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龙11/石墨烯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春银 赵彩霞 +3 位作者 郭威男 马建莉 林杉 王标兵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11(Nylon 11,Polyamide 11)/石墨烯氧化物(GO)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尼龙11及其复合材料均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切力变稀的现象;GO的加入降低了尼龙11/GO纳...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11(Nylon 11,Polyamide 11)/石墨烯氧化物(GO)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尼龙11及其复合材料均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切力变稀的现象;GO的加入降低了尼龙11/GO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用Cole-Cole理论检测尼龙11/GO纳米复合材料,其曲线出现双峰,表明复合材料发生相分离,与Han曲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1 石墨烯氧化物 原位聚合 旋转流变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尼龙11/石墨烯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春银 郭威男 +2 位作者 马建莉 林杉 王标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104,108,共6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11/石墨烯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Avrami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尼龙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尼龙11结晶速率受晶体...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11/石墨烯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Avrami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尼龙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尼龙11结晶速率受晶体生长速率控制,而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在不同的结晶温度范围内分别受晶体生长速率或成核速率控制;与纯尼龙11相比较,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平衡熔点和表面折叠自由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1 石墨烯氧化物 原位聚合 等温结晶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物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特性(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艳 孙明轩 +4 位作者 孙钰珺 李靖 宋鹏 孙通 崔晓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31-2835,共5页
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烯氧化物(GO)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电化学测量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GO电极上观察到阴极光电流,且光电流密度受薄膜的厚度影响.GO薄... 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烯氧化物(GO)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电化学测量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GO电极上观察到阴极光电流,且光电流密度受薄膜的厚度影响.GO薄膜电极厚度为27nm时,光电流密度为0.25μA·cm-2.此外,GO电极的光电响应还受紫外光照影响,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阴极光电流逐渐减小.该工作提供了简便的通过控制薄膜厚度或紫外光照时间来控制GO薄膜半导体光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氧化物 光电化学性能 阴极光电流 膜厚 紫外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铒-石墨烯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葡萄糖氧化酶直接电化学性能及对葡萄糖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海平 徐亮 +1 位作者 岳亚锋 姜立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34-2040,共7页
将稀土纳米材料Er2O3用于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r2O3和氧化石墨烯形成复合基底.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载在玻碳电极表面。首先利用SEM和XRD技术对所制备的Er2O3和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利用EIS和CV对整个生物传感器制备过... 将稀土纳米材料Er2O3用于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r2O3和氧化石墨烯形成复合基底.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载在玻碳电极表面。首先利用SEM和XRD技术对所制备的Er2O3和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利用EIS和CV对整个生物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表征。Er2O3的存在能有效地保持GOD的生物活性并加速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由于Er2O3和氧化石墨烯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制备的传感器在CV图中呈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证实GOD和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性能。当用于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时,传感器的CV响应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变弱。在葡萄糖浓度为1~10mmol·L-1范围内.CV响应值与葡萄糖浓度成线性关系。此外.传感器具有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石墨烯氧化物 葡萄糖氧化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谱学的纳米材料结构表征及其在石墨烯氧化物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华 殷迪 +2 位作者 卢宁 李震宇 杨金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1-2086,共6页
从理论上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一般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对可能的结构模型进行能量分析,从而得到材料的基态构型.而经过复杂路径合成的纳米材料并不总是处于基态能量构型.因此,对可能的结构模型进行计算谱学模拟,然后直接与实验... 从理论上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一般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对可能的结构模型进行能量分析,从而得到材料的基态构型.而经过复杂路径合成的纳米材料并不总是处于基态能量构型.因此,对可能的结构模型进行计算谱学模拟,然后直接与实验谱图对比,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结构信息.本文简单介绍了谱学模拟的理论背景,以石墨烯氧化物为例展示了计算谱学在复杂纳米材料结构表征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谱学 石墨烯氧化物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对石墨烯氧化物荧光淬灭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正顺 王岩 +1 位作者 王雷 王海宇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69-578,共10页
采用改进的Humer法合成了石墨烯氧化物,利用搭建的时间分辨光谱探测系统详细探究了Fe^(3+)(浓度为0.5、1、2 mmol/L)对石墨烯氧化物荧光淬灭物理机制。稳态荧光发射光谱中,随着Fe^(3+)浓度的增加,石墨烯氧化物的荧光强度急剧减弱。时间... 采用改进的Humer法合成了石墨烯氧化物,利用搭建的时间分辨光谱探测系统详细探究了Fe^(3+)(浓度为0.5、1、2 mmol/L)对石墨烯氧化物荧光淬灭物理机制。稳态荧光发射光谱中,随着Fe^(3+)浓度的增加,石墨烯氧化物的荧光强度急剧减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证实,加入不同浓度Fe^(3+)的GO其动力学衰减曲线基本没有任何变化。结果表明,Fe^(3+)对石墨烯氧化物的荧光淬灭主要是静态的荧光淬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氧化物 静态荧光淬灭 瞬态吸收 动力学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压红外光谱研究离子液体[MPIM][I]与石墨烯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芳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3-968,共6页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不同压力下离子液体1-Methy1-3-propylimidazolium iodide([MPIM][I])与石墨烯及其氧化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MPIM][I]对压力的变化具有高敏感度,咪唑环与烷基链在0.4 GPa时产生相变化,可明显观察到吸收峰的裂...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不同压力下离子液体1-Methy1-3-propylimidazolium iodide([MPIM][I])与石墨烯及其氧化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MPIM][I]对压力的变化具有高敏感度,咪唑环与烷基链在0.4 GPa时产生相变化,可明显观察到吸收峰的裂解,且连续加压会导致咪唑环与烷基链的振动频率蓝移.[MPIM][I]与石墨烯作用时加压至2.5 GPa也未观测到相变化的产生,且咪唑环与烷基链的振动频率蓝移趋势也不明显;[MPIM][I]与石墨烯氧化物作用时咪唑环与烷基链的结果与添加石墨烯时几乎相同.石墨烯氧化物具有羟基、羧基、环氧基等共价键结在其表面,这些羟基会扰动[MPIM][I]中的咪唑环与烷基链,导致在常压下振动频率发生蓝移,进而表明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基团会与离子液体产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离子液体 石墨烯氧化物 压力变化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11/石墨烯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研究
8
作者 陈春银 马建莉 王标兵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49,共6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11/石墨烯氧化物(PA11/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A11和PA11/GO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和熔融行为,并通过Jeziorny法和Mo法研究了PA11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A11...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11/石墨烯氧化物(PA11/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A11和PA11/GO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和熔融行为,并通过Jeziorny法和Mo法研究了PA11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A11和PA11/GO纳米复合材料均呈现双重熔融峰。GO的加入抑制了PA11的结晶行为,降低了结晶速率。GO会影响PA11的成核和晶体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11 石墨烯氧化物 原位聚合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F 6的掺杂及与石墨烯基氧化物的界面研究
9
作者 付紫微 陈安国 +1 位作者 黄晔 黄进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296,共6页
为进一步改善电解液与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体系界面的兼容性,以主要成分为LiPF 6的电解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引入离子液体掺杂改性,研究掺杂改性对电解液与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界面的影响。模拟EMP^(+)-TFSI-掺杂到LiPF 6电解液中对Li+扩散... 为进一步改善电解液与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体系界面的兼容性,以主要成分为LiPF 6的电解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引入离子液体掺杂改性,研究掺杂改性对电解液与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界面的影响。模拟EMP^(+)-TFSI-掺杂到LiPF 6电解液中对Li+扩散的影响,发现:少量EMP^(+)-TFSI-掺杂对Li+离子的扩散影响较小,并能增加电解液体系的电化学稳定性;当EMP^(+)-TFSI-与LiPF 6的物质的量比超过1∶1时,Li+的扩散能力大幅降低;EMP^(+)-TFSI-与LiPF 6的物质的量比不宜超过1∶1。建立不同二维石墨烯基氧化物模型,模拟不同二维石墨烯基氧化物与电解液(LiPF 6/DMC+EC)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比较不同二维石墨烯基氧化物的电化学稳定性,发现二维石墨烯基二氧化锡(SnO_(2))适合作为高电压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离子液体掺杂 二维石墨氧化物 界面兼容性 分子动力学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电控分离膜排异性回收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10
作者 刘堰 过嘉鑫 +4 位作者 杨颂 徐世娴 杨言言 余钟亮 郝晓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CoNi-LDH/G杂化膜进行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杂化膜在不同吸附电压、不同初始浓度、共存离子及不同pH值条件下对PO_(4)^(3-)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即使在低浓度下,杂化膜对PO_(4)^(3-)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在较宽的pH值(4~10)范围内使用,同时受共存离子及其浓度变化影响甚小。此外,G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0 mg·g^(-1),CoNi-LDH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74 mg·g^(-1),二者吸附容量之和小于CoNi-LDH/G对PO_(4)^(3-)的吸附容量(16.25 mg·g^(-1))。同时,结合O1s的XPS数据分析发现,CoNi-LDH/G杂化膜对PO_(4)^(3-)的吸附过程除了层间阴离子交换、PO_(4)^(3-)与层板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交换外,还存在G与CoNi-LDH之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 电控离子交换 排异性 低浓度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三维泡沫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轩宇 岳红彦 +3 位作者 高鑫 张虹 姚龙辉 王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
综述了金属氧化物/三维泡沫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三维泡沫石墨 制备方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深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14,共5页
石墨烯/层状双氢氧化物(Gr/LDH)纳米复合材料多变的层状立体结构使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功率密度高、机械性能稳定、成分可调控等优良性能,成为储能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的材料之一。概述了Gr/LDH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制备方法,并对复合材料在超... 石墨烯/层状双氢氧化物(Gr/LDH)纳米复合材料多变的层状立体结构使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功率密度高、机械性能稳定、成分可调控等优良性能,成为储能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的材料之一。概述了Gr/LDH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制备方法,并对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Gr/LDH的制备方法有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剥离重堆积法、层层自组装法等。通过制备方法的改进,复合材料可得到更加合理的微观形貌特征,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亦表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状双氢氧化物 制备方法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核酸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亚婷 刘仲明 +3 位作者 陈钰 郭彦彤 杨欢 张海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9-75,共7页
近年来,各个领域对核酸检测的需求逐渐增加,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核酸分子检测设备的研发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其中,电化学检测设备具有响应快速、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势。而对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发,其中最重要的部... 近年来,各个领域对核酸检测的需求逐渐增加,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核酸分子检测设备的研发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其中,电化学检测设备具有响应快速、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势。而对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发,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电极材料的选择,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不仅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电化学性质,还能够与金属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和离子液体等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基于这些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已经在核酸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首先介绍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独特结构特性,之后基于不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对石墨烯电化学传感进行了分类,最后探讨了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核酸检测的场景,并对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石墨烯氧化物 电化学传感器 核酸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21
14
作者 胡耀娟 金娟 +2 位作者 张卉 吴萍 蔡称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73-2086,共14页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碳材料 石墨烯氧化物 石墨功能化 石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湘梅 龙庆 +2 位作者 赵强 刘淑娟 黄维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99,共10页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原子晶体,在薄膜制备中具有很多优点,如高化学和机械稳定性、高透光率、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柔韧性以及原料廉价等,因而被认为是制备透明导电薄膜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文中主要针对单层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原子晶体,在薄膜制备中具有很多优点,如高化学和机械稳定性、高透光率、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柔韧性以及原料廉价等,因而被认为是制备透明导电薄膜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文中主要针对单层石墨烯的制备以及石墨烯基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石墨烯氧化物 透明导电薄膜 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16
作者 袁小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近年来,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人们已经在石墨烯的制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本文大量引用近三年最新参考文献,综述了石墨烯的制... 近年来,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人们已经在石墨烯的制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本文大量引用近三年最新参考文献,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物理方法(微机械剥离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与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晶体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并详细介绍了石墨烯的各种修饰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石墨烯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石墨烯氧化物 制备 功能化石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范军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1-35,共5页
论述了石墨烯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石墨烯的直接电化学基础、石墨烯对生物小分子(Hydrogen peroxide,NADH,dopamine,etc.)的电催化活性、石墨烯酶传感器、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纳米带的实用气体传感器(可检测O2、CO和NO2... 论述了石墨烯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石墨烯的直接电化学基础、石墨烯对生物小分子(Hydrogen peroxide,NADH,dopamine,etc.)的电催化活性、石墨烯酶传感器、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纳米带的实用气体传感器(可检测O2、CO和NO2)、石墨烯DNA传感器和石墨烯医药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扑热息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石墨烯氧化物 传感器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 IRRAS Studies of Organized Molecular Films at a Gold Electrode Surface
18
作者 Zhang-Fei Su Ai-Cheng Chen Jacek Lipkowski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This featur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infrared reflection absorption spectroscopy(PM IRRAS)to provide molecular-leve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orientation and conformation of... This featur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infrared reflection absorption spectroscopy(PM IRRAS)to provide molecular-leve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orientation and conformation of constituents of thin films at electrode surfaces.PM IRRAS relies on the surface selection rules stating that the p-polarized IR beam is enhanced,while the s-polarized beam is attenuated at the metal surface.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nd s-polarized beams eliminat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lvent and provides IR spectra at a single electrode potential.In contrast,two other popular in situ IR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namely,subtractively normalized interfacial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SNIFTIRS)and surface-enhanced infrared reflection absorption spectroscopy(SEIRAS),provide potential difference spectra to remove the signal from the bulk solution.In this feature article,we provide a brief tutorial on how to run the PM IRRAS experiment and describe the methods used for background elimination first.The application of the PM IRRAS in the biomimetic research is then illustrated by three examples:construction of a tethered bilayer,reconstitution of colicin into a phospholipid bilayer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orientation of nucleolipids in a monolayer assembled at a gold electrode surface.Finally,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graphene oxide during its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are described to highlight the promising application of PM IRRAS in materials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infrared reflection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Biomimetic membranes Graphene oxide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l-Pr LDH/rGO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思静 郭为民 +4 位作者 尹俊 乐志文 黄荣洲 秦利平 刘新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6-151,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Pr掺杂NiAl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Pr LDH)和Ni-Al-Pr LDH/还原氧化石墨烯(Ni-Al-Pr LDH/rGO)电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添加rGO对Ni-Al-Pr LDH材...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Pr掺杂NiAl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Pr LDH)和Ni-Al-Pr LDH/还原氧化石墨烯(Ni-Al-Pr LDH/rGO)电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添加rGO对Ni-Al-Pr LDH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4%rGO所制复合材料Ni-Al-Pr LDH/rGO,在1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101F/g,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性能,而且其电化学性能远优异于Ni-Al-Pr LDH电极材料(比电容为439F/g),复合rGO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Ni-Al-Pr层状双氢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 制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驱动RGO/g-C3N4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双酚A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塞 邹英桐 +3 位作者 陈中山 李冰峰 顾鹏程 文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光催化氧化法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污水净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分别以尿素和双氰胺为原料,采用冷干辅助热聚合法制备了还原性氧化物石墨烯/氮化碳(RGO/g-C3N4)二元可见光催化剂,并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 光催化氧化法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污水净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分别以尿素和双氰胺为原料,采用冷干辅助热聚合法制备了还原性氧化物石墨烯/氮化碳(RGO/g-C3N4)二元可见光催化剂,并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二维层状g-C3N4与RGO在异质结界面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以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为降解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在可见光下活化过硫酸盐去除BPA的活性。光催化实验结果显示,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加入氧化剂过硫酸盐(PS)作为电子受体,有效地增强了光催化剂可见光降解BPA的活性。以尿素为原料制备的RGO/g-C3N4催化剂在40 min内几乎完全去除溶液中的BPA。经过5次循环反应后,可见光照射40 min,该催化剂对BPA的去除率仍能达到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还原性氧化物石墨 可见光光催化 过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