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聚偏二氟乙烯膜电导率的影响
1
作者 李欢 周继承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以FeCl_(3)和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熔融盐法制得高导电的FeCl_(3)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_(3)-GICs);将其作为导电填料,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基体,制备了具有各向异性导电的FeCl_(3)-GICs/PVDF复合导电膜。利用多种表征方法对... 以FeCl_(3)和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熔融盐法制得高导电的FeCl_(3)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_(3)-GICs);将其作为导电填料,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基体,制备了具有各向异性导电的FeCl_(3)-GICs/PVDF复合导电膜。利用多种表征方法对所制备的FeCl_(3)-GICs填料及复合导电膜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评测。结果表明,FeCl_(3)-GICs产品层间距从石墨原料的0.335 nm增加至0.94 nm;其粉末电导率从石墨原料的2.86×10^(4) S/m提高到9.09×10^(4) S/m,导电性能提高3倍以上。以FeCl_(3)-GIC为导电填料制备的复合导电膜不仅可以将PVDF膜的水平方向电导率提高10个数量级,且具有电导率分布的各向异性;此外,复合导电薄膜表现出极好的柔性与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 石墨高分子复合导电膜 电导率 各向异性 聚偏二氟乙烯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O_4-CrO_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明善 刘丽梅 +1 位作者 李澄俊 陶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9-394,共6页
以天然鳞片石墨、CrO3、HClO4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石墨层间化合物(GIC);研究了反应物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石墨层间化合物膨胀容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石墨∶三氧化铬∶高氯酸(质量比)=1∶0.3∶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mi... 以天然鳞片石墨、CrO3、HClO4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石墨层间化合物(GIC);研究了反应物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石墨层间化合物膨胀容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石墨∶三氧化铬∶高氯酸(质量比)=1∶0.3∶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可制得膨胀容积为555mL.g-1的石墨层间化合物。采用FTIR、XRD、TG等技术对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得知:石墨层间的插入物为ClO4-、Cr2O72-。GIC性能特点测试结果说明:所制GIC具有低能耗性能、良好的真空安定性、较好的8毫米波动态衰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膨胀容积 膨胀石墨 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_3-CrO_3-GI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明善 李澄俊 +1 位作者 徐铭 陶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49-2054,共6页
以天然鳞片石墨、CrO3、CH3NO2、FeCl3为原料,按物质的量的比34∶1.5∶22∶1,利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低温易膨胀、高膨胀容积的石墨层间化合物,300℃时膨胀容积为420mL·g-1,800℃时达到最大膨胀容积630mL·g-1,明显优于传统硫酸... 以天然鳞片石墨、CrO3、CH3NO2、FeCl3为原料,按物质的量的比34∶1.5∶22∶1,利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低温易膨胀、高膨胀容积的石墨层间化合物,300℃时膨胀容积为420mL·g-1,800℃时达到最大膨胀容积630mL·g-1,明显优于传统硫酸、硝酸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采用SEM、EDS、FTIR、XRD、TG、VSM等技术对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化学氧化 膨胀石墨 膨胀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法制备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肖谷雨 刘洪波 +1 位作者 苏玉长 张红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7-41,共5页
研究了混合法制备FeCl3-GIC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C/FeCl3摩尔比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产物阶结构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和C/FeCl3摩尔比减小,产物中低阶相的量增大,共存石墨... 研究了混合法制备FeCl3-GIC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C/FeCl3摩尔比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产物阶结构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和C/FeCl3摩尔比减小,产物中低阶相的量增大,共存石墨减少;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制得纯一阶的FeCl3-G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混合法 三氯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卤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侯仰龙 韦永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金属卤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 (MXGIC)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 ,因其突出的稳定性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引起了材料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成为GIC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本文评述了MXGIC的结构、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望了... 金属卤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 (MXGIC)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 ,因其突出的稳定性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引起了材料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成为GIC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本文评述了MXGIC的结构、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望了GIC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卤化物 石墨层间化合物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石墨层间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倩 高欣宝 +1 位作者 高敏 朱艳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193-195,共3页
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GIC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机理,总结了GICs纳米复合材料的膨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对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膨胀石墨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膨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明善 黄遥 陶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8-444,共7页
以天然鳞片石墨、HCl O4、H3PO4、Cr O3为原料,按质量比1∶1∶2∶0.3,利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低温易膨胀、高膨胀容积的石墨层间化合物,300℃时膨胀容积为350 m L·g-1,800℃时达到最大膨胀容积610 m L·g-1,明显优于传统硫酸插... 以天然鳞片石墨、HCl O4、H3PO4、Cr O3为原料,按质量比1∶1∶2∶0.3,利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低温易膨胀、高膨胀容积的石墨层间化合物,300℃时膨胀容积为350 m L·g-1,800℃时达到最大膨胀容积610 m L·g-1,明显优于传统硫酸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采用SEM、EDS、XPS、FT-IR、XRD、TG等技术对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层间的插入物为PO3-4、Cl O-4、Cr2O2-7;并对化学氧化法插层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化学氧化 膨胀石墨 膨胀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石墨层间化合物热降解过程的TG-FTIR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志东 潘海涛 +1 位作者 董丽敏 张显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5-759,共5页
将含磷化合物插层石墨层间化合物(GIC)用于聚乙烯(PE)的阻燃,采用氧指数(LOI)方法评价了PE/GIC的阻燃性能,并采用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PE/GIC的热降解过程,探讨了GIC的阻燃机理。研究表明,不同含磷化合物插层GIC阻燃... 将含磷化合物插层石墨层间化合物(GIC)用于聚乙烯(PE)的阻燃,采用氧指数(LOI)方法评价了PE/GIC的阻燃性能,并采用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PE/GIC的热降解过程,探讨了GIC的阻燃机理。研究表明,不同含磷化合物插层GIC阻燃聚乙烯的氧指数有显著差别,其中以多聚磷酸铵-GIC的阻燃效果较好,氧指数较高。TG-FTIR研究结果表明,GIC并未显著影响PE的热降解方式,但由于GIC体积膨胀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部分PE热降解提前并发生热氧化降解,促进了后期成炭的石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磷酸铵 多聚磷酸铵 TG-FTIR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CuCl_2石墨层间化合物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慧 焦清介 +1 位作者 沈万慈 崔庆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3-786,共4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熔盐法合成FeCl3 CuCl2 GICs工艺参数对插入率、阶结构、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加热时间及原料配比 ,揭示出石墨层间化合物工艺与结构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CUCL2 FECL3 反应温度 熔盐法 工艺参数 合成 改变 GIC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插入法制备超大膨胀体积石墨层间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雪艳 安振涛 +2 位作者 姚恺 傅孝忠 李冀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06期122-127,共6页
为进一步增大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石墨层间化合物。首先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然后以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为原料,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380mL/g的膨胀石墨。讨... 为进一步增大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石墨层间化合物。首先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然后以膨胀体积为250mL/g的可膨胀石墨为原料,用二次插入的方法制备了膨胀体积为380mL/g的膨胀石墨。讨论了各种反应物比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膨胀体积的影响。对制得的膨胀石墨进行了各种表征,XRD谱显示产物保持了天然石墨的层状晶体结构,但是产物的石墨层间距离增大。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通过二次插入石墨层间确实被进一步打开。结果显示这种新的制备方法是可行的,它为纳米石墨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石墨状结构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法合成二阶氯化铁-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谷雨 刘洪波 +1 位作者 苏玉长 张红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23,共5页
在前期合成纯一阶 Fe Cl3- GIC工作的基础上 ,设计了混合法合成二阶 Fe Cl3- GIC的实验方案 ,考察了反应温度、C和 Fe Cl3摩尔比 n( C) /n( Fe Cl3)、保温时间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 .首次用混合法合成了纯二阶Fe Cl3- GIC,确立了其最佳反... 在前期合成纯一阶 Fe Cl3- GIC工作的基础上 ,设计了混合法合成二阶 Fe Cl3- GIC的实验方案 ,考察了反应温度、C和 Fe Cl3摩尔比 n( C) /n( Fe Cl3)、保温时间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 .首次用混合法合成了纯二阶Fe Cl3- GIC,确立了其最佳反应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氯化铁 混合法 二阶 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30
12
作者 传秀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6,共5页
将 GICs形成过程划分为熔融、活化、扩散和成键等阶段 ,分析了各阶段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氯化铜、氯化镍 GICs的合成实验为基础 ,根据 SEM对石墨膨胀前后、插层前后的形貌分析 ,以及膨胀石墨合成 GICs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分析 ,认为 GIC... 将 GICs形成过程划分为熔融、活化、扩散和成键等阶段 ,分析了各阶段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氯化铜、氯化镍 GICs的合成实验为基础 ,根据 SEM对石墨膨胀前后、插层前后的形貌分析 ,以及膨胀石墨合成 GICs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分析 ,认为 GICs的形成过程中 ,主要有三个机制起作用 :氯化物扩散机制、氯化物和碳原子层之间离子键牵引机制和石墨碳原子层分子键牵引回复机制。在膨胀石墨 GICs的合成过程中 ,除占主导地位的扩散机制外 ,还存在化学键牵引机制 ,主要包括碳原子间分子键牵引和碳原子氯化物之间的离子键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反应 GICs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石墨层间化合物3阶向2阶转化的理想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林 徐仲榆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8-52,共5页
借助于 X射线衍射分析 ,发现钾 -石墨层间化合物 3阶与 2阶相互转化时出现长程有序中间过渡相 (2 - 4)阶 ,(2 - 4)阶是由一个单位的“2阶”和一个单位的“4阶”组成 ,其结构重复周期是 3阶结构重复周期的两倍。在发现该中间过渡相的基... 借助于 X射线衍射分析 ,发现钾 -石墨层间化合物 3阶与 2阶相互转化时出现长程有序中间过渡相 (2 - 4)阶 ,(2 - 4)阶是由一个单位的“2阶”和一个单位的“4阶”组成 ,其结构重复周期是 3阶结构重复周期的两倍。在发现该中间过渡相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由 3阶化合物向 2阶转化的结构模型。利用我们提出的模型推测 3阶钾 -石墨层间化合物向 2阶转化过程中碳层堆积顺序的演变 ,从理论上推测出的 2阶钾 -石墨层间化合物碳层堆积顺序与实验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 ,并推测 (2 - 4)阶的堆积顺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阶转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海明 周德凤 +1 位作者 周丹 王荣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106-2108,共3页
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锡-石墨层间化合物并进行了表征.此化合物是通过KC8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还原SnCl4而得到的.这种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高的可逆容量和稳定性,说明锡插入石墨既能提高可逆容量也能阻止锡与锂反复脱嵌导致... 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锡-石墨层间化合物并进行了表征.此化合物是通过KC8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还原SnCl4而得到的.这种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高的可逆容量和稳定性,说明锡插入石墨既能提高可逆容量也能阻止锡与锂反复脱嵌导致的体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桂玲 戴柏青 韦永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07-1910,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B3 LYP方法 ,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 (A-GIC,AE-GIC和 T-GIC)进行计算 .从原子净电荷、 Mulliken重叠布居和轨道电子数等角度讨论了 A-GIC和 AE-GIC的电子结构与成键特性 ,初步阐明了结构与...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B3 LYP方法 ,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 (A-GIC,AE-GIC和 T-GIC)进行计算 .从原子净电荷、 Mulliken重叠布居和轨道电子数等角度讨论了 A-GIC和 AE-GIC的电子结构与成键特性 ,初步阐明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根据计算结果 ,结合热力学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 B3LYP计算 电子结构 热力学分析 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石墨层间化合物CuCl_2-NiCl_2-GICs合成及电学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传秀云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8年第2期68-71,共4页
常规的GICs合成原料均采用合成石墨或者粒度较粗的天然石墨,这里采用超微粉石墨作原料,进行受主金属氯化物CuCl2-NiCl2-GIC的合成研究。使用山东南墅石墨(3000目)、Cu-Cl2和NiCl2(5n:0.5... 常规的GICs合成原料均采用合成石墨或者粒度较粗的天然石墨,这里采用超微粉石墨作原料,进行受主金属氯化物CuCl2-NiCl2-GIC的合成研究。使用山东南墅石墨(3000目)、Cu-Cl2和NiCl2(5n:0.5∶0.5摩尔比),在528℃、真空度10.3Pa条件下,得到超微粉的CuCl2-NiCl2-GICs,STEM单原子能谱扫描结果显示出铜离子和镍离子分布基本均匀。合成的1,2,3和4阶GICs的电导率分别为1.536×104,1.638×104,3.773×104,和5.727×104。而石墨原料的电导率为1.851×104,从整体来看合成的GICs的电导率是石墨原料的0.8-3倍。对比合成的GICs的电导率发现,阶数不同,电导率不同,并且随着阶数的升高,电导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 石墨层间化合物 电学性能 合成 氯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层间化合物中夹层剂脱插对固体润滑剂粘附于金属上的影响
17
作者 田军 赵家政 薛群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溶剂法合成三阶氯化铁—南墅小鳞片石墨层间化合物与石墨氯化铁机械混合物分别擦涂于45#和1Cr18Ni9Ti钢表面。石墨层间化合物是在擦涂中夹层剂氯化铁逐步脱插与钢底材发生反应形成均匀的反应复合膜,而石墨氯化铁机械混... 以溶剂法合成三阶氯化铁—南墅小鳞片石墨层间化合物与石墨氯化铁机械混合物分别擦涂于45#和1Cr18Ni9Ti钢表面。石墨层间化合物是在擦涂中夹层剂氯化铁逐步脱插与钢底材发生反应形成均匀的反应复合膜,而石墨氯化铁机械混合物的擦涂,则生成反应膜、氯化物水合物、石墨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膜;因此,石墨层间化合物擦涂膜的耐磨寿命明显优于石墨氯化铁机械混合物的耐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成膜性 润滑剂 金属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Ni,Co-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电极催化性能
18
作者 杨松青 胡耐根 +1 位作者 陈阳国 杨立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57-662,共6页
采用二步法先合成钾的石墨层间化合物,然后再通过它合成Co,Ni系石墨层间化合物。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透射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中金属主要以正2价形态存在,化合物的粒度为纳米级。用微电极测试... 采用二步法先合成钾的石墨层间化合物,然后再通过它合成Co,Ni系石墨层间化合物。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透射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中金属主要以正2价形态存在,化合物的粒度为纳米级。用微电极测试了它们在KOH溶液中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发现C48Co及C48Ni为好,尤以C48Co为优;加入C48Co的气体扩散电极的电流密度,比未加的高68倍。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对氧的还原过程,发现该过程同时受扩散与化学反应两种作用的混合控制,反应电子数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合成 电极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英文)
19
作者 任慧 张同来 乔小晶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8-140,148,共4页
采用熔盐法合成出FeCl3 石墨层间化合物 ,将其在空气或某些液体媒介中放置一段时间 ,运用XRD、TG DTG测试技术研究了FeCl3 GIC的结构稳定性与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FeCl3 GICs在空气中很稳定 ,在水、酸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但在... 采用熔盐法合成出FeCl3 石墨层间化合物 ,将其在空气或某些液体媒介中放置一段时间 ,运用XRD、TG DTG测试技术研究了FeCl3 GIC的结构稳定性与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FeCl3 GICs在空气中很稳定 ,在水、酸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但在碱性溶剂及某些有机溶剂中不稳定。FeCl3 GICs的热分解温度约为 3 3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 三氯化铁 稳定性 熔盐法 热分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球在石墨层间化合物上微滑动的SEM观察
20
作者 田军 赵家政 薛群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用溶剂法合成了南墅大鳞片氯化铁石墨层间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粉末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探讨了这种化合物的结构。应用SEM观察了钢球在石墨层间化合物上的微滑动及石墨层间化合物在金属上擦涂的形貌。在钢球划行或其擦涂于金属表面... 用溶剂法合成了南墅大鳞片氯化铁石墨层间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粉末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探讨了这种化合物的结构。应用SEM观察了钢球在石墨层间化合物上的微滑动及石墨层间化合物在金属上擦涂的形貌。在钢球划行或其擦涂于金属表面上时,GIC表面出现脱插的氯化铁颗粒,表明它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附着,从而提高了石墨的耐极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SEM 脱插 微滑动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