墨材料平面叉指电极MSM结构金刚石日盲紫外探测器,为... 金刚石优异的材料特性使其在日盲紫外探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111)晶面单晶硅衬底上沉积金刚石薄膜,并基于该薄膜采用光刻胶热解法制备石墨材料平面叉指电极MSM结构金刚石日盲紫外探测器,为全碳金刚石探测器的实现提供了新方法。结果表明,该硅基金刚石薄膜为高取向多晶薄膜,(111)晶面的XRD 2θ扫描半峰宽为0.093°,拉曼光谱金刚石特征峰峰位1332 cm^(-1),半峰宽为4 cm^(-1),薄膜晶体质量较高;石墨电极紫外探测器在5 V偏置电压下的暗电流为2.07×10^(-8) A,光暗电流比为77,开关特性良好,并且石墨电极探测器具有优异的时间响应,上升时间为30 ms,下降时间为43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石墨电极 日盲紫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乙烯焦油调制石墨电极用浸渍剂沥青
3
作者 崔均烜 王艳莉 +1 位作者 沈春银 詹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以乙烯焦油为原料,采用空气氧化法调制石墨电极用浸渍剂沥青。考察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空气流速对所制浸渍剂沥青物化性质的影响,并与煤系浸渍剂沥青进行比较。实验还采用激光解析质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旋... 以乙烯焦油为原料,采用空气氧化法调制石墨电极用浸渍剂沥青。考察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空气流速对所制浸渍剂沥青物化性质的影响,并与煤系浸渍剂沥青进行比较。实验还采用激光解析质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旋转流变仪等表征手段对浸渍剂沥青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乙烯焦油改性过程中,影响浸渍剂沥青物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氧化温度>空气流速>氧化时间,较高的氧化温度有利于提高所制浸渍剂沥青的结焦值;较短的氧化时间和较低的空气流速能降低所制浸渍剂沥青的软化点,其相对较低的软化点有助于浸渍过程中的流动性。在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空气流速分别为310℃、4 h和0.2 L/min的最佳制备条件下,所制浸渍剂沥青软化点、结焦值分别为93.44℃、46.73%(以质量分数表示),喹啉不溶物(QI)质量分数低于0.1%,并且S、N和O等杂原子的含量很低,具有更好的流动性,有望达到良好的浸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焦油 空气氧化 浸渍剂沥青 喹啉不溶物 石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甲醇杂质对石墨电极性能影响机制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庄全超 陈作锋 +3 位作者 董全峰 姜艳霞 周志有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73-2076,共4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1 mol/L L iPF6-EC/DEC/DMC电解液中,不同甲醇杂质含量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甲醇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与电解液中甲醇的含量有关;其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甲醇在2.0 V左右...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1 mol/L L iPF6-EC/DEC/DMC电解液中,不同甲醇杂质含量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甲醇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与电解液中甲醇的含量有关;其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甲醇在2.0 V左右还原生成的甲氧基锂沉积在石墨电极表面上,形成一层初始SEI膜,影响了EC的还原分解成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电极 电解液 甲醇杂质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电极烧蚀机理及实验 被引量:20
5
作者 曾晗 林福昌 +4 位作者 蔡礼 刘刚 李黎 余丰 齐向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9,86,共8页
对于高性能的单次脉冲而言,石墨比传统金属材料更适合于在高能量转移情况下的脉冲放电工作环境。本文以热力学理论的热传导模型为出发点,结合实验中对烧蚀量的测量验证,探求石墨在高能脉冲放电情况下烧蚀的理论解释。依据热力学原理,建... 对于高性能的单次脉冲而言,石墨比传统金属材料更适合于在高能量转移情况下的脉冲放电工作环境。本文以热力学理论的热传导模型为出发点,结合实验中对烧蚀量的测量验证,探求石墨在高能脉冲放电情况下烧蚀的理论解释。依据热力学原理,建立了电极烧蚀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由于石墨电极具有特殊的热力学性质,因此在微秒级或是放电持续时间更长的放电中,电极表面的温升过程时间较放电时间而言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近似认为开关电荷转移量与电极烧蚀量呈线性关系。该结论可以从实测数据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石墨电极 烧蚀机理 电荷转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电极空气间隙的自击穿统计特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黎 齐向东 +3 位作者 蔡礼 林福昌 郭良福 赖贵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9-185,2,共7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这类采用多支路并联结构的同步供电装置中,气体开关的放电分散性也即随机性可能带来严重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难题。石墨电极具有较好的耐烧蚀能力,但石墨电极气体开关的自击穿概率必须控制在极低的范围才能使其... 在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这类采用多支路并联结构的同步供电装置中,气体开关的放电分散性也即随机性可能带来严重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难题。石墨电极具有较好的耐烧蚀能力,但石墨电极气体开关的自击穿概率必须控制在极低的范围才能使其满足严酷的工况要求。通过模拟工况的直流静态耐压实验,分析比较了各种石墨型材空气间隙的自击穿特性,结果表明平均粒径较小的纯石墨材料制作的空气间隙具有更狭窄的自击穿电压统计分布。彼得森(Pedersen)准则可以解释此现象,同时从数学上证明了自击穿故障发生的概率服从威布尔(Weibull)分布。合理地设计工作场强对静态耐压平均值的占比(即欠压比),可以较好地将单个气体开关及整个并联供电系统的误导通概率控制在设定值之下。所得结论对石墨型气体开关在大型并联脉冲供电装置中的研制和使用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电极 火花间隙 威布尔分布 自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庄全超 魏国祯 +1 位作者 董全峰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6-410,共5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石墨电极25和60℃时在1 mol.L-1 LiPF6-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电解液中,以及60℃时在1 mol.L-1 LiPF6-EC∶DEC:DMC+5%VC(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的首次阴极...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石墨电极25和60℃时在1 mol.L-1 LiPF6-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电解液中,以及60℃时在1 mol.L-1 LiPF6-EC∶DEC:DMC+5%VC(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发现高温下(60℃)石墨电极在1 mol.L-1 LiPF6-EC∶DEC∶DMC电解液中可逆循环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表面无法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实验结果显示,VC添加剂能够增进高温下石墨电极表面SEI膜的稳定性,进而改进石墨电极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SEI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值法测定石墨电极中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新村 何莉萍 +1 位作者 陈宗璋 夏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5-709,共5页
通过球形扩散模型推导了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简称RPG)与石墨电极中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测量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固相扩散系数的新方法即RPG法.理论结果表明固相扩散系数D与RPG值q,颗粒半径R和恒流充电时间tG有关.当q≤... 通过球形扩散模型推导了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简称RPG)与石墨电极中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测量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固相扩散系数的新方法即RPG法.理论结果表明固相扩散系数D与RPG值q,颗粒半径R和恒流充电时间tG有关.当q≤0.5时,其关系式可通过最小方差线性化拟合为D=R2/(15.36qtG)(q≤0.5).实验结果表明,RPG法具有非常好的重现性,不同恒流充电电流和时间下测得1.5V(vsLi/Li+)的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值均在1.060×10-10cm2·s-1左右.采用RPG法对石墨电极在1.0~2.5V(vsLi/Li+)高电压区的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0~2.5V的高电压区,随着电压的升高,D值从4.292×10-10cm2·s-1减小到1.219×10-11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值法 测定 石墨电极 锂离子 固相扩散系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电极电化学活化工艺与准电容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范新庄 徐海波 +2 位作者 芦永红 孔祥峰 王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8-514,共7页
通过多种电化学测试技术评价了石墨电极在2.3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活化工艺及其准电容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工艺宜采用恒电流阶跃技术,最佳工艺参数为:阳极电流密度为200 m A·cm-2,阴极电流密度为-120 m A·cm-2,对应活... 通过多种电化学测试技术评价了石墨电极在2.3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活化工艺及其准电容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工艺宜采用恒电流阶跃技术,最佳工艺参数为:阳极电流密度为200 m A·cm-2,阴极电流密度为-120 m A·cm-2,对应活化时间分别为300 s和100 s,循环6次。改性后的石墨电极表面形成了多孔、粗糙的三维活性层,单位面积上具有较高的电容量(2.08 F·cm-2)和良好的倍率特性,可作为一种优异的准电容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电极 电化学改性 恒电流阶跃 循环伏安 准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电极的高速加工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成勇 秦哲 +1 位作者 李文红 陈春林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0,共6页
石墨电极具有电极消耗小、加工速度快、耐高温、加工精度高等优点 ,逐渐取代铜电极成为电加工电极的主流。石墨的硬度低、脆性大 ,采用高速加工方式可提高表面质量和精度 ,减小石墨电极的后续加工 ,降低刀具成本。文章着重介绍了目前国... 石墨电极具有电极消耗小、加工速度快、耐高温、加工精度高等优点 ,逐渐取代铜电极成为电加工电极的主流。石墨的硬度低、脆性大 ,采用高速加工方式可提高表面质量和精度 ,减小石墨电极的后续加工 ,降低刀具成本。文章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外在石墨电极高速加工技术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加工 石墨电极 电火花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电极废料用作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永刚 王成扬 闫裴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01-604,共4页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对人造石墨电极废料进行液相氧化修饰。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布鲁瑙尔-埃利特-特勒(BET)比表面积测试结果分析可知,对石墨电极废料的轻度双氧水氧化能够起到消除表面缺陷,减少表面尖端原子的作用,结合光电子能谱(X...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对人造石墨电极废料进行液相氧化修饰。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布鲁瑙尔-埃利特-特勒(BET)比表面积测试结果分析可知,对石墨电极废料的轻度双氧水氧化能够起到消除表面缺陷,减少表面尖端原子的作用,结合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氧化修饰可使石墨表面产生大量含氧基团,并以―COOH和―OH为主,证明氧化修饰调整了人造石墨表面官能团的类别和数量。氧化后的样品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由氧化前的255.5mAh/g增加到322.3mAh/g,前50次的循环可逆放电比容量基本没有衰减,保持在305.8mAh/g以上,证明氧化修饰可使人造石墨电极废料达到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人造石墨电极废料 负极材料 液相氧化 双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电火花加工用石墨电极研磨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一平 周宏志 +1 位作者 王平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1-6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制造电火花加工用石墨电极的新工艺 .这种技术采用高频微振动原理 ,直接用快速成型制成的母型翻制成形研具 ,然后利用这种研具 ,在没有任何刀具或夹具的情况下 ,加工出形状复杂的石墨电极 .目前 ,已采用一种自行开发的价格低... 介绍了一种制造电火花加工用石墨电极的新工艺 .这种技术采用高频微振动原理 ,直接用快速成型制成的母型翻制成形研具 ,然后利用这种研具 ,在没有任何刀具或夹具的情况下 ,加工出形状复杂的石墨电极 .目前 ,已采用一种自行开发的价格低廉、性能可靠的树脂水泥材料浇铸成了研具 ,并用它制成了石墨电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电极 电火花加工 快速成型 研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能源模块中的石墨电极气体开关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俞斌 李黎 +4 位作者 葛亚峰 鲍超斌 刘云龙 谢龙君 林福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探讨了大功率脉冲电源模块中主放电开关和预电离开关整体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在主放电回路中选择石墨型两电极气体开关作为主开关,因为其在高峰值和快上升沿时间电流的作用下具有很长的工作寿命,并由此构建了基于脉冲变压器的... 探讨了大功率脉冲电源模块中主放电开关和预电离开关整体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在主放电回路中选择石墨型两电极气体开关作为主开关,因为其在高峰值和快上升沿时间电流的作用下具有很长的工作寿命,并由此构建了基于脉冲变压器的主开关触发器,其中气路控制装置是该系统的辅助设备。在预电离回路中选择石墨型三电极气体开关作为放电开关,并给出了能够同时输出高电压和大电流的预电离开关触发器的设计原理。最后,电气特性测试实验表明两电极主开关峰值电流超过700kA,总转移电荷量超过200kC,此外通过更换电极,开关的寿命可以延长。预电离开关在充气230kPa绝对气压、充电电压23kV下,击穿时延平均值为7.5μs,时延抖动为0.656μs;预电离开关寿命试验的结果显示开关工作4000发次后石墨电极无需更换,开关的总转移电荷量超过10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电极 电极气体开关 电极气体开关 能源模块 触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o改性石墨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京 楼白杨 +1 位作者 熊京远 徐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5,共4页
本文采用化学镀在块状石墨表面镀Co,然后用真空离子镀沉积Pt制备Pt/Co石墨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后的石墨电极试样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确定石墨电极表面成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石墨电极的电催化性... 本文采用化学镀在块状石墨表面镀Co,然后用真空离子镀沉积Pt制备Pt/Co石墨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后的石墨电极试样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确定石墨电极表面成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石墨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并探讨了峰值电流与化学镀Co的时间、甲醇浓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真空离子镀Pt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镀Co时间在120s范围内,电极的甲醇电催化性随着化学镀时间延长和甲醇浓度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电极 化学镀Co 电催化性能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切成型石墨电极三维模面测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宏志 张舜德 +2 位作者 朱东波 唐一平 卢秉恒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24-1027,共4页
基于光切法三角测量原理 ,提出一种实现成型石墨电极三维模面的扫描测量方案 .文中讨论了光切法三维测量原理及系统组成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点阵的虚拟网格标定技术 ,最后给出了奥迪车门模型石墨电极模面的实际测量结果 .通过对测量... 基于光切法三角测量原理 ,提出一种实现成型石墨电极三维模面的扫描测量方案 .文中讨论了光切法三维测量原理及系统组成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点阵的虚拟网格标定技术 ,最后给出了奥迪车门模型石墨电极模面的实际测量结果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此方案简易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轮廓 光切法 精度 标定 测量技术 成型石墨电极 模具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溶液中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对Fe^(3+)/Fe^(2+)的电催化性能与准电容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亚萍 范新庄 +1 位作者 芦永红 徐海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3-608,共6页
通过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对硫酸溶液中Fe3+/Fe2+的电催化性能与准电容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表面存在大量的含氧活性官能团,使其对Fe3+/Fe2+的氧化还原... 通过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对硫酸溶液中Fe3+/Fe2+的电催化性能与准电容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表面存在大量的含氧活性官能团,使其对Fe3+/Fe2+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极高的电催化性能,并具有可逆反应过程特征.在含有0.5mo·lL-1Fe3++0.5mo·lL-1Fe2+的2.0mo·lL-1H2SO4溶液中,其表观面积比电容是不含铁离子硫酸溶液的1.808倍,达到2.157F·cm-2;同时,铁离子浓度的增大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电容量.Fe3+/Fe2+电对的加入增加了充放电时间,有效提高了电化学电容器(EC)的电容存储容量和高功率特性.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同样证实体系具有明显的电容特性.因此,可以利用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表面的含氧活性官能团和溶液中Fe3+/Fe2+的氧化还原特性来共同储存和释放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 铁离子 电催化 电化学电容 准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异构体在石墨电极上的直接电氧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英红 陆在祥 +1 位作者 陈琼 马淳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10-2215,共6页
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甲苯异构体在0.05 mol/L硫酸体系中的直接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对甲氧基甲苯、对甲基甲苯、对氯甲苯和对叔丁基甲苯4种含不同取代基的甲苯异构体具有相似的电氧化行为,均在1710 ... 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甲苯异构体在0.05 mol/L硫酸体系中的直接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对甲氧基甲苯、对甲基甲苯、对氯甲苯和对叔丁基甲苯4种含不同取代基的甲苯异构体具有相似的电氧化行为,均在1710 cm-1左右出现向下的羰基伸缩振动峰(υC O),在1130 cm-1左右出现向上的甲基消耗峰.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恒电位电解产物进行检测,进一步证实了在石墨电极、硫酸水溶液体系中甲苯异构体直接电氧化主要产物为相应的芳香醛,40℃时,对甲氧基苯甲醛的产率为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异构体 原位红外光谱 石墨电极 芳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塑料模具的石墨电极数控加工工艺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浩舸 邓奕 谢骐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5年第5期41-42,共2页
分析石墨电极数控加工的特点和难点,应用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和合理的工艺路线,完成石墨电极的数控加工。
关键词 石墨电极 数控加工 MASTERCAM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溶液浸渍天然石墨电极的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成林 夏金童 +4 位作者 赵敬利 赵庆才 李允柱 刘奉来 艾晓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114,共4页
配制3种不同的磷酸盐对天然石墨电极进行常温常压浸渍处理。3种磷酸盐溶液浸渍后的试样在5个不同温度点下经过1 h灼烧后,测定各样品的氧化失重率,由此确定抗氧化性能最好的一种磷酸盐浸渍剂。并且通过改变磷酸盐的量来探究浸渍剂浓度的... 配制3种不同的磷酸盐对天然石墨电极进行常温常压浸渍处理。3种磷酸盐溶液浸渍后的试样在5个不同温度点下经过1 h灼烧后,测定各样品的氧化失重率,由此确定抗氧化性能最好的一种磷酸盐浸渍剂。并且通过改变磷酸盐的量来探究浸渍剂浓度的变化对试样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利用SEM观察浸渍试样和未浸渍试样的表面形貌,通过热分析测试观察各样品抗氧化性差异,结果表明:经2#浸渍剂(H3PO4+Na2HPO4.12H2O)处理的试样的开始失重温度比未浸渍试样提高了50℃,并且在900℃的热重失重率比未浸渍试样降低了3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石墨电极 磷酸盐溶液 浸渍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池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雷雷 孙国太 +1 位作者 薛思涵 庄全超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2,共3页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结合循环伏安(CV),研究了石墨电极在三电极玻璃模拟电池和三电极扣式模拟电池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玻璃模拟电池中获得的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的EIS特征及其变化,可解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的形成过程;扣式...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结合循环伏安(CV),研究了石墨电极在三电极玻璃模拟电池和三电极扣式模拟电池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玻璃模拟电池中获得的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的EIS特征及其变化,可解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的形成过程;扣式模拟电池中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的EIS,可解释石墨电极中感抗产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池 石墨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EIS) SEI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